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概述,2020/4/3,2,第一节 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后的国际贸易 工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贸易 第一阶段: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第二阶段:国际贸易转向缓慢发展甚至停滞 第三阶段:国际贸易恢复发展并进入黄金期,2020/4/3,3,四 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新发展 深加工、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和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加快 自由贸易为主流,保护贸易仍然广泛存在 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电子数据交换成为主流的贸易方式,2020/4/3,4,第二节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一、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
2、ational Trade)指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指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区别与联系,2020/4/3,5,二、 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 国境与关境 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指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 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指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2020/4/3,6,三 对外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额或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一国对外贸易总值。 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3、、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及该指标的作用 国际贸易额概念专指世界各国以FOB价格(俗称离岸价)计算的出口贸易额的总和。,2020/4/3,7,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货物贸易额,是出口货量与进口货量之和 。 出口货量的计算方法是以某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出口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货物出口总额。 进口货量相应地则以进口价格指数去除货物进口总额。,2020/4/3,8,四 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指用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 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则表明出口商品价格上涨,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
4、表示贸易条件恶化。 注意:单单考察贸易条件并不能很好地反映一国贸易利益的变动。(为什么?),2020/4/3,9,五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通常用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 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2020/4/3,10,六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国际贸易地理分布(Internat
5、ional Trade by Region) 表示各洲、各国或地区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地理表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 。 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2020/4/3,11,2007年我国前十位贸易伙伴,2020/4/3,12,七 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 Trade Dependency),也称对外贸易指数,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总额(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可细分为出口贸易依存度和进口贸易依存度。 贸易依存度反映了该国的对外开放程度
6、。,2020/4/3,13,八 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 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也称货物贸易,指那些有形实物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 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或称无形商品的国际贸易活动,也称劳务贸易或服务贸易。 无形贸易的进出口不须要经过海关手续,2020/4/3,14,九 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而没有第三国参与的交换活动。其中生产国是直接出口,消费国是直接进口。 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指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
7、为。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 。 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在香港经济中的作用,2020/4/3,15,第三节 我国对外贸易概况,一 外贸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 二 试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阶段 三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和稳步发展阶段 四 以WTO规则为基础改革外贸体制 1995年至2008年中国关税总水平 入世过渡期结束后中国的对外开放 2007年国家政策调整的范围:出口退税、出口征税、加工贸易和减免税,2020/4/3,16,本章小结,国际贸易指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出现了一些新
