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限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和运用(共5 小题,计 17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箬篷(nu) 垂髫(tio) 椎髻(chu) 君子好逑(qi) B. 长髯(rn) 翕忽(x) 邑人(y) 窈窕淑女(yo) C. 问津(jng) 佁然(y) 悄怆(qio) 参差荇菜(cn) D. 间隔(jin) 俶尔(sh) 壬戌(x) 琴瑟友之(s) 2. 下列词语中,汉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珮环 幽邃 黄发垂髫 曾不盈寸B. 翠蔓 篆章 矫首昂视 因事象形C. 寂寥 修狭 蒹葭萋
2、萋 视端容寂D. 俨然 寤寐 关关雎鸠 凄神寒骨3. 经典诗文默写。【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6 分) (1)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陶渊明桃花源记) (3) _,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 (4) _,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5)蒹葭萋萋,_。(蒹葭) (6) _,在城阙兮。(子衿) (7)求之不得,_。(关雎) (8) 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 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0) _,长江大河起浪花。(贺敬之回延安) 4. 【2022
3、北京丰台区阶段练习改编】名著阅读。(4 分) 少年正是读书时。每一次阅读,我们都会从书中汲取成长的养分,获得心灵感悟。请从以下关键词中任选一组,仿照示例,联系傅雷家书的具体内容,写下你的阅读感受。关键词:平凡与伟大 理想与行动 顺境与逆境示 例: 书 名:红星照耀中国 关键词:理想与行动阅读感受:这本书记录了革命先辈的英雄壮举。在长征途中,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飞夺泸定桥了。为了革命的理想,英勇的红军战士不惧危险,紧紧抓住铁索,爬到了奔腾的河流上,在枪林弹雨中前进,战士们最终炸毁了敌人的碉堡,用行动将理想照亮。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 分) 价值是因时间历练而闪光的。在这个价值多
4、元的时代,虽然我们庆幸能拥有不同的价值追求,也可以有多样的价值碰撞,但作为逐梦时代的中国人,要把自己的价值追求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只有如此,才能演奏出铿锵激越的时代旋律。当代不少科学家都选择了将自己的梦想融于时代价值中, _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1)请提取第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 分) _(2)第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 分) _(3)请在句的横线处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1 分) 二、综合性学习(7 分) 6. 三秦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了以“二十四节气中的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 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5、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和知识体系,几乎每一个节气都可以找到一首相应的古诗,请你选择一个印象深刻的节气,并搭配相应的诗句。(2 分) (2)【2022恩施改编】二十四节气是有关农事季节与气候变化规律的丰富经验的结晶,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结合下面的材料探究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2 分) 材料一: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小雪不怕小,扫到田里就是宝”。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融汇着中国古人关于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智慧,亦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美学
