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ppt课件(9)-(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43946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19.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ppt课件(9)-(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ppt课件(9)-(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ppt课件(9)-(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ppt课件(9)-(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ppt课件(9)-(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古时期的亚洲必修下中外历史纲要第4课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本单元时间轴本单元时间轴课堂导入课堂导入 亚洲是世界七大洲之一,是七大洲亚洲是世界七大洲之一,是七大洲当中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的总面积达当中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的总面积达4457445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的30%30%,如此之大的面积,注定亚洲各,如此之大的面积,注定亚洲各地区的国家和人们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地区的国家和人们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而区域内不同,存

2、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而区域内有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亚洲一般可以划有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亚洲一般可以划分为六大地理区域,包括东亚、东南亚、分为六大地理区域,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阿拉伯帝国1阿拉伯数字一千零一夜伊斯兰教伊斯兰建筑怛罗斯之战穆罕默德耶路撒冷我们所认识的阿拉伯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750年阿拉伯帝国全盛时的疆界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是建立在政教合一、商业文明、游牧文化的综合基础上,扩张

3、势头比汉帝国、罗马帝国更加猛烈,在默罕默德以真主名义统一阿拉伯半岛后,为满足统治者的权力欲求及对商路和土地的需求,阿拉伯帝国掀起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以宗教为名的扩张运动,建立了一个继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国土面积达1340万平方公里。在这一过程中,政教合一的体制产生了极大地向外冲击力。在当时等级制盛行的历史条件下,伊斯兰教的平等主张还是比较进步和受到下层人民欢迎的,真主和古兰经使阿拉伯人无所畏惧,士兵作战勇敢,不怕死亡。在以宗教为名的扩张战争中,战斗热情明显强于周边的民族。根据材料说明阿拉伯帝国兴起和建立的有利条件政治基础:7世纪,默罕默德基本统

4、一阿拉伯半岛;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经济因素:北方土地肥沃的新月地区文明的吸引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和组织形式军事因素:阿拉伯军队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引进先进武器,提高军队战斗力群众基础:下层人民的支持外部形势:周边王朝外强中干,日落西山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务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曼苏尔(阿拔斯王朝第二代哈里发)不仅是独揽政教大权的世俗专制君主,同时也是神。为了贯彻专制集权统治,曼苏尔建立了一套组织庞大而严密的官僚统治机构,并设立“维吉尔”(即宰相),为政府最高长官

5、,辅佐哈里发总理万机,权力极大。中央机关设各部局,分掌各种行政事务,重要的有财政、驿站(监察)、司法、工商、农业和军事等部。财政收入是帝国的经济命脉,各省的财政总监由哈里发直接任命,并不受总督的管辖。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1.政治(1)商品经济: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2)转运贸易:阿拉伯商人在东亚、西欧、非洲等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3)城市发达: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首都巴格达,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央,扼水陆交通之要冲,极盛时期城市人口多达150万,巴格达码头经常停泊数百艘来自全国各地和各国的船只,其

6、中也有中国商船。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香料、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和金砂等,都经阿拉伯商人转销世界各地。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2.经济(1)成就:阿拉伯人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2)地位: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继承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经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领域取得重大成就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拥有开放宽容的态度统治者重视知识,并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地处欧、亚、非洲交界处,东西方文化在

7、此交汇,阿拉伯人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中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改进保存并传播了古代西方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融合并发展了古代文化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3.文化拉齐斯:著名的临床外科专家。是外科串线法的发明者,对西方医学产生很大影响。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以波斯民间故事为蓝本,后又吸收印度、希腊、埃及等童话寓言以及大量阿拉伯故事而成。花刺子密:天文学家、数学家,曾对本初子午线一度之长进行测量,据此推算地球的圆周和体积;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表”。著有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清真寺: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晚期受到印度建筑艺术的影响。3.文化奥斯曼帝国的兴起2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299年1922

8、年)波斯帝国(前550前330)亚历山大帝国(前334年前323年)罗马帝国(前27年395年)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世界历史上曾经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帝国兴起土耳其人在两河流域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帝国发展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继续发展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帝国首都帝国极盛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人本是西突厥人的一支,最初生活在中亚地区,11世纪迁移到小亚细亚。1299年,突厥人的首领奥斯曼

9、宣布独立,新国家被称为“奥斯曼”。14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人开始扩张,占领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其首领自称“苏丹”,建立国家机构和常备军。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到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混战中被杀,君士坦丁堡经过53天的激战后失陷,标志着延续1000多年的拜占庭帝国彻底灭亡。(1)元首: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2)阶层:宗教上层和封建

10、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阿拉伯政治体制的继承者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 奥斯曼帝国采用君主政体,苏丹的权位遵循奥斯曼家族世袭的继承原则。伊斯坦布尔的苏丹凌驾于臣民之上,俨然是臣民的主宰者和保护者,是臣民忠诚的对象。苏丹被视作牧人,称作拉伊亚的臣民则是顺从苏丹的羊群。哈全安土耳其史 全国土地和牧场的最高支配权属于苏丹。苏丹除将其中一部分作为自己的直辖领地外,其余大部分以采邑形式分封给各级官员和战士。领有采邑的封建主必须提供相应的军役。封建主的土地主要由依附土地上的农民耕种,缴纳实物地主和各种捐税。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根据材料,分析奥斯曼帝国有哪些政治特征。1.政治(1)15-1

11、6世纪,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2)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贸易受到一定影响。东西方商路的阻断者欧洲商人被迫另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奥斯曼帝国的政治结构示意图2.经济(1)军事扩张:奥斯曼帝国大规模的对外扩张,给被侵略国家人民带来了灾难,使被征服各国的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2)海外贸易:西欧与东汉的贸易受到影响,促使西欧国家致力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的海上航道。(3)地区局势:奥斯曼帝国征服巴尔干半岛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导致该地区国际关系紧张,成为一战爆发的火药桶。(4)文化传播:使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