8、的趋势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历程,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2020/4/3,18,供求与剩余(图),2020/4/3,19,第一节 供给、需求与贸易,一 封闭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 需求规律是指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图2-1中的需求曲线D反映了需求规律。 供给规律是指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图2-1中的供给曲线S反映了供给规律。 如图2-1中的E点便处于均衡状态,Pe 就是均衡价格,Qe就是均衡供求量。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2020/4/3,20,开放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 国际市场均衡价格的确定(图),2020/4/3,21,二 开放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 假设有两个国家,本国和
9、外国,生产同一种商品。 如图2-2a,本国封闭均衡价格为Pe,封闭均衡供求量为Qe,当本国市场价格低于Pe时,本国市场上对该商品存在超额需求。 如图2-2c,外国封闭均衡价格为Pfe,封闭均衡供求量为Qfe,当外国市场价格高于Pfe时,外国市场上对该商品存在超额供给。 本国封闭均衡价格为Pe高于外国封闭均衡价格为Pfe。,2020/4/3,22,在图2-2b中,曲线Dm反映的是本国在国际市场上对该商品进口需求 曲线Sx反映的是外国在国际市场上对该商品出口供给 在图2-2b中,国际市场上对该商品进口需求曲线Dm和出口供给曲线Sx相交点Ew,决定了国际市场进出口交换均衡价格Pwe。 均衡进口量和出
10、口量Qwe,满足如下条件: Qwe = Qc Qp = Qfc Qfp,2020/4/3,23,贸易的福利效应 及利益分配(图),2020/4/3,24,三 自由贸易的福利效应 贸易后,本国消费者增加了该商品消费,消费者剩余扩大到a+b+c+d区域,新增消费者剩余a+b+d区域。 贸易后,本国生产者面临着外国同行的低价格竞争,生产收缩,生产者剩余缩小至e区域,损失生产者剩余a区域。 本国消费者剩余的增加(a+b+d)与生产者剩余的减少a相抵后,本国国民净贸易福利增加(b+d)。 外国国民净贸易福利增加m。,2020/4/3,25,四 贸易利益的分配 参见图2-3b,本国国内价格变动幅度是本国国
11、内均衡价格与国际均衡价格之差(Pe-Pwe),外国内价格变动幅度是外国国内均衡价格和国际均衡价格之差(Pwe-Pfe) 由于 (Pe-Pwe)(Pwe-Pfe) 则有 (b+d) m 贸易后本国净贸易利得多于外国贸易净利得。,2020/4/3,26,图2-3b显示,本国进口需求曲线Dm较为陡峭(价格弹性较小),外国出口供给曲线Sx较为平缓(价格弹性较大),由此决定贸易后本国价格变动幅度大于外国价格变动幅度。 贸易利得在两国间的分配最终取决于两国国内供给和需求的相对价格弹性,一国国内供给和需求的相对价格弹性越小,该国的贸易曲线(进口需求曲线或出口供给曲线)就越陡峭,贸易后国内价格变动幅度就越大,
12、贸易利得就越多;反之则反之。,2020/4/3,27,本节小结,简单的供给需求模型初步解释了国际贸易理论中的4个基本命题 贸易原因 贸易模式 贸易利益 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2020/4/3,28,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与比较优势理论,一 绝对优势理论 1776年,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发表了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绝对优势是指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则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有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按照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其具有绝对优势
13、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利用各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 。 斯密的政策主张及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2020/4/3,29,二 比较优势理论 1817年,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成本。 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中国古训所云:“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国际贸易的范围扩大了,贸易的基础不再局限于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
14、vantage)或相对优势。以英国和葡萄牙为例。,2020/4/3,30,三 比较优势理论简评 这一理论证明了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是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劳动看作唯一的生产要素 ;静态分析方法 ;短期利益 ;完全的专业化生产等,2020/4/3,31,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与 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一 李嘉图模型的假定 ( 221模型) 只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市场完全竞争。 每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X产品和Y产品 。 每个国家只有劳动这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在国内是同质的且是自由流动的,在两国间是不能流动的,两国间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 令RX
