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其中四时田园杂兴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稚子弄冰描写了村童“脱冰作戏”的有趣场景;村晚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诗歌文风朴素自然,是千古传诵的佳作。本课的教学中,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看插图补画面,展开想象,感受意境,从而感受孩童的天真活泼、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及对儿童的喜爱之情。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又都与儿童有关,符合学生心理,容
2、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在阅读古诗中获得感知、想象画面,提升理解能力、表达和感悟能力。三、教学目标1. 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2.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 能想象并说出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想象并说出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5、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第二课时:稚子弄冰村晚6、 教学流程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 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2.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 能想象并说出
3、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4. 了解田园诗歌的创作特点。课时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想象并说出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教学流程:1、 激诗趣开门见山,导入课题,并解释诗题,理解“杂兴”的意思。(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节省课堂时间,可以把时间真正的还给学生进行思维的提升。二、读诗韵1.师范读2.学生自由读【设计意图】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3、 明诗意1.借助注释,理解诗文大意。诗意:白天去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
4、种瓜。【设计意图】理解古诗大意,为下面体会诗人情感作铺垫。2.借助关键字词,还原画面,理解诗情。(1)重点理解“耘”与“耕”两字,知道偏旁部首“耒”的本义以及“耕耘”的意思。(板书:耘田、绩麻)(2)根据诗意,还原画面,其中重点理解“学”字。通过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纯真可爱。(板书:学种瓜、天真勤劳)(3)重点理解“儿女”和“童孙”两词,体会诗人范成大表述的角度和口吻,从而理解诗人对于农民生活有着真正的关心。(板书:儿女、童孙)【设计意图】结合重点字词,发挥想象,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农家夏忙时人们辛苦劳动着的画面,感受儿童的纯真可爱,理解诗人对于农民生活的真正关心。四、悟诗情1.穿越历史,了解
5、诗人及写作背景,具体包括:(1)范成大的基本介绍。(2)范成大从始至终对老百姓的关心。(3)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是一组大型田园组诗的有关内容。(板书:田园诗)2.关于田园诗知识的拓展,具体包括:(1)田园诗代表人物陶渊明、王维、孟浩然。(2)范成大的田园诗另辟蹊径,与众不同的特点:使传统田园诗有了血汗气息。(3)对于范成大田园诗的评价。【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古诗写作背景,拓展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儿,加深对诗歌更深层次的理解。五、拓诗歌品评赏析,对比拓展,再找出几首描写农事繁忙的诗歌,想象所描述的画面。1.白居易的观刈麦2.翁卷的乡村四月3.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总结:主题相同,反映的都
6、是农民们真实的生活状态。诗人的情感相同,都在替农民们发声,真正的走近了他们。(板书:农事繁忙)【设计意图】由一首诗到一类诗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也一定程度的提升了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六、写练笔1.完成课后题: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将诗改写成短文。(1)引导学生想象大人们忙碌的画面以及小孩子们用心学种瓜的画面,要注意引导如何想得细致,如何想得真实。也可以通过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进行丰富。(2)展开想象,动笔写一写你心中的四时田园杂兴。【设计意图】课后题是本课的教学基本任务,将诗文改写,老师可先引导,再放手让学生动笔,注意提醒想象要细致要真实要合理,以求扎实的完成教学任务
7、。稚子弄冰村晚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能想象并说出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4.了解田园诗歌的创作特点。课时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想象并说出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教学流程:一、激诗趣出示儿童农耕图稚子弄冰图牧童骑牛图,让同学观察三幅图中的学生表情,思考内心感受。导语:上节课,我们跟随宋朝诗人范成大认识了一个在农忙中学种瓜的天真儿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首与儿童有关的古诗稚子弄冰和村晚。【设计意图】以图的方式,通过观察
8、,感受诗歌中所体现出的童真童趣。二、读诗韵1.师范读2.学生自由读【设计意图】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三、明诗意1. 借助注释,理解词语重点解释“钲”“磬”“玻璃”出示:“钲”“磬”图片,播放声音。(“钲”“磬”为古代打击乐器;“玻璃”是一种天然的玉石,也叫水玉。)2.借助词语,梳理大意(清晨,一个幼小的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他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提着一个银钲。他轻轻地敲打,那声音就像玉磬一样穿林而过。忽然,冰块落在地上,发出像玉石碎裂一样的声音。)3. 借关键字,感受趣味(1)从诗中找相关字词想象稚子弄冰的过程,借助“脱”“穿”“敲”“碎”四个动词,感受稚子弄冰图的趣味。【(稚
9、子金盆脱晓冰)早早起来去“脱”冰,这一时刻对于孩子们来讲多么珍贵而隆重啊,他们玩儿冰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早有周密的计划。(板书)(彩丝穿取当银钲)想象小孩子在穿冰时候的他们也是无比地小心谨慎,生怕失手弄坏了一块儿。多么贪玩又聪明的孩子呀!(板书)(敲成玉磬穿林响)当他提着冰块开心“敲”打、尽情地奔跑和玩耍时,他们得是多么的得意和兴奋呀!(板书)(忽作玻璃碎地声)可是意外发生了,正当孩子兴奋敲击之时,手里的冰块儿却忽然摔“碎”在地上,哎呀,真不妙!】(2)制造矛盾,引发思考思考:为什么辛辛苦苦弄的冰,碎掉时却发出的声音却被形容得如美玉破裂一般悦耳?难道孩子不在乎自己辛辛苦苦制作的冰吗?【设计意图
10、】 结合重点字词,发挥想象,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孩童玩冰的情景,感受孩童的天真烂漫和活泼快乐的形象,用心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制造矛盾,为接下来介绍诗歌的背景埋下伏笔。四、悟诗情1.穿越历史,了解背景(杨万里写这首诗的时候52岁,他在常州任上,立春前一日,家家户户都以“打春牛”这一古代习俗来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一般是用芦苇或纸做成,由当地的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下,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来祈盼一年庄稼丰收。天真的孩童在一旁观看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嬉戏着模仿,这一场景引起了诗人的联想,于是便创作了这首稚子弄冰。)2.解答疑惑,升华主题(解读语:小孩子不能和成人一样“打春牛”,那么就“打”冰
11、吧,那打碎的冰,不正如打烂的春牛,用孩子独特的方式来表示对丰收的祈盼吗。看来此时才是孩子最高兴的时刻。一个“脱”,一个“穿”,一个“敲”一个“碎”,将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形象刻画的无比生动。)(板书)3.再读诗歌,体会情感【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古诗写作背景,拓展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儿,深化对诗歌更深层次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古诗,感受儿童的天真无邪、活泼快乐。五、拓诗歌1.对比引读村晚(1)师范读,学生自渎。(2)根据注释理解古诗大意。(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3)
12、观察课文插图牧童骑牛图,感受小牧童形象。(4)借助关键字“横”“信口”“无腔”,体会牧童的悠闲自在。(相应板书)(5)对比领悟稚子弄冰和村晚这两首诗的异同点。【设计意图】小结两首诗的异同点,将本课所学做一个对比、整合,加深学生对诗歌主题的理解。2.拓展提升“儿童”意向“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的“忙”;“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中,的“偷”;“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中,的“追”;“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中,的“忽然”;“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的“遥招手”.3. 名言结语,深化主题冰心曾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就让这和谐美好、天真烂漫的诗句陪伴我们成长吧! 4.出示相应图片,回顾三首古诗【设计意图】联系已经学过的描写儿童童真童趣的诗句,抓住句中重点字词再次进行回顾和赏析,温故而知新,引领学生树立知识整合的意识,加深对诗歌主题和学习方法的领悟,回顾本课所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