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江西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 第一类人物轶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
2、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节选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注】先生:指严光,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市)人,东汉著名隐士。相尚:互相推崇。圣人之时:登基称帝的时机。臣妾:原指男女奴隶,这里引申为被统治的人民。亿兆:指千千万万,古代以十万为亿,十亿为兆。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及帝握/赤符B.惟/先生以节高之 C.得/圣人之清D.盖/先生之心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道()(2)惟()(3)盖()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
3、(2)而使贪夫廉,懦夫立。 4.联系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说说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一、1.(2分)A【解析】A项的意思是:等到光武帝得到赤符,据此可在“及”后划分。故选A项。 2.(1)(3分)道义(2只有(3)表推测,应该是 【课内外链接】 本题原句及解释与教材的关联句及解释 惟光武以礼下之(只有)惟吾德馨(只有)(陋室铭) 盖先生之心(表推测,应该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表推测,应该是)(核舟记) 3.(4分)(1)(先生)视官爵为泥土,天下谁比得上呢? (2)先生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 4.(3分)表达了作者对明君贤臣的
4、清平政治的渴望,同时透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淡淡惆怅。 【解析】作者生活的北宋王朝,内忧外患日趋严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目标自警。为改变积贫积弱的北宋王朝,他于庆历年间主持变法,不久因保守派反对而失败;又因议论朝政,屡遭谪贬,一生郁郁不得志。这篇文章通过对严子陵、汉光武帝之间“相尚以道”的交谊的赞颂,表现了他对明君贤臣的清平政治的渴望,同时透出政治上失意之人的淡淡惆怅。 【参考译文】严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他们之间以道义互相推崇。等到光武帝得到赤符,乘驾着六龙的阳气,获得了登基称帝的时机。那时他统治着千千万万的人民,天下有谁能比得上呢?只有先
5、生能够以节操方面来尊崇他。后来触动了天上的星象,归隐江湖,达到了圣人自然清静的境界。(先生)视官爵为泥土,天下谁比得上呢?只有光武帝能够用礼节对待他。 在盅卦的上九爻辞中说,大家正当有为的时候,却偏偏“不事奉王侯,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先生正是这样做的。在屯卦的初九爻辞中说,阳气(帝德)正开始亨通,因而能够显示“以高贵的身份交结卑贱的人,深得民心”,光武帝正是这样做的。应该说先生的品质,比日月还高;光武帝的气量比天地还广阔。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气量的宏大;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质的崇高呢?先生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这对维护礼仪教化确实是很有功劳的。 我
6、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这才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用来负责祭祀的事情。从而又作了一首诗歌:“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
7、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 (节选自三国志卷五七.吴书.虞陆张骆陆吾朱传)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拜辞/上车B.其/姊仁爱有行 C.而/自苦若此?D.数陈/便宜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顾()(2)诚()(3)数()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 (2)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
