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36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选择题 1 2017 德州调研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将原来 280 多项生产计划指标缩减为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这些做法 ( ) A是回归到苏俄新经济政策 B提高了农庄的生产积极性 C严重脱离了苏联社会现实 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的改革是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做出的小修小补,与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完全不同,故 A 项错误; “ 农产品采购制 ”“ 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 ” , 有利于调动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故 B 项正确;改革
2、是在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弊端的情况下进行的,符合苏联社会现实,故 C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故 D 项错误。 2 2017 东北师大附中调研 1959 年以来,苏联的工业产量逐年从两位数逐步降低,到 70 年代后期已落到每年 3% 4%,而且仍在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量资本倾注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B领导人经济政策的调整 C消费者的需求无法刺激经济的增长 D同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 答案 A 解析 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以发展重工业和 军事工业为主,忽视轻工业,逐渐导致工业体系比例失衡,影响工业发展,故 A 项正确;苏联领导人经济政策的调整,目的是缓解经济问题,不
3、是材料中工业产量不断下降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在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国情下,消费者的需求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故 C 项错误;同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主要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 (1964 1982 年 ),与材料中 “1959年以来,苏联的工业产量逐年从两位数逐步降低 ” 不符,故 D 项错误。 3 2017 广东珠海摸底 苏联工业利润总额从 1965 年的 225 亿卢布提高 到 1970 年的560亿卢布;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由 1961 1965年间的 6.1%提高到 1966 1970年间的 7.7%。这一现象的出现 ( ) A使苏联打开了改革的闸门,
4、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B使企业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C使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D有利于苏联改变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答案 C 解析 材料内容强调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成效,使苏联打开了改革闸【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门的是赫鲁晓夫改革,故 A 项排除;戈尔巴乔夫改革使企业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故 B 项排除;勃列日涅夫 改革以工业为改革主要内容,大力发展重工业,使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故 C 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加剧了苏联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故D 项排除。 4 2017 济南模考 有学者指出,苏联在 20 世纪六七
5、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1961 1965 年是 19.8%,1966 1970 年为23.4%,1971 1975 年则是 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见 ( ) A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善 B苏联的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C苏联 领导人将农业作为改革的重点 D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 答案 D 解析 农业投资增加不能等同于农业发展,据此可知 A、 B 两项错误,排除;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出苏联改革的重点,排除 C 项。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模式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至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滞后的苏联农业
6、已经成为苏联经济发展的阻碍,故 D 项正确。 5 2017 湖北襄阳调研 据统计,苏联 “ 十五 ”(1976 1980 年 )计划期间农业平均产值比 “ 七五 ”(1961 1965 年 )计划期间增长 50%。这表明 ( ) A勃列日涅夫对农业也给予 一定重视 B当时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农业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D加速发展战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答案 A 解析 “ 十五 计划 ” 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仍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措施,但由材料农业产值高于赫鲁晓夫时期,可知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农业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故 A 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7、,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故 B 项错误;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与材料时间强调重点不符,故 C 项错误; “ 加速发展战略 ” 是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政策,故 D 项错误。 6 2017 湖北黄石一模 苏共中央规定: 1968 至 1975 年,农村硬化公路年筑里程大于4 万千米。公路的修养费,除国家拨款、汽车企业提成外,将向有个人轻便汽车的公民酌收少量款项。这可以说明 ( ) A工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反哺 B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私有制 C斯大林模式得到实质性突破 D政府计划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农村修路由政府为主,硬化公路的修筑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故选 D 项。
8、A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且材料未提到工业反哺内容; B 项 “ 私有制 ” 一说错误;C 项 “ 实质性 ” 一说错误,故 A、 B、 C 三项排除。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7 2017 山东聊城一模 1990 年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七十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领导层内的斗争不断加剧,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入半瘫痪状态。这说明苏联 ( ) A经济体制改革未触及斯大林模式 B思想僵化引发社会各种矛盾 C政治改革偏离方向导致政局失控 D戈尔巴乔夫改革出师不利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时间
9、“1990 年 ” 来判断,此时苏联处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戈尔巴乔夫经济体 制改革已经触及斯大林模式,故 A 项错误;思想僵化与材料中 “ 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 ”不符,故 B 项错误;戈尔巴乔夫在政治改革中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 C 项正确;题干现象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后导致的问题,而不是改革刚开始时,故D 项错误。 8 2017 湖北荆州一模 20 世纪 70 80 年代,苏联每年的新技术发明大约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但只有四分之一的科技成果在经济中得以应用,而一项新技术从研究到应用的周期长达 10 20 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苏联忽视民用工业的技
10、术革新 B苏联 过分倚重军工生产 C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制约 D苏联民众消费水平有限 答案 C 解析 苏联的新技术发明占世界总数的比重很大,可见苏联并没有忽视技术革新,故 A项排除;苏联过分倚重军工生产,也会推动科技转化为应用,故 B 项排除;苏联新科技转化率低、周期长,主要是因为苏联体制的严重制约,计划经济排斥市场,使得科技转化缺少动力,故答案为 C 项;苏联民众消费水平有限只是表面原因,故 D 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 9 2017 安徽宣城模拟 关注世界,关注未来,关注国家的发展。以史为鉴,继往开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8 1937 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11、发展状况表 时间 项目 1918 年 1929 年 1930 年 1934 年 1937 年 集体农庄数 (千个 ) 1.65 57.08 85.92 233.32 243 参加集体农庄的户数 (百万 ) 0.02 1.0 6.0 15.7 18.5 集体化的比重:占的百分比 0.1 3.92 3.67 1.4 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不详 14.9 33.6 87.49 99.1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材料二 (赫鲁晓夫提出 )在最近十年 (1961 1970 年 )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
12、的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在第二个十年 (1971 1980 年 )结束时, ? 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 8.4%。第二阶段为 70 年代初到 70 年代末, 1971 1975 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 7.1%, 比前五年下降 1.3%,其后五年又下降 2.6%。第三阶段,从 70 年代末到80 年代初, 1982 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 2.8%。 历史 2(必修 ) 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 材料四 198
13、1 1985 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 5.1%、 3.1%、 2.2%、 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 “ 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 ” 。 (1)材料一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指出这一运动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4)结合材料四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的。指出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做法。 (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启
14、示? 答案 (1)特征:集体农庄发展迅速;全盘集体化。 目的: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2)错误: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科学认识,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 举例:他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使许多地方变成了荒漠。 (3)趋势:苏联经济的发展日趋迟缓,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进入停滞时期。 原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阻碍了改革进程;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个人作风专断。 (任答三点即可 ) (4)目的:改革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摆脱苏联国内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出现的停滞和衰退局面。 错误: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5)启示:认识到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