15、表示本国X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即生产一单位X产品的劳动投入;RY表示本国Y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即生产一单位Y产品的劳动投入。,2020/4/3,32,PX和PY分别表示本国两种产品的价格;WX和WY分别表示本国两种产品的单位时间工资率;为简便起见,X和Y同时也表示本国两种产品的产量; L表示本国的全部资源,即劳动总供给,LX和LY分别表示本国劳动在两种产品上的分配。 令标有“*”号的变量表示相应的外国变量。任意假定本国X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外国该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RX/RY RX*/RY*,2020/4/3,33,机会成本不变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本国和外国(图),2020/4/3,34,二
16、 生产可能性曲线 在本国全部资源既定且充分利用的条件下,多生产一单位X产品就意味着要牺牲另一种产品Y的产量,X和Y产品的生产存在着替代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这种替代关系。 X产品的劳动投入量为LX = RXX;Y产品的劳动投入量为LY =RYY;当本国全部劳动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时,由于L=LX + LY ,则有: L= RXX + RYLY 或:Y=L/ RY (RX/RY)X,2020/4/3,35,曲线斜率的绝对值RX/RY表示的是X产品的机会成本。 X产品的机会成本是指每多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要放弃掉的Y产品的产量,这一放弃掉的产量正好是RX/RY。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直线意味着机会成本不
17、变,即在生产可能曲线的每一点上,每多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放弃的Y产品产量是相等的,原因是劳动这一单一要素在本国内是同质的且是自由流动的。 外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Y*=L*/ RY* -RX*/RY*)X* 图2-4b表示的是外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由于RX/RY RX*/RY*,外国生产可能性曲线比本国的较为陡峭。,2020/4/3,36,三 封闭条件下的国内相对价格 本国X产品的单位时间工资率:WX = 1/ RX PX 本国Y产品的单位时间工资率: WY = 1/ RY PY 本国劳动市场完全竞争,只有当两部门的工资率相等时(WX = WY),本国才会有两种产品的生产: 1/ RX PX = 1
18、/ RY PY 变形后可得: PX / PY = RX / RY X产品相对价格PX / PY由X产品的机会成本RX/RY决定。 外国封闭条件下该国的国内相对价格: PX* / PY * = RX */ RY*,2020/4/3,37,四 开放条件下国际均衡价格的确定 由于本国X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外国: RX/RY RX*/RY* 因此必定有:PX / PY PX* / PY * 或: PY */ PX* PY / PX 本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低于外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本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外国Y产品的相对价格低于本国Y产品的相对价格,外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20
19、20/4/3,38,X产品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国际均衡价格的确定(图),2020/4/3,39,图2-5中,X产品的世界相对需求曲线RD,表示消费者的替代效应,当X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增加X产品购买量,减少Y产品购买量,X产品的相对需求量上升。 X产品的世界相对供给RS ,表明随着X产品的国际相对价格上升,世界的相对供给量呈阶梯式上升。(为什么?) X产品的相对国际均衡价格由X产品世界相对需求和世界相对供给交点决定,X产品相对均衡价格为(PX w/ PYw)E,各国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本国只生产X,外国只生产Y。,2020/4/3,40,贸易利益与贸易三角(图),2020/
20、4/3,41,参见图2-6 ,FM和F*M*分别是本国和外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PX / PY PX* / PY *,本国在X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假定本国和外国的消费偏好相同,每消费一单位X产品必搭配一单位Y产品,即X/Y =X*/Y*=1,则曲线OC和O*C*分别反映了本国和外国的消费偏好; 再假定X产品相对国际均衡价格为PX w/ PYw=1,则曲线FT和F*T*反映了国际均衡价格。,2020/4/3,42,本国在贸易前,只能在E1点上生产和消费。 本国贸易后,本国X的最大产量在生产可能性曲线端点F上,出口X,出口量为FX2,进口Y,进口量为E2X2,由于均衡价格PX w/ PYw=1,必有
21、FX2= E2X2(FE2X2为贸易三角),本国能够实现在E2点上的消费,该点上X和Y的消费量都要多于E1,本国福利增加。 同理,贸易后,外国专门生产Y,放弃X的生产,出口Y,进口X,外国能够实现在E2*点上的消费,外国福利增加。 外国的贸易三角F*E2*Y2*与本国的贸易三角FE2X2必定全等,这是因为我们设定的国际交换价格为均衡的交换价格。,2020/4/3,43,第四节 国际贸易标准模型,一 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机会成本递增及其原因 边际转换率(MRT) 图2-7表示本国和外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任意给定两国相同的X产量X0 : MRTA MRTE 其含义是,在本国和外国相同的产
22、量水平下,本国再多生产一单位X的机会成本总是小于外国,也就是说,本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外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2020/4/3,44,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本国和外国的形状(MRT)差异决定了各自比较优势(图),2020/4/3,45,二 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点 离原点越远越高的无差异曲线,表示满足水平越高,社会无差异曲线是不能相交的; 社会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且斜率为负, 斜率绝对值称为边际替代率(MRS); 图2-8显示的是本国和外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图,相对外国而言,本国对Y产品的偏好胜过对X产品的偏好。,2020/4/3,46,社会