8、! 4.试简要概括骆统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二、1.(2分)B【解析】B项的意思是: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应在“其姊”后划分,故选B项。 2.(3分)(1)回头看(2)确实(3)多次 【课内外链接】 本题原句及解释与教材的关联句及解释 面而不顾(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陈太丘与友期) 诚如是(确实)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邹忌讽齐王纳谏) 数陈便宜(多次)又数刀毙之(多次)(狼) 3.(4分)(1)同乡和远方的客人很多生活困乏,骆统为了他们而减少了饮食。 (2)士大夫们粗劣的食物都不够吃,我有什么心思独自吃饱饭! 4.(3分)具有孝心,宅心仁厚;洞悉民心,直言敢谏。 【解析】从骆统
9、为了不增加母亲的伤心不回头看母亲,和他恭谨的侍奉母亲可以看出有孝心。从遇到饥荒的时候,乡里及远方的客人很多生活贫困,骆统为帮助他们减少饮食可以看出宅心仁厚。骆统认为,百姓安土重迁,不愿迁移,再加上外出当兵的人,没有生活保障,所以他们贪恋故土,畏惧远行,把出门看作死一样可怕,可以看出骆统洞悉民心。骆统多次陈述有利于时政的见解,前后几十次上书。对于招募的方式,孙权虽然多次与他争辩,但最终仍然按照他说的主张去做,可以看出骆统直言敢谏。 【参考译文】骆统字公绪,是会稽郡乌伤县人。父亲骆俊,官做到陈国相,被袁术杀害。骆统的母亲改嫁,做了华歆的妾,骆统当时八岁,就和亲戚宾客返回到会稽郡。他的母亲送他,他拜
10、别母亲上了车,脸朝前不回头看,他的母亲在后面哭泣。驾车的人说:“夫人还在呢。”骆统说:“不想增加母亲的思念,所以才不回头。”他服侍嫡母非常恭谨。当时发生饥荒,同乡和远方的客人很多生活困乏,骆统为了他们而减少了饮食。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丈夫死后回到娘家,没有儿子,见骆统这样很为他难过,多次询问他原因。骆统说:“士大夫们粗劣的食物都不够吃,我有什么心思独自吃饱饭!”姐姐说:“确实像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像这样苦自己呢?”就把自己私人的粮食给了骆统,又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认为骆统有贤德,于是就分发施舍,骆统因此出了名。 骆统因随陆逊在宜都打败蜀军,升任偏将军。黄武初年,曹仁进攻濡须,派非
11、主力部队将领常雕等人袭击中洲,骆统和严圭共同抗击打败了他,骆统封为新阳亭侯,后来任湍须督。他多次陈述有利时政的意见,前后数十次上书,所说的都很好,文字太多所以没有全部记载。 三、(江西相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罗复仁,吉水人。少嗜学,陈友谅辟为编修。已,知其无成,遁去。谒太祖于九江,留置左右。从战鄱阳,赍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授中书谘议。从围武昌,太祖欲招陈理降,以复仁故友谅臣也,遣入城谕,且曰:“理若来,不失富贵。”复仁顿首曰:“如陈氏遣孤得保首领,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太祖曰:“汝行,吾不汝误也。”复仁至城下,号恸者竟日,理缒之入。见理大哭,陈太祖意,且曰:“
12、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理听其言,遂率官属出降。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二十五) 【注释】陈友谅:湖北沔阳人,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辟:征召。编修:官名,负责编修实录、会要、国史等。太祖:明太祖朱元璋。赍:携带。蜡书:用蜡写的书信。谕:晓谕。未下诸郡:未被(太祖)攻破的郡。授:任命。中书谘议:官名。如陈氏遣孤得保首领:如果(陈理投降)你能保全他家属的性命。俾:使。缒:用绳子拴住人从上往下放或从下往上拉。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授中书/谘议B.从围/武昌 C.复仁/至城下D.不降/且屠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谒()(2)故()(3
13、)罪()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理若来,不失富贵。 (2)理听其言,遂率官属出降。 4.罗复仁是怎样劝降陈理的?请结合选文具体分析。(3分) 三、1.(2分)A【解析】“中书谘议”是官名,“授”是动词,故应在“授”后划分。 2.(3分)(1)拜访(2)原来的(3)罪过 【课内外链接】 本题原句及解释与教材的关联句及解释 谒太祖于九江(拜访)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拜访)(伤仲永) 以复仁故友谅臣也(原来的)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的)(狼) 城中民何罪(罪过)则治臣之罪(罪过)(出师表) 3.(4分)(1)陈理如果能够归降,(我保证他)不会失去富贵。 (2)陈理听从
14、了罗复仁的劝谕,于是带领所辖官吏出城投降。 4.(3分)先是动之以情:号恸者竟日;见理大哭,陈太祖意。接着是晓之以理: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 【参考译文】罗复仁,是江西吉水人。年少时酷爱学习,(后来被)陈友谅召用,任命为编修。过了一些时候,罗复仁认为陈友谅最终不会有成就,就悄悄离开了。罗复仁在九江拜见太祖,太祖留下罗复仁,并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罗复仁跟随太祖在鄱阳作战,(曾奉命)携带蜡书前往江西那些还未被(太祖)攻破的郡,晓谕这些郡投降,被任命为中书谘议。(罗复仁)跟随太祖围攻武昌,太祖想要招降(武昌守将)陈理,因为罗复仁原来是陈友谅的部下(熟悉对方内情人事),(太祖)就派遣罗
