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9 讲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 1有学者认为: “( 光荣革命 )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 平衡宪法 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 这里的 “ 转折点 ” 最主要体现在 ( ) A议会与国王互相实现了权力平衡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继承议会传统并实现了民主政治 D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解析:议会权力高于国王,并非 “ 权力平衡 ” ,故 A 项错误;光荣革命使得英国的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国王逐 渐 “ 统而不治 ” ,
2、故 B 项正确; “ 议会传统 ” 在英国历史上指议会决定是否征税,但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不仅限于此,故 C 项错误;权利法案在文中尚未发生,那是光荣革命后 1689 年的事情,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2 1762 年,英国议员威尔克斯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 ? 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 (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 ),又指使下院剥夺他的议员资格 ? 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 “ 威尔克斯与自由 ” 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下议院履行了对国王 负责的义务 乔治三世的做法符合权利法案 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 “
3、威尔克斯与自由 ” 呼唤民主与公平 A B C D 解析: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之下,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元首,下议院是由英国民众选出的议会,对人民负责,故 错误;在权利法案中,英国国王的权力遭到严格的限制,而材料中乔治三世企图命令政府逮捕议员,故 错误;据材料 “ 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 ” 可知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故 正确;材料中提到 “ 威尔克斯与自由 ” 是行使公民应有的言论自由权力的 表现,并得到各阶层人们的支持,故 正确。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3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文件一起呈献 ? 议会还修改了国王加冕誓词,新誓词删去了维护 “ 先王批准的法
4、律和习惯 ” 这段话,改为 “ 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 ” 进行统【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治。议会此举的目的是 ( ) A赋予国王立法权 B确保议会行使国家主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完全摒弃旧有法规法律 解析:由材料 “ 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 ” 可知,立法权属于议会,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议会对国王权力的限制, B 项不是材料主要内容,故 B 项错误;由 “ 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 进行统治 ” ,可知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制定的宪法的限制,表明英国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故 C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王权的约束, “ 完全摒弃旧有法规法律 ”的说法过于绝对,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5、 4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院就它是否信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衔反对党的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案。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 ( ) A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 B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 C避免了国王的权力扩 大 D保证了议案的有效通过 解析:根据材料 “ 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不能说明此种政治体制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平民院表决来决定政府命运,说明英国议会掌握立法权,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故
6、B 项正确; C、 D 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答案: B 5法国思想家西耶斯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劳动分工原理 “ 每个人的社会活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替他人的劳动 ” 引入政治领域来阐释某项制度,认为这种制度下 “ 人民既不出场也不缺席 ” 。他应该是在阐释 ( ) A代议制 B邦联制 C联邦制 D两党制 解析:代议制是公民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权力,体现出“ 人民既不出场也不缺席 ” ,与题意相符,故 A 项正确;邦联制和联邦制是国家结构形式,与题意不符,故 B、 C 两项均错误;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
7、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与【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材料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6麦迪逊曾说: “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事实上不过是人民的不同的代理人和委托人,被赋予不同的权力、不同的职责。 ” 这反映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原则是 ( ) 人民主权 联邦制 分权制衡 总统制 A B C D 解析:依据材料 “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事实上不过是人民的不同的代理人和委托人 ” 可知不论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都是人民委托的代理人,体现了人民主权,联邦政府体现了联邦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可以实现分权制衡,故 正确;材料中体现了人民主权,并没有体现总统制,故 错误,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8、 7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补救这个不便的 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 1787 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 ( ) A立法权控制司法和行政权力 B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权力制衡 C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D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理分配权力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题干的主旨是对立法权处于支配地位的补救方法,因脱离了材料,故 A 项错误;也因与材料缺乏联系,故 B 项错误; 1787 年宪法中 “ 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 ” 的补救方法,具体表现为两院制国会,符合题干的主旨,故 C 项正确
9、;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分配权 力反映了联邦制,与题干中立法权不是一个概念,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8 1803 年 2 月,美国最高法院在经过复杂的辩论后,首席法官马歇尔宣布,国务卿麦迪逊扣发马伯里等人的法官委任状明显违法;但最高法院不能依据 1789 年国会通过的司法法令强令国务卿发放委任状,因为司法法令的有关规定本身是违反宪法的。上述材料体现了美国 ( ) A国务卿实际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B最高法院的权力不受国会的制约 C联邦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 D加强中央集权和民主共和的原则 解析:美国掌握最高行政大权的是总统,国务卿要由总统 任命,故 A 项错误;最高法院【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法
10、官的任命需要国会的同意,故 B 项错误; “ 美国最高法院在经过复杂的辩论后,首席法官马歇尔宣布,国务卿麦迪逊扣发马伯里等人的法官委任状明显违法 ” 体现了联邦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和民主共和的信息,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9 “ 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这一现象( ) A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 B说明浪漫主义情怀影响法国人对立法和法律
11、的态度 C证明法国人革命激情有余但治国能力远不如英、美 D反映出法国忙于应付普法战争对制定宪法重视不够 解析:材料指出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存在的局限性 “ 最简短、最经验主义 ”“ 含糊不清、残缺不全 ”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法国在大革命后一直政局不安,政权更替频繁, 1875 年,经过议会内部一系列的激烈斗争,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故这部宪法是共和派与君 主立宪派相互斗争妥协的产物,故 A 项正确;宪法存在的局限性并不是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故B 项错误;治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治国能力体现在许多方面,不能仅凭借一部宪法就断定
12、法国人治国不如英、美两国,故 C 项错误;该宪法颁布时普法战争已经结束,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10有人在 1877 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 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 当前政体 ”是 ( ) A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君主专制 D无产阶级专制 解析: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 1877 年法国 “ 当前政体 ” 应该是共和制,故 A 项正确;共和派已经战胜君主派,君主立宪制已经被取代,故 B 项错误;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已经废除君主专制,故 C 项错误;法国曾经在 1
13、871 年巴黎公社运动期间建立过短暂的城市无产阶级专政,随着巴黎公社失败而结束,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11根据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可知,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这表明 ( ) A当时德意志统一尚未真正完成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B 德国国家结构形式具有联邦制特征 C德意志邦联制下地方权力过大 D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德国 解析:德意志统一后才于 1871 年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 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 ” 的信息可知,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故 B 项正确; “ 确保自己的权力 ” ,体现不出地方权力过大,故 C 项错误;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统一,也把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体现不出启蒙思想的影响,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12 (2014 高 考广东卷 )1895 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做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