6、精神,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节气文化的种子最应当柔软植入青少年的心灵。(3)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和中国人智慧的集中体现,为了弘扬和传承这一中华文化,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请你以八年级(1)班全体同学的名义写一封倡议书。(3分)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 _八年级(1)班年月日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一)【2022宝鸡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10题。(12分)材料一:当年楚汉相争,刘邦从汉中出兵攻打项羽时,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如此,“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
7、谋使得刘邦顺利挺进关中,最终建立了强大的大汉王朝,而陈仓,也因此在历史长河中芳香永驻。可陈仓拥有的,远不止这些。古时的战略要地,皆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形优势。陈仓区南依秦岭,北靠陇山,西沿渭水,东连岐山,三面环山,中部低洼。在刘邦与韩信之前,这里的文化积淀已经十分浓厚,新石器时期,这里是高度发达的原始农耕文明地区,中华始祖炎帝在这里诞生,开创了中国农耕文明史。到了商周时,陈仓已成为一等诸侯大国西虢的都城和京畿要地,春秋战国时,这里还是秦国两次建都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这里留下了不少文物痕迹。何尊,出土于陈仓,尊内底铸有铭文“宅兹中国”,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何尊现存于宝鸡
8、青铜器博物院,那里是中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馆,馆藏文物 12000 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 120 余件,包括何尊、折觥、厉王胡簋等禁止出境文物,这些文物是研究周秦文化的重要历史实物。材料二:陈仓的记忆在历史深处,也在鲜活的当下。即使时代更迭万千,古陈仓的气韵,也依旧深深烙印在陈仓人的性格之中。他们似乎生来就有一种从容的底气,不慌不忙,闲看人世百态。这样的心态也造就了他们对于生活的享受态度,最能体现这点的便是美食与民俗了。陈仓美食极具西府特色,兼具混搭的气质,这使得它们在宝鸡这样一个美食王国里,也站住了脚。萝卜熬肉、烧肉面皮、陈仓浆水滑鱼片等极具陕菜特色的陈仓美食和经典小吃风味肉盒、酥皮糖糕等
9、,征服了无数美食达人的味蕾。陈仓区还是社火艺术之乡,各村都有耍社火的传统和服装道具。社火属于祭祀文化范畴,人们期待新的一年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家业兴旺,人丁健康,逢正月十五前后,装扮成各路神仙、历史名人,在街道庭院游转,以避邪驱鬼图大吉大利。材料三:秦岭凝翠,渭水欢腾,炎帝故里,崇文尚礼。渭滨区是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陕西省宝鸡市的主城区,因濒临渭水而得名,文化底蕴深厚,是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四十几年来,渭滨区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全区人民闻鸡起舞,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经济
10、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商贸服务业迅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四十几年来,渭滨区立足区情,坚持把挖潜蓄能作为第一要务,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紧扣“四个百亿”工程,扎实开展“招商季活动”,全面落实支持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八条措施,同时加快壮大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的工业经济增长带,巩固提高以经二路为中心的商贸服务经济增长带,发展以姜炎、石鼓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经济增长带,经济总量大增,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如今,渭滨人民正在深刻感受着渭滨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渭滨工业强区、商贸大区、旅游名区的发展思路更加清
11、晰,发展措施更加完善,文明开放、充满活力、安全稳定的新型城区正在崛起。7. 简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内容。(3分)(1)材料一:_(2)材料二:_8. 请你结合现实和几段材料的内容,当小导游,给远方的客人介绍一下宝鸡的魅力。(3分)9. 下面对材料三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陕西省宝鸡市的主城区渭滨区,因濒临渭水而得名。B. 渭滨区立足区情,坚持把挖潜蓄能作为第二要务。C. 渭滨工业强区、商贸大区、旅游名区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D. 渭滨人民正在深刻感受着渭滨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10. 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陈仓区南
