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谏逐客书》ppt课件(0002)-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3510418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3.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谏逐客书》ppt课件(0002)-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五单元《谏逐客书》ppt课件(0002)-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五单元《谏逐客书》ppt课件(0002)-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五单元《谏逐客书》ppt课件(0002)-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五单元《谏逐客书》ppt课件(0002)-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谏逐客书 李斯李斯李斯简介 李斯(?前208年)战国时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少时与韩非俱从荀况学帝王之术,成而入秦,得到秦王的器重,秦统一后官至丞相,积极主张废除诸侯,行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改革典章制度。至此,李斯本该享誉后世,名垂青史,但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废嫡立庶,助秦二世为孽,最终李斯为赵高所不容。李斯简介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秦二世以谋反罪腰斩于咸阳闹市,灭三族。纵观李斯的一生,他的成功与失败与他信奉和笃行的“老鼠哲学”不无关系。他的这一人生观,曾让他位极人臣,风光无限,但最终还是因为他助纣为虐、见利忘义而害了自己及全家。秦代因其所历时

2、间很短,没有留下更多文章,而李斯却有谏逐客书及泰山刻石文、琅琊台石刻传世,所以以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李斯的一生可以用他自己的三句话来概括:“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东门逐狡兔,岂可复得!”李斯简介 厕鼠与仓鼠:李斯生命中的转折点他年轻时,起初在乡村作管理文书的小官。看到公署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里,更不用担心人或狗的惊扰。感叹道:感叹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意思是说一个人意思

3、是说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决有出息还是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定的。贵贱穷通,“在所自处”-李斯的人生观李斯简介 厕鼠与仓鼠:李斯生命中的转折点李斯辞去了小史官职,于荀子学帝王之术。当李斯学业有成,与荀子辞行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让很多青年昂扬斗志的话,就是“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于是他下定決心要“西说秦王矣”。入秦,得到吕不韦的赏识,从此为吕不韦舍人。通过吕不韦的引见,得到嬴政赏识。不久嬴政下逐客令,非秦者去,李斯也列入了逐去的行列,为了不久嬴政下逐客令,非秦者去,李斯也列入了逐去的行列,为了保存自己,李斯写了千古第一

4、奇文谏逐客书,使得嬴政收回逐保存自己,李斯写了千古第一奇文谏逐客书,使得嬴政收回逐客令,李斯也受到嬴政青睐,从此青云直上。最后做了秦国宰相。客令,李斯也受到嬴政青睐,从此青云直上。最后做了秦国宰相。李斯终于从厕鼠变成了仓鼠。李斯终于从厕鼠变成了仓鼠。李斯简介 牵犬东门,岂可得乎?嬴政在出游途中驾崩了,只留下了一纸召书。召书分明写着让扶书继位,可是李斯听从了赵高的谗言,篡改召书,最终召来腰斩于市的祸害。在送往刑场时,李斯对他的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东门逐狡兔,岂可复得!”就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将他对死的不甘和命运的不公表达得淋漓尽致。李斯的一生是从叹鼠到叹黄太犬的过程。司马迁在史记李斯的一生

5、是从叹鼠到叹黄太犬的过程。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李斯列传中有传中有“四次叹息四次叹息”:一叹:见厕鼠、仓鼠;二叹:贵为丞相;:一叹:见厕鼠、仓鼠;二叹:贵为丞相;三叹:篡改始皇遗诏;四叹:身具五刑。三叹:篡改始皇遗诏;四叹:身具五刑。李斯简介 补充:补充:李斯嫉贤妒能害同窗李斯嫉贤妒能害同窗 韩非与李斯是同学,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看到韩国一天天衰落,三番五次地向韩非与李斯是同学,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看到韩国一天天衰落,三番五次地向韩王进谏,但韩王就是不理睬他。韩非满腹学问,却并未受到重用,于是就关起门韩王进谏,但韩王就是不理睬他。韩非满腹学问,却并未受到重用,于是就关起门来写了一部书,名叫韩非子。