15、复仁进入城中告知陈理,并且对罗复仁说:“陈理如果能够归降,(我保证他)不会失去富贵。”罗复仁跪下叩头说:“如果(陈理投降)你能保全他家属的性命,使我在今后不会被人认为是食言者,我就是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太祖回答说:“你放心前往,我不会害得你成为食言者的。”罗复仁来到武昌城下,(因被拒绝入城)悲哀得大哭了一整天,陈理(最后)用绳子将他拉上城墙进城。罗复仁见到陈理大哭,(接着)陈述太祖希望其归降的愿望,并且说:“强大的明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你不投降明军就要屠城,城中的老百姓有什么罪过呢?”陈理听从了罗复仁的劝谕,于是带领所辖官吏出城投降。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太宗谓房
16、玄龄曰:“高昌若不失臣礼,岂至灭亡?朕平此一国,甚怀危惧,惟当戒骄逸以自防,纳忠謇以自正。黜邪佞,用贤良,不以小人之言而议君子,以此慎守,庶几于获安也。” 魏征进曰:“臣观古来帝王拨乱创业,必自戒慎,采刍荛之议,从忠谠之言。天下既安,则恣情肆欲,甘乐谄谀,恶闻正谏即位十有五年,圣德光被,今又平殄高昌。屡以安危系意,方欲纳用忠良,开直言之路,天下幸甚。昔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饮,桓公谓叔牙曰:盍起为寡人寿乎?叔牙奉觞而起曰:愿公无忘出在莒时,使管仲无忘束缚于鲁时,使宁戚无忘饭牛车下时。桓公避席而谢曰:寡人与二大夫能无忘夫子之言,则社稷不危矣!” (节选自君臣鉴戒第六) 【注】忠謇(jin
17、):忠诚正直。这里指忠诚正直的人。庶几:差不多。刍荛(chro):指割草打柴的人。这里指百姓。忠谠(dng):忠诚正直。殄(tin):殄灭,平定。奉觞(shng):举起酒杯。觞,酒杯。莒(j):地名。无忘饭牛车下时:不要忘记在车下喂牛的情景。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高昌/若不失臣礼B.纳忠謇/以自正 C.则/恣情肆欲D.开/直言之路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惧()(2)安()(3)避()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臣观古来帝王拨乱创业,必自戒慎,采刍荛之议,从忠谠之言。 (2)寡人与二大夫能无忘夫子之言,则社稷不危矣! 4魏征在进言
18、中列举“昔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饮”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四、1.(2分)B【解析】B项的意思是:采纳忠诚实正直之人的言来改正自己的过失。可知其正确应划分为:纳/忠謇以自正。 2.(3分)(1)恐惧(2)安逸(2)离开 【课内外链接】 本题原句及解释与教材的关联句及解释 甚怀危惧(愤怒)一怒而诸侯惧(恐惧)(富贵不能淫) 庶几于获安也(通“无”,没有)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4分)(1)我看到自古以来帝王在拨乱创业的时候,一定能自警戒谨慎,采纳百姓的意见,听从忠直的谏言。 (2)寡人与管仲、宁戚二位如能不忘你说的话,那么国家就不会有覆亡的危
19、险了! 4.(3分)告诫唐太宗不忘记过去,要警戒谨慎,善听谏言。 【解析】从文中魏征进言要唐太宗“必自戒慎,采刍荛之议,从忠谠之言”,可看出他列举事例是为了劝谏唐太宗应该如何做。 【参考译文】唐太宗对房玄龄说:“高昌如果不丧失作为臣子的礼节,怎么会遭到灭亡呢?我平定这一个国家,心中深感恐惧,只有警戒骄奢淫逸来自我防范,采纳忠诚实正直之人的言来改正自己的过失。罢黜邪佞小人,任用贤良人士,不以小人的言论评论君子,用这些方法来谨慎守业,也许可以使国家获得安逸。” 魏征进言说:“我看到自古以来帝王在拨乱创业的时候,一定能自警戒谨慎,采纳百姓的意见,听从忠直的谏言。等到天下安定时,就恣情纵欲,喜欢听阿谀
20、奉承的话,厌恶忠直的规谏陛下即位十五年,圣德普照天下,如今又平定了高昌。经常把国家的安危记在心上,想任用忠良之士,广开直言之路,这是天下人的大幸。以前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在一起喝酒时,桓公对鲍叔牙说:“为什么不起来向我敬酒呢?”鲍叔牙起身举起酒杯敬酒说:愿主公不要忘记当年流亡莒国时的情景,愿管仲不要忘记在鲁国被囚禁时的情景,愿宁戚不要忘记在车下喂牛时的情景。齐桓公离座起来答谢说:寡人与管仲、宁戚二位如能不忘你说的话,那么国家就不会有覆亡的危险了!”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济阳之贾人,渡河南亡其舟,栖于浮直之上,号焉。有淦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吾,济