12、依秦岭,北靠岐山,西沿渭水,东连陇山。B. 在刘邦与韩信之后,陈仓的文化积淀已经十分浓厚。C. 何尊内底铸有铭文“宅兹中国”,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D. 陈仓的记忆只在鲜活的当下,陈仓人对生活抱有享受的态度,其美食很丰富。(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 15 题。(18 分) 稻谷来到了春天帕蒂古丽那一年,稻谷还在地里,大雪就像盗贼一样从南山那边扑过来,抢夺了村庄收割的喜悦。爹爹悔得直跳:“嗨,就在地里多放了一夜,谁知道雪这个贼娃子,会趁村庄睡着的时候,把一地壮壮实实的稻谷全给埋起来了。现在镰刀磨得再利,又有啥用?” “辛苦了一年的收成,总不能就这样送给雪贼,就是一点一点挖,一捧一捧
13、捧,也要把它收回来。不然,娃娃们挨饿不说,明年的稻谷种子都有麻烦。”妈妈低头看着隆起的肚子说。这天,村里的大人孩子全都出动了,扛着铁锹、木锨,推着手推车,带着簸箕、筛子, 到雪地里刨稻谷。雪一尺多厚,要一锹一锹把雪铲成堆,再运到稻地外面去。等运出去的雪在稻地四周围起冰雪长城时,脚下的稻谷才从雪缝中戳出了一根根尖细的稻芒。就这样,大雪从人们手里抢夺去的宝藏,又被人们抢夺了回来,尽管只抢夺了一部分,至少人们没有完全输给这场大雪。我们把本来躺在冰床上的稻谷,搬回了家里。妈妈挺着大肚子,抱了一大捆干树枝在炕洞里点燃了火。爹爹掀开了大炕上所有的苇席和毡子,把六麻袋夹带着冰雪的稻谷全都倒在了大炕上,用木锨
14、摊平。爹爹把苇席、毡子、褥子,一层层铺在摊开的稻谷和冰雪上,妈妈抱来的干树枝已经堆满了半间屋子。爹爹说:“孩子们,你们拉开被窝,就睡在稻谷上。我和你妈一起把炕烧热。”晚上,睡在炕上,一股凉气从身子底下直往上拔。“下面火炕烤,上面身子暖,稻谷干得快一点儿。”爹爹在被窝里说这句话时,牙齿都打着战。我们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我们每天晚上早早就躺在火炕上,用身子去暖那些稻谷。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候,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大炕上又多了一个娃娃,家里顿时热闹了很多。我家的门上还挂了一根透着喜气的红布条。爹爹妈妈的脸也像五九过后的天气,渐渐暖和了起来。“一九二九不是九,三九四九冻死狗,五九娃
15、娃拍手”村里的女孩穿了鲜艳的衣服,扎了漂亮的麻花辫,一边唱一边跳橡皮筋,春天的气息就从她们的童谣、花衣服和头顶的蝴蝶花,弥漫到整个大梁坡。大梁坡的春天,最先是沿着出去觅食的羊踩出的雪坑走进来的。深深浅浅的羊蹄坑在春风里一行一行变得水汪汪的,厚厚的积雪覆盖的大地从那一个个小坑里重见天日,小小的羊蹄坑从村庄四周越走越远,向着村庄外更远的地方散开去。【甲】冰冻了一个漫漫长冬的大地,就像是从羊蹄坑里解开了一粒粒黑色的纽扣,慢慢脱去了捂了一冬的白羊皮袄,一点一点露出了春色。眼见着路边的杨树返青,河沿的柳树吐出苍绿的芽苞,结冰的渠沟在晴天里变得水汪汪的,春天的味道慢慢地从冰融雪消的田野上升腾起来。【乙】清
16、早,布谷的鸣叫从河坝那边飞过来,“布谷、布谷”的声音在窗户上、屋檐上飞来撞去。这声音撞到谁家,谁家就像得着了神谕似的,打开仓房,开始清理农具和闲放了一冬的驴车。爹爹修整好拉犁的绳索,把它套在老牛身上,起早贪黑到稻谷地里犁了三天地,他说, 这片地去年吃下了许多粮食,肥得流油,今年根本不用上肥料了。我们把稻谷从大炕上扫起来,堆到场院里,爹爹给牛套上了石碾子。牛拉着石碾子在场院里撒了大半天的欢,那些连着稻秸秆的稻谷,舒服地在碾子下面打滚。我们在被爹爹运到了一边的干净的稻秸秆上打滚,就像在铺了新褥子的大炕上打滚一样。我们把妈妈扬好了的稻谷装进大麻袋里,抬到了车上。爹爹把驴车赶上了高高的大梁坡,我和弟弟
17、妹妹坐在摞得高高的麻袋上,村庄一下子变得很矮很矮。我们被装满稻种的大麻袋托在半空中,天上软绵绵的云、地上暖洋洋的风,向着我们扑过来。从坡顶远远地看过去,雪埋掉过的那片稻地,被犁铧翻了个透,油黑油黑的泥土上, 拢着淡白的水雾,日头照在雾气上,返出一道道、一圈圈紫蓝色的光晕,像虹一样。弟弟和妹妹跳下高高的麻袋垛子,在翻得松软的泥土上奔跑。爹爹停好了驴车,卸下稻种,坐在新打的田埂上,卷了根烟点着,美美地吸了一口,眯着眼睛看弟弟妹妹们在稻地里撒欢。我问爹爹:“这么大一片稻田,这几麻袋稻种不够播咋办?” 爹爹捋了一把密密匝匝的胡子,对着稻地盘算:“就是种子播稀点,也得把这块地全都撒上种子。今年雪水足,这
18、地里,播上一颗种子,就能活一棵苗子,说不定去年埋在地里的稻谷也能发芽。再等些日子,这稻地里就长满绿绿的稻秧了。” 【丙】爹爹说这话的时候,我看见他湿汪汪的眼睛就像是两大块水田,成片成片的绿色稻苗浸在他的眼波里,一下子盖满了整个大梁坡,连大梁坡上刮过的呼啦啦的风,都被爹爹眼睛里的光染绿了 11. 下面是关于文中事件发展脉络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将它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5个字。(3 分) _村民刨稻谷_12. 请你结合全文,谈一谈文章标题稻谷来到了春天的妙处。(4 分) 13. 文中“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候,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这一句, 与朱自清春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有异曲同工之
