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题点训练二诗歌手法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91614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PPTX 页数:56 大小:85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题点训练二诗歌手法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中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题点训练二诗歌手法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中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题点训练二诗歌手法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中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题点训练二诗歌手法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中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题点训练二诗歌手法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章古诗鉴赏诗歌手法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如何辨析常见而易混的表现手法?对点规范练内容索引诗歌手法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考情回顾设问方式这首诗(某句、某联、某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例】(2015天津卷)第14(2)题,(2014重庆卷)第12(1)题。这首诗(某句、某联、某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请简析。【例】(2015安徽卷)第9题,(2015湖北卷)第14(1)题。这首诗是如何抒情(描写)的?【例】(2015全国卷)第8题,(2015浙江卷)第22题。请赏析某句(某联、某片)的妙处。【例】(2015全国卷)第8题,(2015四川卷)第13(1)题。审题要点审概念。题干中出现的“表现手法

2、”有广狭之分,广义的,包括所有的艺术技巧,等同于“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狭义的,专指与修辞手法相并列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托物言志(象征)、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直抒胸臆等。审明暗。明考型是指题干要求直接答出表现手法;暗考型是指题干要求“赏析”“怎样描写(抒情、表现)”,一般要答出表现手法。审题要点审数量。若题干中有“哪种”“何种”“最主要”等字眼,则只能答一个;若有几个同时满足,则要“多中取主”(选最常用、最主要的),“大中取特”(选特征特别鲜明、特别明显的)。若题干中有“哪些”“多种”“主要”等字眼,可以多写,但不能相互矛盾、对立,否则判为0分。审题要

3、点审步骤。如果题干只要求说出,则直接回答即可;如果题干要求“分析”“赏析”,则要用完整步骤(指析点)。另外,要视分值而定步骤。若3分以上,则要用完整步骤作答。另外,题干未明确要求答“表现手法”的,则要看题干问的是局部还是全诗,若问全诗,则首先且必须从表现手法角度回答;否则,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其次是表现手法。答案要素简单型:明确答出表现手法的概念即可。完整型:三步走指(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析(分析该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点(点明表达效果)。真题例示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姜夔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1)赏析首句“细草穿沙

4、雪半销”的妙处。(2)全诗重点写了梅花这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2015天津,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如何辨析常见而易混的表现手法?问题例析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考生答案1虚实结合,前句为虚写,后句为实写。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考生答案2对仗手法,“花飞”对“柳拂”,“衣袖”对“鞍鞯”,“红香

5、湿”对“绿色匀”。拟人手法,“柳拂”一句赋予了杨柳人的动作和情态。问题诊断表现手法判断不准、不全,其原因在于对表现手法理解不到位。剖析矫正考生答案1属于术语不当,生搬硬套。题干要求说明的是“颈联”运用的艺术手法,作答时应细细品读颈联诗句,而不是生硬地套上“虚实结合”等相关术语。考生答案2属于识别不准,概括不全。要学会从诗歌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尤其是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中识别和理解手法。这里提到的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手法。原诗材料分为两部分,前三联是写景,后一联是抒情,而题目要求分析的颈联是景物描写中的一部分。从这样的关系组合中思考,再联系景物描写具有的多种手法,结合语句,具体分析

6、,答案就比较容易得出了。不过要注意思考周全,分条列举。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首先要知道“颈联”为哪一联,同时认真分析这一联的内容。诗歌颈联对仗工整,其中“花飞”对“柳拂”,“衣袖”对“鞍鞯”,“红香湿”对“绿色匀”。而“柳拂”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同时本诗从视觉(红、绿)、嗅觉(香)、触觉(湿)等多角度进行了描写。满分答案 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比拟,如“柳拂”。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诗歌首联,上句写春雨的自在飘洒,下句写雨后的清洁美丽。颔联写雨后天晴,紫烟渐散,丽日当空,表现了诗人得知朋友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等要职

