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八章 农村政治与乡村治理.pptx

上传人(卖家):momomo 文档编号:441899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13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八章 农村政治与乡村治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八章 农村政治与乡村治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八章 农村政治与乡村治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八章 农村政治与乡村治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八章 农村政治与乡村治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八章农村政治与乡村治理 第一节农村社会中的权威 第二节政治力量与农村政治 第三节农村社会的治理 第四节村民自治与公共管理2概 要第四章3第一节农村社会中的权威第一节农村社会中的权威一、农村社会的权威类型 权威是指一种能够让人服从的权力和威望。关于社会中的权威及其类型,韦 伯曾根据权威的形成机制,将权威分为三类:魅力权威或卡里斯玛权威、传统权 威和法理权威。魅力权威是指依靠个人人格魅力而获得的让人信服和遵从的权力 与威望,传统权威是指按照习惯或传统规则而建立起来的权威,法理权威则是指 根据理性和法律程序而确立的权威。在讨论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时,费孝通认为,仅仅分析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 是不够的,

2、乡土社会还存在既非横暴权力亦非同意权力的“教化性权力”。横暴权力是指上级对下级的支配、驱使的权力,是从社会冲突和斗争关系中产生的 权力。同意权力是在社会分工和社会契约基础上共同授予的权力,是人们根据权 利与义务而同意的权力。教化性权力则属于文化性权力,是在社会继替过程中通 过教化作用而形成的规范权力,教化性权力在亲子关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从权威与农村社会的关系维度来看,农村社会中的权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 是国家权威,另一类是地方性权威。将农村权威分为国家权威与地方性权威两种 类型,类似于费孝通等人曾经就皇权与绅权进行的划分和讨论。第四章45作为公共行政学最主要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斯韦伯认为,任何

3、组织的形成、管治、支配均建构于某种特定的权威之上,适当的权威能够消除混乱、带来秩序;而没有权威的组织将无法实现其组织目标,他提出了三种正式的政治支配和权威的形式,分别为传统权威、魅力权威、以及理性法定权威。传统权威:这是一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或习俗的权利领导形式,领导者有一个传统的和合法的权利行使权力,更重要的是,传统权威是封建、世袭制度的基础,如部落和君主制,这种权力不利于社会变革,往往是非理性的和不一致的。魅力权威:当一个领导者的使命和愿景能够激励他人,从而形成其权力基础,产生魅力权威,对魅力领袖的忠实服从以及其合法性往往都是基于信念。他们或会被灌输神或超自然的力量,如宗教先知、战争英雄

4、或革命领袖。理性法定权威:这是以理性和法律规定为基础行使权威,服从并不是因为信仰或崇拜,而是因为规则给予领导者的权力,因此,理性法定权力的运用能够形成一个客观、具体和组织结构,并且是科层制(官僚制)的基础。二、农村社会的权威构成从社会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农村社会的权力和权威主要包括:()法理权 威;()家族权威;()神性权威;()财势权力;()势力权力;()礼俗权 威;等等。这些权威在农村社会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并对秩序维 持与社会运行产生着重要影响。法理权威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和行政机关在实施和执行国家法律、政策以及推 进行政治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力或权威。在农村社会,乡镇一级的国家法

5、律机 构的设置,如乡镇派出所、法庭和检察室等,代表着法理权威并执行着法理权 力。乡镇党政机关按照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维持着对农村的行政管理和治理,它 们也是被村民认同的法理权威或官方的、正式的权威。当前的农村社会,已是现 代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村庄与国家及外部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切,因而也越来越需要法理权威来调节和维护农村与外部的事务和关系。家族权威是传统农村社会里的主要权威,家族制度会通过一定规则和仪式赋 予家族组织中的一些长者或威望较高者以一定的权威或权力。从社会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农村社会的权力和权威主要包括:()法理权 威;()家族权威;()神性权威;()财势权力;()势力权力;

6、()礼俗权 威;等等。这些权威在农村社会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并对秩序维 持与社会运行产生着重要影响。法理权威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和行政机关在实施和执行国家法律、政策以及推 进行政治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力或权威。6 在农村社会,乡镇一级的国家法律机 构的设置,如乡镇派出所、法庭和检察室等,代表着法理权威并执行着法理权 力。乡镇党政机关按照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维持着对农村的行政管理和治理,它 们也是被村民认同的法理权威或官方的、正式的权威。当前的农村社会,已是现 代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村庄与国家及外部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切,因而也越来越需要法理权威来调节和维护农村与外部的事务和关系。家