21、人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淦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淦者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顿感愤然,黯然而退。贾人以为得利,欣然返之。然孰利孰失,由他人定之。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或曰:“何以不就?”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吾独以信为旨,信乃立人之本。若信,大道也;若无信,人神共弃。 【注】淦(gn)者:渔人。骤得:突然获得。薄:迫近。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栖于/浮直之上B.予尔/百金 C.贾人/勃然作色D.是/许金而不
22、酬者也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往()(2)获()(3)足()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然孰利孰失,由他人定之。 (2)吾独以信为旨,信乃立人之本。 4.本文通过贾人的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五、1.(2分)B【解析】B项中“予”是给予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故其应正确划分为:予/尔百金。 2.(3分)(1)前往,前去(2)收获(3)满足 【课内外链接】 本题原句及解释与教材的关联句及解释 有淦者以舟往救之(前往,前去)往来不绝者(前往,前去)(醉翁亭记) 一日之获几何(收获)卒获有所闻(收获)(送东阳马生序) 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满
23、足)最爱湖东行不足(满足)(钱塘湖春行) 3.(4分)(1)然而到底是得到了好处还是失去了道义,由别人定夺。 (2)我唯独以诚信为做人的主旨,诚信也是做人的根本。 4.(3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以此告诫人们应该信守承诺,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解析】回答此题要结合最后一段的内容,最后一段是议论,也是对贾人故事的总结,做人要有诚信,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参考译文】济阳有个商人,渡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划船前去救商人。还没有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
24、给了渔夫十两银子。渔夫问他:“你刚才许诺给我一百两银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合理吧?”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天能收获多少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顿时觉得十分生气,只得不开心地离开了。渔夫觉得自己得到了好处,高兴地回去了。然而到底是得到了好处还是失去了道义,由别人定夺。 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便问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渔夫回答说:“这是那位答应给我百两银子却又说不算的人。”于是他们站在旁边袖手旁观,商人淹死了。 我独以诚信为做人的主旨,诚信也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有诚信,是做人的大道;如果没有诚信,人
25、和神仙就会同时舍弃(你)。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贾逵年五岁,明慧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诵遍。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 【注】三坟: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指的是伏羲
26、、神农、黄帝之书。文中是泛指古书。五典:传说中的古书名,指少昊(ho)、颛(zhun)顼(x)、高辛、尧、舜之书。文中是泛指古书。闾里:里巷。闾,是古代里巷(类似现在街巷)的门。襁负:用布带子把孩子捆在后背上背着。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闻/邻中读书B.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 C.或/题于扉屏D.赠献者积粟/盈仓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称()(2)期()(3)授()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 (2)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 4.贾逵、宋濂都出身贫困之家,但都成了著名的学者。结合选文和送东阳马生序,分析
27、一下他们学有所成的原因有什么异同。(3分) 六、1.(2分)D【解析】D项的意思是:学生给他一些粮食作为学费,积累起来都装满了粮仓。其正确应划分为:赠献者/积粟盈仓,故选D项。 2.(3分)(1)称赞(2)满(3)教授 【课内外链接】 本题原句及解释与教材的关联句及解释 亦以贞明见称(称赞)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称赞)(出师表) 期年,经文诵遍(满)期年之后,虽欲言(满)(邹忌讽齐王纳谏) 3.(4分)(1)贾逵安静地听着不说话,姐姐也因此感到高兴。 (2)贾逵的粮食不是靠自己种地得到的,而是靠讲诵经书讲得唇焦口燥得到的。 4.(3分)相同点:都刻苦勤学。 不同点:贾逵天资过人,有家人的影
