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九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49 1978 年 ) 单元综合提升 专题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异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资产阶级代议制 不 同 点 经济基础 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 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 行使权力的主体 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对人民负责,权力主体是全体人民 资产阶级 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 三权分立制 主要权 力机构 立法机关,除受人民监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制约,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行政、立法、司法权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以便协调 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利益 阶级本质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
2、 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政党活 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动方式 和政治协商制度 相同点 两者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 专题二 比较苏联工业化道路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相似之处 (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 (2)都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过改革。 (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2.不 同之处 (1)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 1953 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联是在 1925 年的联共 (布 )十四大上。 (2)开始改革:中国是在 1
3、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在 1956 年苏共二十大以后。 (3)改革结果:中国改革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几位领导人的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 (4)结果不同的原因 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 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 “ 斯大林模式 ” ;苏联经济改革是对 “ 斯大林模式 ” 的小修小补 ,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引起思想混乱。 对待 “ 和平演变 ” 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界限。 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
4、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成果也化为乌有。 专题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对苏联经济体制的借鉴、创新与失误 借鉴 创新 失误 社会经济制度建立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变革生产关系与发 展生产力并举,首创公私合营的模式 “ 多快好省 ” 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 文化大革命 ” 时期,严重偏离了经济建设的轨道 工业化建设 开展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体系 正确处理好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关注民生问题 以 “ 大炼钢铁 ” 为核
5、心的“ 大跃进 ” 运动,忽视民生,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经济结 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 注意克服斯大林模式的过度 长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构与体制 公有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集中的弱点,注意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制,导致经 济发展停滞不前 考向 1 关注热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2018 昆明一中高三月考, 31)自 1953 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到 2010 年,“? 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 ? 进行分配 ” 。这一变
6、化反映了( ) A.农村经济的发展 B.民主政治的发展 C.城市化水平提高 D.城乡人口的变化 答案 B 解析 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城乡代表名额变化无直接联系,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农村人大代表 名额增加, C 项则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故 C 项错误; D 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 D 项错误。 考向 2 论从史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普适性 (2017 佛山一模, 30)1955 年的万隆会议、 1970 年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 1974 年第六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等国际关系文件,都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7、) A.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产物 B.获得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同响应 C.概述了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 D.已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 分 答案 D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于 1953 年周恩来同印度代表团谈判时,当时处于冷战之中,并非 “ 和平与发展 ” ,故 A 项错误;只有三则材料,无法说明 “ 全面认同响应 ” ,故 B 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 C 项错误;三则材料共同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故 D 项正确。 考向 3 主干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018 河南高考诊断 A 卷, 31)1956 年
8、底,全国已有 75 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2 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 96.3%,其中高 级社的户数达 1 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 88%。这种情况表明 (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A.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巨大 C.改造分散的小农经济成效显著 D.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答案 C 解析 材料说明农业合作化程度高,国家加强对农业经济的指导,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三大改造后农业合作化程度高而未直接提及计划经济体制,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农业集体化程度高有利于改善小农经济的分散状况,故 C 项正确;材料时间为 “ 一五 ” 计划期间,有利于国民经济
9、的发展而非恢复,故 D 项错误。 考向 4 时空逻辑: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 (2017 厦门二模, 31)1959 年到 1961 年,国家采取了增产日用工业品,大幅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及国防费用,对自行车、钟表、酒类等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 A.全面优化经济结构 B.提高企业劳动效率 C.优先发展民生工业 D.减少赤字稳定市场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因为 “ 左 ” 倾错误思想指导下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题目中国家采取的措施即为解决此问题,并非全面调整,故 A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 “ 大幅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及国防费用 ”
10、得出,并非提 高企业劳动效率,故 B 项错误; C 项表述不是目的,是途径,故 C 项错误;最终目的是减少三年经济困难造成的财政赤字,稳定市场,故 D 项正确。 考向 5 论从史出: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管理模式 (2017 濮阳中学三模, 31)1965 年,中央直属企业增加到 10 533 个,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42.2%,其中属于生产资料的产值占 55.1%。中央直接掌握的财政收入由原来的 50%提高到60%左右。这表明 ( ) A.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 B.政府强化集中统一管理模式 C.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得到初步解决 D.政府重视经济建设均衡 发展 答案 B 解析 根据 “ 中央直属企业增加 ”“ 中央直接掌握的财政收入由原来的 50%提高到 60%左【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右 ” 等信息可知政府强化集中统一管理模式,故 B项正确。 -温馨提示:- 本文档仅为 【 2019 年高考第一轮复习 全套资料 之一 】 欢迎点击下方按钮链接, 下载全套资料 ! 请点此到 下载本文全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