7、族权威是传统农村社会里的主要权威,家族制度会通过一定规则和仪式赋 予家族组织中的一些长者或威望较高者以一定的权威或权力。第四章7目前农村社会的权威构成还有一种财势权力,此类权威是指农村先富阶层所 拥有的影响力和威望。改革开放后,农村部分成员通过创新,率先走上了致富之 路,成为农村的先富阶层。先富阶层由于在经济上拥有较为雄厚的基础和实力,在参与农村公共事务过程中容易获得政治上的威望。他们有能力承担更多的义务 或摊派,能为农村公益事业提供经济支持,从而做出实质性贡献;更重要的是村 民希望从他们的致富经验中获益,让他们带领自己走上富裕之路。因此,那些先 富阶层一般都会享有相应的权威和影响力,村民往往

8、愿意接受和支持他们的决策 和计划,因为村民较为信任这种权威,相信这种权威会给他们带来利益而不会有 损于自己。财势权力反映了村民对村落政治权力的形成及特征的一种偏好,这一 偏好是基于理性的,即成本最小化而收益最大化。村民希望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人 享有村政治权力,因为他们相信这些人取得权力后不会从自己这里榨取利益,而 只会带来福利。不会谋取私利的权力是村民所希望看到的权力。第四章89先看几个大数字:从2001年到2005年,我国扫除了700多个黑社会组织,共查处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国家工作人员超过1000人。近两年,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如果抽象的数字难以形成具体的印象,下面列举几个创下“纪录”的

9、黑社会组织,就可以使我们体会到什么叫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最近披露的黑社会:“玉山帮”,在贵州瓮安“628”群体性事件中,参与焚烧警车、殴打公安民警;史上最牛黑社会:“唐山老大”杨树宽,非法拥有各种枪支38支、警用规格催泪弹12枚、子弹1万多发、军用车辆4辆,其中包括“威风凛凛”的装甲车;“保护伞”级别最高的黑社会:“黑道霸主”刘涌,该犯罪团伙的“保护伞”,上至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原常务副市长马向东,原沈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原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下至沈阳市各局局长及和平区的部分领导、警察。官阶最高的黑社会老大:“地下银行行长”王石宾,原湖南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兼任永州市打黑除恶领导小组组

10、长,同时也是永州市最大的黑势力团伙的“保护伞”和后台老板。年纪最轻的少年黑社会:广州“黑龙会”,除“老大”冯志希出生于1978年外,其他骨干成员都是“80后”青少年,还网罗了60余名“90后”的中小学生作为“马仔”。身边最近的黑社会:阳江“卤味钦”、“锤头笠”,2007年11月由公安部直接指挥的阳江大抓捕行动,一经提起,仍然让人惊心动魄。2014年5月23日,刘汉、刘维等36人黑社会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以及故意杀人罪等案件在湖北咸宁一审宣判。刘汉、刘维一审被判处死刑。2014年8月7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维持一审对刘汉、刘维的死刑判决,死刑判决将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三、

11、农村社会权威的功能 社会秩序的形成与维护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控制,一个社会在进行控制时,就 需要有一定的权威力量。一般而言,社会控制分为外在控制和内化控制。外在控 制就是通过外在力量来对行动者的行为选择加以控制,如法律的强制、惩处和禁 止。内化控制是指依靠行动者将合理的、一致的价值与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行动 选择的准则,如礼俗规则、教化作用。在农村社会,权威的控制与秩序维持功能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权威是规范的主要提供者。为维持秩序而进行的社 会控制,一般是通过建立起统一的行为规范,让社会成员按照规范行事,这样就 能达到秩序状态。能够发挥控制和约束功能的规范,通常是由权威提出和提供 的,因为只

12、有那些具有权威性的规范才容易为人们所认同和遵从。其次,权威是 遵从规范的重要榜样。要让人们遵从规范、按照规范来行事,权威的带领和示范 作用很重要。在农村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权威人物的榜样作用较为显著。最 后,权威是规范执行的有效监督者。规范的执行对于秩序维持来说非常重要,在 保障规范得以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监督机制,从而使违反规范的行为得 到及时、有效的监督,由此促使人们遵从规范,维护秩序。10第四章11第二节第二节 政治力量与农村政治政治力量与农村政治一、农村社会的主要政治力量农村政治力量是指维持和推动农村政治系统运行的主体和力量,亦即参与并 影响政治活动或政治行为的个体和集团,如政

