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介绍游山西村本课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本诗背景2.梳理诗歌,掌握诗歌知识3.了解本诗深刻含义目录一、背景介绍二、知识梳理三、文本梳理四、归纳总结一、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
2、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背景介绍游山西村,陆游是乘兴而来,游意十足吗?从写作背景看,本诗作于乾道三年(1167),陆游四十八岁。陆游因为支持抗金名将张浚北伐,遭到当权派排挤,此前一年罢官后回到家乡绍兴居住,偶逛于乡间,有感而作。可见,陆游是以“游”慰藉仕宦的失意,以“游”排遣心中的苦闷。背景介绍过白塔岭放翁慧眼识树石位于罗源县白塔乡走马岭的“才翁所赏树石”,因当年陆游路过,并把它写到老学庵笔记里,才使后人知道有这么一块石刻,至今尚不至于完全湮没无闻。“才翁所赏树石”俗称“才翁石”,是北宋著名文人,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任福建提点刑狱苏舜元,字才翁所题刻写的,字
3、幅高60厘米,宽78厘米。据南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四中记载“予(陆游)为福州宁德县主簿,入郡,过罗源县走马岭,见荆棘中有崖石,刻树石两大字,奇古可爱。即令从者除观之,乃才翁所赏树石六字,盖苏舜元书也。因以告县令项膺服,善作栏楯护之云。”陆游的这段记录,“才翁所赏树石”可以千古了;到清乾隆年间先后任福宁知府和福州知府的四川人李拔,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题五言律诗一首云:千古才翁石,大书列道旁。赏心会独远,寓意味偏长。价自品题重,名因表见彰。摩挲应有讬,言象已忘言。并勒石刻碑其旁,其碑犹在,1980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当地群众依然将它当作祖传宝贝保护,实为难能可贵。背景介绍从标题的
4、拟定看,山西村并非某个村庄之名,而是指山西面的诸村落。游山西村四联八句,仅仅56个字又怎能言尽游览山西诸村时的所见所闻呢?所以,“游”只是诗人被闲置之后偶尔到乡村转转,如果认为诗人“游兴十足,游意不断”,这就有过度渲染游兴之嫌了。诗句之中也能直接感受到陆游之“游”的随意、随性。“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字,能够体现出诗人发现又一村时的惊喜,但何尝不暗含一种诗人“游”时的随意?柳暗花明之处,新发现一座村落,且去看看,又有何妨?很显然,陆游在出游之前,并没有既定目标、预设计划,是一种漫漫而游,信步所至,游哪算哪。二、知识梳理文本梳理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
5、月光前来。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u)门:敲门。文本梳理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足鸡豚(t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三、文本梳理文本梳理 游山西村 待客图 亲民 风光图 习俗图 爱国 夜游图文本梳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翻译: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
6、现一个山村。文本梳理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翻译:社日将近,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今后如果还能趁着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文本梳理其一,居民皆热情留客,诚心待人。桃花源中的居民设酒杀鸡,邀客至家;山西村里的农家以鸡豚做食,以腊酒留客。其二,周边环境皆美丽宜人,幽僻难寻。桃花源外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山西村外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其三,两地皆古风犹存。桃花源中的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保留着先秦古风;山西村居民祭社祈年,着装打扮也都保存着古风。其四,两地皆远离纷争,与世隔绝,有如上古圣贤描述的小国寡民
7、的理想社会。在桃花源,没有东晋时期的南北之争,没有政治上的黑暗压抑;在山西村,没有宋金两国的剑拔弩张,没有朝堂上的尔虞我诈。文本梳理许多文人、士大夫在人生失意或厌倦官场之时,常常会寻找自己的“桃花源”,以此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可以说山西村就是陆游心中的桃花源。所以,诗中的山西村不再是指山西面的一个个村落,而应将之视作一种整体的意象来解读。游山西村与其说记录了陆游游玩山西村时的所见所感,不如说失意诗人在无法排遣心中苦闷之时寻游心中的桃花源。文本梳理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文本梳理
8、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读过此联后,人们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
9、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文本梳理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节日来源与周礼。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可见到宋代还很盛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文本梳理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
10、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文本梳理在游山西村的过程之中,陆游的心情始终是复杂的,罢官归田后的失落,邂逅山西村的惊喜,对山西村纯朴生活的欣慰,对光复中原梦想的执着,想要归隐又心有不甘的惆怅虽说无官一身轻,可陆游的内心却异常沉重。放荡不羁、借酒浇愁就真的能够放下心中的家国之念吗?当然不可能,当时作者正罢官闲居在家,回到家乡后作者的心情相当复杂,苦闷和激愤交织在一起,然而并未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诗人因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诗人脱离黑暗的官场,置身家乡纯朴、清新的生活环境,备感欣慰,并从中汲取了精神力量。此诗写的虽是闲适的乡居生活,却流露出诗人未能忘情国事的胸怀。四、归纳总结背景介绍游山西村写在一个山河破碎、统治者却不思进取的年代,陆游在仕途失意之时,没有选择就此归隐山西村,而是选择用一生为自己的理想而奔波。陆游一生梦想成为战士,并且他做到了真正的战士未必一定是金戈铁马,血洒疆场,而是历尽磨难,却永远初衷不改。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