23、无差异曲线: 本国和外国(图),2020/4/3,47,三 封闭均衡条件 本国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两种产品的生产刚好满足国内消费,供给等于需求,X产品国内相对均衡价格PX / PY就被确定, A点上本国国内封闭均衡条件为:MRTA= MRSA =PX / PY 外国国内封闭均衡条件:MRTF = MRSF= PX */ PY* 比较:X产品的本国相对均衡价格PX / PY和外国相对均衡价格PX */ PY*,X产品本国相对均衡价格线较外国平缓,斜率的绝对值较外国小,本国X产品有比较优势,外国Y产品有比较优势,两国具有贸易的基础。,2020/4/3,48,封闭均衡条件: 本国和外国(
24、图),2020/4/3,49,开放均衡条件: 本国和外国(图),2020/4/3,50,四 开放均衡条件 贸易后,两国的专业化分工进程在两国X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恰好相等时为止,这一共同的相对价格就是贸易后相对国际均衡价格PX w/ PYw: MRT MX = MRT MY = PX w/ PYw 两国无差异曲线分别与国际均衡价格线相切,边际替代率等于国际均衡价格PX w/ PYw。 MRS AT = MRS FT = PX w/ PYw 在国际均衡价格PX w/ PYw水平上,通过彼此交换,两国可以在离原点更远的无差异曲线上实现更多的的消费,两国福利均有改进。,2020/4/3,51,贸易利益
25、的分解:来自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专业化的利益(图),2020/4/3,52,五 贸易利益的分解 第一步,开放后,面对新的国际价格(Y的相对价格较低, X相对价格较高),本国生产者不能迅速作出调整,生产点不变,本国消费者面对新的价格,从A点消费转到T点消费,Y产品消费增加,X产品消费减少,由于在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消费,消费福利增加。 第二步,生产者对价格作出反映,调整生产,增加国际价格相对较高的产品X的生产,减少相对价格较低的产品Y的生产,生产点由A右移至M,机会成本(边际转换率)上升到与国际均衡价格相等,X产品专业化生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消费福利从T点进一步移至E点,E点所在的无差异曲线又高于T
26、点所在的无差异曲线,消费福利进一步增加。,2020/4/3,53,第五节 要素禀赋理论,一 基本概念 要素禀赋: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资本与劳动)的相对比例K/L ;或工资和利率的相对价格w/r;若低于外国,则该国为劳动相对丰富国家,否则为资本相对丰富国家。 要素密集度:生产X产品或Y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资本与劳动)的比例KX/LX或 KY/LY 给定任一相同的要素价格w/r,在该要素价格下,总有: KX/LX KY/LY 那么X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2020/4/3,54,二 模型基本假定 (222模型) 只有本国和外国;只生产X和Y产品;只需劳动L和资本K,要素总
27、供给既定不变。 假定两国生产技术水平相同;设定本国为劳动相对丰富国家,外国为资本相对丰富国家;X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 规模收益不变;两国消费偏好完全相同 。 国内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完全竞争;资本和劳动在一国国内是自由流动的,在两国间是不能流动的;没有运输成本,政府不设置任何贸易限制,两国贸易平衡。,2020/4/3,55,两国偏好相同,生产可能性曲线形状的差异决定了各自的比较优势:从封闭到开放(图),2020/4/3,56,三 要素禀赋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本国是劳动丰富国家,本国相对工资率较外国低,本国将尽可能多地使用劳动这一丰裕要素,恰好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28、X产品生产过程中劳动的相对投入较Y产品多,本国有条件比外国生产相对更多的X产品。 外国是资本丰富国家,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外国能够比本国生产相对更多的Y产品。 图2-12,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放在同一坐标系中; 横轴代表X产品,本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横轴倾斜; 纵轴代表Y产品,外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纵轴倾斜。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比外国更宽更平坦。,2020/4/3,57,四 赫克歇尔俄林(H-O)定理 如图2-12b,从E到MX,本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X产品;从E*到MY,外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Y 产品, 贸易后,两国均能实现在ET点消费,该点所在的社会无差异曲线高于封闭均衡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两
29、国福利均有改进。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禀赋决定的。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因此,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结论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2020/4/3,58,五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结论:某一商品(劳动密集产品X)的相对价格上涨,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劳动)的实际价格或实际报酬(工资率)上升,另一种生产要素(资本)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利率)则下降。这就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也叫斯托珀萨谬尔森定理(S
