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与食品学院生物与食品学院 二二0 0一三年三月一三年三月白菜软腐病白菜软腐病细菌角斑病细菌角斑病韭黄韭黄葡萄霜霉病葡萄霜霉病小麦霜霉病小麦霜霉病 第一节植物保护的一般概念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植保的任务:早期:服务与作物栽培,专业范围主要局限于作物的病虫害诊断和后续治理。现代:确保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专业范围:了解可能发生的有害生物;弄清其发生规律 预测危害程度和可能发生的灾害 开发经济、有效、科学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进行有害生物的预防和治理;避免植物保护措施对生态环
2、境造成负面影响 形成的分支学科:植物真菌学、植物细菌学、植物病毒学、植物线虫学、农螨学、杂草学、农药学、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农业昆虫学、园艺昆虫学等。一、植物保护的对象 植保对象:人类的目标植物。早期:主要是保护栽培植物狭义;现代:栽培植物、森林保护、草原植被-广义: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目标植物。二、植物保护的目的植保目的:控制有害生物对植物的危害,避免造成生物灾害,最终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因子: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植保直接目的:控制植物的有害生物,避免生物灾 害。三、有害生物与植物生物灾有害生物:指危害人类及其财
3、产利益的生物。植物生物灾害:指有害生物严重危害人类目标植物,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而形成的灾害。植物的潜在有害生物种类:偶发性有害生物 常发性有害生物 间歇爆发性有害生物四、植物保护的方式植保方式:防和治防:是阻止有害生物与植物的接触和侵害,或阻止有害生物种群的增长。如:防虫网、驱避剂、保护性杀菌剂、植物检疫、抗性品种等。治:是指有害生物发生流行达到经济危害水平时,采取措施阻止有害生物的危害造成的损失。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诱虫灯、性引诱剂等。植保最终目的:获得最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第二节植物保护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第二节植物保护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植物病虫害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1)爱
4、尔兰饥谨(Irish famine):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饿死几十万人、迫使150万人移居美国。植物病理学由此诞生。(2)波尔多液发)波尔多液发明:明:1880年法国波年法国波尔多地区葡萄霜尔多地区葡萄霜霉病大流行,使霉病大流行,使法国葡萄酿酒业法国葡萄酿酒业濒临破产,最终濒临破产,最终导致波尔多液发导致波尔多液发明。明。(3)孟 加 拉 饥 荒(Bengal famine):19421943年印度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斑病大流行,饿死200万人,数百万人逃荒。水稻胡麻斑病(4)1970年玉米小斑病在美国大流行,减产15%,约165亿Kg,直接损失10亿美元。(5)195
5、0年中国小麦条锈病大流行,小麦减产60亿斤(6)1955年红麻炭疽病在中国华北地区流行,导致红麻停种。(7)1937年甘薯黑斑病从日本传入中国,造成巨大损失。(8)1974年玉米大斑病在中国东北地区流行,发病200万公顷,减产20%。(9)1996年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中国辽宁流行,绝收25万亩,损失2.5亿Kg。植物发生病害的后果,对植物虽然有害,有时对人类生活也有可利用的方面,这是由于人们对某种植物产品的需求所决定等。例如前面所述的茭白,郁金香受病毒侵染而出现杂色花型,遮光埋藏培养的韭黄,而且提高了经济价值。植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植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为:响表现为:1845年爱尔兰
6、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马铃薯几乎绝收。1950年我国小麦锈病大流行,减产120亿斤。1996年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中国辽宁流行,绝收25万亩,损失2.5 亿Kg。全世界农作物因病虫草害减产:粮食10%、蔬菜40%。水稻发生稻瘟病使碎米率增加;甜菜得褐斑病后,含糖量大大减少;小麦患锈病后而面筋减少。甘薯黑斑病产生有毒物质黑疤酮,病薯喂牛羊而导致气喘和死亡。小麦赤霉病的小麦生产面粉(赤霉烯酮),人产生头昏、呕吐、腹泻,严重时死亡。由于一种病害发生在一地区不能栽植,在辽宁省由于红麻炭疽病而40年未能种植。广东省由于木瓜病毒病至今不能栽植。5.5.导致病区不断扩大:导致病区不断扩大:白菜软腐病,水果产后病