28、响。宋濂是后天勤奋好学,终有所成。 【解析】结合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和选文中“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诵遍”可知贾逵、宋濂都刻苦勤学。不同点是贾逵从小聪明过人,且姐姐总抱着他到邻家听人读书,有家人的影响。宋濂是自己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主动去别人家借书来抄,并“趋百里外”去请教学习,后天的勤奋努力使他终有所成。 【参考译文】贾逵五岁的时候,聪明超过常人。他的姐姐是韩瑶的妻子,出嫁以后没有孩子,便被休回到娘家来住,她也因为坚贞和聪明被人称赞。听到邻家读书,她每天早晚都抱着贾逵隔着篱笆墙来听。贾逵安静地听着不说话,姐姐也因此感到高兴。贾逵到十岁时,就能背诵六经了。姐姐问贾逵说
29、:“咱们家贫穷,从没有教书先生进咱们家门,你怎么知道天下有三坟五典这些古书并且能背诵得一句不漏呢?”贾逵说:“回忆过去姐姐抱着我在篱笆间,听邻居家里读书,现在还一句不漏的全记得。”(贾逵)就剥下院中桑树的皮,用它当纸来写字,有时把字写在门上、屏风上,这样一边念一边记,满一年以后,经书上的文字便全部通晓了。在他家的里巷,每当人们看到他刻苦好学,都称赞他是亘古以来也无与伦比的。许多学生来向他求教,有的不以万里为远,有的背着孩子住到他家附近,贾逵都一一亲口教授他们经书。学生给他一些粮食作为学费,积累起来都装满了粮仓。有人说:“贾逵的粮食不是靠自己种地得到的,而是靠讲诵经书讲得唇焦口燥得到的,就是世人
30、说的以舌代耕啊。”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优孟者,楚优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庄王之时,有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入门大哭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发卒穿圹,老弱负土,庙食太牢,奉以万户。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王曰:“寡人之过至此乎!为之奈何?”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优孟
31、:优,艺人;孟,指其人排行第三。优孟非姓优名孟。露床:没有帷帐的床。啖:喂。枣脯:枣子制成的果干。椁: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圹(kung):墓穴。庙食:死后立庙,受人奉祀,享受祭飨。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太官:主管宫中膳食的官员。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置之/华屋之下B.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C.有/敢以马谏者D.优孟入门大哭/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衣()(2)置()(4)过()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 (2)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
32、下久闻也。 4文中优孟是如何对楚庄王进行“讽谏”的?(3分) 七、1.(2分)D【解析】D项的意思是:优孟进入殿门,仰天放声大哭着说:其正确应划分为:优孟入门/大哭曰,故选D项。 2(1)穿,穿上(2)安放(3)过错 【课内外链接】 本题原句及解释与教材的关联句及解释 置之华屋之下(安放)且焉置土石(安放)(愚公移山) 寡人之过至此乎(过错)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过错)(邹忌讽齐王纳谏) 3(4分)(1)各国听说这件事,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重视马。 (2)于是庄王就派人把死马交给主管宫中膳食的官员,不要让天下人长久听到了。 4(3分)先顺首大王的心意,到大王面前大哭,要求“以人君礼葬之”,然
33、后指出“大王贱人而贵马”的荒谬性,使大王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最后得出“王乃使以马属太官”的结论。 【解析】解答时要通过孟优的言行进行归纳,“行”有“优孟入门大哭”;“言”之中,首先是论题“以人君礼葬之”,然后让大王认识到“贱人而贵马”的荒谬,最后得出结论。 【参考译文】优孟是楚国的歌舞艺人。身高八尺,富有辩才,常常用谈笑方式婉转进行规劝。 楚庄王的时候,他有一匹极喜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锦绣做的衣服,把它安置在雕梁画栋的房子里,用没有帷帐的床给它做卧席,用枣子制成的果干喂养它。马因得了肥胖病死了,要臣子们给马治丧,想用棺椁盛殓,依照安葬大夫的礼仪安葬它。周围近臣劝止他,认为不能这样做。庄王下令说:“有谁敢于因葬马的事谏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