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氣的垂直結構 依大氣溫度隨高度變化,由地面向上分成四層:對流層 平流層 中氣層 增溫層大氣的垂直結構 依大氣溫度隨高度變化,由地面向上分成四層:對流層 平流層 中氣層 增溫層對流層與平流層 對流層 1.高度在0至10公里 2.天氣現象在此發生 (空氣對流作用明顯)水汽幾乎集中於此層 雲霧雨雪霜風.3.愈高愈冷 平流層 1.高度在10 至50公里 2.愈高愈熱 無對流(上熱下冷)3.臭氧分布於此層 (25公里處濃度最大)4.適宜飛機飛行 大氣的溫度垂直分布 平流層的逆溫現象:愈高愈熱 是在此層中的臭氧造成的(臭氧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大氣組成的固定成分大氣的固定成分成分百分比氮78.08氧20.
2、95氬0.93氖0.0018氦0.0005氫0.00005 固定成分含量固定,不隨時間、地點改變 空氣污染及臭氧減少,不會使固定成分有明顯影響 主要成分:氮占78;氧占21 大氣組成的變動成分大氣的變動成分成分百分比水氣0 4二氧化碳0.035甲烷0.00017氮氧化物0.00003臭氧0.000004 變動成分含量不固定,會隨時間、地點改變 水氣的含量變化最大(熱帶洋面可達4,在沙漠和極區大陸含量很少)天氣變化的主角水氣水的蒸發植物的蒸散 大氣中水氣的來源:水面和地表的蒸發 植物的蒸散 多集中於對流層較低處雲的形成 當氣流上升時,如果水氣達到飽和,水氣有可能會凝結為水滴或形成冰晶,而成為雲降
3、雨與下雪大氣運動的能量來源 大氣運動的能量來源:水氣凝結時,釋放大量的熱量 颱風的運動能量平衡溫度 陽光照射地球時,地球吸收輻射熱,並以紅外線輻射放出 吸收的輻射能與放出的輻射維持平衡時 會達一平衡溫度(輻射平衡溫度)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 溫室氣體:會吸收紅外線輻射的氣體(H20、CO2、CH4)若無溫室氣體下,地球的平衡溫度18 目前平衡溫度約為15 溫室氣體阻擋輻射散出 溫室氣體 1.二氧化碳 2.甲烷 3.水氣 4.臭氧 5.氮氧化物 6.氟氯碳化物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與地表平均溫度 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影響:導致冰川融化,海水面上升,氣候及生態改變 (CO2 因含
4、量多,對全球的升溫影響最大)臭氧洞(南極1979-1990)臭氧洞:臭氧含量反常稀薄的地區(不是真的有洞)DU 含量單位破壞臭氧層的元兇 元兇:氟氯碳化物(CFC)用於冷媒、噴霧劑和電子元件清潔劑中 挽救措施:減少使用CFC,研發替代品CFC 破壞臭氧機制 大氣保護罩地球的夜空流星月球表面隕石坑 大氣的保護 1.是生命所必需 2.保護不受太空物質的侵擾 使免受隕石撞擊 吸收紫外線和太空中的宇宙射線地表平衡溫度 陽光照射地球時,地球吸收輻射熱,並以紅外線輻射放出 吸收的輻射能放出的輻射,維持平衡時 會達一平衡溫度(輻射平衡溫度)-18 15溫室保溫原理玻璃讓太陽光進入,卻阻止長波輻射出去(紅外線)地表平均氣溫 15大氣層如同溫室的玻璃全球暖化的影響與防治 生物遷移 加強水循環:極端天氣現象的產生 海平面上升:海水膨脹、南北極冰川熔化1.沿岸沼澤地區消失2.生態環境改變吐瓦魯舉國移民至紐西蘭京都議定書 背景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係為了抑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以防制地球氣候惡化,於199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遞約國於日本京都召開第三次締約國大會時所擬定的管制協議。管制氣體範圍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全氟化碳及六氟化硫(附記:我國並不是聯合國之會員,無法簽署京都議定書)暖化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