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12 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 1| 独立自主,灵活多变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识记 基础知识梳理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 (1)背景 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民族独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政权还不十分巩固,经济亟待恢复。 (2)外交任务:打破被孤立、封锁的局面,为巩固政权和恢复 经济创造条件;结束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史,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 (3)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 政策
2、。该政策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特征,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4)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和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一边倒:站在 社会主义 阵营一边,使新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5)成就 同苏联等 17 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粉碎政治孤立企图。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签订,获得苏联援助,打破美国经济封锁。 1950 1953 年,志愿军抗美援朝,为新中国建设赢得和平稳定环境。 易误辨析 “一边倒”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1)“一边倒”不
3、是指依附苏联 , 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 , 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 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2 50 年代中期外交政策的成熟 (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亚非独立新兴国家增多,反殖反霸。 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经济恢复发展。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1953 年 12 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中,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特点 超越了 意识形态 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意义 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日内瓦会议: 1954 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 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促成 印度支那 (越南、老挝、柬埔寨 )问题解决。 (4)万隆会议 背景: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一大批亚非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政治独立。 召开: 1955 年 4 月,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在印尼万隆召开会议。 求同存异:面对帝国主义的干扰和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产生
5、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意义: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我国 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倡导的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建立友好、团结和合作关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万隆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材补遗 _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末的中国外交政策 (1)特点:“两只拳头打人”和“一大片”的外交政策。 (2)原因 朝鲜停战后 , 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发动侵越战争 , 从南面威胁中国安全。
6、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 , 苏联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 , 企图损害中国的主权 , 遭到中国严词拒绝; 1960 年 , 苏联突然照会 中国政府 , 要求召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 , 停止对中国的经济技术援助;苏联在中蒙、中苏边境大量增兵 , 从北面威胁中国安全。中苏关系紧张 , 我国外交环境恶化。 1969 年中苏在珍宝岛发生边界冲突。 (3)表现: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起 , 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 加强同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往来。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末 , 中国先后又与柬埔寨、老挝、古巴等 20 多个国家建立
7、外交关系。 (4)影响: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 , 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新中国初期外交特点和成 就 理解 史料研习归纳 史料一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 ,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 要有独立精神?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1949 年 11 月 8 日 ) 史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 ,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从根本上说 , 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 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 , 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五项原则的精髓 , 就是国家主权平等。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8、 史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 , 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54 周年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信息“要有独立精神”表明新中国要在独立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间的关系,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指引下,提出“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三大外交方针。 (2)史料二信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创新性;“国家主权平等”说明了其平等性的原则。 (3)史料三从其适用的范围可以看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从其容纳不同时代的内容来看, 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史料运用 (1
9、)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独立自主”与“一边倒”政策是否矛盾。说明理由。 提示 不矛盾。“一边倒”政策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的 , 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 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是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策”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但两者又有很大不同。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提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 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 , 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史论归纳 1中华人
10、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 (1)革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三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一边倒”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 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这一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所决定的。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 (1)包容性: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 (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开放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4)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应用 对点强化训练 1从 1950 年到 1951 年,我国不仅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
12、政策和方针是 ( ) A“一边倒”意识形态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C “一边倒”指的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 故 A 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 年提出的 , 与题目时间不符 , 故 B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 , 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故 C 项正确;“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是 1955 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 , 与题目时间不符 , 故 D 项错误。 2 1954 年 6 月,中印两国在新德里发表声明,指出:“在我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
13、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这些原则 (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A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 B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违背 C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具有开放 性和包容性 D标志中国已经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 材料中“ 1954 年 6 月 , 中印两国在新德里发表声明 , 指出:在我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 , 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表明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但其没有消除世界各国间的矛盾 , 故 A 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 , 故B 项错误;与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一边倒”政策不同 , 新中国积极同意识形态不同的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指导中印关系的基本原则 , 故 C 项正确;“一边倒”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而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 两者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不同方面 , 故 D 项错误。 3“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