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写游记学写游记 1 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明白游记的特点,能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的顺序。2.能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多角度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3.能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明白游记的特点,能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的顺序。2.能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多角度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明代画家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
2、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其中说到旅行是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过程,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旅行不只是“某某到此一游”的一种经过,而是成为永久的美好回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写作课学写游记。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从生活现象导入新课,贴近学生自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技法指导二、技法指导(一)技法点拨(一)技法点拨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同学们,结合我们本单元所学,谈谈你对游记的认识。2.技法小结技法小结老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可以总结出,游记,是游览者把他游览过的经历和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而言,游记有三个要素,即“所至”(游踪)“所见”(风貌)和“
3、所感”(感想)。(二)技法指导(二)技法指导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写出一篇好的游记呢?2.技法小结技法小结(1)游踪清晰。课文主要写作顺序小石潭记作者游览小石潭的路线壶口瀑布立足于“河心”四下观察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作者的行程路线登勃朗峰作者登山游览路线及见闻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滴水的流动路线游览的经过是行文线索,交代清楚,起到串联文章的作用即可,不能巨细无遗地叙述。当然,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上路后,车夫说我们用饭之际,所有的游客都已赶到,甚至还抢在了我们前面。“但是,”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
4、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他扬鞭一挥,车便辚辚向前。如此颠簸,我生平从未有过。近来的几场暴雨冲毁了几处路面,但我们不停不歇,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速度,疾驰向前,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那位镇定而善良的狂车夫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神情威严地冲我们说道:“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但很不寻常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登勃朗峰登勃朗峰的后半部分,写
5、那个“车夫之王”的言行,这是旅途中难得的趣事,值得一写。(2)角度丰富。观察角度:一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定点观察;二是根据游览的行踪移步换景。定点观察可以采用不同的空间顺序,既要把握景物或者场所的总体特征,也要对细部做深入地观察。动态观察,既要关注参观场所以及游览景点的整体风貌,也要对某一个体景物展开多点观察。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不同方位: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由中间到四周等。不同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相结合。不同手法:发挥联想与想象,虚写与实写相结合。明确:可以采用不同的顺序描写观察到的景物,也可以不仅仅描写看到的景物,还可以运用各种感官去观赏自然风景,如视觉、嗅觉、触觉等等
6、。也可以在实景描写的基础上,合理发挥联想与想象,增加游记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壶口瀑布壶口瀑布中从听觉、视觉的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着力表现瀑布浊浪奔腾、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让人读来心魄震撼。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
7、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朱自清绿点拨:定点观察有角度。选定立足点“梅
8、雨亭”后,作者游目四顾:亭下亭子天空瀑布岩石水花,不 同方位,全面观察。因此,定点观察也要注意上下、左右、远近、高低、四周等方位变化的结合。调动多种感官。运用视觉、触觉写出瀑布的形状、气势等。因此,观察要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写出景物的形貌、色彩、声音、气势和变化。运用多种手法,虚实结合。发挥联想和想象,将盘踞的亭子写成如鹰展翅,由瀑布的多种状态想到飞花碎玉、白梅、微雨、杨花,将实写与虚写融为一体。同时,又巧妙设喻,将所见之景生动形象化。(3)融入情感。游记是动态的,要写出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其中还会渗透作者的情感。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
9、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文中所写的冰塔林的景物,是经过作者选择的,融入了主观的情感,表现出人在自然奇景面前的渺小。作者在描写之后直接发表议论和抒情,表达景物带给自己的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更是“画外”之音,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小石潭记:通过描写小石潭幽静冷寂的环境,表达自己被贬后凄凉忧伤的情感。壶口瀑布:通过重点描写枯水季节
10、龙槽的河水与巨石,抒发作者内心独特的感受与思考。登勃朗峰:写登山过程中的奇景与奇遇,表现乐观、洒脱的性情。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一滴水串起丽江的景物与建筑、人文与地理、历史与现实,表达赞美之情。(4)富有知识。一篇好的游记,往往还具有知识性。游记中还可以涉及游览地方的历史掌故、前人诗文、名人逸事等方面的知识,巧妙插入,读者不仅能够从中了解景物的美妙和作者的情怀,还能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例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一股长江考察热,一拨又一拨中外勇士在此迈开了认识长江的第一步。短短几年里,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谈到长江考察热及中外勇士的探险。一滴水经过丽江中谈到丽
