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题抢分练15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在庆祝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即引发广大观众的热烈关注。该剧讲述了1915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这段历史,这是一个国运飘摇、的艰难时世。觉醒年代以独特的艺术审美,让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一是该剧所采取的叙事手法和史诗风格,与所讲述的历史内容,形质交融,既让观众内心感受到雄浑悲壮的审美体验,也获得了强烈的思想震撼。二是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更加注重细腻、委婉、深情、动人的情感渲染、人性剖析和对人物独特性格的揭示。觉醒年代塑
2、造的人物,伟人的形象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可敬可爱。“情与爱”的注入,让伟人们不再是百年间千里独行的“苦行僧”,而是真的在中国的土壤里落了地,生了根,开出了感人肺腑、明艳活泼的花朵。三是剧组坚持“以史为据、以人为本”“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尽可能呈现历史真实,传递爱国情怀,无论剧本、表演,还是服装、化妆、道具,各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45题。(9
3、分)金陵晓发姚鼐湖海茫茫晓未分,风烟漠漠棹还闻。连宵雪压横江水,半壁山腾建业云。春气卧龙将跋浪,寒天断雁不成群。乘潮鼓楫离淮口,击剑悲歌下海注。注海:海边,此处用以指长江。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了时间,从视听的角度描写了出发时的景象。B.颔联中“横”字写出了长江的流向,“半壁山”寓意国家的疆土。C.第五句中将长江比喻为卧龙,采用虚写的手法,想象长江的气势。D.第六句与首联相照应,以阔大、空寂的背景映衬诗人的孤寂之感。5.尾联中“乘潮鼓楫”与“击剑悲歌”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4、(6分)(1)美学家朱光潜说,“杏花”能够让人想到“秀丽”“神韵”等词,是一个意蕴丰富的美学意象。“杏花”一词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2)陈情表中,李密用“,”两句,从时间的角度表达了暂不赴命的请求,巧妙地化解了尽忠和尽孝的矛盾。(3)怀念发妻、抒发悼亡之情是古诗文中经常抒发的一种情感。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用“,”两句写树的变化,移情于物,余味无穷。答案与解析小题抢分练15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1.示例 民不聊生浑然一体有血有肉2.参考答案 让观众内心既感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也获得了雄浑悲壮的审美体验。解析 画波浪线的句子共有三处语病。一处搭配不当,应为“感受思想震撼”
5、“获得审美体验”。两处语序不当,两个分句主语一致,为“观众内心”,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另外,按照逻辑顺序,应先感受到思想震撼,再获得审美体验。3.构成:把注入“情与爱”的“伟人们”比拟成落地、生根、开花的植物。效果:表现了作者对觉醒年代人物形象塑造的肯定。表达活泼,形象生动。4.B解析 B项,“写出了长江的流向”“寓意国家的疆土”错误,“横”字写出了长江波浪滔天的气势;“半壁山”指的是建业周围的山峰。5.不矛盾。全诗的景物描写虽有孤寂之感,令诗人想要“悲歌”,但主要表现的还是一种阳刚之美,抒发积极情感。“乘潮鼓楫”表现了诗人义无反顾、乘风破浪登船出发的决心;“击剑悲歌”表现了诗人反抗恶劣环境、挑战人生境遇的勇气。6.(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