12、性。南亚与东亚的国家3笈多王朝形势图4世纪中叶笈多王朝在北印崛起,319年在旃陀罗笈多的统治下,笈多王朝致力于在行中游地区扩张,先后征服不少地方,最终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笈多王朝是印度人自己建立的一个空前繁盛的王朝,它是印度教文化的全盛期,也可以说是中世纪印度文明的全盛期。1.兴起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几乎征服了北印度。2.统治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王直接控制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保留藩王,政令不够统一。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以后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印度教的基本教义与婆罗门教类同,主要经典有吠陀奥义书往世书摩诃婆罗多摩罗衍那等。印度教恪守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种姓

13、制度,同时吸收佛教的“轮回”“业报”的教义,鼓吹人生有轮回,善恶有因果。印度教的主神是相互关联而各具一相的“三相神”,即婆罗摩、毗湿奴和湿婆三大主神。(如图从左至右)三大主神婆罗摩(大梵天):创造之神,是宇宙和天地万物(包括神、人)的创造者,被称为始祖。毗湿奴(遍入天):赐福于人类的保护神。湿婆(大自在天):苦行神和舞蹈之神。3.宗教得里苏丹国疆域示意图雅利安人波斯人亚历山大孔雀帝国贵霜帝国笈多王朝德里苏丹国莫卧儿帝国殖民时期1.兴起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2.统治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行省,

14、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3.宗教 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中古时期的日本德川幕府建立,实行锁国政策17世纪镰仓幕府建立,进入幕府政治时期12世纪末中央集权体制瓦解,形成庄园,豢养武士10世纪出现严重社会危机6-7世纪中国人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秦汉之际日本疆域简图646年开始“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隋唐律令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背景: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唐文化的影响。(2)开始: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3)结果: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隋唐律令制度

15、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大化改新)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由从天皇和国家议会那里取得权力的总督和地方行政官统治。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新的拥有土地的耕种者需向中央政府纳土地税和劳务税,前者以稻米的形式支付,后者有时包括服兵役。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孝德天皇1.大化改新社会矛盾尖锐、唐文化的影响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进行改革,因年号为“大化”,故史称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在中央

16、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向中国唐朝政治经济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推动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给日本历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1)背景:庄园经济形成: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武士集团形成:贵族及庄园领主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在律令制国家,广大劳动人民的负担仍然是沉重的。口分田一般只能勉强维持一家的口粮,而租庸调就占去口分田的1/5,此外还有杂徭和兵役负担。杂徭是地方政府征用的劳役,壮年男子服役60天。农民缴纳的田租(稻谷)要送到郡或京城去,途中的费用由自己负担。兵役也是农民一项沉重的

17、负担,壮年农民要服3年兵役,每三四年,征丁一次,自备武器和粮食。政府和贵族还向农民放贷,称为“出举”,公出举的利息高达50%,私出举利息高达100%。2.幕府统治(2)形成: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日本统治阶层示意图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幕府从朝廷获得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利。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赋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2.幕府统治(3)特点:自镰仓幕府以来,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个幕府历史时

18、期,始于1185年终于1867年。1867年,德川幕府的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幕府政治结束,共682年。(4)锁国政策: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德川家康 17世纪初,德川幕府采取锁国政策,使日本退缩到几乎完全与世隔离的境地中。锁国政策规定,所有传教士必须离开日本,其信徒必须放弃他们的宗教信仰。另外,锁国政策禁止日本国民出国,违者处以死刑。这样,日本开始了两个多世纪的闭关自守。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幕府统治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效唐朝制度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日本丰臣秀吉派军

19、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历经7年中朝军民取得胜利仿效唐朝制度,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推行土地国有传播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李成桂与景福宫特点东西方文明的使者多宗教并存融汇中华千年文化因子政治 的专制统治 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制,但由于宗教冲突仍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君主中央集权体制 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对外贸易兴盛 文化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多种宗教文化并存,在相互借鉴中发展 以 为中心,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政教合一中国儒学文化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中古时期

20、的亚洲阿拉伯帝国建立:8世纪中期,地跨亚非欧三洲鼎盛: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1453年:定都伊斯坦布尔16世纪后期:地跨亚非欧三洲统治:苏丹是最高统治者,经济一度繁荣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南亚与东亚的国家南亚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东亚日本大化改新幕府统治朝鲜新罗高丽王朝李成桂改国号为朝鲜随堂练习随堂练习1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C在

21、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堂练习随堂练习2从存续时间看,最后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军事封建大帝国是()A拜占庭帝国 B西罗马帝国C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随堂练习随堂练习3穆罕默德说:“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这句教诲对阿拉伯人及其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下列事例中能体现这种影响的是()A借鉴印度数字发明了阿拉伯数字B全盘接受希腊罗马文化成果C承认基督教在阿拉伯帝国的地位D伊斯兰教吸收了孔子的思想随堂练习随堂练习4公元751年,唐将高仙芝征伐中亚,遭遇强大帝国战败,对他的敌人的正确的描述可是()A突厥民族,骁勇善战 B信仰耶稣,崇尚法律C信仰真主,政教合

22、一 D相信理性,要求民主随堂练习随堂练习5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C幕府政治开始 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随堂练习随堂练习6高丽成宗时代(981年997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 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 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随堂练习随堂练习7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A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天皇掌握了实权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D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随堂练习随堂练习8.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重大”可以理解为()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度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ppt课件(9)-(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