1、主讲人:夏安凌 一、近现代中国外交的课程定位一、近现代中国外交的课程定位 近现代中国外交包括了两个历史时代,即近代近现代中国外交包括了两个历史时代,即近代和现代。和现代。近代指自近代指自18401840年至年至19191919年五四运动,共年五四运动,共8080年,年,现代指现代指19191919年五四运动到年五四运动到1949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共国成立前,共3030年。年。当代中国外交研究的时间起点是从当代中国外交研究的时间起点是从19491949年年1010月月1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之日起一直到今天。日起
2、一直到今天。中国外交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中央中国外交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中央政府和世界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以政府和世界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以及由世界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组成及由世界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中国对外关系和中国外交史两个学中国对外关系和中国外交史两个学术名称的准确界定问题术名称的准确界定问题 外交研究角度首先可定位在国际体系研究之中,属于国际关系包容的范围之内,并以其中的外交关系为主派生发展出“外交学”学科。站在超越国家以国际体系为整体的高度来看待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的关系就称之为国际关系。若是从一个国家内部立场向外观察和研究,是一个国家和其
3、它国家的关系,就称之为对外关系。以中国为例可分为总体性的中国对外关系和具体的中国和某个国家之间的关系 从学科界定来看,一国对外关系可列入国际关系的范围。但作为一国对外关系中的主要内容的外交关系又属于政治学学科范围内的外交学的领域之中。从这一界定推定,我们把各国的外交和外交关系归入外交学,而把各国对外关系归入国际关系学.有利于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从专业知识角度)有利于培养历史感(从学习角度)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从政策角度)广泛阅读认真思考 理论与实际结合 历史与现实结合夏良才:近代中外关系研究概览,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杨公素:晚清外交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王绍坊:中国外交史:
4、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中华民国时期,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马士、宓亨利: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二、三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第一节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果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关系1、明末西方殖民势力开始入侵中国(1)、葡萄牙对中国的侵略 1508年葡萄牙舰队入侵马六甲 1517年葡萄牙船驶入中国广州附近东莞,试图建立殖民据点,被逐后又在浙江、福建沿海寻找据点未果,于是转向澳门。1535年在澳门开始停船贸易。1557年澳门在葡萄牙筑墙
5、为界,被其长期盘踞,成为西方殖民主义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侵略基地。1626年西班牙侵占台湾 1626-1642年,西班牙与荷兰为争夺台湾而战,后荷兰胜,直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1636年英国派人来华通商,1637年强入虎门,明政府允其贸易后离开,是西方殖民者以武力迫使中国通商的开端。1787年英国政府派卡斯卡特勋爵来华,来华途中去世,无果。1792年9月25日又派马嘎尔尼勋爵来中国,1793年7月25日于大沽口上岸。1793年10月回国。1793年9月马两次谒见乾隆皇帝,这是中英两国第一次高层接触。1816年8月,阿美士德抵中国,遭到嘉庆皇帝的“即日遣回”。164
6、3年,沙俄第一次由西伯利亚武装侵入中国黑龙江地区,1645年由海路逃走 1685年6月清军反击侵入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谈判,1689年,中俄签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一、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格尔必齐河发源处为石大兴安岭,此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惟界于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诸川流及土地应如何分划,今尚未决,此事须待两国使臣各归本国,详细查明之后,或遣专使,或用文牍,始能定之。又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亦为两国之界:河以南诸地尽属中国,河以北诸地尽属俄国。凡在额
7、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二、俄人在雅克萨所建城障,应即尽行除毁。俄民之居此者,应悉带其物用,尽数迁入俄境。两国猎户人等,不论因何事故,不得擅越已定边界。若有一、二下贱之人,或因捕猎,或因盗窃,擅自越界者,立即械系,遣送各该国境内官司吏,审知案情,当即依法处罚。若十数人越境相聚,或持械捕猎,或杀人劫略,并须报闻两国皇帝,依罪处以死刑。既不以少数人民犯禁而备战,更不以是而至流血。三、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嗣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四、现在俄民之在中国或华民之在俄国者,悉听如旧。五、自和约已定之日起,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俱得
8、过界来往,并许其贸易互市。六、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1722年清政府宣布正式中断中俄贸易,并把俄商驱逐出境。1725年沙俄又派人来华谈判,1727年9月1日中俄签布连斯奇条约,规定了中俄中段边界划分。1828年6月中俄签恰克图条约。到鸦片战争爆发,中俄边界平静。1、起因第一,英国对华贸易一直处于严重的逆差,不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资金积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4年瓦特发明蒸汽机,出现工业革命。英国需要海外市场。1781-1790年,中国输往英国的商品中仅茶叶就达9600万元,而英国输入这个的全部工业品仅1600万元。第二,英国商