30、tolperSamuelson Theorem)。 引申结论:国际贸易会提高一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这意味着国际贸易虽改善了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但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有利,因为国际贸易会对一国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2020/4/3,59,六 对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实证检验 里昂惕夫之谜 人力资本说 自然资源说 要素密集度逆转说,2020/4/3,60,第六节 保护贸易理论,一 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也称重金主义,流行于1516世纪,其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W.stafford, 1554-1612),认为一切进口都会减少本国货币,因而在对外贸易中主张“多卖
31、少买、最好不买”的原则,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 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流行于1617世纪,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 孟(Thomas Mun, 1571-1641),其主要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认为是重商主义的圣经。认为发展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手段,但必须保证贸易顺差。其主要观点是:“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2020/4/3,61,二 保护关税论 汉密尔顿(AHamilton, 1757-1804)作为美国独立后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于1791年向国会提出关于制造业的报告(Report on Manufactures),极力主张加强国家干预,实行保护关税制度,扶持本国工业特别是制
32、造业的发展。 主要观点:(1)一个国家没有制造业,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不可能强大;(2)制造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促进社会分工,增加就业,吸引外国移民的流入,并能保证美国农产品的国内市场;(3)政府及其关税制度对于保护国内市场、防止外国产品竞争以及保护美国工业发展的作用极为重要。,2020/4/3,62,三 保护幼稚产业论 李斯特(F.List,1789-1846)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他在1841年出版了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系统地提出了保护幼稚产业的学说。 李斯特提出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产业,以免税或轻
33、微进口税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他主张保护的对象是将来有前途的幼稚产业,而农业、没有竞争对手的工业和已经发展起来的工业则不需要保护。他提出的保护时间以30年为最高期限。,2020/4/3,63,积极意义:从历史上看,世界上三个最大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是在贸易保护下开始工业化进程的, 李斯特的学说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利益予以承认,主张以保护贸易为过渡,以自由贸易为最终目的。 缺陷:在保护幼稚产业时,政府强制性地把资源部分地从出口优势部门转移出来,最终损害了出口的增长; 如果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制造业缺乏比较优势的话,一段时间的保护并不能为制造业创造出竞争力,反而使低效率的制造业形成强大的利益集团; 许
34、多发展中国家(包括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保护政策的实践并没有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2020/4/3,64,本章小结,供给需求模型初步解释了国际贸易理论中的4个基本命题:贸易原因、贸易模式、贸易利益及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国际贸易理论起源于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进一步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是基于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单一要素假定条件下,用机会成本不变理论分析国际贸易的起因和贸易的利益的分配; 标准贸易模型:在机会成本存递增的假定下引入生产可能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来分析比较优势理论; 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差异是决定国际分工和贸易的
35、基础的观点; 保护贸易理论主要有重商主义、保护关税论、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第三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2020/4/3,66,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对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模式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学界有时将这种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称作“北北贸易”。 20世纪70年代末,以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新贸易理论”,这些理论对赫克歇尔俄林体系的假设条件加以修改,以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等假设为基础,主要探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20