6、韩非在书中主张君主要集中权力,加强法治。后来写了一部书,名叫韩非子。韩非在书中主张君主要集中权力,加强法治。后来这部书传到了秦国,秦王赢政看到之后非常欣赏韩非,说道:来这部书传到了秦国,秦王赢政看到之后非常欣赏韩非,说道:“如果我能够与这如果我能够与这个人见上一面,那该多好呀!个人见上一面,那该多好呀!”此次,韩非受韩王委派来到秦国,看到了秦国的强大,于是上书给秦王,表示此次,韩非受韩王委派来到秦国,看到了秦国的强大,于是上书给秦王,表示愿意为秦国统一天下而出力。这份奏章送上去之后,秦王还没考虑重用韩非,李斯愿意为秦国统一天下而出力。这份奏章送上去之后,秦王还没考虑重用韩非,李斯倒先着急起来,

7、他害怕韩非妨碍了自己的仕途。倒先着急起来,他害怕韩非妨碍了自己的仕途。李斯对秦王说:李斯对秦王说:“韩非是韩国的人,大王要统一天下,韩非肯定要为韩国打算。韩非是韩国的人,大王要统一天下,韩非肯定要为韩国打算。如果让他回到韩国,肯定也是个祸患,不如找个罪名把他杀了。如果让他回到韩国,肯定也是个祸患,不如找个罪名把他杀了。”秦王赢政听了这番话,有一些犹豫,便下令先把韩非扣押起来,准备审问。韩非进秦王赢政听了这番话,有一些犹豫,便下令先把韩非扣押起来,准备审问。韩非进了监狱,没有机会为自己辩白,后来李斯将韩非毒死了。了监狱,没有机会为自己辩白,后来李斯将韩非毒死了。据史记记载,秦王逐客是导火线是“郑

8、国渠”事件。秦为统一中国,广揽人才,韩国为削弱秦国势力,趁秦国招揽人才之机,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企图通过让秦国修灌渠来耗费财力,从而削弱秦国的军事实力。计谋败露之后,秦国大臣宗室污蔑客卿都不可靠,纷纷要求驱逐客卿。公元前237年,秦始皇下令逐客,李斯亦在被逐之列。在被勒令出境的途中,李斯写下了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劝阻秦始皇不要逐客。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收回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写作背景 谏:下对上进行劝诫的用语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谏逐客书是古代最优秀的一篇公文,也是一篇议论文,犀利深刻、论辩雄健,富有气势。文体知识 1 1、疏通文意

9、,整理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整理文言基础知识(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用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用1 1课时,自主整理课时,自主整理+小组合作完成)小组合作完成)2 2、书面梳理出论辩思路、书面梳理出论辩思路 研读论辩思路及技巧研读论辩思路及技巧 段一:段一:1 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开篇第一句表达了自己开篇第一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的观点 2 2、举例论证,用事实举例论证,用事实说服秦王不应该说服秦王不应该“逐客逐客”。秦国发展历。秦国发展历史上。截至秦王嬴政,共有史上。截至秦王嬴政,共有3737位君主,其中最有作为并且使得位君主,其中最有作为并且使得秦国获得拓展和发展的

10、有四位,这四位就是李斯在文章中提到秦国获得拓展和发展的有四位,这四位就是李斯在文章中提到的四君,可见李斯对全国的发展历史是非常了解。的四君,可见李斯对全国的发展历史是非常了解。铺陈四代秦君重用客卿富国强兵的史实铺陈四代秦君重用客卿富国强兵的史实 史实论证:客卿于秦有功穆公求士穆公求士广纳人才广纳人才遂霸西戎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变法治国民盛国强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四面扩张以横破纵以横破纵 昭王得范雎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打击豪门强化集权强化集权段 1 段一:段一:3 3、反问小结:反问小结:言外之意?秦王要统一天下。不能不依靠客卿的力量,而言外之意?秦王要统一天下

11、。不能不依靠客卿的力量,而且且“客何负于秦哉客何负于秦哉”反问,客卿没有辜负秦国,秦国也不能辜负天下一反问,客卿没有辜负秦国,秦国也不能辜负天下一心向秦的客心向秦的客卿卿。今天秦王要称霸天下,就应该向祖先先辈一样接纳四方。今天秦王要称霸天下,就应该向祖先先辈一样接纳四方贤才,不应该逐客。贤才,不应该逐客。4 4、假设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对比论证 段段1 1:是从秦用人的角度是从秦用人的角度段段2 2:从取物的角度来劝解从取物的角度来劝解秦王对于财物美女,不管其出身和出秦王对于财物美女,不管其出身和出产产地,而在其使用人才上,却驱逐地,而在其使用人才上,却驱逐客卿,从中表现出的思想是客卿,