9、人借助鸦片贸易取得大量利润,伤害中国的财政和社会稳定,清政府不得不派林则徐去禁烟。1800年开始,英国商人就向中国倾销鸦片,中英贸易发生变化,英国由入超变为出超。从19世纪30年代起,英国输入中国的货物总值中,鸦片一项就占了一半以上。鸦片战争爆发前20年间,中国外流的白银累计达1亿元以上,相当于货币流通量的1/5。1823-1834年,5220万银元流向英国。1839年6月3日-25日,历时23天的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
10、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第三,一些英国商人不断地对政府施加压力,鼓吹对中国采取武装侵略政策。1839年9月,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国内鸦片贸易集团和工商业资产阶级立即发出了对华战争的叫嚣。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狂妄表示,必须对中国施以武力。1840年1月,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发表讲演,预示英国已决定对华发动战争。1840年4月7日英国下院以271对262通过了侵华战争法案。1840年6月,东方远征军从印度、开普敦陆续到达澳门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第四,林则徐禁烟过程中,清帝下令把英国商船全部驱逐出境,断绝中英贸易关系。这激化了中英矛盾,
11、给英国殖民者入侵中国提供了借口。战争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1月穿鼻条约,历时7个月,以“抚”为主,“战”是达到“抚”的手段。1840年9月,琦善赴广东与英国交涉。义律施压,提出穿鼻条约,并于1月20日单方面公布,包括割让香港、赔偿烟价600万元、恢复广州通商等条款。第二阶段:1841年1月27日-5月27日广州和约,历时4个月,由“抚”到“剿”,开始抗英。广州和约规定:清军退至离广州60公里的地方,一周内向英缴纳赎城费600万元,赔偿英国商馆损失30万元,款项交清后英军退出虎门。第三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29日签南京条约。1841年8月,璞鼎查进犯厦门,
12、9月开始第二北犯浙东。清政府由“主剿”到“议抚”。1842年7月,镇江失守,英军舰8月闯入南京江面,耆(qi)英、伊里布等赶南京议和,签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年月日南京条约签订。南京条约共有十三款,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自此以后,香港就成为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和商业基地。)(2)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在这些通商口岸里,英人可以自由居住,英国可以派驻领事等官。(这样,封建中国的门户就被打开了。)(3)中国赔偿鸦片烟费600万银元,军费1200万银元,商欠300万银元,共2100万银元。(这是对中国人民无耻的掠夺。)(4)英国进出口货物纳税,
13、“均宜秉公认定则例”。(就是说,中国抽收进出口货物的税率,都要与英国共同商议,中国没有权力自己确定,这就是协定关税的开始。英国资产阶级根据这项特权,把大批商品运到中国来,控制中国市场,使中国海关丧失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5)英国商人在各口岸可以自由和中国商人交易,不加任何限制。(从此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和中国商人接触,选择和培养他们的代理人。)年月日,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在香港公布,月日在虎门又签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该约又称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和海关税则列为其中的部分,英国从中又获取了更多的特权。年月日,中美签望厦条约。年月日,中法签黄埔条约。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闭关
14、自守的对外政策 错误的战争政策后果:中国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被迫向西方打开大门。思考题:、怎样认识中国与西方签订的第一批条约?、半殖民地的提法是否科学?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借口、结果、起因: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活动猖獗;西方殖民主义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大规模掠卖华工;强占租界;西方传教士借传教进入中国;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以广州反入城为主要表现。世纪年代中期,欧美资本主义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中国仍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外国商品依然难以进入中国,列强需要再次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清政府仍然坚持闭关政策。列强以修约为名,要求开放中国沿海各口岸及内地各城市,准许外国人自由出入进
15、行贸易,以及准许外国使节常驻北京。对此清政府无法接受。年望厦条约规定年后修约,黄埔条约也有类似规定。据此,美法两国要求在年修约,英国根据最惠国待遇在年提出修约要求。美法两国支持之。年月,三国公使向两广总督叶名琛提出修约交涉。遭拒。西林事件:年月,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林县因抢劫、奸淫、贿赂等被当地官府处死。亚罗号事件:年月,中国官员在一艘名为亚罗号的中国走私船上逮捕了名中国水手,聘的船长是英国人,但已过期。年月日,英国派出军舰艘,闯入珠江口,占领沿江炮台,炮轰广州城,拉开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序幕。年月,广州城被英法联军攻陷,年月,英法联军到达大沽口外,以占领大沽为威胁,要求清政府派人到天津会谈
