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03及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文档编号:3298180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03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03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03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03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03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目标】 1. 认识延、昔等6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3. 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2.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随文识字,初步感知1.教师导入: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回忆那峥嵘岁月,我们忘不了延安,忘不了那鼓励我们的延安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请同学们跟

2、随老师的步伐,走进延安,去感知那如火的战斗岁月。板书:延安,我把你追寻课件出示图片:延安窑洞、梨园、南泥湾开荒、毛泽东杨家岭讲话。也可出示相关视频课件2.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借助课本上的注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预设:全诗押的是ng韵,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 教师引导:同学们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预设:追寻延安其实是在追寻延安精神。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使用激情的语言,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明诗歌的主题。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

3、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教师讲解重点难理解词语。 翩翩归来:轻快地来临。昔日:往日。满目琳琅: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明媚:景物鲜明可爱。3 教师引导:同学们再次朗读全诗,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局部?用笔标出来。(1) 学生认真朗读,指名学生尝试划分诗歌层次。 预设:课文分成三局部,第一局部第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局部第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局部第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2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设计意图:读准字音,理解词语,为下一步研读课文,理解课文打下根底,把诗分为三个局部,整体感知,让学生对这首诗歌有个

4、整体印象。3、 品读诗歌,体会延安精神1. 学习第12小节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2小节,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作者用什么手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预设1:诗人追寻这些地方其实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预设2: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也在追寻着什么。教师补充: 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沿河边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板书:延河学生自读宝塔山资料: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共中央曾在延安领导了中国革命,毛泽东等领袖们在这里为中国革

5、命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者,好似灯塔一样,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因此,宝塔山上的宝塔就成了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经常出现在文人和画家的笔下。 学生自读资料: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千米,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效劳等著作就在这里写的。板书:枣园指名读一读南泥湾开荒资料: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封锁和边区的灾荒,给边区带来极大的经济困难。南泥湾在延安的东南,距延安约45公里。这里虽然人烟稀少,满目荒凉,但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于耕种。1940年秋,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板书:南泥湾指明读一读杨家岭讲话资料:1942年5月23日,毛泽

6、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杨家岭发表,使延安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源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号召下,延安鲁艺及文化界走出去、下基层,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板书:杨家岭教师追问: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而不是追寻其他地方?预设1:听了老师的讲解,我觉得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预设2:诗歌的第1小节用了两个比喻来描写这种追寻,点明了追寻延安精神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补充:第2小节用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流水,暗含代代相传的意思;追寻枣园,就是紧跟党中央;追寻南泥湾,就是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追寻杨家岭,就是遵照党的指示,执行党的方针政

7、策,建设美好的明天。这里反复用追寻一词,是告诉我们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板书:伟大精神3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2小节。教师相机指导:在朗读翩翩归来、茁壮成长两个词语时,语速放缓,第2小节中四个追寻你,在朗读时前三个语速逐步加快,声调逐步上扬,到最后一个时,可以放缓。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比喻句,指导朗读,让学生明白作者追寻延安精神是多么迫切。2.学习第34小节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朗读第3、4两节,出示问题。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丢不掉的是什么?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

8、电子时代,为什么还需要发扬延安精神?学生自由阅读,小组交流汇报。预设1:我来答复第一个问题,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照的写作手法,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比照。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预设2: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还有:我们永远辞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预设3:我们现在经济条件富足了就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老一辈的人艰苦奋战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依然要发扬延安精神

9、,让延安精神代代传。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教师引导:我们在朗读时,如何能读出这伟大的延安精神呢?预设:在朗读时,永远辞别忘不了毫不犹豫地丢掉不能丢这几个短语需要重读,语速放慢。诗的第3、4两节写我们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要读的精神饱满。设计意图:教学第3、4小节诗,以两个比照来突出延安精神没有过时,而且还需要继承发扬。教学时,要求学生动嘴读一读,动手画一画,动脑评一评,这样的学习才是扎实的。3.品读第56小节1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教师引导:同学们,边读边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画出来。预设: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教

10、师追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预设1: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便不能去创造美好的未来。预设2:这句话表达出延安精神非常重要,正因为延安精神如此重要,所以我们才要继续追寻延安精神,发扬延安精神。教师小结:诗的第5、6小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第5小节主要从反面说,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好似没有了灵魂,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第6小节主要从正面说,即: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开头一句啊!延安,我把你追寻点了题目。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进一步说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

11、信念、温暖、光明。教师引导: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去追寻延安精神,一起去传承延安精神。全班齐读5、6小节,朗读时要释放出情感,把追寻延安精神的急迫心情读出来。设计意图:最后两节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比照,更明确地突出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教学时以朗读为根底,在读中理解延安精神,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体会作者对延安精神的无限追求。四、总结全文,拓展交流1.教师引导:我们 学习了这么多,延安精神到底是什么精神?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预设: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保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教师追问:现在延

12、安精神还需要传承吗?身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发扬延安精神呢?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谈一谈。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谈谈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既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什么是延安精神,也让学生了解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样发扬延安精神。五、板书设计: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河伟大精神 枣园延安 南泥湾 杨家岭【课后反思】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延安精神。诗歌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诗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以及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成功之

13、处一、多种形式让学生感知并思考。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突破难点。可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可以通过课件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辞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为什么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而将学生的思维由单纯的看图引申到深层次的思考。二、由扶到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诗中有很多形式相同的句式,如追寻你像,学习这些句式时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汇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把解答第一个问题追寻什么作为扶的重点,恰当地运用课件化解难点,让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通过图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同时学生对延安精神也有了深切的体会。在学生根本弄清第一个问题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可以采用放的方式,然后按照学习前一局部的方法自主学习。缺乏之处。在教学中对于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延河、枣园教师讲解的过多,占用的时间较长,没有抓住重点,让学生反而无所适从,失去目标。应该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课上由同学来讲解,会变得生动有趣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四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03及答案.doc)为本站会员(云出其山)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