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梁思成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自然科学小论文 我们可以从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来了解这一文体。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长。二是科学性。科学小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三是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
2、论文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在科学小论文里,要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给人以一定的启发。行文思路 作者的行文思路是先总说后分说,先介绍特点,后探讨风格。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进行了总括说明;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上的风格和手法,进一步深化了所论述的主题;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建筑上的优良传统
3、发扬光大。学习活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本特点 1、作者概括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如此安排体现了怎样的匠心?请简要说明。提示:作者概括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总体特征(包括个体建筑特征、群体建筑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的逻辑顺序展开的。其中(三)(四)(五)项属于结构特征,(六)(七)(八)(九)项属于装饰特征。而(一)(二)项因为是从总体上来谈中国建筑的,既涉及结构特征,也涉及装饰特征。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在材料的安排上,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
4、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这种“拘束性”和“灵活性”表现在哪里?提示:(1)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中国建筑的“文法”是指中国的建筑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成为人们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2)“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灵活性”强调了在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什么是“可译性”?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作者
5、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提示:(1)可译性,即“同一性质”,各民族为了相同的目的选用自己的建筑手法,建造多种多类的建筑物。(2)这是以“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的形式却有很大的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3)作者谈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是为了告诫中国的建筑师们不要盲目地崇洋,要利用中国的优良传统发展中国的建筑,要古为今用。4、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作者是怎样用“语言和文学”来比喻建筑学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根据课
6、文填写下面表格。语言和文学建筑学效果词汇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语言和文学建筑学效果词汇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文法中国建筑的法式和惯例文章建筑或建筑群大文章宫殿、庙宇等小品山亭、水榭、一轩、一楼使说明对象鲜明生动,使所讲道理浅显易懂。5、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示例:类比: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举例子: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多少民族创造了多少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作比较: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
7、琉璃牌楼,罗马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引用: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打比方:梁头做成“挑尖梁头”或“蚂蚱头”;额枋出头做成“霸王拳”;昂的下端做成“昂嘴”,上端做成“六分头”或“菊花头”6、试分析下列语句中加颜色的词语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什么特点。(1)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2)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提示:(1)“至迟”强调最晚截止时间,“已经”点明这个体系形成的时间之久,“基本上
8、”是大体上的意思。这几个词语准确、严密,很有分寸感,符合科学论文的语言特点。(2)“大量”“尽量”分别以其模糊性准确说明了“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的广泛性,语言准确严密。课堂练习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每个民族先创造建筑法式,后形成沿用的、固定的惯例。B 中国建筑既有共同的一贯风格,也有独特个性。C 梁、柱、枋等是构成建筑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D 建筑的“词汇”“文法”源于长期的建筑实践。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1段末“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影响之
9、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B.“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技术上”指中国建筑结构上的特点,“艺术上”指中国建筑装饰上的特点。C 第10段引用诗经里的句子,用事实说明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装饰性,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D 作者介绍的中国建筑九大特征中,(二)(三)(四)(五)属于结构特征,(六)(七)(八)(九)属于装饰特征,(一)既涉及结构特征又涉及装饰特征。3、下列对“中国建筑的文法”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它在建筑方式上呈现出“五种典范”。B 它是中国建筑一直遵循的固定的法式。C 它有助于中国建筑共同特点的形成。D 它只是个别地方的精神条件下的产物。4、阅读第5段,说说中国建筑中被称为“一“所房子”的建筑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简要分析。5、梁思成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