13、治人物、政治组织和政党等。在农村这一社会场域中,主要政治力量包括农村政府机关、行政村“两委”组织和农民群众等。在一些特殊的农村地区,也可能存在灰恶势力集团参与并影 响农村政治的现象。农村政府机关代表国家权力治理着农村社会,因此政府机关是在农村社会占 主导地位的政治力量。直接参与和影响农村政治的政府机 关主要为县市政府和乡镇政府,这两级政府机关直接参与农村政治事务和政治活 动,如农村政策的具体落实和执行、农村基层社会的治理包括村民自治选举活动 等,都需要县市和乡镇政府机关加以组织、领导和监督。就农村政治而言,县市 政府具有中心地位,因为农村社会的利益分配和治理与其有着直接的联系。乡镇 政府则是最

14、基层的政治机构,与农村群众直接打交道,而且也是政策的具体执行 者,因而在农村政治生活中的影响既大也广泛。12二、农村政治系统的运行所谓农村政治系统的结构,指的是在农村政治活动中主要主体的构成及其关 系模式。关于中国农村政治系统的结构,有学者从乡村治理模式角度提出“县 政、乡派、村治”为理想的系统结构。“县政”是指政权机关或行政机构到县级 为止。“乡派”就是在乡镇只设县政权和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而不再单设一级 政府,乡镇机构由县财政承担。乡镇机构的主要职能就是负责计划生育、社会治 安、村民自治。“村治”指的是村民自治,即现行的村民自治管理,村民自治委 员会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并对本村公共事务负责,

15、协助政府工作。就当前中国 农村政治系统的现状而言,系统结构可概括为“县政 乡管 村治”。县政代表县 级政权和行政机关在农村政治系统中的核心地位,这一机构是处理国家与农村、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关键机构,也是农村治理的重要机构,因为目前基层的财政权 和人事权归县级政府,因而农村治理与发展的决策主要集中在县政过程之中。乡 管反映的是乡镇政府在农村治理中主要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落实和执行。13三、村官政治及其特点对农村政治的理解,还需要把握其基本性质。从基层看上去,中国农村政治 的基本性质属于村官政治。所谓村官政治,是指在农村最基层的政治活动中,主 要由村官行使政治权力并具体负责基层社会的治理事务。当前农

16、村的村官政治主要体现为乡村基层权力机构即村“两委”干部逐渐趋 于官僚化和正式化,村干部的权力已为正式制度和法规所支持与规范,并得到基 层社会的认可。由此,村官已具有“公共型”地方精英的性质。村官权力的正 式化加强了村级组织的行政功能以及权威合法性的基础,使得政府力量在农村建 设、发展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政府力量在农村社会发挥作用的机制,就 是村官政治。村官政治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国家权力在农村由村官代理,由此形成村官 代理制。村官虽不在国家行政官僚体系之列,却实质上代理国家权力,在乡村社 会发挥着治理的中心作用,国家政策的落实和乡村自治的维持主要依靠村干部。关于村官代理制,戴慕珍认为它在

17、集体经济时代就已经存在,当时农村集体中的 大队干部就相当于国家权力在农村的代理人,他们为国家代理农业生产计划、征 购和分配等任务。14第四章15第三节第三节 农村社会的治理农村社会的治理一、农村社会的治理结构 农村社会的治理结构主要指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主体和力量的构成以及他们 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实践构成。目前,就中国农村社会治理的现实而言,治理结构 是由国家机关、地方政府、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构成的农村治理体系。在这一治 理结构中,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力量占主导,社会治理的主体和治理的权力绝大部 分来自政府。从这个角度看,农村社会的治理结构属于政府主导的治理结构。从实践构成角度看,农村社会治理实际上由

18、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治”,二是“理”。农村社会治理中的“治”实质就是农村政治,亦即各级政府 在农村工作中的政治任务。具体而言,农村社会“治”的任务主要包括:首先,制定传达和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在治理农村社会的过程中,中央政府需要 制定、出台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及相应的宏观政策。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主要任 务是传达和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则主要负责执行和 实施国家政策。其次,整治农村社会的公共秩序及公共问题。最后,维持农村基层自治体系的运行。16二、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 通过治理创新来改善农村社会治理、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的效率虽是可能的,但亦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之事。

19、在现实社会中,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和改善会 面临多种困难和问题。就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治理的现实经验来看,农村社会治理 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可以从五个方面去加以认识和理解。第一,农村社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问题。第二,农村社会的精英向外净流出问题。第三,农村公共事务的有限参与问题。第四,农村社会的共识基础削弱问题。第五,农村发展与矛盾递增的悖论问题。17三、农村社会治理的走向第四章18对农村社会治理的走向问题的把握,一方面需要顺应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 趋势,遵照社会现代化的原则和规律,推进农村治理的现代化。农村社会治理包 括两个基本维度:构建秩序和促进发展。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首先在农 村社会秩序构建

