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9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学案.doc

上传人(卖家):flying 文档编号:49790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9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9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9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9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9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九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立意 分析解读 2017 全国卷 , 31 改革开放以来的 社会主义建设 以历史文献为背景材料,考查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对本单元多次考查 20 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等知识。试题主要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备考时,应熟练掌握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等主干知识,提升史料分析能力,运用唯物史观等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2017 北京卷,18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以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为背

2、景材料,考查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017 全国卷 , 41 “ 一五 ” 计划 以清代、 “ 一五 ” 期间矿业政策为背景材料,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角度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调整 时间 主要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土地 改革 1950 1952年 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农业 合作 化 1953 1956年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 公19

3、58年 当时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社 化 高,就越能实现共产主义 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1978年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做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角度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变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调 整 建国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

4、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原 因 (1)照搬苏联模式 (2)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3)主观上追求“ 一大二公 ” ,急于完成工业化 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吸取了 “ 文化大革命 ” 的教训,并借鉴外国经验,决定对工业体制进行改革 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5、核 心 内 容 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把企业推向市场 结 果 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 业建设曾起到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角度二 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 苏俄新经济政策 中国改革开放 不 同 点 背 景 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

6、 “ 文化大革命 ” 刚结束,国家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亟待转移 内 容 以农业为核心,涉及工业、流通、分配等领域 先农业后工业,全面改革 特 点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同点 (1)都是在面临国内经济困难的背景下展开的 (2)都采用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方式 (3)都符合本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角度三 比较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相似之处 (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 (2)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

7、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 生产关系。 2不同之处 (1)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 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联是在 1925年的联共 (布 )十四大上。 (2)开始改革:中国是在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在 1956 年苏共二十大以后。 (3)改革结果:中国改革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几位领导人的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 (4)结果不同的原因 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 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 “ 斯大林模式 ” ;苏联经济改革是对 “ 斯大 林模式

8、 ” 的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引起思想混乱。 对待 “ 和平演变 ” 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界限。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一点点成果也化为乌有。 (2016 天津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 世纪中期至 19 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 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 2015 年第 18

9、 期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 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3)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

10、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 (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 “ 纺织业和采煤业等 ” 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工业化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 “ 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 ”“ 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 的信息思考。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 “ 外资集中 ”“ 出口贸易繁忙 ”“ 政府开展自强运动 ” 等信息思考;第二小问,依据近代中国社会巨变等, 从西方入侵和中国近代化等角度回答。 (3)第一小问,结合图片中信息, “ 天津华明镇模式 ” 从 “ 集中建设、政府主导和土地制度 ” 等角度回答; “ 瑞士小村镇模式 ” 从 “ 私有化 ” 的角度

11、思考作答;第二小问,联系中国改革开放以及瑞士社会经济转型角度回答。 (4)依据材料中信息围绕城市化从 “ 城市化过程和原因 ” 等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 (1)动力:工业的发展。分析: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城市兴起,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2)原因: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政府的自强运动 (洋务运动 )。时代背景:西方势力侵入,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 (3)天津华明镇模式:集中建设,政府主导;土地公有。瑞士小村镇模式:相对分散,个性化;土地私有。 (4)认识:城市化是个过程,有阶段性;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建设道路是多样化的。 心态史,是在 20 世纪西方

12、新史学运动中因年鉴史学的首倡与卓有成效的实践而兴起,并逐渐成长为当今西方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婚姻往往以金钱论价: “ 世俗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商较财,仅同贸易。 ” 材料二 而倘若一个人有靠自己的职业活动赚大钱的机会 而不肯加以利用,那么他就造了孽,就是对上帝缺乏虔诚心,就是不道德。 ? 在这种世俗、趋利、乐观、积极的新型社会心态下 ? 成为自身命运与万物的主宰 ? 心态史视野下的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 材料三 (1976 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 )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

13、 ? 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像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 平凡的世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2)结合所学分析,哪些事件有利于材料二 中新型社会心态的形成。这种心态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孙少安痛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中国农民 “ 孙少安式的重压 ” ? 答案 (1)现象:宋代拜金主义盛行。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宋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社会观念世俗化。 (2)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影响:推动人文主义思想解放;推动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3)根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文革 ”“ 左 ” 倾错误,以 阶级斗争为纲,农业得不到发展,农民生活贫困。措施: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生产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第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9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学案.doc)为本站会员(flying)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