19、妙,请谈谈你的理解。(4 分)14. 在文中画线的【甲】【乙】【丙】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4分)15. 朗读这篇文章时有同学把“稻谷来到了春天”读成“稻谷等到了春天”,老师向他指出错误,这个同学说两者意思差不多。你同意该同学的说法吗?为什么?(3分)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三)【2021上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2分)【甲】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节选自卖油翁)【乙】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
20、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核舟记)【丙】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节选自口技)1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为字共三十有四( )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康肃笑而遣之( ) (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 以钱覆其口 以其境过清 B.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康肃笑而遣之 C. 通计一舟,为人五 为字共三十有四 D.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忘路之远近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而计其长曾不盈寸。19. 【甲】文
21、形象地表达出_的道理;【乙】文细致地说明了核舟_的特点;【丙】文则生动地表现出在口技艺人精湛的表演下,宾客深信“火起”而_的样子。我们可以用【乙】文中的一句话“_”来赞叹卖油翁、核舟雕刻者、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4分)(四)【2022陕西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0、21题。(4分)绝 句杜 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0.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春望一诗首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21. 杜甫在两首诗中都写到了“鸟”,表达的感情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简
22、要分析。(2分)四、作文(50分)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箪食瓢饮,贫居陋巷,而能不改其乐,是颜回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精神;“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是赵一曼的精神;“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是叶剑英元帅提倡的精神古往今来,那些优秀人物的精神常常令人感动、向往,然而一旦遇到具体问题需要作出选择时,人们往往又会犹豫,甚至畏难不前。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和思考,以人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答案一、积累和运用1. B点拨:A项,“箬”应读“ru”;C
23、项,“津”应读“jn”;D项,“俶”应读“ch”。2. B点拨:“因事象形”应写作“因势象形”。3. (1)黄发垂髫(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潭中鱼可百许头(4)其岸势犬牙差互(5)白露未晞(6)挑兮达兮(7)寤寐思服(8)城阙辅三秦(9)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10)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4. 示例:书名:傅雷家书关键词:平凡与伟大阅读感受: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傅聪)的100多封家信,是一部充满着亲人之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平凡的人物,朴实的语言,成就了儿子不平凡的人生。5. (1)价值是闪光的。(2)在“要把自己”前加“我们”
24、。(3)示例:并且二、综合性学习6. (1)示例: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3)示例: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和中国人智慧的集中体现,为此,我校决定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我们八年级(1)班全体同学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宣传活动,比如演讲、绘画比赛等。积极阅读课外书,将自己学到的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知识在自己的班级中进行宣传。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自己的家庭、社区中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感受传统文化