11、江的历史“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谈到东巴文字“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都增强了文意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这就需要游览时用心搜集相关材料
12、,在写作时恰如其分地运用。3.技法小结3.技法小结选材的方法如下:第一,游踪清晰。第二,角度丰富。第三,融入感情。第四,富有知识。(三)技法迁移(三)技法迁移 如何借助这几点要求完成一篇优秀的习作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借助旧知以及练习,掌握写游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完成从阅读到写作的知识迁移。三、问题探究三、问题探究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探究任务任务一:任务一: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个 200 字左右的片段。提示:(1)选择某一处风景来写,不要贪多,不要面面俱到。(2)细致观察,具体描绘该处风景,不要泛泛而谈。(3)描写风景时要融入一些个人感
13、受,尽可能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任务二:任务二:将刚才任务一所写的片段进行完善,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 600 字。提示:(1)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2)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舍与叙述详略。(3)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2.探究过程探究过程(1)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学写游记的方法,完成任务一的片段写作。(2)小组成员互评提出修改建议,教师巡回指导。(3)根据小组成员的修改建议修改片段,在此基础上完成任务二。(4)完成后小组内评选出优秀作品,学生朗读作品,其他同学
14、点评,教师评价小结。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教师可先展示参考佳作及设计理由,也可直接让学生进行分享。参考佳作及设计理由:赣州的郁孤台赣州的郁孤台郁孤台坐落于赣州城西北角的田螺岭上,因山上树木葱郁,山势、亭台临江孤立而得名。始建于唐朝,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了。想到达郁孤台,得从山脚到山顶,走上一百二十二个台阶。为了突出郁孤台的“郁然孤立”,所有台阶都呈多级直线型设立。在第六层台阶,矗立着一尊辛弃疾的铜像。他表情凝重,目视远方,左手持剑,右手摁在剑把上,几欲拔剑而出。想必,他此时心头并不是“春风十里”,也不是“烟花三月”,而是在泣血,在为国家的破碎和黎民的流离而泣血。在他的心中,一定在凄楚地反复吟唱
15、: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参谒完辛弃疾铜像,再往上走就来到了郁孤台景区的正门,它高约三米,左右各有一块黑色木匾,组成了一副对联,是摘用苏东坡过虔州登郁孤台中的“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正门与围墙连成一片,墙体有的部分装饰了椭圆形小窗,中间用水泥做成竹子的形状,涂上绿漆,既分隔了空间,又给人一种通透与美的享受。走过大门,就来到了郁孤台的第一层。在二十余根红漆圆木所围出空间形成的大殿正面墙上,左右都是字画。墙上镶有红绿相间的木质板块,古朴淡雅。大殿整体气势宏伟,色彩鲜明,古色古香,到处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儒雅气息。登上第二层,四周各有八扇木质门窗,由木头雕刻成矩形图案,外侧加装了一层玻璃,起到
16、了保护的作用。绕过木门,就能看见三幅书法,位列正中的是郭沫若先生的登郁孤台游览,是仿辛弃疾之作,其余两首也是过虔州登郁孤台中的诗句。环游二层,远处鸟语花香,近处绿树成荫,高大的树木把整个二层都遮挡得严严实实,赣州城区在枝叶缝里若隐若现。更上一层来到第三层楼。第三层结构也呈方形,只不过面积比二层小了一些。四周的八扇门窗同样是矩形和清线型的花纹,屋檐的四角各挂有一个铃铛,风一吹,铃铛就发出“叮叮”的声音,甚是悦耳。屋檐上还雕花彩绘了许多图案,红色的蝙蝠在黄绿色的云中飞行,绿色的龙在绿色的云中翻滚穿行,意蕴深刻,动感十足。来到第三层,视野便开阔了许多。当年,辛弃疾写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17、”时,定是悲愤和无奈的。犹如一拳打在棉花上,纵使他再有才,再有心报国,也只能将心中的苦闷寄于滔滔不绝的江水之中,只能是遥望长安,对着青山发出深深叹息,空余“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的悲叹。郁孤台在他的眼里,是一座悲情楼,更是一座伤心楼如今,郁孤台,早已不是悲情楼、伤心楼,而是一座振兴楼、发展楼,更是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幸福楼。郁孤台,它不但见证了赣南大地的风雨沧桑,更见证了赣南苏区的振兴发展。登楼远眺,赣南大地秀美景色尽收眼底,赣南人民的幸福生活一览无余。虽然你可能吟诵的还是“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可你心中更多的却是生活在幸福社会中的幸福与自豪。(作者廖雨麒)点评:这篇游记以作者的行踪
18、为顺序安排材料,采用移步换景手法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条理清晰,描写细腻。中间穿插历史故事、诗词名句,增加了文化气息。这篇游记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郁孤台的历史文脉,全文表面写郁孤台的风景与历史,实际上也在表达辛弃疾的一腔爱国情怀。结尾处,将郁孤台这一座悲情楼、伤心楼,升华为一座振兴楼、发展楼,乃至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幸福楼,点明时代主题,引发读者爱家乡、爱祖国的壮志豪情,情感基调由悲惋转为高昂,值得称赞。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展示思维导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写游记的几个方法:游踪清晰、角度丰富、融入感情、富有知识。同学们,写游记既是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是审美能力的提升
19、过程和审美情趣的激活过程,更是思维品质的历练过程。写好游记,关键在于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敏于思考,勤于动笔,这样就能在往返于学校家中时,或者穿行于茫茫人海中,徜徉于名胜古迹时,捕捉精彩的一瞬间。这瞬间闪烁着美,浓缩着生活的精华,蕴含着语文学习的真义。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写作任务:完成以下习作。写作任务:完成以下习作。参观一处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以参观为题,写一篇参观记。不少于 600 字。提示:1.参观时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记录,作为写作的素材。2.参观过程中看到的东西不可能全都写进作文中,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写,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3.参观的目的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在适当的地方,要点出你所得到的教益或受到的启发。【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学写游记游踪清晰角度丰富融入感情富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