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先秦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docx

上传人(卖家):随风2020 文档编号:319116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先秦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先秦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先秦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先秦时期(一)夏、商、西周时期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2、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3、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复习建议高考对夏、商、西周时期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方面。所以请同学们务必将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熟记于心,考试一般是出具一段文字材料,或者创设一个情景,考查本项内容。知识清单参考答案:分封,宗法,家国一体,井田,集体,甲骨文,青铜,殷历。考点聚焦考点一、原始社会概况(一)政治:禅让制(二)经济:原始农业 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作物:南稻和北粟(世界最早) 耕作方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制(三)文化: 原始的“图

2、画文字”;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注:原始社会的史实,同学们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即可。【典型例题】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 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 B. C. D.解析:本题是道组合式选择题。从稻谷、粟的遗存地址多可知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从长江流域发现稻谷遗存,山东河北发现粟壳遗存可知我国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即南稻北粟。从黄河流域发现水稻遗存

3、,浙江发现粟壳可知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材料并不能反映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予以排除。其实南稻北粟基本处于同时,都距今六七千年。本题正确选项。答案:B。考点二、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一)早期国家制度 1、王位世袭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其子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使王位在家族内部传承,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2、行政管理:商在中央设相、卿士,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商王对各方国的控制力有限,除对商承担纳贡和征伐的义务外,方国有很大的自主权,有时还经常与商王处于战争状态。(二)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目的拱卫王室,建立有效统治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

4、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分封土地和人口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诸侯权利:受封诸侯有再进行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力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实质: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嫡长子继承,小宗服从大宗特点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关系的纽带层层封授,贵族内部等级森严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维系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家”与“国”密切结合。影响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拓展了疆域;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统治效果加

5、强,周王朝延续数百年;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西周成为强国;受封诸侯在他们的领地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这为春秋割据埋下隐患。宗法制是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二者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成为维护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巩固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体现,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依存。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注:“封建之制”与封建社会的区别。“封建之制”常见于我国古籍,其中封建即“封邦建国”或“封蕃建卫”的简称,也就是分封制,它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并被

6、后世许多朝代采用(如西汉、明朝等)。而“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指的是一种介于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社会形态。(三)礼乐制度 为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实行各种礼乐制度。所谓的礼乐制度,就是指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四)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1浓厚的部族色彩(夏族、商族、周族)2王权与神权相结合3宗法制:制度体系的核心4分封制: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5世卿世禄制: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 6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7、高度集中(特别注意这一点)【典型例题】【例题1】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其中“封建政治”是( )A封邦建国 B宗法世袭制 C礼乐制度 D封建社会解析:中国古代以秦为界,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的是分封制,“封建”即封邦建国;秦以后为郡县政治,“郡县政治”对应的是中央集权制。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答案:A。【例题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解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

8、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还实行班爵制度规定诸侯的等级,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即“天子”,天子以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与题意相符,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C、D错误。答案:A【例题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

9、,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依据材料,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地方制度,要求回答在官员的任免方面,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第一段材料的主题是:夏商西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根据出身决定任职情况,并且“世卿世禄”。第二段材料的主题是:春秋时期,秦、楚等国在新占领的地方设郡、县,郡县长官不是世袭而是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这就是与夏商西周的本质区别。本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答案:

10、区别:分封制下,根据出身任职,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下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体现了选贤任能。考点三、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一)农业 农具: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用于生产 技术:排水、除草、培土、制肥、治虫 作物:西周时期有稻、粟、黍、稷、麦、桑、麻 土地制度:实行“井田制”生产方式:集体耕作注: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受封者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缴纳贡赋。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从生产方式上讲,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

11、种,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商代已经实行井田制,西周是井田制度最鼎盛的时期。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它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公田”被抛荒,另一方面则是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战国商鞅变法有“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这便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注意井田制被废除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铁器牛耕的使用)。(二)手工业 概况:商周时期“工商食官”,官营手工业发达。 冶铸业:商周时代青铜铸造繁荣,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为代表;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制瓷业: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已开始养蚕并有丝织品。商朝时有织机,西周时能

12、生产斜纹提花织物。注:“工商食官”工,百工;商,官贾;食官,靠官府所给的粮食而生活。“工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工商业发展的基本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属司空管辖。这些手工业作坊的各类生产者称为百工,他们既是具有一定技艺水平的工匠,又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管理者。(三)商业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人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商周时期政府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商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典型例题】【例题1】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

