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基本信息基本信息 2.发展历史发展历史 3.中药的分类中药的分类 4.中药著作中药著作 5.常见误区常见误区 6.使用禁忌使用禁忌基本信息v概述概述v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v简介简介v平和的药物。平和的药物。v三国三国 魏魏 嵇康嵇康养生论养生论:“故故 神农神农 曰:曰:上药养命,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晋晋 张华张华 博物志博物志卷七:卷七:“中药养性,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中药养性,谓合欢蠲
2、忿,萱草忘忧。”宋宋 徐铉徐铉题庙题庙诗:诗:“常嗟多病嫌中药,拟问真经乞小还。常嗟多病嫌中药,拟问真经乞小还。发展历史v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由于太古时期文字未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由于太古时期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下来,中药出现了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中药出现了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3、,是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本草本草”。据考证,秦汉之际,本。据考证,秦汉之际,本草流行已较多,但可惜这些本草都已亡佚,无可查考。现知的草流行已较多,但可惜这些本草都已亡佚,无可查考。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根据其中记载,著者不详,根据其中记载的地名,可能是
4、东汉医家修订前人著作而成。的地名,可能是东汉医家修订前人著作而成。v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包括动、植、矿三类,共收载药物包括动、植、矿三类,共365种,每药种,每药项下载有性味、功能与主治,另有序例简要地记项下载有性味、功能与主治,另有序例简要地记述了用药的基本理论,如有毒无毒、四气五味、述了用药的基本理论,如有毒无毒、四气五味、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剂型,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剂型,可说是汉以前我国药物知识的总结,并为以后的可说是汉以前我国药物知识的总结,并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药学发展
5、奠定了基础。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公元(公元452536年)将年)将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整理补充,整理补充,著成著成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一书,其中增加了汉魏以下一书,其中增加了汉魏以下名医所用药物名医所用药物365种,称为种,称为名医别录名医别录。vv每药之下不但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每药之下不但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大大丰富了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大大丰富了神农神农本草经本草经的内容。到了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外的内容。到了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外交通日益频繁,应形势需要,政府指派李绩等人主持增修交通日益
6、频繁,应形势需要,政府指派李绩等人主持增修陶氏所注本草经,称为陶氏所注本草经,称为“唐本草唐本草”后又命苏敬等重加修正,后又命苏敬等重加修正,增药增药114种,于显庆四年(公元种,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颁行,称为年)颁行,称为新新修本草修本草或外国药物陆续输入,药物品种日见增加。为了或外国药物陆续输入,药物品种日见增加。为了适适唐新本草唐新本草,此书由当时的政府修订和颁行,所以可,此书由当时的政府修订和颁行,所以可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这部本草载药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这部本草载药844种,并附有药物图谱,开创了我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种,并附有药物图谱,开创了我国
7、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不但对我国药物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不久即流例,不但对我国药物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不久即流传国外;对世界医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传国外;对世界医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vv以上所述是我国古代药物知识的三次总结,以后每隔一以上所述是我国古代药物知识的三次总结,以后每隔一定时期,由于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便有新的总结出现。定时期,由于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便有新的总结出现。如宋代的如宋代的开宝本草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嘉祐补注本草,都是总结性,都是总结性的。到了北宋后期,蜀医唐慎微编成了的。到了北宋后期,蜀医唐慎微编成了经史证类备急本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草(简称证类本草)。
