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 1 - 页 共 26 页 - 1 - 江西省江西省 20192019- -20202020 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总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才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 菜”,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的诗句谁都记得。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 本问题,然而,今天的城市人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食物困惑症。从前的菜有菜味,肉有肉味。 然而,今天我们买到的蔬菜与肉却越来越“没味儿”了,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比“难 吃”更糟糕的,是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转基因的使用令人困扰,不健康的外卖与劣
2、食遍 地生长。 当大量的工业加工制品、添加脂肪和糖渗透到我们的饮食结构之中,整个社会都在发胖 肥胖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对于谨小慎微者而言,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科 学解题。最显著的表现便是营养专家和营养咨询师大行其道,迈克尔波伦在“饮食觉醒” 系列著作中称之为“营养主义的时代”:“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导的事情,仿佛人不 是生来就懂得“吃”似的。然而,在寻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最精明的消费者也可能是愚蠢 的。 那边厢,名目繁多且售价昂贵的天然食品、有机食品不断兴起。美国的全食超市或许是 个典型案例,他们通过认证制度给予那些“有来头”的食物以名分,以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 那些生态食品的出身
3、:这块肉来自一头一生“住在美丽地方”的牛,或是一只“自由散养 鸡”。然而,当“有机”被纳入一个庞大产业的链条时,“超市里的田园诗”实质上更多是 营销话术的炮制而已。 假如我们尝试勾勒一幅今天城市中产阶级所处的食物全景,便不难发现,食物不仅是口 感问题,也是一种政治,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城乡互动的一种结果。 整体而言,城市人与食物打交道的方式已经深刻改变了。在超市或外卖网订购的食材干 净体面,不见泥土,这些看不见来龙去脉的食物也将背后真实的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隐匿起 来。在今天,看直播、上快手围观“土味文化”成为了一种时髦。烤竹鼠的野趣,令屏幕之 外的城市人垂涎欲滴。更有许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年轻人
4、,迷恋着日本电影小森林 里那种清新脱俗的乡村意象,“回家种田”的浪漫叙事成为今天城市中产阶级想象务农的流 行模板,务农被诠释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或是一个人的自然救赎。 只有反思我们的饮食变迁史,才能弄清楚每个人今天所面临饮食的问题。在人民食物主 权发起人之一、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的严海蓉老师看来,今天我们关心粮食和蔬菜, 第 - 2 - 页 共 26 页 - 2 - 不只要关心口感问题,也要从我们日益不安的食物消费之中窥见世界农业的整体性危机:化 学农业,转基因及生态问题。而在世界寻求食物主权,是一场从无地农民到城市主妇、从耕 作者到消费者的多面反击。 (摘编自新京报从今天起,关心
5、粮食和蔬菜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然而如今的食物,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蔬 菜和肉越来越“没味儿”了。 B. 肥胖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因为当大量的工业加工制品、添加脂肪和糖渗透到我们的饮 食结构之中,整个社会都在发胖。 C. 饮食在人们生活中变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导的事情,营养专家和营养咨询师大行其道,饮食 成为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 D. 城市人与食物打交道的方式已经深刻改变,食物将背后真实的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隐匿起 来,务农被诠释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6、 A. 文章由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句引出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并由此指出食品问 题。 B. 文章以大量事实为依据,提出只有反思我们的饮食变迁史,才能弄清每个人今天所面临饮 食的难题。 C. 文章由食品的口感问题上升到政治,认为它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城乡互动的一种结果,由浅 入深,由表及里。 D. 针对今天所面临的饮食难题,文章先指出现象,接着分析问题,最后具体指明了解决的方 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子的诗句“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告诉我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得要与好 的食物打交道。 B. 名目繁多且售价昂贵的天然食品、有机食品不断兴起,使人们在寻求
7、健康饮食的道路上越 走越远。 C. 看直播、上快手围观“土味文化”成为了一种时髦,媒体青睐的的土味文化透露了生态农 业的危机。 第 - 3 - 页 共 26 页 - 3 - D. 在严海蓉老师看来,今天我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不只关心口感问题,更要看到世界农业的 整体性危机。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 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 系、轻重范围
8、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 项,“饮食成为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分析有误,以偏概全。文中是说,对于谨小慎微 者而言,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故选 C 项。 【2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 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D 项,“最后具体指明了解决的方法”分 析有误。文中最后并没具体指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提供了思考的方向。故选 D 项。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
9、,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 项,“告诉我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得要与好的食 物打交道。”分析有误,逻辑混乱。引用海子的这句诗是为了表达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 的最基本问题。C 项,“媒体青睐的的土味文化透露了生态农业的危机”,无中生有,文中无 依据。D 项,“不只更要”关系错误,这是递进关系。原文是并列关系“不只要也 要”。故选 B 项。 【点睛】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的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 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