7、后的快乐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仕途上的踌躇得志。颈联使用了对仗、比拟、通感的手法,描写诗人所见的美景:花瓣飞入衣袖,娇红的花瓣还沾着雨滴;绿柳轻拂马匹,嫩绿的颜色格外均匀。尾联抒发诗人情怀,欣赏春光,畅饮美酒,这个都城,谁还有自己这般清闲呢?一句反问,更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拜望好友时的喜悦和对春天的热爱。赏析1.具体判断时应注意的问题(1)局部和整体相结合。反对脱离诗歌整体,仅就试题指向的句子作答。要求答“一联”或“一片”的表现手法,不可答“一句”的表现手法;有时,单看所给句子是看不出其表现手法的,须联系整体文字。(2)形式和内容兼顾。对于赏析表现手法题,不能只考虑表现手法的判断和分析,应主要考虑对运

8、用这种表现手法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作用的分析。方法点拨2.常见而易混的表现手法的区别(1)借景抒情、反衬、虚实结合的区别虽说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从专业角度来看有区别,但在实际答题中写出任一个即可。当景与情不一致,即乐景哀情、哀景乐情时,一般要答成“反衬”。反衬是古诗运用较多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以明衬暗等。反衬与对比有区别,有时答题中可以相通。反衬手法最主要的表达效果是突出景物的形象(特点)或诗人的某种情感。把握虚实结合,关键是要能读出诗词中的虚象、虚境。这个“虚”主要指梦幻,设想,回忆,神话,暗写之象、之境。可以从诗词中的词语中读出,如“忆”“像”“似”“应”

9、“料”等词。虚实结合手法最大的表达效果是丰富、扩大了诗的内容和意境,给人以想象,使意蕴更丰富,情感更深远。(2)对比、衬托、烘托的区别对比与衬托对比的双方是平等的,不分主次;衬托是以次衬主,两者主次明显。用来对比的双方都要出现,且双方类属相同(如人与人的对比,一体两面的对比);被衬托的事物(主体)可以不出现,也可出现,双方类属可以不同(如以景衬情)。做题时要首先找出用于对比(衬托)的双方,其次分析双方关系。突出一方的是衬托;不分主次,造成强烈反差的是对比。烘托与衬托烘托,又叫侧面描写,是用一个(或多个)事物暗示另一个事物,写一个(或多个)事物,但目的是写另一个事物。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

10、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观众的反应,写周围景色,目的是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要写,一个为主,一个为次,“次”对“主”起陪衬作用。做题时可这样区别:看是否出现:烘托是只写这个事物,另一个事物(要暗写的事物)不出现;衬托是两个事物都要写,“主”事物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看描写事物的数量:烘托可以是以“多”写“一”,俗称“众星捧月”;衬托是以“一”写“一”,且是连续写的,俗称“烘云托月”。烘托与渲染烘托是侧面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而渲染则一般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描写。如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里的

11、手法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渲染的手法,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1.试说出下列诗歌所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1)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答案对比演练体悟(2)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荑花尽杏花飞。可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答案衬托(反衬)(3)陌上桑(节选)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答案烘托(侧面描写)(4)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

12、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答案渲染和烘托2.(2015全国,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比较分析两诗题目,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通过想象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手法不同。答案本诗描

13、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3.(2015江苏,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景手法。写景艺术,就是写景时运用的艺术手法。颔联写新居周围“渠水”“秋色”“点山”之景,是远景,实写;颈联由在新居内栽种的松树、芍药,联想到了碧松朗月、红药开放之景

14、,是近景,虚写,表现了诗人的高雅情怀。这两联作者由新居之外,到新居之内采用了移步换景、由远及近、虚实结合等手法铺陈写景,景中含情。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洛阳人。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诗人,有“诗豪”之称。秋日的一天,刘禹锡受朋友窦员外之邀,参观了他在京城长安买的新居。参观完毕,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相赠。整首诗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首联写诗人谪居多年,心情苦闷,受朋友窦员外邀请,来到他的崇德里新居,看到街西美丽的风景,禁不

15、住喜笑颜开。“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赏析颔联写院外之景。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环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颈联写院内之景: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前一句是实写,后一句是虚写。颔联和颈联,从写景的手法来看,两联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行铺陈描摹。颔联写院外的远景,然后移步换景,由院外写到院内;颈联写院内的近景。这样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富有层次。这两联前三句是实景,第四句是虚景。尾联“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