12、从中表现出的思想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也。”如果重在珠玉声色,轻视人民,这样显然是不可以称霸诸侯的。如果重在珠玉声色,轻视人民,这样显然是不可以称霸诸侯的。说服秦王要称霸诸侯,应该像对待财财物美女声色一样对待客说服秦王要称霸诸侯,应该像对待财财物美女声色一样对待客卿卿。(自为:英雄不问出处(自为:英雄不问出处 广纳贤才)广纳贤才)1 1、首先向秦王取物的态度提出疑问:、首先向秦王取物的态度提出疑问:“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

13、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何也?”这为后面这为后面“是所重是所重者者”做铺垫。做铺垫。2 2、然后提出,如果一定是秦国出的东西方才可用。那么、然后提出,如果一定是秦国出的东西方才可用。那么“夜光之壁不夜光之壁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14、不立于侧也不立于侧也”,都不可能再用。,都不可能再用。“今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若是者何也?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3、由此观之,由此观之,秦王取物,可以说是不分产地,悉数尽收。秦王取物,可以说是不分产地,悉数尽收。“今取人今取人则不然。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这里并非简这里并非简单的得出结论,而是通过这样单的得出结论,而是通过这样正反对比,正反对比,说你是所重者一国之物,说你是所重者一国之物,所轻者一国之士,这一点集中了秦王的要害,指

15、出这种做法是不明所轻者一国之士,这一点集中了秦王的要害,指出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取的。智的,也是不可取的。4、再次告诉秦王,再次告诉秦王,“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这,这句句对秦王对秦王是最大的提醒。是最大的提醒。本段: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假设论证、对比论证本段: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假设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重物轻人用异国物:举例论证(客观事实)与反面假设)用异国物:举例论证(客观事实)与反面假设)取物原则:快意当前,适观而已取物原则: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用人原则: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用人原则:非秦者去,为客者逐重物轻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重物

16、轻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段 2 段三段三1、首先从正面提出,、首先从正面提出,“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的道的道理,然后用理,然后用“是以是以”推断出纳客的必要性:推断出纳客的必要性:“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里运用这里运用类比类比的手法,指出接纳一切民众,才能彰显秦王的德行,指的手法,指出接纳一切民众,才能彰显秦王的德行,指出纳客的出纳客的意义意义2、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就在于能够接纳天地赋予的一切。、五帝

17、三王之所以无敌,就在于能够接纳天地赋予的一切。3、最后以今天的秦王与之对比,是、最后以今天的秦王与之对比,是“使诸侯成就霸业使诸侯成就霸业”。借武器给敌。借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从人,送粮食给盗贼。从危害危害的角度说。的角度说。理论概括: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正面:天道与圣王的做法正面:天道与圣王的做法反面:秦国目前的做法反面:秦国目前的做法段 3及时回顾:及时回顾:反向假设论证反向假设论证1、“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大之名也”,不任用他们,那么秦国也不可能强大,不任用他们,那么秦国也不可能强大

18、,2、又如又如“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必出于秦然后可必出于秦然后可”两次反向假设推论,两次反向假设推论,证明证明:如果一切必须秦国本地出产,那么秦国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拥有。如果一切必须秦国本地出产,那么秦国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拥有。段四段四1、最后总结又照应,前文、最后总结又照应,前文“夫物不产于秦者,可宝者多;夫物不产于秦者,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照应段一二照应段一二2、“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照应第照应第3段,提出今天这样

19、做,段,提出今天这样做,国家没有危害都是很难的。国家没有危害都是很难的。总结分析: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正面:士愿忠于秦国正面:士愿忠于秦国反面:逐客国危反面:逐客国危段 4 小结:小结:1、正如宋代李涂文章精义中说,、正如宋代李涂文章精义中说,“起句即见事实起句即见事实,最妙最妙;中间论不出于秦而秦用之中间论不出于秦而秦用之,独人才不出于秦独人才不出于秦,而秦不用而秦不用,反复议反复议论论,深得作文之法。深得作文之法。”2、林云铭古文新义中也说,、林云铭古文新义中也说,“细玩行文落笔时细玩行文落笔时,胸中必胸中必有一段无因见逐不能自平之气,故不禁其拉杂错综有一段无因见逐不能自平之气,故不禁其

20、拉杂错综,忽而正说忽而正说,忽而倒说忽而倒说,忽而复说忽而复说,莫可端倪如此莫可端倪如此,所以为佳。所以为佳。”3、最终官复原职、最终官复原职 (客:非本土客:非本土 卿:地位已与士大夫相类卿:地位已与士大夫相类,甚至要高于大夫,甚至要高于大夫 )再研奏疏表达方式、策略再研奏疏表达方式、策略李斯上书之后,李斯上书之后,“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谋”。作为奏疏,谏逐客书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作为奏疏,谏逐客书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使命”,体现了体现了“实用价值实用价值”,你认为这篇奏书能成功说服秦王的根本你认为这篇奏书能成功说服秦王的根本是?是?