20、方面,需要不断增强法治力量在维持秩序中的作用,也就是要推 进农村社会的法制建设,让法制与农村社会文化法则逐步融合起来。另一方面,农村社会治理在方向选择上,依然需要充分考虑农村社会的历史 传统、现实特征以及区域差异性。如果农村社会的现代发展能够尽可能地延续农 村社会的历史传统,也就是在现代转型中依然能留住乡愁,并在新时代有新的发 展路径和新的面貌,能把农村传统与现代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那就是一种理想的 发展方向。如果农村发展是以城市取代农村的方式推进的,那么这一发展道路虽 能有效解决一些发展滞后的问题,但发展的代价则是农村社会的终结。当然,随 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的扩张会使得周边的一些农村社会

21、被城市化,这只是 农村发展的一种结局。对于多数农村而言,发展的方式和道路可能也需要是多样 化的。第四章19鉴于农村社会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和地方性特征,未来农村社会治理的基 本走向可能仍是把村民自治与公共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影响和决定农村社会治 理这一走向的因素主要包括:()农村社会的地域边界性因素。由于农村社会是 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村落组成的,要更加有效地应对和处理村落的内部事务、更 好地组织村落社会生活,发挥村民自治的功能仍是必要的。()制度的惯性作用 因素。农村集体制度仍将对农村社会运行产生影响和作用,由于农村资源是在农 村集体基础上配置的,所以农村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性。()社会转型的因

22、素。因此,农村社会治理需要与时俱进,根 据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引入公共的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公共管理的功能,促进农村社会的协调发展。既然未来农村社会治理需要村民自治的力量,又需要发挥公共管理的作用,那么,要将两种不同性质的治理方式付诸农村治理实践之中,就要把村民自治与 公共管理有机地融合起来,让两种治理在农村社会产生合力效应,使农村秩序和 农村发展都能得到进一步改善。第四章20第四节第四节 村民自治与公共管理村民自治与公共管理一、村民自治制度的意义第四章21村民自治制度是当前中国农村基层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广大农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层民主方式,实行“自我管

23、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乡村治理体制。村民自治制度的法律基础是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五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年第十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了该法。此项法律确立了村民委员会的 自治性质,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的组成、职责和选举办法,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大 会的程序和权力,以及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原则和方法。村民委员会通常被简称为“村委会”,是村民自治制度的组织载体,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到七人组成。村委会的成员是由村民定期按照法定程序直接选 举产生的,任期为年,每届任期一满即举行换届选举。村委会的选举和形成规则是村民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

24、村委会选举由村选举委员会主持,由登记参加选 举的村民直选提名即海选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然后由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以无 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村委会的组成成员。22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 农村基层民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 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 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村

25、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第三条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原则设立。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 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二、农村公共管理的现状23乡村治理并非仅仅是乡村内部的事,因而不能完全依靠村民自治来达到理想 的治理目标。在历史上,乡村治理也是国家治理与村民自治相互作用、共同实现 的治理过程,“治理是国家权威和乡村居民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它在帝制时期 包含了不仅满足统治者而且因应村民需求的一系列内生性制度安排”。由此可 见,国家力量或公共部门进入农村社会,介入和参与乡村治理,是农

26、村社会发展 的历史规律使然。农村公共管理不同于村民自治或乡村自治。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 公共权力机关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开展管理的活动和过程。在农村社会,最基层的政府机关和公共部门主要为乡镇政府及其他公权力机 关。因此,乡镇政府在农村公共管理中处于最基层同时又处于中心位置。随着 国家对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强,公共管理的力量逐渐进入农村村级治理之中。这 些公共管理力量主要是以乡镇以上政府和党组织下派到村级组织挂职或任职的 形式进入村级治理的,如在一些村的基层党组织中,常常会有各级政府派遣的 挂职蹲点干部。三、村民自治与公共管理的结合24在乡村治理中,为何要将村民自治与公共管理有机

27、结合起来呢?对村民自治 与公共管理相结合的理由的理解,可以从两方面去加以把握:一方面,农村社会 具有相对特殊的结构和环境,较为适合通过自治来实现自身的秩序和关系的均 衡,其社会生活中的事务也较适合通过自治来处理。在农村社会,经济生产以家 户为单位、相对独立,以小规模生产经营为主,村民之间基于分工的社会联系较 少,村民的个体性和独立性相对较强,那些因相互联系、社会互动而产生的公共 领域或公共事务则相对较少。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联系,则更多的是情感 的、文化的联系,维系这种联系主要通过传统、习俗和惯例来实现。所以,维持 农村社会一定程度的自治,既是农村社会生活的一种内在要求,也是能顺利在农 村推