13、业( )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工商业制度。“工商食官”可理解为工商食于官,手工业、商业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与官府之间的关系紧密,受官府严格控制。答案:A。【例题2】(2014 山东滨州高考模拟)如图所示,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下列对其认识错误的是()A公田归贵族所有,私田归庶民所有B公田的生产采用庶民集体耕作方式C要求先种公田,公事毕然后治私田D公田中的所有收获物都归贵族所有解析:本题考查对井田制的理解。首先,题目要求找出“认识错误”项,私田实际上亦归奴隶主所

14、有,A项错误,符合题意;公田采用集体耕作,完成后耕作私田,且公田收获物归奴隶主,私田收获归奴隶支配,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考点四、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一)历法夏朝的夏小正,商朝的“殷历”。历法产生于农业。早在夏朝,中国已有透过观察和记录天时的方法来编制自然历法。到了商朝,大规模的祭祀和占卜,要求准确的祭祀时间和周期,加之农业生产进步,使得商朝历法在夏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二)文字商朝汉字甲骨文已形成完整体系。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典型例题】下图自左至右是( )A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15、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D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行书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发展线索和字体特点。商朝甲骨文形成完整体系;金文是指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所创制的统一的文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隶书具有笔画横平竖直,楷书具有笔画详备,结构严整的特点。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答案:B。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先秦时期(二)春秋、战国时期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2、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3、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孔子与儒家思想4、商鞅变法复习建议春秋战国时期是

16、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考试经常考到。经济方面主要是小农经济的兴起,思想方面的百家争鸣更是重中之重,一是要记忆、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二是要比较主要派别的思想异同。另外商鞅变法要注意其措施和体现社会发展趋势。知识清单参考答案:1、476,221,分封,改革,中央集权,私有,小农经济,思想解放。考点聚焦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一)总体状况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天子衰微,诸侯争霸混战,宗法制、分封制走向瓦解。 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战争以兼并为主,愈加频繁、残酷。各国为富国强兵进行改革,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二)春秋时期的改革 1

17、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发展经济,整顿军备,改革赋税。 2鲁国: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均按亩收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三)战国时期的改革 1魏国: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 “尽地力之教”,发展生产;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强化国家机器职能。 2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 限制贵族权力,裁免官吏,削减俸禄,发展军力、奖励军功,要求官吏秉公执法。3秦国: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自公元前356年始,秦孝公任用商鞅两次变法,力图改变秦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1)措施: 经济: 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此

18、后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 首倡“重农抑商”,以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收,巩固统治;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政治: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推行县制。 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 社会风俗: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政策(规定父子及成年兄弟不得同居一室,到成年还不分家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2)评价: 进步性:推动秦国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繁荣,国富兵强,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其诸多变法措施均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局限性:轻视教化,刑法严酷;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3)从社会转型看商鞅变法 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废分封,行县制 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废井田

19、,开阡陌 世卿世禄制职业官僚制:按军功授爵(四)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条件:商鞅变法,秦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法家思想的传播有利于统一。 过程:秦王嬴政吸引贤士如李斯、尉僚等人,采纳李斯建议,先灭弱小的韩国,又以离间计灭赵,再以水攻灭魏,后命王翦率倾国之兵灭楚,最后消灭燕、齐。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典型例题】1、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提供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信息有()除旧布新 关注民生 国富兵强 最为彻底ABCD解析:依据材料“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

20、敌于天下。”可知,商鞅变法除旧布新,关注民生,使秦国国富兵强,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商鞅变法最为彻底,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答案:A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废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摘编自中国通史商

21、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评价。第(1)问要求回答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我们可以从时代背景、具体内容、影响这几个角度进行思考。第(2)问要求回答一成一败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人物性格、阶级立场、采取的方式或手段、所受阻力、民众的支持等方面思考。答案:(1)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2)商鞅变法历时19年,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注

22、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吴起变法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但使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时间短暂,许多措施难以实施。考点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土地私有制度逐步确立,以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出现。 (一)农业 1农具和技术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3小农经济的形成 基础:生产力(铁器牛耕)的提高;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统治者的提倡(如商鞅变法)。 基本生产单位:家庭(男耕女织)。 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特点: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家庭为单位,属于典型的自然经济。 优点:农民具有一定生产积极性,利于精耕细作

