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第二册,专题训练,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2,3,4,5,6,7,8,9,10,11,12,14,13,16,15,17,答案,解析,1.“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2018年的3 784年间,有史可查的记载中,中原地区每3年5个月就有一次较大水灾,每3年4个月就有一次严重旱灾。”与这些自然气候现象相关的历史现象不包括A.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 B.灌溉工具创新不断C.水排成为汉代抗旱利器 D.农耕经验技术不断创新,解析水排是汉代冶铁鼓风设备,并不是灌溉工具,故选C项。,一、选择题,答案,解析,2.(2017奉化选考测评)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但“社稷
2、”却被用作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解析以土地神和谷神作为国家的代称,体现了二者对国家的重要性,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2,3,4,5,6,7,8,9,10,11,12,14,13,16,15,17,答案,解析,3.(2017金华选考测评)新全球史: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农产品产量增加 B.人口数量增加C.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D
3、.水利事业发展,解析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与铁农具的出现和增加无直接关系,故选C项。,1,2,3,4,5,6,7,8,9,10,11,12,14,13,16,15,17,答案,4.(2017温岭选考测评)沈氏农书中记载说:“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1,2,3,4,5,6,7,8,9,10,11,12,14,13,16,15,17,解析,解析提取材料信息:完成
4、工作量与不完成都有一定的营利,说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农户自己完成说明生产成本较低。,答案,5.(2017桐乡选考测评)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A.汉代 B.曹魏 C.唐朝 D.北宋,1,2,3,4,5,6,7,8,9,10,11,12,14,13,16,15,17,解析,解析从材料判断此灌溉工具的动力是水力。而隋唐五代时期,在长江流域发明了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答案,6.(2017临海选考测评)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
5、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手工业的发展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2,3,4,5,6,7,8,9,10,11,12,14,13,16,15,17,解析,解析由材料中“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可以看出,主要描述的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状况,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答案,7.(2017义乌选考测评)右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最主要特点是A.刀耕火种是主要的耕作方式B.男女分工十分合理C.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D.十分重视纺织业的发展,1,2,3,4,5,6,7,8,9
6、,10,11,12,14,13,16,15,17,解析,解析注意图片反映的是男耕女织。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来;结合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分析B项是错误选项;C项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正确选项;D项仅反映手工业方面的内容,太片面,故排除。,答案,解析,8.(2017嘉兴选考测评)杜甫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赞叹的瓷器种类是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彩瓷,解析根据诗句意思和所学知识可知杜甫赞赏了白瓷,故选B项。,1,2,3,4,5,6,7,8,9,10,11,12,14,13,16,15,17,答案,9.(2017余姚选考测评)有学者认
7、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1,2,3,4,5,6,7,8,9,10,11,12,14,13,16,15,17,解析,解析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分析,可排除C、D两项,商品经济下人员的流动不利于宗族聚居的村落形成。,答案,10.(2017余杭选考测评)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
8、.元朝大都,1,2,3,4,5,6,7,8,9,10,11,12,14,13,16,15,17,解析,解析可以随处选择地点,故已经突破了坊和市的限制,因此是在宋朝。,答案,11.(2017慈溪选考测评)中国民谣“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毛驴去赶集。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我摔了一身泥。”这个“集”在宋代应属于A.城市 B.都市 C.草市 D.夜市,1,2,3,4,5,6,7,8,9,10,11,12,14,13,16,15,17,解析,解析草市是农村或小城镇中定期举办的买卖货物的市场。,答案,12.(2017临海选考测评)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
9、“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最有可能是指中国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1,2,3,4,5,6,7,8,9,10,11,12,14,13,16,15,17,解析,解析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航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则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答案,13.(2017义乌选考测评)后汉书:“举俗舍农本,趋商贾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游食者众。”面对此景,统治者可能采取的举措是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C.中央集权制度 D.郡国
10、并行制度,1,2,3,4,5,6,7,8,9,10,11,12,14,13,16,15,17,解析,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务农者少,而经商者、游手好闲者居多,面对此情况,统治者应该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故选B。,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答案,14.(2017金华选考测评)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1,2,3,4,5,6,7,8,9,10,11,12,14,13,16,15,17,解析,解析从图表中的“工场主”可知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此情景出现在明代苏杭地区。故选D。,答案,解析,15.(2017绍兴选考评估)有学
11、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 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解析明清时期由于商业经济发展,大量工商业市镇兴起,导致大都市的规模比起以前小了许多,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4,13,16,15,17,二、非选择题16.(2017浙江绿色教育学考押题)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
12、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1,2,3,4,5,6,7,8,9,10,11,12,14,13,16,15,17,本文档仅为【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之一】欢迎点击下方按钮链接,下载全套资料!,请点此到下载本文全套资料,材料二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
13、为“四时雷电镇”。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1,2,3,4,5,6,7,8,9,10,11,12,14,13,16,15,17,(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制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答案特征:历史悠久;工艺技术不断发展,产品精美;产品种类繁多;走向世界。影响:有利于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答案,1,2,3,4,5,6,7,8,9,10,11,12,14,13,16,15,17,(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答案特点: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或“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答案,1,2,3,4,5,6,7,8,9,10,11,12,14,13,16,15,17,17.(2017浙江绿色教育学考押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