10、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 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第 - 4 - 页 共 26 页 - 4 - 材料一: 2004 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 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 年 10 月 24 日 18 时 05 分,“嫦 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 2009 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 年 10 月 1 日 18 时 57 分 59 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
11、定任务。2012 年 9 月 19 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 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将与玉兔二号合作完成任务。 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 与研究。中国人的探月工程,是在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迈出了新的一步。 (摘自百度百科探月工程 ) 材料二: 中国因成为第一个将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国家而进一步赢得自豪感和威望。通过取 得的经验、开展的试验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这将惠及全人类。探月行动可以测试新方法 和新材料。月球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能源以及像钛和铀这样的稀土元素
12、。 探月行动的高昂成本和专业知识意味着中国无法独自开展工作。嫦娥四号的合作伙伴包 括德国、荷兰、沙特和瑞典。中国人可以自豪,不过所有人都将受益。 (摘编自香港南华早报 ,2019 年 1 月 3 日) 材料三: 1 月 3 日,一张清晰的月背影像图“刷屏”各大外媒。这是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 影像图,由中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拍摄,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嫦娥四号探测器 翩然落月,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首次实现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 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称,“进入 21 世纪后,成功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国家只有中国。 中国有望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
13、一步。” 美国天文学杂志指出,“这次登陆是中国太空计划的重大成就,为世界各地的研究 人员提供关于未开发的月球区域的新数据库。同时,这项任务将收集独特的数据,可以帮助 我们了解早期的太阳系,甚至可能是早期的宇宙。”英国独立报也认为,“这次任务将 是对月球遥远的另一面的开拓性观察。” 英国卫报称,“此次任务的目的是详细测量月球的地形和矿物成分。鉴于着陆地 第 - 5 - 页 共 26 页 - 5 - 艾特肯盆地被认为形成于月球历史早期的一次巨大碰撞中,嫦娥四号可能会为月球的形成提 供新的线索。” 在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国防战略与能力高级分析师马尔科姆戴维斯看来,“嫦娥 四号的成功是值得中国骄傲的
14、,这不仅仅是一项科学使命。中国人对太空探索计划充满热情, 并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关键部分。” (摘编自中国正开辟太空新时代 ,人民网 2019 年 01 月 7 日) 材料四: 近年来,全球太空探索产业经济及产业发展呈现出市场收入持续上涨、产业发展环境日 益完善、参与主体不断增多、创新模式大量涌现等态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贡献日趋显著。 (摘编自全球太空探索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前瞻网 2019 年 01 月 9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于 2007 年 10 月 24 日 18 时 05 分成功
15、发射升空。 B.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将在 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 C. 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合作完成月面勘测任务,并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传回世界第一张 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D. 全球太空探索产业经济及产业发展呈现出市场收入持续上涨、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等态 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趋显著。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 - 6 - 页 共 26 页 - 6 - A. 目前已经发射“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探测器,还有即将发射的“嫦娥五号”探测 器,都属于无人月球探测阶段。 B. 由材料四图表可知,201
16、2 年至 2017 年,全球太空经济规模由 3022 亿美元增长至 3835 亿 美元,5 年平均增长率 26.9%。 C. 嫦娥四号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为中国赢得自豪感和威望,可中国探月行动仍受成本和专业 知识的影响无法独自开展工作。 D. 国外媒体对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重 大突破,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6. 四则材料侧重点有何不同?嫦娥四号的成功又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概括。 【答案】4. B 5. D 6. 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介绍中国探月工程(历程) ,材料二侧重介绍中国探月行动需要多方 合作,材料三侧重介绍国外媒体对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
17、成功的肯定。材料四侧重介绍全 球太空探索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意义: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关于未开发的月球区域的新数据库。可能会为月球的 形成提供新的线索。 【解析】 【4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 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 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 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 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 项,“中国将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分析有误。文中是说
18、中 国有望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故选 B 项。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D 项,“国外媒体对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的相关情况进 行了报道”分析有误。国外媒体报道的是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后的意义。故选 D 项。 【6 题详解】 第 - 7 - 页 共 26 页 - 7 -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归纳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 文本的内容。抓住问题的指向,搜寻相关答题区域,进行