16、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表达了闲适愉悦的心情。4.(2015湖北,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回答此题,首先要仔细研读诗句,弄懂诗意,找出前两联写景的词语。注意理解题干中要求的“时空变化”,抓住“初落”“月正圆”等体现时间的词语和“孤舟转山曲”“平川”等体现空间的词语,分析其变化。答案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

17、(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5.(2015安徽,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月圆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最后两句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故园松桂发”是诗人想象的故乡松树当茂、桂花正香的景象,是虚

18、写,而这又是实际发生的,所以是虚中有实;“清辉”指月亮的光辉,是眼前实景,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句实中有虚。总之,这两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游子之情。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全诗一直在写月,角度不断变化,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寥,抒发了诗人面对明月时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首联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颔联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

19、,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颈联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接着诗人又仰望星空。尾联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象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这是诗人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赏析全诗意境宏大、清冷寂静,从天上写到地上,从江上写到屋里,从眼前写到山林,从身边写到万里之外。但无论怎么写月亮,写月光,都始终摆脱不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感觉。诗人远在他乡,根本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借月亮遥遥地寄托一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正因为无法团聚,才会有万里共清辉的愿望。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古风(其十五)李白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20、剧辛 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对点规范练注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诗歌结尾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解析李白用了春秋时期田饶的故事,含蓄地抒写了他在这种处境中的不尽惆怅。田饶在鲁国长久未得到重用,决心离去。结尾两句,归结到怀才不遇的主题,表现出时代的悲剧,形象鲜明,含意无尽。答案诗歌结尾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诗人以高飞的黄鹄自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权贵昏庸腐朽,不重用人才的不满和意欲远走高飞而又不知前途何在的迷茫。2.阅读下

21、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注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长薄:绵延的草木丛。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解析解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表现手法的了解,结合关键诗句进行分析,“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一句中,“流水”“有意”“暮禽”“相与还”,将流水、暮禽人格化,故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的一般作用是生动形象,故可结合着“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所表达的情感来分析其作用。从诗人的写作意图看,“

22、流水”还是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比喻义,故可从诗人归隐的坚决态度角度组织答案。答案拟人。这两句以“如”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表面写物,实则写人,旨在表现自己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常见的艺术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由“奇树”“绿叶”“荣”“馨香”等可得出,此诗在写景上,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手法;“将以

23、遗所思”表明了思妇的情感在写景中逐渐升华。“馨香盈怀袖”一句中,“怀袖”一词将思妇的形象跃然纸上,故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但感别经时”表现了思妇的借花怀念之情,由此可体会出思妇的孤独寂寞感伤,联系前几句的“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可得出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答案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以乐景衬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4.阅读下面这

24、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寄彭民望李东阳 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注彭民望:湖南攸县人。景泰间举人,曾任顺天通判,后失意归。“斫地”句,化用杜甫诗句:“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弹长铗(ji,长剑)”语出战国策齐策四:冯谖为孟尝君食客,左右贱之,他倚柱弹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苜蓿盘:形容清贫的生活。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答案用典。用王郎、冯谖等一系列典故写友人的才华出众、志愿难酬,表达对友人穷困孤寂生活的同情。融情于景。颔联、颈联中对秋风夜雨、木

25、叶飘零的景象描写,营造了清冷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凄凉处境的愤懑不平,对年华逝去的惊叹无奈和对人情冷暖、知己难得的感慨喟叹。直抒胸臆。尾联写出了在长安这一寄居谋生之地友人的一无所获。“惭愧”二字既是对友人命运的不平之鸣,也表明了自己无力援手的无奈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揭露。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柯子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注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无实义。这首词上片写景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结合词句分析。答案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用了视听结合的

26、手法。前两句是视觉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重送裴郎中贬吉州注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注“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着具体诗句或关键词分析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是由“青山”“孤舟”两种景物组成的一幅画面,“万里”“一孤”描绘出了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的画面,给人以凄凉感、孤独感。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之情通过景物的描绘表现出来。答案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题点训练二诗歌手法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