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欣赏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3提高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与欣赏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难点: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 三、教学课时三、教学课时 1 课时 四、四、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PPT 课件、白纸 1 张、记号笔。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 1.(出示图片) 师:还记得这是什么标志吗?(世界遗产)它分为哪几类?(自然遗 产、文化遗产、自然和文化
2、双重遗产) (出示图片)师:那这个又是什么标志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 2. 揭题 P42 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 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 生命力和创造力。 二、探究 1.内容 教师:那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哪些内容呢? 1.口头传说和表现形式,包括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 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手工技艺 动画演示: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其中一部分传统手工技艺。 2.技艺 (1)龙泉青瓷传统烧
3、制技艺 欣赏青瓷作品 制作环境及拉胚 说说“粉青” “梅子青”的厚釉瓷烧制的区别 “粉青”是一种釉色,青釉的品种之一。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施釉较厚,入窑后经高 温还原焰烧成,釉色青绿之中显粉白,有如青玉,故名。粉青釉为南宋龙泉窑制,为龙泉青 瓷弟窑主要釉色之一。 “梅子青”采用多次施釉法,釉层比粉青更厚,入窑后经高温强还原焰烧成,釉色莹润 青翠,犹如青梅,故名。 梅子青釉与粉青釉同被誉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 。 龙泉窑青瓷的表面特写 为什么会这样?(泥质、烧的温度不同导致) (2)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1.教师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 (局部) “汴水虹桥” 。 教师:藏在名画里这座“汴水
4、虹桥” ,当时,这可是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技术含量最 高的木结构拱桥呢!在中原大地前后只存在大约二三百年。至元明,虹桥在中原就再以难觅 踪影。“它” 真的消失了吗?可我们的桥梁专家们却还在苦苦地寻找着这种桥的建造技术呢? 2.寻找“活化石” 。 教师: 这时, 就要说到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 (语文课本中就学到过他所建造的 “赵州桥” ) , 还有第一座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钱塘江大桥也是出自他手, 他花了大量的精力搜集整理我 国传统造桥技术,并在浙江泰顺发现这座号称传统木拱桥的“活化石”泰顺溪东桥。 为什么称它为“活化石”?P43 寻找木拱桥营造技艺(观看视频) 师生交流,深入探讨。 教师
5、:找到这座桥,我们就能掌握造桥的技艺了吗?(不能,要找到建造桥的工匠。 ) 师:是的,以往传统手工技艺并没有文字的记载(如果有,也是不外流)而且传承方式 基本上是口传心授,家族继承。 师:如果你是著名造桥专家茅以升,找到这位造桥师傅后,你接下来会怎么做? (记录下他的制作方法,写成书籍。 ) 师:那么木拱桥营造技艺是如何传承的呢?(通过拜师学艺。 ) 木拱桥造桥技艺的继承与发展 图片展示,教师小结:中国匠师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营造过程中,不断积累形成了 精湛的技术与丰富的经验,使木拱桥更加实。为了让这些传统技艺不消失,我们就要积极倡 导有志青年去传承这些技艺! (3)中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造
6、纸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宣纸是传统手工纸品最杰出的代表, 居文房四宝之首。 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皆以宣城为散集地的原 因。古代的宣纸制作技艺是今天所无法超越的,古代精湛的宣纸制作技艺早已失传。 宣纸以青檀皮为主料,按比例配入沙田稻草浆,整个生产过程由一百四十多道工序。 简单展示制作工序图 (4)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P44 简介活字印刷技艺及雕刻作品等。 看两者有何区别?相反的。怎么反着刻?教师简单示范写反字的方法。 (5)中国书法 P45 3.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P43 传统手工技艺只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里小小的一部分, 我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 有很多(简单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 。 (4)小手拉大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教师总结: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反而手艺人却越来越少了,传统手工技艺正面临着失传 的威胁,所以,我们要积极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手拉大手,让更多的 有志青年加入到传承文化的大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