7、害。因防治病害投入人力、物力和各种设备,增加开支、降低经济效益。大量使用农药。二、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二、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有利:保护大田作物、草原植被和森林。不利:“三R”问题: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獗 有害生物的抗药性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一、有害生物的生物学二、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三、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一、一、植物病害植物病害是指由于致病因素(生物和非生物是指由于致病因素(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植物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受到干因素)的作用,植物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上扰,生长和发
8、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出各种不正常状态(病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出各种不正常状态(病态),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态),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苹果树腐烂病苹果树腐烂病(1)病原(引致病害的原因引致病害的原因,是外因即病原物和不良环境条件):遗传性白化苗等遗传性变异系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2)病程(组织结构和生理异常变化过程变化过程):机械损伤和虫伤无病理变化过程。机械创伤是往往是瞬间发生的。(3)症状(罹病植物外表呈现的不正常现象结果结果):植物病害是根据植物外观的异常与正常相对而言的。健康相当于正常,病态相当于异常。显症是植物生病的征兆,免疫植
9、物虽受病原影响但不显症,即不生病。(4)损失(产量低、品质变劣):植物病害必须具有经济损失观点。茭白实际上是黑粉菌侵染而形成的;郁金香受病毒侵染而出现杂色花型曾使其价格高于黄金,虽生病却非病害。韭黄是遮光栽培所致,上述不但没有经济损失,而且提高了经济价值,故不属病害范畴。注意“病”与“病害”这两个概念的区别。1992年,俞大 绂 修改为:指植物的正常生理机制受到干扰所造成的结果。茭茭 白白茭草黑粉菌茭草黑粉菌茭草(茭白)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为担子菌亚门(Basidioy cotina),黑粉菌原(Ustilago)真菌。菌丝寄生在植物菰即茭草(Zizania caduuc
10、iflora)的叶,茎和根上。孢子堆黑色,稍呈粉状。孢子球形,黄旦褐色,平滑或有刺,6957微米。寄生在茎上时,在未形成黑粉孢子以前,茎肿大幼嫩可供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并含纤维多,通便,防肠癌等。江苏等地均有分布。小知识点小知识点郁金香杂色花郁金香杂色花郁金香正常花郁金香正常花什么是韭黄,为什么韭黄是黄色什么是韭黄,为什么韭黄是黄色?小知识点小知识点2、韭黄是在韭菜撒种之后,在苗床上铺满了稻杆,韭菜发芽之后,因为照不到阳光,无法刺激叶绿素的形成,因此就不会变成绿色了!黄黄白白的颜色是韭菜体内其它色素的颜色!1、韭黄就是颜色黄黄白白的韭菜,不要怀疑,它跟一般吃的绿色韭菜是同一种植物。对植物病
11、害的理解因从一下观点理解:生物学的观点:经济学的观点: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谓之病因。在不同的病例中,病因可以是不同的: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如白化苗、先天不孕等,为遗传性疾病;不良的物理化学环境条件;有病原生物:参与的“病害三角”(“病害四角”)(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单有病原生物和植物两方面存在,不一定发生病害?答:不一定。因为病原生物可能无法接触到植物,或不能发挥其作用,也就不能影响植物,因此还需要合适的媒介和一定的环境条件来满足病原生物,才能对植物构成威胁。1933 林克(Link)提出病害三角学说(disease triangle):感病的寄主
12、植物、具有致病性的病原物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构成病害三角形的三个边,三角形的高度或面积代表病害严重度,各边的长度影响三角形的面积。1976 鲁滨逊(Robinson)提出植病四面体学说(disease tetrahedron):农业生态系内除了寄主、病原物和环境外,应加上人类干预这个重要因素,从而形成植病四面体学说。病害三角与病害四面体病害三角与病害四面体环境 寄主病原物环境寄主人类病原物病害三角(自然生态体系)病害三角(自然生态体系)病害四面体(农业生态体系)病害四面体(农业生态体系)病原种类病原种类生物病原分布在以下七界:(1)真菌界(Fungi,真核细胞生物,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无维管