36、20/4/3,67,一 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内部规模经济指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产量的扩大而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指企业的平均成本随着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下降,外部规模经济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但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生产规模有关。,2020/4/3,68,内部规模经济与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图),2020/4/3,69,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 X产品具有规模经济(图),2020/4/3,70,二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马歇尔从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外部规模经
37、济产生效率的原因;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所有交易集中在一个地方可以改进交易效率;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行业集中可以共用基础设施和共享商业中心的便利;可以降低消费者的寻找成本 ; 新增长理论认为,随着知识的积累,厂商在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增加的同时,平均成本在下降,这就是“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效应或知识和技术外溢(Spillovers)效应。,2020/4/3,71,两个厂商博弈均衡的唯一解是两个厂商都坐落在城市的中心,长度为1的线段上均衡分布着消费者,A ,B ,厂商乙,A=1-B=1/2,厂商甲,2020/4/3,72,动态外部规模经济: 行业的历史累积产量越大,行业中各
38、厂商的单位成本越低(图),2020/4/3,73,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大规模从事某一产品生产的国家往往有较低的生产成本,这一情况有助于形成“先发优势”。 外部规模经济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模式是不可预测的,在很大程度上由历史或偶然因素决定。 在两个国家的市场规模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市场规模较大的国家将会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会专业化生产没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2020/4/3,74,外部规模经济产生行业优势: 瑞士和泰国的手表行业(图),图3-5,2020/4/3,75,三 内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特征的厂商所在的行业面
39、临的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是指竞争程度很高但又存在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其特征是:市场上有众多厂商,故市场是“竞争”的,同时各厂商生产不同于其它厂商的差异产品,每个厂商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 垄断竞争最关键的特征是生产差异产品,2020/4/3,76,垄断竞争厂商长期的均衡:需求曲线左移且更平坦(图),2020/4/3,77,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建立在内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差异产品的贸易将使所有国家的福利增加。 在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厂商的数量及其所生产的差异产品种类与市场规模有关。 行业的规模经济性要求每个厂商的产品标准化,每种产品大规模、大批量生产,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
40、目的。 市场规模大的国家能够容纳的厂商数量多,生产的差异化产品种类也多,而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厂商数量有限,生产的差异化产品种类较少。 建立在内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的国际贸易发生在同一个行业内,是产业内贸易。,2020/4/3,78,行业成本、价格与厂商数量 市场规模扩大导致 CC下移(图),2020/4/3,79,四 重叠需求与产业内贸易,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taffan BLinder)提出了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的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两国之间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就越相似,则两国之
41、间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而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会较少。,2020/4/3,80,品质介于E到F之间的商品为两国具有重叠需求的商品(图),2020/4/3,81,第二节 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一 技术差距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在1961提出了技术差距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技术差异的存在是解释某类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新产品总是在发达国家首先诞生,其他国家由于技术差距,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模仿生产,在这一段时间内创新国就可以向模仿国出口新产品。 当其它国家可以模仿生产以后,随着模仿规模的扩大,模仿国的规模经济和廉价的劳动力使得创新国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导致
42、创新国的出口下降,甚至最后创新国可能从模仿国廉价进口该产品。,2020/4/3,82,创新国与模仿国的技术差距与国际贸易 (图),2020/4/3,83,二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弗农(Raymond Vernon) 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贸易的动态变化。 新产品一般首先在发达国家出现,随着产品逐渐成熟和标准化,可以使用不熟练的劳动大规模生产,产品的生产就转移到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不发达国家,这一过程一般都伴随着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 由于各国在各种投入上的相对优势不同,因此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会在各国之间转移。 在产品生命周期演化过程中,产品生产的转移大致可以分三