19、归纳概括,总结出,可以从正确的 做法里归纳,也可以从错误的做法里反思,还可以借助有关专家学者的建议进行归纳。本题 要求分析四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概括嫦娥四号的成功的意义。四则材料的侧重点各 不相同,材料一,是按照时间的顺序,从 2004 年开始到 2012 年,介绍中国中国探月工程的 历程。材料二,“通过取得的经验、开展的试验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探月行动的高昂 成本和专业知识意味着中国无法独自开展工作。嫦娥四号的合作伙伴包括德国、荷兰、沙特 和瑞典。”表明侧重介绍中国探月行动需要多方合作。材料三,“日本经济新闻网站 称”“美国天文学杂志指出”“英国卫报称”“在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国
20、防战 略与能力高级分析师马尔科姆戴维斯看来”,国外媒体对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的 肯定。材料四,“近年来,全球太空探索产业经济及产业发展呈现出市场收入持续上涨、产 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参与主体不断增多、创新模式大量涌现等态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 贡献日趋显著”,可总结出,是着力介绍全球太空探索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意义是,材料 三中“美国天文学杂志指出,这次登陆是中国太空计划的重大成就,为世界各地的研 究人员提供关于未开发的月球区域的新数据库。同时,这项任务将收集独特的数据,可以帮 助我们了解早期的太阳系,甚至可能是早期的宇宙。”,从美国杂志对中国嫦娥四号的成 功的肯定,可总结出其意义是,为
21、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关于未开发的月球区域的新数据 库。帮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早期月球的形成。 【点睛】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的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 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 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老房子 余开泰 傍晚,母亲打来了电话,说拆了一半的老房子终于被雨水冲垮了,院子里只剩下一堆红 土。 六年前,父亲从医院回来对母亲说:“我要建一
22、栋新房子!”母亲一愣:“我们哪来的钱 第 - 8 - 页 共 26 页 - 8 - 呢?”父亲说:“我这病怕是治不好了,我还有一个愿望没有完成。那就是为你建一栋新房 子,当初结婚的时候我就答应过你的!” 那时家里住的房子是爷爷二十多年前建的。是一栋土砖房,有四个房间,一个客厅和一 个厨房。虽然已经过了二十多年,爷爷也已经去世,土砖房的墙上也有了一些黑色的印子, 甚至有些地方还开了裂,瓦楞上长满了野草,窗棂也被某些小动物啃啮过,但是在村里依然 没有落伍,可是现在父亲却坚持要把它拆掉。 母亲沉默了,扎竹扫帚的速度越来越快。 老房子被推倒了,工人们挑来了一担担红色的泥土,板车运来了一堆堆沙石、瓦片和
23、木 头,院子里一派热火朝天。 一个月后,房子就建好了那是一栋两层的土坯房。父亲还请人在墙壁上刷了一层石 灰。乔迁宴上,父亲开心地陪客人们喝酒,父亲过去从不喝酒,但那一天他喝了很多,母亲 一直在厨房里忙碌,我看见她的眼角挂着泪珠。 半年后,我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妹妹也考上了高中。而父亲的病更严重了,严重得已经 没有办法去外面打工,只好呆在家里帮母亲没日没夜地扎竹扫帚。 毕业后,我在老家县城的一所中学担任高中语文教师。后来,我认识了女朋友小莉 一位漂亮的幼儿园老师。 元旦放假,我邀请小莉来到了我的老家。小莉说,老家就像一幅水墨画,漂亮极了!不过 就是上厕所有点不太方便。 临走时,我对父亲说,我要在老
24、房子旁边建一栋新房子。母亲有些担心地说,如果建一 栋新房子我们家就有了两栋房子,按照一户一宅的政策,多余的一栋房子就会被政府拆掉。 父亲一愣,嘴角蠕动了几下,接着沉默了。 轰隆轰隆的挖掘机开过来了,大卡车也从远方运来了一堆堆沙石、砖头、水泥和钢筋。 工人们砌墙的砌墙,搬砖的搬砖,一个多月后,新房子就建好了。 那是一栋三室两厅,两层半的小洋楼。我们又请来了装修师傅,在房子里装上了水电, 刷上了乳胶漆,贴上了瓷砖,铺上了大理石。 寒假,我和小莉结婚了,我们搬进了新房,父母、妹妹也搬进了新房。我们一家人住在 新房子里,其乐融融。不过母亲每天都会陪父亲去旁边的老房子里走一走,看一看。 寒假过去了,学校
25、开学了,我和小莉返回了县城。 周三的下午,母亲焦急地打来了电话,她说村里开始拆空心房、危房了。 第 - 9 - 页 共 26 页 - 9 - 父亲的病越来越严重,周六我接他去县城的医院看病。医生悄悄地对我说,父亲的病已 经到了晚期,没法治了。 回来的时候,父亲一直盯着村口那些被拆的房子。我知道,父亲是在担心家里的老房子。 又是一个周三的下午,母亲带着哭腔打来了电话,说挖掘机已经开到了我们家,老房子 就要被拆了。我赶紧叫上小莉一起回家。 老房子的周围站满了人,挖掘机就停在院子里,几位乡干部正在和我父母宣讲政策。乡 干部说农村只允许一户一宅,我们家有了新房子,老房子就应该拆掉。挖掘机喘着粗气开了
26、过去,“咔嚓”的一声,老房子的屋顶就被掀掉了,房梁、檩子、瓦片洒落得到处都是 父亲像疯了一般地扑了过去,抱着墙壁一动也不动,任凭瓦砾砖块打在身上。父亲像一 只巨大的蜻蜓钉在荷叶上,捍卫着自己的领土,又像一只发怒的母鸡,张开着翅膀护卫着未 成年的幼崽。 挖掘机停了下来,母亲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哭着对乡干部说,父亲的病已经到了晚期, 挨不了几天,剩下的墙壁就过一段时间再拆吧。 挖掘机喘着粗气走了,父亲坐在墙根下久久不愿离开。 晚上,母亲喂父亲喝了一小碗粥。喝完粥,父亲让我打着手电陪着他去老房子里转一转。 老房子的屋顶被掀掉了,房梁、檩子、瓦片散落得到处都是,月光穿过屋顶,斜斜地照 在老房子里,散落
27、在地上的房梁、檩子、瓦片泛着惨白惨白的光。父亲蹲下身子,抚摸着散 落在地上的房梁、檩子和瓦片,就像过去抚摸我和妹妹的头一样,充满了柔情。 父亲头痛了一个晚上,天亮的时候就离开了我们。 今年的雨水特别充沛,秋雨一下就是十几天,门前的柿子树、酸枣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 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在风雨中摇来摇去。 母亲说昨天晚上,风雨大作,大概凌晨两三点钟的时候,院子里“轰隆”地一声巨响。 第二天起来一看,老房子不见了,院子里只剩下一堆红土。 (选自余开泰红土地上的骆驼 ,有删节)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多处写到父亲的病,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对塑造父亲
28、的形象、母亲的形象和我的 形象起着较大的作用。 B. 父亲拆掉老房子建新房子,我在房子旁边建新房子都是为了实现结婚时对妻子的承诺。 C. 小说结尾环境的描写,暗示了我们因为老房子被拆、父亲的去世而感到悲伤难过,也为下 第 - 10 - 页 共 26 页 - 10 - 文老房子的坍塌埋下了伏笔。 D. 小说语言朴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长短句结合,富于节奏感,将寻常用语叙写得有滋有 味。 8. 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9.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勤劳善良。听说要建新房子,扎竹扫帚的速度越来越快。乔迁宴上, 一直在厨房里忙碌。关心丈
29、夫。每天陪丈夫看老房子,要求乡干部晚一些日子拆老房子, 喂丈夫喝粥。做事有远见。知道建了新房就会拆除老房子。 9. 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 参与者,由于“我”的一些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衬托人物:父亲、母亲的性格,由 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 项,“我在房子旁边建新房子
30、都是为了实现结婚时对妻子的承诺”,原文是“我认识了女朋 友小莉”,“临走时,我对父亲说,我要在老房子旁边建一栋新房子”,当时还未结婚,理 解失当。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 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 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 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 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 一是总体把