21、确立有效的劝谏策略,才能更好地实现上奏目的确立有效的劝谏策略,才能更好地实现上奏目的提示:这篇奏书的提示:这篇奏书的“针对性针对性”主要考虑主要考虑1、“我我”的身份地位等的身份地位等2、君主的性格、思想、心志、理想、君主的性格、思想、心志、理想3、所奏的内容、所奏的内容1、上书对象上书对象这篇奏书所以能够说服秦王,仅仅依靠技巧和方法是不行的,这篇奏书所以能够说服秦王,仅仅依靠技巧和方法是不行的,根本是根本是抓住秦王希望国家强大,最后统一天下的心理和愿望。抓住秦王希望国家强大,最后统一天下的心理和愿望。让他感受到你让他感受到你是愿意请我一起肩负这一使命。是愿意请我一起肩负这一使命。秦王是雄才大

22、略之主,(此时的秦王雄心勃勃,统一天下之心迫秦王是雄才大略之主,(此时的秦王雄心勃勃,统一天下之心迫切)。他的战略目标是吞灭六国,一统天下。李斯只要把劝谏的立足切)。他的战略目标是吞灭六国,一统天下。李斯只要把劝谏的立足点放在秦国将要一统天下的雄心(现实)、如何有一统天下的实力点放在秦国将要一统天下的雄心(现实)、如何有一统天下的实力(历史)和潜在的难以统一天下的危险(未来)上,就比较容易说得(历史)和潜在的难以统一天下的危险(未来)上,就比较容易说得对方。对方。A “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认为如果逐客,国家不,认为如果逐客,国家不可能走向富强;可

23、能走向富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这不是用来横。这不是用来横跨海内,制服诸侯的策略。跨海内,制服诸侯的策略。“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损害百姓,对敌人有益,损害百姓,对敌人有益,内部又造成自己空虚。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这样最终的结果可能内部又造成自己空虚。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这样最终的结果可能更加危险。更加危险。B 从中可见李斯没有申诉自己的无辜和冤屈,不直接表达自己的从中可见李斯没有申诉自己的无辜和冤屈,不直接表达自己的忠诚和攻击,而

24、是在字里行间时时流露,希望秦王能够成就帝业,忠诚和攻击,而是在字里行间时时流露,希望秦王能够成就帝业,显露为其谋划的心。所以以上三句话是很起作用的,这是与被说服显露为其谋划的心。所以以上三句话是很起作用的,这是与被说服者秦王达成的共识,所以要说服对方。者秦王达成的共识,所以要说服对方。首先要发现共性,建立信任,首先要发现共性,建立信任,论辩的展开都是以此为基础的,所以论辩的展开都是以此为基础的,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李斯之止逐客,并烦情入机,动言中李斯之止逐客,并烦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C C

25、 用词上,虽然奏疏用词上,虽然奏疏 开门见山的提出了反对观点,却将秦王发布开门见山的提出了反对观点,却将秦王发布的逐客令说成是吏议,意为逐客是吏之过,而非王之过。这样不易的逐客令说成是吏议,意为逐客是吏之过,而非王之过。这样不易触怒秦王,让其容易接纳建议。(奏疏不同于一般书信,是触怒秦王,让其容易接纳建议。(奏疏不同于一般书信,是 写给写给君王的)君王的)2、说背景说背景 A 逐客的大背景表面上是郑国修渠一事给秦国宗室贵逐客的大背景表面上是郑国修渠一事给秦国宗室贵族提供了进谗言的机会,致使秦王逐客。实际上跟秦国的族提供了进谗言的机会,致使秦王逐客。实际上跟秦国的战略调整有关,下逐客令时,秦已经