43、个阶段:引入期 、成长期和成熟期 。,2020/4/3,84,产品生命周期、技术变化与 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图),2020/4/3,85,三 技术内生与国际技术外溢,将技术作为贸易的内生变量来分析,既研究技术变化的原因,也研究作为生产和贸易结果的技术进步对贸易模式与社会福利的影响。 技术变化有两种源泉 :技术“外溢” 和革新 。 本国原有生产商品的比较优势,但外国生产的技术更先进,有绝对优势。本国引进了外国生产商品的技术,提高了本来就有比较优势的生产率。这种技术的外溢 使本国由比较优势决定的贸易模式变成了由绝对优势决定。 贸易和技术外溢有可能将发展引入“错误”方向,使两国的长期发展速度都受影响
44、。,2020/4/3,86,第三节 新保护贸易理论,一 凯恩斯主义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凯恩斯(J.M.keynes,1883-1946), 1936年出版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投资乘数原理 : K=/I =1/(1-c) 对外贸易乘数 :Kf=Y/NX=1/(1-) 只有贸易出超或国际收支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的就业,提高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局限性。,2020/4/3,87,二 战略性贸易论,20世纪70年代布朗德(James Brander)和斯潘塞(Ball Spencer)提出战略性贸易论。 战略性贸易论,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
45、模经济的条件下,可以凭借进口关税、生产补贴、出口补贴等手段保护国内市场,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利益,并借机掠夺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 战略性贸易论简评,2020/4/3,88,本国政府征收进口关税分享外国垄断企业利润 (图),2020/4/3,89,第四节 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一 贸易政策概述 贸易政策有两大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管理贸易(Managed Trade)政策 进口替代政策和出口替代政策 在不同时期,一个国家往往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在同一时期,不同的国家也往往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2020/4/3,90,
46、小资料: 美国向管理贸易政策的转变 1974年、1978年和1988年,美国三次制定和修订综合贸易法案,开始了其从自由贸易政策向管理贸易政策的转变。 美国1988年综合贸易法中修订过的301条款,包括“超级301条款”和“特别301条款”,旨在打开贸易竞争对手的国内市场,强行提升贸易竞争对手国的贸易政策自由度或改善市场准入条件。 “超级301条款”的内容是:(1)从1989年起,指派美国特别贸易代表 每年4月30日以前确定一份美国认为保持很多贸易壁垒的重点国家;(2)制订严格的日程表,对取消这些壁垒进行谈判;(3)如果谈判不成功,请求削减这些国家的进口来实施报复。 “特别301条款”是专门针对
47、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保护美国人的版权、专利、和商标。,2020/4/3,91,二 支持自由贸易的理由,自由贸易和福利。假设本国是进口小国, 世界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本国征收关税后,将给本国福利造成净损失。自由贸易政策能够消除关税扭曲增进社会净福利。 自由贸易的竞争效率 。由于缺乏高效率国外厂商的竞争,低效率的国内厂商的利润得以提高 ,自由贸易能够通过竞争使国内低效率厂商的资源向高效率厂商集中。自由贸易的竞争效率还体现在为国内厂商提供了学习、模仿和革新的机会。 支持自由贸易的政治依据。防止利益集团控制贸易政策。,2020/4/3,92,自由贸易政策能够消除关税扭曲增进社会净福利(图),2020/4
48、/3,93,三 保护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特殊利益集团的政治博弈。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要求来自那些强有力的特殊利益集团。 贸易条件或最优关税论 。以石油的最优关税为例说明。 国内市场失灵论 。劳动力市场 、资本市场 、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成本 。 相反的观点。,2020/4/3,94,本章小结,新贸易理论对产业内贸易模式具有较强解释力,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假定下,规模经济理论认为供给方面的内部或外部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另一个独立决定因素。 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的角度探讨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技术变化对国际贸易模式有重要影响 。 新保护贸易理论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和战略性贸易论 。 贸易政策有
49、两大基本类型,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第四章 国际贸易措施,第一节 关税壁垒 第二节 关税的经济效应 第三节 非关税壁垒 第四节 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2020/4/3,96,第一节 关税壁垒,一、关税壁垒概述 关税(Customs Duties; Tariff)是指进出口货物通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种税收。 早在欧洲古希腊、雅典时代,关税就已出现 关税是通过海关执行的,海关是设立在关境上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 征收关税的作用 财政关税(revenue tariff) 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2020/4/3,97,关税的主要种类,进口关税(Import Duties) 进口附加税(Import Surtaxes) 出口关税(Export Duties),2020/4/3,98,二、进口关税(Import Duties),进口税是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正常关税(Normal 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