13、束,无叶绿素,丝状营养体,孢子繁殖):真菌。(2)藻物界(Chromista,或称色菌界,真核细胞生物,由卵菌纲和一些藻类组成此界,一般有颜色,但叶绿素为C):卵菌(与真菌相似,但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似丝壶菌。(3)原生动物界(Protozoa,最简单的真核细胞生物):一些黏菌如根肿菌(营养体为无壁的原生质团)。(4)原核生物界(Monera,原核细胞生物,细胞中无真正的核,DNA分散在细胞中,没有核膜包围,没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菌。1 1、生物病原、生物病原(寄生物,引起的病害可相互传染称侵染性病害)(寄生物,引起的病害可相互传染称侵染性病害)(5)病毒界(分子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或其
14、中之一组成):病毒、类病毒。(6)动物界(Animalia):线虫(真核细胞生物,蠕虫状,异养)。(7)植物界(Plantae):寄生性种子植物(真核细胞生物,有细胞壁,有微管束,无根有吸盘,有叶或退化,种子繁殖)。2 2、非生物病原、非生物病原(逆境,引起的病害不可相互传染称非侵染性(逆境,引起的病害不可相互传染称非侵染性 病害)病害)(1)极高、极低温:高温性不育、寒害、冻害等。(2)土壤缺水或水过多:旱害、渍水等。(3)光线过弱或过强:缺光性黄化、日灼等。(4)缺氧:缺氧性烂根等。(5)空气污染:气候斑等。(6)缺素:缺铜、缺锌、缺铁等。(7)无机盐毒害:盐害等。(8)土壤过酸或过碱。(
15、9)药害:施农药或化肥不当而造成的叶枯、叶斑、枯萎、不育等。(10)栽培不当:过密、施肥过多或配比不当等。二、植物病害的类型二、植物病害的类型(一)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二)根据病原生物的种类分: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以及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致的病害等。(三)根据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分:气传病害、土传病害、种传病害以及介体传病害等。(四)根据表现的症状类型分:花叶病、斑点病、溃疡病、腐烂病、枯萎病、疫病、癌肿病等。(五)根据植物的发病部位分:根部病害、叶部病害、茎秆病害、花器病害和果实病害等。(六)根据被害植物的类别分:大田作物病害、经济作物病害、蔬菜病害、果
16、树病害、观赏植物病害、药用植物病害等。(七)根据病害流行特点分:单年流行病、积年流行病。(八)根据病原物生活史分: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1、非侵染性病害 由于生长环境条件不合适,物理或化学因素造成的,是非侵染性的,这不能传染的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有时叫生理病害。2、侵染性病害 由于病原物对植物侵染造成的,因可传染,又叫传染性病害。植物病害的原因叫病原,寄生物病原叫病原物,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叫病原菌。病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五大类,俗称五大类病原物。3、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相互关系 (1)非侵染性病类加重后者的发
17、生,造成伤口。如苹果 腐烂病。(2)后者可致使植物非侵染病害的发生。寄生物和病原物有区别:寄生物不全是病原物: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病原物一定是寄生物。柯赫氏法则又称柯赫氏假设(Kochs postulates)(一种新病害的诊断和病原生物的鉴定),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1882年,柯赫(Koch)在研究了人和动物的病害之后,提出了确定一种微生物致病性的三个必要条件:这种微生物经常与某种病害有联系,发生这种病害往往就有这种微生物存在;从病组织上可以分离得到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并且可以在各种培养基上研究它的性状;将培养的菌种接种在健全的寄主上,可诱发出与原来相同的病害;史密斯(S
18、mith)在1905年又补充以下一条,从接种后发病的植物上,能再分离到原来的微生物。三、三、病害的症状病害的症状(symptom)内部症状:内含体、侵填体 外部症状: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病害都有病征表现。症状是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症状(symptom):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内部症状和外部症状。一)、病状的类型一)、病状的类型1 1、变色、变色(discoloration)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