8、他将(简称证类本草)。他将嘉祐补注本草嘉祐补注本草与与图经图经本草本草合并,增药合并,增药500多种,井收集了医家和民间的许多多种,井收集了医家和民间的许多单方验方,补充了经史文献中得来的大量药物资料,使得单方验方,补充了经史文献中得来的大量药物资料,使得此书内容更为充实,体例亦较完备,曾由政府派人修订三此书内容更为充实,体例亦较完备,曾由政府派人修订三次,加上了次,加上了“大观大观”、“政和政和”、“绍兴绍兴”的年号,作为的年号,作为官书刊行。明代的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公元官书刊行。明代的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在年),在证类本草证类本草的基础上)进行彻底的修订,的基础
9、上)进行彻底的修订,“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编成了符合,编成了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本草巨著时代发展需要的本草巨著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于李时珍死后于李时珍死后三年(三年(1596年)在金陵(今南京)首次刊行。此书载药年)在金陵(今南京)首次刊行。此书载药1892种,附方种,附方11000多个。多个。中药的分类v解表药:细辛,桂枝,防风,羌活,蔓荆子,葛根,柴胡,炒解表药:细辛,桂枝,防风,羌活,蔓荆子,葛根,柴胡,炒牛蒡子,蝉衣,荆芥,薄荷,桑叶,菊花,升麻。牛蒡子,蝉衣,荆芥,薄荷,桑叶,菊花,升麻。v清热药:金银花,连翘,黄芩,黄柏,黄连,虎杖,栀
10、子,清热药:金银花,连翘,黄芩,黄柏,黄连,虎杖,栀子,重楼,柴胡,板蓝根,蒲公英,地骨皮,知母,生地,黄玄参,重楼,柴胡,板蓝根,蒲公英,地骨皮,知母,生地,黄玄参,胖大海,大血藤,赤芍,白头翁,牡丹皮。胖大海,大血藤,赤芍,白头翁,牡丹皮。v化痰止咳平喘药:炙麻黄,制半夏,川贝,浙贝,杏仁,化痰止咳平喘药:炙麻黄,制半夏,川贝,浙贝,杏仁,炒苏子,炒莱菔子,炙百部,前胡,白前,桑白皮,葶苈子炒苏子,炒莱菔子,炙百部,前胡,白前,桑白皮,葶苈子,炙紫菀,炙冬花,鱼腥草,炒白芥子,桔梗,浮海石,制远志。炙紫菀,炙冬花,鱼腥草,炒白芥子,桔梗,浮海石,制远志。v平肝熄风药:天麻,勾藤,炒僵蚕,炒
11、地龙,蜈蚣,全蝎。平肝熄风药:天麻,勾藤,炒僵蚕,炒地龙,蜈蚣,全蝎。v祛风湿药:羌活,独活,木瓜,威灵仙,仙灵脾,祛风湿药:羌活,独活,木瓜,威灵仙,仙灵脾,海风藤,青风藤,制狗脊骨,碎补,防风,虎杖,海风藤,青风藤,制狗脊骨,碎补,防风,虎杖,香加皮,稀莶草,香加皮,稀莶草,秦艽,鸡血藤,忍冬藤,续断,秦艽,鸡血藤,忍冬藤,续断,槲寄生,制南星,制川乌,制草乌,泽兰。槲寄生,制南星,制川乌,制草乌,泽兰。v活血化瘀药:当归,川芎,制元胡,郁金,活血化瘀药:当归,川芎,制元胡,郁金,丹参,桃仁,红花,炒地必虫,淮牛膝,川牛膝,丹参,桃仁,红花,炒地必虫,淮牛膝,川牛膝,乳香,制没药,炙甲片,
12、牡丹皮。乳香,制没药,炙甲片,牡丹皮。v行气药:陈皮,木香,炒枳壳,制香附片,行气药:陈皮,木香,炒枳壳,制香附片,姜黄,制元胡。姜黄,制元胡。v止血药:白及,茜草止血药:白及,茜草,黄炭。,黄炭。v芳香化湿药:藿香,佩兰,砂仁,炒苍术,制川芳香化湿药:藿香,佩兰,砂仁,炒苍术,制川朴。朴。v消食药:炙鸡金,炒莱菔子。消食药:炙鸡金,炒莱菔子。v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茵陈,炒车前子,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茵陈,炒车前子,米仁,金钱草,扁蓄,瞿麦,滑石,海金沙。米仁,金钱草,扁蓄,瞿麦,滑石,海金沙。v安神药:炒酸枣仁,制远志,制五味子。安神药:炒酸枣仁,制远志,制五味子。v补虚药:紫河车粉
13、,鹿角片,炒杜仲,制山补虚药:紫河车粉,鹿角片,炒杜仲,制山茱萸,枸杞子,党参,炒白术,黄芪,甘草,当茱萸,枸杞子,党参,炒白术,黄芪,甘草,当归,炒白芍,熟地黄,麦冬,北沙参。归,炒白芍,熟地黄,麦冬,北沙参。v泻下药:生大黄,火麻仁,郁李仁,大戟,泻下药:生大黄,火麻仁,郁李仁,大戟,牵牛子,甘遂,芒硝。牵牛子,甘遂,芒硝。v李时珍v(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儒略历1518年7月3日,合新历7月13日),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n蕲蛇蕲蛇,即,即蕲州蕲州产的产的
14、白花蛇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这种药有医治风痹风痹、惊惊搐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有研究它,但开始只、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有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告诉他,蕲蛇蕲蛇牙尖有牙尖有剧毒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
15、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狻猊(Sun n)洞,洞周围怪石嶙峋,)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灌木丛生。缠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
16、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写到白花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n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
17、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本草纲目本草纲目l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中国药物学的空前
18、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中药著作中药著作v随着中药事业和学术的发展,新的中药著作大量涌现,范围广、门类齐全。其中一批中药著作反映了当代水平:v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编写的中药志,原书分四册,修订后全书分六册,其中一、二册为根与根茎类,收载药物206种;三册为种子果实类,收载药物138种;四册为全草类,收载药物135种;五册为叶、花、皮、藤木、树脂、藻菌、其他类,收载药物148种;六册为动物、矿物类,待出。每册药物均附有墨线图、照片及彩色图照
