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指导学生亲近土壤,感受大自然中土壤的样子,了解土壤里有什么,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到田野,花圃,池塘等处寻找土壤,观察土壤,采集土壤,亲身触摸,感受不同的土壤。第二部分仔细观察采集来的土壤,寻找里面有哪些物质,认识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第三部分用一组简单易行的实验操作,研究土壤的成分,发现土壤中有不容易觉察的空气,水等。操作一,用纸巾包住土块,观察纸巾上的水迹,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操作二,把土块放入水中观察土块中冒出来的气泡和土块疏松的过程,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2、操作三,搅动水杯中的土壤,静止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大颗粒在下,那是沙;细小颗粒在上,那是黏土。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年龄低,天真,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奇心的身心特点,课堂教学采用让学生充分参与动手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通过看、握等多种感官去感受土壤的特点,让学生亲自参加实验活动感受土壤的成分,利用已有的探究方法去开展探究活动,结合生活实际来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认识生活中的物质。三、教学目标l 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了解土壤在自然界中的样态。l 观察土壤样本,说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l 通过实验,识别土壤中存在的空气、水等重要成分。四、教学重点发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
3、成的。5、 教学难点做实验,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六、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包含各种成分的土壤样本。学生分组材料:(1) 采集土壤的工具:小铲子、瓶子等;(2) 观察土壤的工具:托盘、培养皿、小棍、筛子、放大镜等;(3) 研究土壤的工具:纸巾、250毫升烧杯(或一次性透明塑料杯)。(4) 学生课前采集的土壤样本(菜园土、花园土)。七、教学过程设计(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1.生活情境导入:如果你想栽一盆花,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呢?课件出示:一株花苗+一个花盆+?学生会快速答出是“泥土”。2.是的,植物的生长与土壤息息相关,那么,土壤当中到底有什么能让花儿茁壮成长呢?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土壤的
4、奥秘-土壤的成分。(二)、合作学习,研究土壤成分。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的土壤是什么样的吗?说一说吧!生:疏松、有营养的.师:你们谁能说一说,土壤里会有些什么呢?生:蚯蚓、蚂蚁、腐烂的枯树叶、砂子.师:有什么方法验证一下你的发现呢?大家交流一下你们的方法。生:可以用观察的方法。师:想观察清楚,就要用放大镜。活动一:分组观察。【意图解析】这个活动让学生直接通过观察,去发现,去猜想土壤中存在的物质,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事项:1、仔细观察土壤,记住土里的成分。 2、小组交流,认真做好记录。每组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土壤样本有序观察,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全班交流:规范学生的汇报语言:“
5、我们小组在土壤中发现了.我猜测土壤中还有.”根据学生们的汇报与交流,教师板书相关内容。小结:土壤里东西丰富的是花园土,东西种类比较少的是菜园土。 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收获真不少!其实啊,土壤里还有一些物质,我们继续来研究。活动二:研究土壤里含有水分。【意图解析】这个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刚才的猜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自行探究能力。有的同学认为,土壤很湿润,里面会有水,你想怎么验证?让学生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再摊开纸巾,观察,说说你的发现。学生们一下子从纸巾变湿了得出:“土壤里含有水分”的结论。活动三:研究土壤里含有空气。让学生把土块放入水中,认真观察,并说一说:我看到了.(有气泡
6、冒出来)得出“土壤里含有空气”的结论。活动四:【意图解析】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让学生观察土壤里有空气,二是让学生通过持续的观察,感知土壤的成分,和活动一互相补充,发展学生思维。交流:刚搅拌后,泥水混合在一起,水很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渐渐地,杯中有沉淀,沉淀物是分层的。结合活动一的发现,说一说,最下面的是小石头、沙子,往上是黏土.水面上漂着的是.(3) 课堂教学总结:说说你在本节课的收获,你用什么方法,观察到了什么,得出什么结论? 这节课,我们一起合作,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探究出土壤的成分,从而知道,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八、板书设计 4 土壤的成分-混合物 (课题)菜园土:沙子 小虫 泥土 石子 枯树叶 空气 水分花园土:黏土 沙子 小虫 泥土 石子 枯树叶 蚯蚓 蚂蚁 空气 水分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