28、进公共管理的重要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在新时代要治理好农村社会就离不开公共管理力量所发挥的功 能。关于村民自治的政治学研究,常常从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农村的分析框架出 发,将有效实现村民自治视为未来乡村治理的一种理想状态,因为实现村民自治 就会达到农村政治的民主化。其实,这一分析视角将国家力量介入与农村政治民 主化对立了起来。如果把国家在农村社会推进的公共管理理解为国家权力对乡村 自治的干预、对乡村政治民主化的妨碍,而忽视国家公共管理力量在农村建设和 农村发展中的综合性和协调性功能,那么,让公共管理力量退出农村社会则更加 危险。国家力量或公共管理的退场和缺席并不必然带来纯粹的、理想的农村政治民 主

29、化。即便村民拥有直接选举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实际上也无法保证乡村自治过 程走向民主化。因为在缺乏公权力的监督和保护时,村民自治选举可能会被某些 非法集团或灰恶势力“钻空子”。这样,国家权力实际上就会让位于那些非法集 团权力,乡村自治不是走向民主化,而是走向集团政治,也就是为一些特殊利益 集团所控制的乡村政治。国家力量或公共管理介入农村社会,并不一定会削弱农村政治的民主化。国 家政权建设和农村公共管理可以与村民自治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党组织和政府的 有效领导下,基层自治组织也会更好地发挥乡村自治作用,更好地实现农村社会 的公共利益。从一些村民自治实践可以看到,那些党组织和政府领导作用效果理 想的农村

30、地区,村民自治所取得的成就也更为明显。此外,国家力量或公共管 理进入农村基层社会的主要目的为实现基层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向农村提供公共物 品与福利。所以,国家在农村推进的公共管理与村民自治之间并不是对立的,而 是有很多结合点。25第四章26本章要点本章要点农村社会中的权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权威,另一类是地方性权威。国家权威是由国家输入农村社会的权威,维系着国家与农村的治理关系,同时也 为农村社会秩序的维护提供一种外在控制权力。地方性权威是指在农村一定地域 范围内产生的内部权威,主要有政治权威、经济权威、社会权威和民间信仰或神 性权威。从权威构成看,农村社会的主要权威包括:()法理权威;()家

31、族权 威;()神性权威;()财势权力;()势力权力;()礼俗权威;等等。农村 社会权威的功能主要有:()控制与秩序维持功能;()动员与集体行动发起功 能;()整合与社会团结促进功能。农村社会的主要政治力量包括农村政府机关、行政村“两委”组织和农民群 众等,在一些特殊的农村地区,也可能存在灰恶势力影响农村政治。农村政治系 统结构可概括为“县政 乡管 村治”,基层民众的主观评价能反映出农村政治系 统运行的状况是否趋于良性。村官政治是指在农村最基层的政治活动中,主要 由村官来行使政治权力并具体负责基层社会的治理事务,村干部逐渐趋于官僚 化和正式化,村干部的权力已为正式制度和法规所支持与规范,并得到基

32、层社 会的认可。27农村社会治理由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治”,二是“理”。农村社会治 理中的“治”实质就是农村政治,“理”主要是指管理和协调农村发展及其相关 事务。农村社会的治理面临着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精英向外净流出、公共事务的 有限参与、共识基础削弱、发展与矛盾递增的悖论等问题。农村社会治理一方面 需要顺应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趋势,推进农村治理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在方向选择上,依然需要充分考虑农村社会的历史传统、现实特征以及区域差异性。村民自治制度是当前中国农村基层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意义在于确立了 乡村自治的合法性、构建起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促使乡村治理走向制度化。农 村公共管理是指以政

33、府为核心的公共权力机关为实现农村社会的公共利益,对 农村社会公共事务开展管理的活动和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向农村社会提供有效 的公共物品。村民自治与农村公共管理之间主要有四个共同点和均衡点:一是 以农民为中心,二是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三是以公共事务为对象,四是以基层 组织为基础。第四章28思考问题 第四章29 农村社会的权威构成主要有哪些?权威在农村社会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什么是村官政治?村官政治有哪些特点和意义?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治理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为什么会有那些问题?村民自治和公共管理为何并存于乡村治理之中?两者的主要结合点是 什么?推荐阅读第四章30 陆益龙农民中国后乡土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陆益龙后乡土中国北京:商务印书馆,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 出版社,李怀印 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 北京:中华书 局,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八章 农村政治与乡村治理.pptx)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