25、的魅力。三、阅读(一)7. (1)陈仓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文化。(2)陈仓的美食和民俗。 8. 示例:尊敬的游客们,你们好!陕西宝鸡欢迎你!宝鸡古称陈仓,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里有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也有楚汉争雄的智谋之光,这里文物资源丰富,最早记载“中国”一词的文物“何尊”即出土于此。如今的宝鸡,渭水绕城而过,经济面貌迅速革新,百姓生活幸福美好,这里还是极具特色的美食文化王国。数不清的美食小吃和寓意美好的社火艺术必定会让您流连忘返。9. B点拨:由材料三第段中的“四十几年来,渭滨区立足区情,坚持把挖潜蓄能作为第一要务”可知,“坚持把挖潜蓄能作为第二要务”的表述不正确。10. C点拨:A
26、项,由材料一第段中的“陈仓区南依秦岭,北靠陇山,西沿渭水,东连岐山,三面环山,中部低洼”可知,“陈仓区南依秦岭,北靠岐山,西沿渭水,东连陇山”表述有误;B项,由材料一第段中的“在刘邦与韩信之前,这里的文化积淀已经十分浓厚”可知,“在刘邦与韩信之后”表述有误;D项,由材料二第段中的“陈仓的记忆在历史深处,也在鲜活的当下”可知,“陈仓的记忆只在鲜活的当下”表述有误。(二) 11. 大雪埋稻谷全家焐稻谷爹爹播稻种点拨: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和概括。通读全文,可知“村民刨稻谷”是第35段的内容,因此第一空应该根据第1、2段的内容来概括,可以概括出大雪埋稻谷。第611段写了把稻谷搬回家后,家里人的做法,根据
27、关键句“我们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我们每天晚上早早就躺在火炕上,用身子去暖那些稻谷”可以概括出第二空应填的内容:全家焐稻谷。根据第12段以后的内容可以概括出第三个空应填的内容:爹爹播稻种。12. 结构上:充当全文的线索。内容上: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稻谷人的情态,使得文章更有文学色彩;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点明了文章内容围绕着“稻谷”展开;暗示文章主旨在所有人的艰苦努力下,大家顺利渡过了天灾,又迎来了新的希望。13. 前者实写,“弟弟”在冬末降生,暗指春天将至并带来灾后新生的希望;后者虚写,以“刚落地的娃娃”喻指春天如新生命,充满希望。两者写法不同,但都巧妙表达了对“新生”的希望。点拨:本题考
28、查比较阅读。解答时要从题干中找出提示:“异曲同工之妙”,提示作答时要分析两个句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先结合内容分析两个句子:本文中“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候,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交代了弟弟在冬天即将结束的时候出生了,一个新生命诞生了,暗示春天将到,灾后也有新的希望,这一处通过实写表达对春天、对新生的希望;朱自清的春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将春天比作刚出生的娃娃,属于虚写,借新生的娃娃突出春天“新”、充满希望的特点。两者虽然写法不同,一实一虚,但是都表达了作者对“新生”的希望。14. 示例一:【甲】把雪上的羊蹄印比作黑色纽扣,把覆盖大地的雪比作白羊皮袄,把雪渐渐融化形容为解开纽扣
29、、慢慢脱去白羊皮袄,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冬去春来的情景,表达了大梁坡人对春天的期待。示例二:【乙】“飞来撞去”抓住声音传播的特点,再现布谷鸟叫声的杂乱、热闹和力度;布谷声声,意蕴丰富,提醒人们春天已至,勿失农时,预示春天的大梁坡充满活力与希望。示例三:【丙】比喻贴切,想象合理,将爹爹的眼睛喻为水田,进而想象绿色稻苗盖满大梁坡的情景;化用诗句,推陈出新,不说“春风吹绿”,而说春风被“爹爹眼睛里的光染绿了”,表现了爹爹对美好未来的迫切期待。15. 示例:不同意。“等到”是被动的,“来到”是积极主动的;写稻谷“积极”是写人救灾“积极”,写“稻谷来到了春天”更能表现人们对春天已来和丰收在望的喜悦,更是对大
30、梁坡人精神的肯定,而“等到”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点拨: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解答时先对比两个词语,理解其区别或侧重点,再分析表达效果。“等到”是被动的,“来到”是主动的。文章主要写了稻谷被大雪覆盖后,人们刨稻子、在自家炕上焐稻子、春天来了及时播种稻子,用“稻谷来到了春天”表现人们救灾“积极”,突出人们对春天已来和丰收在望的喜悦,也肯定了大梁坡人积极乐观、吃苦耐劳的精神,用“等到”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三)16. (1)“有”同“又”,加在整数和零数之间(2)原来是 (3)打发 (4)大腿17. C点拨:A项,介词,用/连词,因为。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C项,都是动词,雕刻。D项,代词