19、。每一药物介绍了历史、原植(动)物、采制、药材及产销、化学成分、药材鉴别、性味及功效、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附注等内容。vv70年代由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编写的全国中草药汇编共收载中草药2288种,附墨线图2100余幅。各药介绍了来源、形态特征、生境分布、栽培或饲养要点、采集加工、炮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功能、主治用法、处方等,内容全面、简要。比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全国中草药资源与应用。v经过长期努力由江苏新医学院编写的中药大辞典,共收载中药5767种。每一药物分药名、性味、归经、功能主治、选方”、临床报道、各家论述等到19项加以记述。它包含了所载中药古今有关内容。v由原色中国本草图鉴编纂
20、委员会编著的原色中国本草图鉴,全书共25册,收载彩绘中药的5000种,并附文字解说,包括基原、植物(动物)形态、采集加工、化学成分、药理、性味效能、主治用法、用量、附注等内容。v由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云南省药品检验所等编纂的中国民族药志首次介绍了中国多民族药物1200多种。每一药物分民族药名、来源、民族药用经验、药材检验、科研资料等项,具体介绍了药物的基原、学名、药用部分、形态及附图、历史现状、功用,以及成分、药理、临床应用等。此外,徐国钧生药学、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刘寿山中药研究文献摘要等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药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常见误区l误区误区1:越贵越补:越贵越补l有
21、些人认为中药越贵越补,常不惜花高价买鹿茸、人参之类的中药,其实进补功效未必就好。“缺什么,补什么”是进补的基本原则,中药不应以售价的贵贱来分功效的高低,关键是根据自身体质来选择相应补品,尤其是老年人,更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l误区误区2:越多越补:越多越补l“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很不科学。冬季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l误区误区3:虚实不分:虚实不分l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进补,不是虚证的人不宜进补。即使是虚证,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人体器官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不同,人们在进补前,最好先向
22、专业医生咨询,结合各种补药的性能特点,对症施用,如热性体质者,就不适合服用人参、鹿茸、海马等温热性的药物。使用禁忌o 服用中药的禁忌大致可分为四种:o(1)中药配伍禁忌:某些药物因配方后可产生相反、相恶关系,使彼此药效降低或引起毒副反应,因此禁忌同用。o(2)孕妇用药禁忌:主要为避免动胎、堕胎,因孕后妇女大多数对大寒、大热、峻泻滑利、破血祛瘀及毒性较大的药物耐受性差,因此对相关药物必须忌用。o(3)服药期间饮食禁忌:俗称忌口,主要为避免服药时的干扰因素,以便提高药效,可分为某一种药物对应的忌口与不同病情条件下用药时的忌口两类,前者如人参忌萝卜、鳖甲忌苋菜、甘草忌鲢鱼、常山忌葱、茯苓忌醋等。后者
23、为慢性病服药须忌生冷,热性病治疗期间忌辛辣、油腻,痈疡疮毒、皮肤疾患忌鱼虾、鹅肉及辛辣刺激之品。o(4)中药汤剂禁忌过夜服用:因为中药里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氨基酸和各种酶、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煎煮时这些成分大部分溶解在汤药汁里。一般服法是趁温热时先服一半,46小时后再服一半。如果过夜服用或存放过久,不但药效降低,而且会因空气、温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药液中的酶分解减效,细菌繁殖滋生,淀粉、糖类营养等成分发酵水解,以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不利。o(5)中药不宜加糖服用o 一些人在服中药时,常因汤剂苦口难以下咽而加糖,对此,有关专家指出,一些中药是不适宜加
24、糖后再服用的,加糖后的药剂在降低了苦味的同时也降低了药效。o 专家介绍,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其中,辛能散,甘能缓,酸能收,苦能涩,咸能入肾,不同口感的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效。有些中药加了糖就会改变苦味汤药的药性而影响疗效。25目录目录01单击此处添加标题02单击此处添加标题03单击此处添加标题04单击此处添加标题过渡页过渡页01单击此处添加标题内容页内容页单击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
25、文字单击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页内容页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单击添加标题文字单击添加标题文字单击添加标题文字单击添加标题文字内容页内容页文本标题文本标题点击添加文本内容点击添加文本内容点击添加文本内容点击添加文本内容点击添加文本内容点击添加文本内容点击添加文本内容点击添加文本内容内容页内容页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
26、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点击添加说明文本内容图表页内容图表页50306580点击添加图表说明点击添加图表说明点击添加图表说明点击添加图表说明点击添加图表说明点击添加图表说明内容图表页内容图表页23145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具体说明点击添加具体说明Thank you!谢谢观赏graduation thesis defense report graduation thesis defense report defense report graduation开题报告论文答辩graduation thesis defense report graduation thesis defense report defense report graduation演示完毕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