16、。年月日,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迅速兵临天津。8年月日、日、日、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签天津条约。(1)俄国得 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2)俄国得在中国各通 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3)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4)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实际上是 要借此侵占中国领土);(5)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1)清政府倘准 许其他国家公使驻北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2)增开潮州、台湾(台南)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潮州口岸设在汕头);(
17、3)耶稣教教士得自由传教;(4)扩大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即:清政府给其他国家的特权,“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国得“一体均沾”;(5)确定领事裁判权。(1)英国公使得住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增开牛庄、登州、台湾(台南)、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牛庄口 岸设在营口,登州口岸设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2)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3)英国人得住内地游历、通商;(4)英国商船 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5)中英两国派员在上海举行会议,修改关税税则;(6)中国给英国赔款银四百万两;(7)确定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 国待遇。(1)法国
18、公使得住北京;(2)增开琼州、潮州、台湾(台南)、淡水、登州、南京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登州口岸设 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并在各口设领事官;(3)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法国人得往内地游历;(4)凡中国与各国议定的税则、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法国都可“均沾”;(5)法国兵船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6)中国给法国赔款银二百万两。1858年(咸丰八年)11月8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上海签订。共十款,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1)海关聘用英人;(2)海关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3)洋货运销内地,只纳子口税百分之二点五,不再纳厘金税;(4)
19、允许鸦片进口,每百斤纳进口税三十两。从此,鸦片公开输入,外货充斥中国市场。依据天津条约,一年之后即年月在北京换约后方正式生效。清政府不愿意。英法决心再动武力。年月,英法闯大沽口,遭到守兵的有力还击。英法反扑。年月,英法舰队开到大沽口,月日大沽失陷,月日,侵略军占领天津。年月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西郊圆明园。月日,北京沦陷。月、日,清政府与英法分别交换天津条约,另签订中英、中法继增条约,即北京条约。共九款。这个条约除确认中英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又增加了扩大侵略的条款:(1)开天津为商埠;(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中英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加为八百万两。签约后
20、,英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并支持洋务派奕訢当政。共十款。这个条约除确认中法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又增加了扩大侵略的条款:(1)开天津为商埠;(2)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3)将以前被充公的天主教产赔还,法方在中文约本上私自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4)中法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加为八百万两。签约后,英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并支持洋务派奕訢当政。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攫取了一些新的侵略权益:天津开埠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割占九龙司、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
21、领土主权完整;英、法侵略者可以公开掠卖中国人口出洋做奴隶、当马牛;军费赔款是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残酷掠夺;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了。侵吞中国黑龙江地区,夺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是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历代沙皇政府的一贯图谋。鸦片战争之后,沙俄成立“黑龙江问题特别委员会”,加紧其侵略黑龙江的活动。18491849年至年至18531853年年,俄海军军官涅维尔斯科依带领武装人员,侵入黑龙江下游,建立侵略据点。随后,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指挥下,大批俄国侵略军闯入黑龙江,对中上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实行军事占领。年月日,签瑷珲条约。共3条。主要内容为:黑龙江以北、