31、,指核舟/助词,的。18. 但是计算核舟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19. 熟能生巧体积小、“容量”大 惊慌失措 嘻,技亦灵怪矣哉!(四)20.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21. 示例:第一首诗写黄鹂在柳树上鸣叫,白鹭飞翔上天,充满生机,体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第二首诗中,鸟鸣本应令人愉悦,但诗人听见鸟叫反而惊心,这体现了诗人感时伤怀、苦闷忧愁的感情。点拨:本题考查比较鉴赏及诗人情感分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婉转地歌唱,一队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这两句从听觉、视觉上生动地写出了春天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从而表达了诗人的愉悦
32、心情。“恨别鸟惊心”的意思是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惊。春天的鸟儿本是唱着婉转悦耳的歌,给人以愉悦,但诗人因“恨别”听到鸟鸣后更加惊心,这体现了诗人感时伤怀、苦闷忧愁的感情。 四、作文22.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文题人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中的关键词是“精神”,这个“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不甘屈从、不甘得过且过的血性和品格。提示语对“精神”的内涵作了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尽管朝代不同,时代各异,发展阶段不一,但人们干事创业,都离不开饱满旺盛的“精神”,“人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强调的是“精神”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谋求成功”“获取幸福”“突破困境”需要“精神”;职场、考场、战场场场都需
33、要“精神”;教师、医生、警察、农民行行都需要“精神”;商界、学术界、军界界界都需要“精神”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让精神提升我们的涵养;新时代新精神,青少年尤其需要精神的养料;崇高的志向就是青少年的精神旗帜;等等。要聚焦“精神”的内涵,阐释对“精神”的理解。本题要求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选择自己积极进取、战胜困难的事件,通过事件反映一种精神对人的重要性。叙述时以第一人称来写,以耳闻目睹的方式,从“我”的角度出发,表明人的某种精神的重要性。例文:人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人,要有精神,是那些书教会我的。人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哪怕凄风苦雨,也要守住内心的那份晴朗。“活下去,像牲
34、口一样活下去!”这是芙蓉镇中秦书田对胡玉音说的一句话。那时,正是胡玉音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候。天上,冰冷的骤雨扫过,耳边,批斗的声音此起彼伏。她任雨水在脸上冲刷,抬起头,目光变得坚定。“活下去,活下去!”这是她内心的呼喊。曾经孱弱的米豆腐西施早已远去,如今她已经涅槃成一道坚挺的铜墙铁壁。反观自己,却因一点儿挫折就唉声叹气,与胡玉音的苦难相比,我遇到的那些困难算得了什么?待吾细思。人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哪怕世事沧桑,也要守住内心的那泓清澈。“大清国要完!”一句话,只因这一句话,常四爷身陷囹圄。再次捧起老舍的茶馆,我又一次为常四爷而叹息。叹息?只是叹息吗?不!我更读到了他的精神。摘去了“爷”的称号,他
35、依然活得逍遥,物质的清贫没有带来精神的贫瘠。逍遥,是常四爷的处世之道还是无奈之举?他生于乱世,却不改心之清明。而我们呢,长于治世,是否更应该具有一点儿血气、一点儿骨气、一点儿精神呢?请君细思。人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哪怕命运多舛,也要守住内心的那抹温暖。“外人看来是悲剧,可当事人只拿它当一段人生”。读到此,我的神情开始凝重。初读余华的活着时,我只是关注了福贵戏剧般的人生,甚至对他的命运还有几分揶揄。而再次翻开这本书,读罢,我的心再也不能平静。其实,在命运的捉弄下,活着,活下去,就是人性最美的抗争。福贵尽管经历着生命的苦难,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活下去,这本身就是一种质朴的勇敢。什么是勇敢呢?是面对从来不能彩排的人生的一种英雄主义。且慢,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那些在书中学会的情与理,更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探索,去实践。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精神呢?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