31、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 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 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 第 - 11 - 页 共 26 页 - 11 - 表述出来。“母亲沉默了,扎竹扫帚的速度越来越快”“母亲一直在厨房里忙碌,我看见她 的眼角挂着泪珠”可以概括为“勤劳善良”;“不过母亲每天都会陪父亲去旁边的老房子里 走一走,看一看”“母亲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哭着对乡干部说,父亲的病已经到了晚期, 挨不了几天,剩下的墙壁就过一段时间再拆吧”可以概括为“关心丈夫”;“
32、母亲有些担心 地说,如果建一栋新房子我们家就有了两栋房子,按照一户一宅的政策,多余的一栋房子就 会被政府拆掉”可以概括为“做事有远见”。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作用。本题考查的是“我”的作用,解答本类题目,可以从情节结构、 人物塑造、效果方面进行分析。从情节结构上,因为“我”提出拆掉老房子建新房子的提议, 推动情节发展;从人物塑造上,因为“我”的存在,使得父亲、母亲的形象更加鲜明。从效 果上,“我”是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使得故事真实可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 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
33、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 北京国子监 ,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 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 ,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 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 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 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 哀毁得疾几殆。服除 ,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
34、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 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 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 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 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 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 ,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 第 - 12 - 页 共 26 页 - 12 - 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
35、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 ,楷法 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 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 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 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 山谷道人云。 ( 宋史黄庭坚传 ) 颁盐:征收分摊盐筴;骫:歪曲,枉曲。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 平易为治。 B.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
36、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 平易为治。 C.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 平易为治。 D.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 平易为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西汉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 或国子寺。 B. “服除”即为服阕,意思是守丧期满除服。按封建礼制,父母死后须穿丧服守孝三年,三 年后才能除去丧服。 C. 草书:“汉字七体”中的一体。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其演变过程是
37、:甲骨文、金文、 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D. 号是人的别称,有“自号”与“别号”之分。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文 章、书籍、字画的署名。 12.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庭坚机警聪明,幼年时书读几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考问他,没有不知道的。后因苏 轼的夸赞名声震动四方。 第 - 13 - 页 共 26 页 - 13 - B. 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照看,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在墓旁筑室守孝, 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C. 黄庭坚正直豪壮,奉命修订神宗实录 ,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 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 D. 黄庭坚学
38、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陈师道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 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2)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 ,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答案】10. D 11. A 12. D 13. (1)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 守文彦博认为他很有才,让(他)继续担任此职。 (2)转运判官陈举秉承(赵挺之)的意向, 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 ,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
39、【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归语段,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粗通大 意,然后再寻找断句的标志,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 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以为”前面省略的主语是苏轼,前面要断开;“独立万物之 表”前面省略的主语是黄庭坚的诗文,前面要断开;“世”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 “由是”,是从此、由此的意思,是句首的时间状语,因此前面要断开;“知”前面省略的 主语是黄庭坚,前面要断开。故选 D 项。 【11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 点和面很多