19、,细胞并未死亡。(1)黄化(yellowing):叶绿素被破坏,均匀变色,变黄。(2)褪色(fading):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浅。(3)花叶(mosaic):黄绿相间,不均匀变色。(4)斑驳(mottle):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清。(5)条纹(strip)、条点:单子叶植物的花叶。(6)白化苗(whiten seedling):不形成叶绿素,遗传病害。黄黄 化化条条 纹纹斑斑 驳驳2 2、坏死、坏死(necrosis)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细胞已死亡。(1)叶斑(spot):轮斑或环斑、角斑、穿孔、条斑、圆斑等,形状大小不同,但轮廓清楚,类似岛屿。(2)叶枯:叶片较大面积坏死,边缘不清。
20、(3)叶烧(leafscad):叶尖或叶缘枯死。(4)猝倒(damping off)、立枯:幼苗近地表茎部坏死。前者倒伏(腐霉),后者死而不倒(丝核菌)。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小斑病 番茄斑枯病番茄斑枯病西瓜细菌性角斑病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紫紫 斑斑 轮轮 斑斑 角角 斑斑穿穿 孔孔叶叶 枯枯立立 枯枯猝猝 倒倒(5)溃疡(canker):植物皮层坏死、腐烂,使木质部外露。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枝干。(6)疮痂(scar):在病斑上有增生的木栓层,表面粗糙,或病斑枯死后,因生长不平衡,发生龟裂。柑橘疮痂病柑橘疮痂病梨黑星病梨黑星病(7)炭疽:是由一类炭疽病菌引起的,一般病斑凹陷、变褐色。斑
21、中有轮状排列的小黑点,黑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3 3、腐烂、腐烂(rot)植物幼嫩多汁组织大面积坏死,组织或细胞破坏消解。(1)干腐:死亡慢,水分快速及时失去。(2)湿腐:死亡快,水分未能及时散失。(3)软腐:中胶层破坏,细胞离析。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干干 腐腐软腐:中胶层破坏,细胞离析白菜软腐病白菜软腐病番茄脐腐病番茄脐腐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白腐病立立 枯枯猝猝 倒倒4 4、萎蔫、萎蔫(wilt)(wilt)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分为:枯萎、黄萎、青枯。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植物由于失水而导致枝叶微垂的现象。分为:
22、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瓜枯萎病黄瓜枯萎病棉花黄萎病棉花黄萎病5 5、畸形、畸形(malformation)植物病变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现象。(1)增生型(hyperplasia):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癌肿:丛枝、发根等。(2)增大型(hypertrophy):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巨型细胞),但细胞数量并不增多:如根结、徒长恶苗等。(3)抑制型(hypoplasia):病部细胞分裂受到抑制,发育不良,造成植株:矮缩、矮化、小叶、小果、卷叶等。(4)变态(变形):植株的花器变态成叶片状、叶变花、叶片扭曲、蕨叶、花器变菌瘿等。叶叶 片片
23、果果 实实瘤瘤瘿瘿癌癌白菜根肿病白菜根肿病番番茄茄蕨蕨叶叶病病甘薯丛枝病甘薯丛枝病二)、病征的类型二)、病征的类型 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1、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霜霉、灰霉、青霉、绿霉、赤霉、黑霉等颜色。2、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白粉病、黑粉病。3、锈状物:病部形成疱,破裂后形成白或铁锈色粉状物。如白锈或锈病。4、颗粒状物:病部产生形状、大小及着生情况差异很大的颗粒状物。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座、闭囊壳、子囊壳、菌核、线虫的包囊等。5、索状物:病植物产生的根部表面产生的紫色或深色的菌丝索。6、菌脓:细菌病害常见特征。潮湿时病部产生黄褐色胶状的脓状
24、物,菌脓失水干燥后变成菌痂。由于植物病毒是细胞内寄生物,因此只有病状,而不产生病征。霜霜 霉霉绵绵 霉霉青青 霉霉绿绿 霉霉白粉白粉 黑粉黑粉 白锈白锈 锈粉锈粉黄瓜霜霉病黄瓜霜霉病黄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豇豆白粉病豇豆白粉病豇豆锈病豇豆锈病茄子褐纹病茄子褐纹病番茄灰霉病番茄灰霉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菌菌 脓脓 地衣和苔藓混合危害茶树地衣和苔藓混合危害茶树 菟丝子危害辣椒菟丝子危害辣椒三)、症状的变化三)、症状的变化1 1、典型症状、典型症状(typical symptom)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症状