23、。缺点:规模小,脆弱。注: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比较区别:从内涵上看,自然经济主要指与外界几乎没有任何产品的交换,生产的产品主要供生产者使用。小农经济强调的是规模比较小,土地数量少,工具落后并且很难改进,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自耕农经济则是拥有耕种土地的所有权。从对立面上看,与自然经济对立的是商品经济,并且两者长期共存,互为消长。与小农经济对立的是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与自耕农经济对立的是租佃经济。从产生上看,自然经济产生最早,原始农业产生后,自然经济就存在了。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一家一户的个体农业产生了,小农经济也就出现了。自耕农经济也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24、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自耕农经济产生。从消亡上看,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后来逐渐被商品经济吞食,但是在今天,有些地方的农业经济仍然带有一定的自然经济性质。小农经济也是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到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而消失。但是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又有所恢复,但今天的农民经济也不完全等同于古代的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在封建时代是随着封建朝代的更替不断发展和衰退,到1956年,三大改造时消失。相同:封闭性,保守性,狭隘性,自给自足性。 (二)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三)商业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地位提高,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25、四)经济制度和政策 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私有取代土地国有。背景:春秋时期,私田大量开垦;王室衰微,井田制被破坏。过程: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均按亩收税,这些措施实质上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此后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重农抑商”政策商鞅在秦国首倡“重农抑商”,以农业为本业,以工商业为末业。国家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以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收,巩固统治。【典型例题】1、(2015 新课标全国卷)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

26、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根据材料,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因此这将促进个体小农经济形成,所以A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使得农业收益增加,选项因果关系错误,C项错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D

27、项错误。本题正确选项为A。答案:A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祖宗 D不纳租税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的原因。商人仅靠商品流通增加财富,商业活动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是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A选项正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统治中国两千余年,商人也不排除在外,故B错;西周的宗法制对中国后世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宗族观念和敬祖,商人也在其中,因此C是错误的。中国古代商人地位较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往往对商人课以重税,因此D项不符合史实。答案:A。考点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28、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一)思想:“百家争鸣” 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巨大的社会动荡与变革构成“百家争鸣”的社会根源。(2)经济上,井田制瓦解。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产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3)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4)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5)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诸子各家针对各种社会问题争相发表见解,互

29、相驳难、互相论辩,又对各国诸侯游说,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 2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重要学派及代表人物(1)儒家 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出生鲁国,少学礼乐。壮年创办私学、收徒讲学。五十从政,失败后周游列国。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删修春秋。 政治学说: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学说,反对苛政,主张以德治民,认为血缘之爱是仁的起点和原动力;崇尚礼治,“克己复礼(周礼)”;主张恰当协调仁和礼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过犹不及。 教育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人”、“君子”;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 认识:“仁”是

30、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以德治民”是其政治思想,是“仁”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礼”是“仁”的规范。“有教无类”是“仁”在教育上的身体力行。 地位和影响: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是中国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日本、朝鲜、启蒙运动)。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性善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仁政和“民贵君轻”论。 荀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性恶论;礼乐教化;“仁义”和“王道”。(2)道家 老子: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物。“道”为万物之本原;“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辩证法思想因素。 庄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

31、人物。把世间万物都看作相对的,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可获得精神自由。(3)法家韩非子: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主张法治、权术、威势,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注:列表比较中国古代儒家、道家、法家的治国思想治国思想儒家道家法家理论上提倡道德、仁政,强调人治、道德感化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实践上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轨道后,以儒家路线为宜动荡结束后,应实行道家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动荡年代,国家分裂,法家路线最适用联系三者之间表现了互相融合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其中,儒家思想,构筑了传统文

32、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正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三者的综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科技 1指南设备:战国时期发明“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天文: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和哈雷彗星记录,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八百多恒星位置。后人据此辑成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春秋时期采用19年7闰,战国已确定了一年主要节气,如立春、春分等。 3医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三)文学 1诗经:春秋末年出现的中国第一部诗歌

33、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三百多首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经孔子编订,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2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作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其代表作为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四)艺术 1绘画: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青铜铸造精美,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2戏曲: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典型例题】1、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解析:在很多问题上,法家和儒家的观点是相反的。主要表现在:第一,治

34、国问题上,儒家主张德治、德政;法家强调严刑峻法。第二,历史观问题上,儒家是典型的厚古薄今,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社会是尧舜禹时代(圣人时代);法家是典型的厚今而薄古,他们认为过去不好,现在比过去好,将来比现在好,所以人不能拘泥于古代,受制于老祖宗定的规矩,而必须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政策的调整。由此可知题干“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说的就是儒家。答案:C。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 问题:材料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第一小问品德,根据材料一中连词“而且”可知分为两部分,前部分的中心句是“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后半部分的中心句是“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第二小问政治抱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抱负是改变天下大乱的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答案: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先秦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docx)为本站会员(随风2020)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