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亭集序(第一课时)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第三单元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梳理文章情感脉络。2.品析语言,理解作者抒发情志的语言形式与独特美感。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在书法上
2、是个革新家,他的书法圆转凝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冯承素摹本唐伯虎摹本 晋代的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王家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门生回去后对郗鉴回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
3、了他。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郗鉴何以选中王羲之?因为其率真自然的气度,行为举止看似未经修饰,却是毫无心机的真性情,而“真诚”就是人最难能可贵的。王羲之爱鹅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王羲之听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十几只好鹅,就特地跑到道观去欣赏,并且不惜重金,希望道士把鹅卖给他。但是无论王羲之如何请求,道士就是不肯。后来道士说:“若你帮我写一部黄庭经,我就把鹅送给你。”王羲之听了,非常高兴,说:“这有什么困难,你为何不早说?”立刻进道观写字,完成后才欢欢喜喜地赶
4、着这群鹅回家。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二十个“之”字写作背景 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缘于兰亭雅集。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暮春三月三日,51岁的王羲之邀约浙东一带的名士、在任和卸任的官员,还有自己的儿子,凡41人,在山阴县西南天柱山下的兰亭行“修禊”之礼。当时与会者共有42人,饮酒赋诗一共写下了37首诗,后来王羲之将这些诗汇集成册,并写了一篇序文,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
5、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第一部分(1、2自然段):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第二部分(3、4自然段):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朗读一、二段 永和九年,岁在癸(uu)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ikui)稽(jj)山阴之兰亭,修禊(xx)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ntu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nshn)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
6、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赏读: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良辰:暮春之初 惠风和畅人贤: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美景: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乐事:曲水流觞 畅叙幽情赏心:仰观俯察 游目聘怀赏读第一段 永和九年,岁在癸(uu)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ikui)稽(jj)山阴之兰亭,修禊(xx)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ntu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nshn)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癸丑:干支纪年,指永和九年。修禊:在水滨举行清除宿垢不祥的祭礼习俗,于农历三月上旬巳
7、日,曹魏以后,固定在三月三日。引以为流觞曲水: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流觞,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次:旁边。幽情:深远高雅的情思。赏读第二段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惠风:和风。品类:自然界的万物。所以游目骋怀:借以纵目观赏,开畅胸怀。骋,开畅、舒展。朗读第三段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8、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朗读第四段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句型上的分类句中对:同一句上下两个词语互相对偶。例如:清流激湍、游目骋怀。单句对:上下两句互相对偶。例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隔句对: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例如: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品析对偶1.“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9、,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死生亦大矣”庄子 德充符引孔子之言:“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原是用来形容“道”的作用。)品析用典元宵:元月十五,赏灯吃汤圆。修禊:三月三日,临水宴饮、洗涤不祥。寒食:约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火寒食。端午:五月五日。七夕:七月七日。中秋:八月十五日。重阳:九月九日,登高、赏菊、饮酒、敬老。节日文化元宵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寒食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
10、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苏轼寒食诗帖(局部)七夕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课堂小结兰亭赏美书法之美:书圣之作,天下第一山水之美:自然清雅,胸襟开涤人情之美:超脱潇洒,廓然忘俗文辞之美:言简义丰,骈散皆宜兰亭集序(第二课时)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第三单元学习目标1.梳理本文情感脉络,全面把握文本思想内容。2.探讨作者生命思考,养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温故一、二段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1、,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赏读第三段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赏读第三段(上)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之于)怀抱
12、,悟(同“晤”,面对)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人的躯体)之外。虽趣(同“取”)舍万殊,静躁(动)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欣于所遇对所接触的感到欣喜。暂得于己一时感到自得。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已经厌倦。之,求得。情随事迁感情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感慨系之感慨随着这种变化而有所不同。系,连接。赏读第三段(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犹尚且。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兴,发生、引
13、起。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指自然。终期于尽终究归结于消灭。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语出庄子德充符。思考思考:作者抒写宴集后的感触,他的抒情基调由作者抒写宴集后的感触,他的抒情基调由乐乐转转痛痛转转悲悲,为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提炼:情感变化的奥秘,全在“时间”的问题上。由兰亭集会联
14、想到现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忧患的来源。的来源。首先来自首先来自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欣于所遇”便便“快然自足快然自足”,及其,及其“所之所之既倦既倦”“”“感慨系之矣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陈迹”。第三来自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以。最后以“
15、死生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作结。痛:痛:对快乐人生的贪恋不满足、对乐境易逝的眷恋、对生命的短促无奈与伤感。对快乐人生的贪恋不满足、对乐境易逝的眷恋、对生命的短促无奈与伤感。赏读第四段(上)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悲伤),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若合一契像符契那样相合(意思是发生感触的原因相同)。契,即符契,古代符信的一种,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不能喻之于怀不能明白于心。意思是,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喻,明白。一说是消解、释怀的意思。难点解读:固知一死
16、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对译: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注释:固,乃。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虚诞,虚妄荒诞。彭,即彭祖,传说他曾活到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妄作,虚妄之谈。一死生、齐彭殇,都是庄子齐物论中的看法。赏读第四段(下)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意态,情趣)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作者说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你还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你还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之感、发时不我待之叹的诗文?之感、发
17、时不我待之叹的诗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曹操短歌行短歌行)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干(徐干室思室思)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阮籍(阮籍咏怀咏怀)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王勃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苏轼前赤壁赋前赤壁赋)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毛泽东毛泽东采桑子采桑子重阳重阳)问题:“死生
18、亦大矣”,面对生死困境,王羲之的“解脱之道”是什么呢?首先,作者直面困境,否定“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让自己真情流露。虽然已知人生走向死亡的结局,仍要勇敢地一步一步走下去。其次,放置于历史的长河,从“昔人”“时人”“后人”的共同感受中领悟“幽远”的悲痛,进而明白生命之珍贵。最后,相信自己的感悟,相信文字的力量,“列叙时人”,让跨越时空的文字体现生命的价值。对比阅读对比阅读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花园序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19、大块假我以文章。会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篇目篇目宴会中的宴会中的“人人”宴会中的宴会中的“景景”宴会中的宴会中的“情情”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偕同时贤与子侄。春天,清幽淡雅的兰亭,整体清新欢愉。开怀享受视听盛宴的快乐,发出“岂不痛哉”“悲夫”。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春天,夜晚在开满桃花的园子,花开艳丽,繁华浓烈。感慨人生漂浮若梦,但强调天伦之乐、赏景畅饮之乐,属于乐观浪漫状态。临摹经典,感受美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