40、,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A 项,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西汉以后的中央官学”陈述有误。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 学。故选 A 项。 【12 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 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 第 - 14 - 页 共 26 页 - 14 - 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 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 发现问题。D 项,“
41、诗比杜甫”分析有错。黄庭坚只是作诗向杜甫学习,并不是诗歌成就可与 杜甫相提并论了。“文配苏轼”是“蜀、江西君子”说的。故选 D 项。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 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该题第一句中,举,参加考试;教授,动词,担任教授;才,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 认为有才;再,第二次,此处可译为继续。第二句中,承,秉承;旨,意向;上,呈上; 指,指斥;为,对;为幸灾,对灾祸庆幸;羁管,被羁押管制。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 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
42、流畅。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 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 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 ,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 (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 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 (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 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 种固定结构
43、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 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 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 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很有才,让(他)继续担任此职。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 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 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筴,其他县都争 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
44、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 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 校理。 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 第 - 15 - 页 共 26 页 - 15 - 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 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 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 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 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
45、“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 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 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 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 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 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 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 河北时与赵挺之
46、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 南承天院记 ,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 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 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 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 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 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
47、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纳兰性德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 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注】此词作于康熙十七年十月,诗人随驾北巡塞上时。谢娘,东晋才女谢道韫。她曾 因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享有盛名。瀚海:谓沙漠。 第 - 16 - 页 共 26 页 - 16 -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标题来看,“塞上咏雪花”,按照传统字数的分类,这是一篇“咏物”的中调,但作者 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乱“悠悠飏,做尽轻模样”。 B. 作者把雪花当
48、作群芳之一,在词的开篇平空地制造矛盾,再以新奇的手法解决矛盾,这种 创新见出了容若的才调高绝、独出机杼。 C. 词的上片重点在“不是人间富贵花”,词人旨在表明自己偏爱雪花的理由:雪花虽不像富 贵花那样雍容华贵,却自有其清高孤绝的姿态。 D. 词的下片“谢娘别后谁能惜”,一语沉痛,这句话看似实指东晋才女谢道韫,实则一语双 关,仍有对心爱女子的代称一层意思。 15. 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不慕人世荣华富贵,厌弃仕宦生涯:作者认为雪花不是人间富贵花, 这既是他的审美选择也是他对于富贵门阀种种(仕宦生涯)束缚的逆反心态的反射。 羁旅飘泊:飘泊天涯
49、的雪花与随驾北巡塞上的诗人惺惺相惜。 孤独悲凉:凄冷的月光下,西风掀起万里狂沙,夹着漫天飞雪,吹向无际的大漠相伴的只 有寒月悲笳,物人相似。 整首词中诗人以雪花自况,托物言志,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复杂情怀。 【解析】 【14 题详解】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 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 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A 项,“这 是一篇咏物的中调”分析有误。此为小令。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 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故选 A 项。 【15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 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本词是咏雪花,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