22、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国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清政府当时没有批准瑷珲条约,还处分了奕山等人,但1860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认可了瑷珲条约。年月日天津条约,为进一步割占中国领土埋下伏笔。年月日北京条约,将瑷珲条约中规定的共管地带即乌苏里江以东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库页岛)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年月日,签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又强占万平方公里土地。这样,沙俄侵占了中国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一、近代中国外
23、交的初步转型、总理衙门的设立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1861年月为适应清政府与外国列强交往的现实,咸丰皇帝批准恭亲王弈訢的上奏,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由一位亲王领导,下设大臣、侍郎和章京,实行分股办事制。在清政府后期,它主要主持了中国的对外交往事务及其他洋务。总理衙门的设立反映了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冲击下中国外交机构逐步近代化的趋势。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规定,总理衙门改组为外务部。、洋务运动的兴起年月咸丰在热河病死,月日辛酉政变,洋务派得势。设立总理衙门的同时,清政府还设置了南北通商大臣。由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所规定开放的口岸11处,分布南北,原由两江总督兼任的五口通商大臣已不能兼顾,因此清政府在上
24、海天津分设两个通商大臣的职位。驻上海的通商大臣原由江苏巡抚兼任,后来改为两江总督的兼职,一般称为南洋大臣;驻天津的三口通商大臣(专管牛庄、天津、登州三口)原是专职,1870年后改为直隶总督的兼职,一般称为北洋大臣。南北通商大臣的人选都是洋务派分子。上海的通商大臣原为薛焕,后由李鸿章接任;天津的通商大臣在1870年以前一直由满人洋务派分子崇厚专任。所以,不仅在中央,而且在地方,洋务派都把持了外交大权。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第一阶段的中心内容是搞军事工业。洋务派所建立的主要军事工业有:(1)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这是这一时期中成立的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最初计划以造船为主,
25、后来改造枪炮;(2)1865年李鸿章在南京创办的金陵机器局(也称江宁机器局),专制枪炮;(3)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的福州船政局,专营造船;(4)1867年崇厚在天津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制造火药枪炮。这些军事工业不但从事制造,而且还经营外洋军火的进口业务。、派使出洋、派使出洋60年代中期标志清政府对外政策转变的另一件事情是派使出洋的尝试,这是清政府对外政策的一大突破。1866年,赫德请假回国。行前向总理衙门建议,派同文馆学生一二名随同前往英国考察。奕等当即接受这个建议。63岁的满人斌椿,带着他的儿子和同文馆学生三名于1866年3月23日由上海启程,历经法国、英国、丹麦、比利时、普鲁士和俄国,
26、他们在各国逗留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只是走马看花地游历了一番。1868年2月25日蒲安臣使团于自上海启程,先后到达美、英、法、瑞(典)、丹、荷、普(鲁士)、俄等国。1870年2月23日,蒲安臣病死于圣彼得堡。他死后,使团仍继续访问比利时、意大利和西班牙,最后于1870年8月结束了访问,启程回到中国。年代列强开始在香港和沿海各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西方各国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银行。买办阶层出现。海关制度建立。年英美法取得上海海关管理权,年英国人李泰国被清政府任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后由赫德继任直到年。美国是合作政策的倡导者。1862年8月,美国国务卿西华德首次向新任驻华公使浦安臣发出了应和英法公使在中国
27、“协商合作”的指示。1863年6月20日,他向西华德报告了这一政策:(1)支持中国的“看来愿意维持秩序和条约权利”的政权;(2)联合维护“条约权利”;(3)不威胁中国的“领土完整”。“合作政策”的具体目的有三个方面:(1)支持清政府;(2)维护列强在华特权;(3)保持各国对华共管的局面。美国为什么倡导这一政策?怎样评价这一政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中出现的另一新局面,就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普遍展开。从19世纪60年代起,所谓“教案”问题开始成为中外交涉中的经常问题。从19世纪60年代起,外国侵略者大事扩张他们在中国的“传教事业”。1870年在中国的外籍天主教传教士已达250人左右,南至
28、海南岛,西至西藏,北至东三省,都有他们的踪迹。同样,外国在华耶稣教传教士也由1858年的81人,增至1864年的189人,1874年的436人。在这400多人中,以美国人最多,占48,英国人居第二位,占44.5,德国人占7.5。他们的势力深入到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1861年的“贵州教案”是北京条约订立后的第一个“教案”,起因是由于天主教主教胡缚理骄横跋扈,引起当地官绅的极度嫌恶。巡抚何冠英和提督田兴恕发起“灭教”运动,号召全省各级官吏驱逐教士。1861年6月,在贵阳教会学堂一所被毁,教徒四人被处死刑。法国驻华公使向清政府提出种种无理要求,清政府终于在186
29、3年12月答允将负责官员分别交部议处,或发配新疆,或永不叙用,并以田兴恕的公廨拨给胡缚理作为天主堂,又赔款1.2万两结案。1868年,在长江下游地区也爆发了反洋教斗争所谓“扬州教案”。扬州万余群众焚毁了当地英国教堂。英国侵略者使用了“炮舰政策”,派军舰四艘到南京,向两江总督曾国藩提出最后通牒。在侵略者的武装威胁下,曾国藩完全屈服,答允将扬州知府和知县撤职,赔偿教堂损失,并在教堂界址内树碑,严禁侵犯。天津教案:1870年6月间,法国天主教教会的育婴堂所收养的婴孩大批死亡,与此同时又不断有迷拐幼孩的事件发生,而拐犯供词又多牵涉到教堂,民众怒不可遏。6月21日,群众聚集在教堂前示威,法国领事丰大业要求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派兵弹压。因崇厚只派去几名官员,丰大业竟持枪到崇厚衙门质问,并向崇厚开枪,没有命中;出衙门后,遇天津知县刘杰,又开枪行凶,打伤了刘杰的随从。民众忍无可忍,当场将丰大业击毙,随后并举火焚毁法国教堂、育婴堂、领事署及英美教堂数所,打死洋教士、洋商等共20名,其中法人13名,俄人3名,比利时人2名,意大利及爱尔兰人各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