25、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例如TMV病毒侵染多种植物后都表现花叶症状,但它侵染心叶烟则表现枯斑症状。2 2、综合症、综合症(syndrome)有的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这种情况称谓综合症。例如稻瘟病在芽苗期发生引起烂芽,在株期侵染叶片则表现枯斑,侵染穗部导致穗茎枯死引起白穗。同一病原物可引起同一寄主不同生育期不同症状;同一病原物可引起同一寄主不同环境下不同症状;同一病原物可引起不同寄主上不同的病害;3 3、并发症、并发症(complex disease)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混发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的类型的症状,这种现象称为并发症。有时会发生彼此
26、干扰的拮抗现象,也可能出现加重症状的协生作用。4 4、隐症现象、隐症现象(masking of symptom)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隐症的植物体内仍有病原物存在,是个带菌植物,一旦环境恢复或农药作用消失,隐症的植物还会重新显症。植物病理学简史植物病理学简史 植物病理学的的近代史是从1845年欧洲马铃薯晚疫病的大流行开始的。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下面通过主要人物及其贡献来了解植物病理学的简史。一、一、植物病原学植物病原学1、1755年:梯列特(Tillet)发现小麦黑粉病粒拌种后播种可以传染。2、1807年:普洛费特(Proves
27、t,M)证实小麦黑粉病是真菌侵染所致。3、1853年:德巴利(De Bary)提出黑粉病、霜霉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病是真菌侵染的结果,提出了锈菌有转主寄生现象,是公认的植病病原学说创始人,4、马尔皮尼(Malpighi,M)首先用单式显微镜描绘了蔷薇锈菌的形态。5、1886年:迈耶(Mayer,A)发现烟草花叶病汁液能够磨擦传染。6、1877年:伯利尔首先描述了梨火疫病。7、史密斯(Erwin F.Smith)证实了病原细菌的侵染性,成为植物病原细菌学之父。8、1939年:考斯奇(Kausche)第一次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烟草花叶病毒的颗粒体。9、1967年:土居养二在电镜下正式确认了桑萎缩病的病
28、原是类菌原体。10、1935年斯坦利(Stanley,W.M.)用化学方法提纯了病毒的结晶。11、1936年鲍登(Bawden.F.C.)证明病毒真正具有侵染力的是核酸而不是蛋白质。12、1971年:迪内(Diener,T.O.)发现了类病毒,一种小分子RNA导致马铃薯纺锤块茎病。13、库柏(Cobb,N.A.)第一位研究植物线虫学的人,是植物线虫学的奠基人14、1953年:麦克麦特里(McMurtrey,J.E.Jr.)是最早系统探讨生理病害的专家,著有环境,非侵染性损害一书。二、二、植物病理生理学植物病理生理学 研究内容主要是有病植物的生理生化变化、植物抗病性机制和病原物致病机制三方面。1
29、、最早德巴利开始研究核盘菌如何引起蔬菜软腐的机制,结论是病菌产生的酶和毒素杀死了植物细胞。2、1933年田中通过研究梨黑斑病发现了真菌毒素具有致病力。3、1939年Yabuta发现了赤霉素引起水稻恶苗病徒长的机制,并成功结晶了赤霉素。4、1977年契尔通(Chilton,MD.)证实了冠瘿土壤杆菌能将细菌质粒的部分tDNA导入寄主细胞,插入植物的染色体中,寄主细胞就能不断分裂而形成癌肿。5、近年来诱导抗病性研究发展很快。6、植物抗病性和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关系 1905年:比芬(Biffen,RH.)首先报道了小麦品种对锈病的抗性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1894年:埃立克逊(Eriksson,J
30、.)发现锈菌种内存在转化型(f.sp.)的不同。1914年:斯塔克曼(Stakman,E.C.)提出生理小种(Physiolo-gical race)的概念。1946年:佛洛尔(Flor,HH.)提出著名的“基因对基金学说”。1963年:范德普郎克(Van der Plank,JE)提出了著名的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两种抗病性理论。1946年:高又曼发现了植物存在“过敏性坏死反应”的抗病性现象。三、三、植物病害流行学植物病害流行学 采用定量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植物群体病害发生发展的学科,主要研究病害流行 的时间和空间动态、数学模型、电子计算机预测及其产量损失估计等,为病害防治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范德普郎克(Van der Plank,JE)是植物病害流行学科的奠基人,著有植物病害:流行和控制一书。四、植物病害控制四、植物病害控制1、1755年:梯列特(Tillet)提出用种子处理可以有效防治小麦黑粉病。2、1765年:方观承对棉种采用开水烫种和草木灰拌种进行防病。3、1885年:米拉德(Millardet,PMA.)发明波尔多液防治葡萄霜霉病开创了植病药剂防治。4、1913年:雷姆(Riehm)采用有机汞制剂处理种子可以防治多种种传病害。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植物病理学还是很年轻的学科,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