26、是第一强国,国家的战略调整有关,下逐客令时,秦已经是第一强国,国家的战略目标已然调整为吞并六国,因此秦王怀疑客卿为母国战略目标已然调整为吞并六国,因此秦王怀疑客卿为母国存亡而对秦不利,也不是不无道理。存亡而对秦不利,也不是不无道理。直接为客卿辩护或批评贵族挑唆,都不能洗清客卿偏直接为客卿辩护或批评贵族挑唆,都不能洗清客卿偏帮母国的嫌疑。唯有极力陈述秦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客卿帮母国的嫌疑。唯有极力陈述秦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客卿之功,以及逐客的危害,才是正确的上书内容。之功,以及逐客的危害,才是正确的上书内容。B 或者理解为或者理解为从所奏之事的角度来看,虽然郑国事件在当时影响很大,逐客之论从所奏之事

27、的角度来看,虽然郑国事件在当时影响很大,逐客之论甚嚣尘上甚嚣尘上,但这个疲秦的阴谋与过往客卿有益于秦的众多事实相比,但这个疲秦的阴谋与过往客卿有益于秦的众多事实相比,毕竟是个案,毕竟是个案,李斯对郑国事件刻意回避,反复强调客卿在秦的历史李斯对郑国事件刻意回避,反复强调客卿在秦的历史贡献,就容易让自己的立论显得客观,立于不败之地。贡献,就容易让自己的立论显得客观,立于不败之地。C 联系前一课悼词的评价策略?联系前一课悼词的评价策略?对于对于“发现一发现一”的适当篇幅的适当篇幅+从无产阶级熟悉的报刊角度从无产阶级熟悉的报刊角度+恩格斯的战友,无产阶级的立场恩格斯的战友,无产阶级的立场3、个人身份个

28、人身份 李斯作为客卿亦在被驱逐之列,以这样的身份劝谏略李斯作为客卿亦在被驱逐之列,以这样的身份劝谏略显尴尬且难度大,处理不当适得其反,李巧妙回避谈论与显尴尬且难度大,处理不当适得其反,李巧妙回避谈论与自己身份对立的秦国宗室,只在开头自己身份对立的秦国宗室,只在开头“吏议吏议”模糊带过,也模糊带过,也没有抨击,另一方面又对客卿的危害(例郑国开渠)闭口没有抨击,另一方面又对客卿的危害(例郑国开渠)闭口不谈,这样,似乎置身于宗室与客卿斗争之外,成了中立不谈,这样,似乎置身于宗室与客卿斗争之外,成了中立 者,观点容易被秦王接纳。者,观点容易被秦王接纳。4、文采、文采 李斯在文中展现出了颇高的文采,鲁迅

29、在汉文学史纲要李斯在文中展现出了颇高的文采,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说:中曾说:“法家大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辞。法家大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辞。”谏逐客书语言优美,修辞讲究,大量的对偶句、排比谏逐客书语言优美,修辞讲究,大量的对偶句、排比句和散句错杂出之,兼具整齐与错落之美。句和散句错杂出之,兼具整齐与错落之美。优美的语言能够提髙奏疏中观点的接受度,秦王读罢此优美的语言能够提髙奏疏中观点的接受度,秦王读罢此疏,感李斯之才华,念客卿之功劳、惜才之心,逐客之意疏,感李斯之才华,念客卿之功劳、惜才之心,逐客之意或生之。或生之。补充:补充:李斯虽然有远见卓识和出色的政治才华,却缺少高尚的品

30、格,他李斯虽然有远见卓识和出色的政治才华,却缺少高尚的品格,他贪恋高官厚禄,不惜放弃原则,取媚胡亥,一直为人诟病,陷害同贪恋高官厚禄,不惜放弃原则,取媚胡亥,一直为人诟病,陷害同门韩非更是他无法洗刷的人格污点;另一方面,李斯虽然制定了一门韩非更是他无法洗刷的人格污点;另一方面,李斯虽然制定了一些有利于秦统一的政策,但也是秦朝苛政的重要帮凶,秦统一天下些有利于秦统一的政策,但也是秦朝苛政的重要帮凶,秦统一天下他有功,二世短暂而亡他也有过。他有功,二世短暂而亡他也有过。司马迁在李斯列传的赞语中既高度肯定李斯在秦朝统一过司马迁在李斯列传的赞语中既高度肯定李斯在秦朝统一过程中的贡献,又批评他的过失。程中的贡献,又批评他的过失。列宁指出列宁指出:判断历史的功绩,判断历史的功绩,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新的东西。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五单元《谏逐客书》ppt课件(0002)-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