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习惯教育的意义引言: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 “愉快”、“大胆”、“主动”、“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纲要再三强调要让幼儿主动活动,而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是自己的哲学家,教育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的我,通过自己在实际工作中
2、的不断总结、不断感悟,概括出以下几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供广大幼教同仁参考和借鉴。一幼儿行为习惯教育的意义: 1.二十一世纪是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在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断更新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而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经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我们认为在幼儿园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都明确指出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在过去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重知识轻习惯的现象,为了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幼儿习惯养成具有重要的历史
3、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次,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品格的需要。幼儿阶段是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体现最多的就是各种习惯。因此培养良好习惯就成为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形成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品格的最佳途径。再次,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纵观国际、国内不同历史时期,凡是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无不具有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它足以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2.中国有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西方也有一句谚语“:一个人的成功是由于幼儿园养成的习惯。”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
4、的发展与成就。有资料研究表明,幼儿36岁是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形成的习惯影响非常深远,甚至影响一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时期就是一个人一生的奠基时期,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3.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所有的教育只有变成一个人的习惯时,才会长久地发挥作用,才会变成决定一个人行为的能力,幼儿时期的各种教育也是这样,只有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时,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5、有一句俗话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银。”也从侧面说明了坏习惯也是从小时候养成的,因此,幼儿园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幼儿时期养成良好习惯,也是一个人进一步学习、进一步成长成才的保证。笔者曾调查一些优秀大学生的成绩与习惯的关系时发现:中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的生活与学习的习惯,而不取决于他的智商,比如学习有计划,守时,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喜欢钻研和刨根究底,这些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成绩。拥有这些良好习惯的人,学习有计划,有任务和责任意识,而学习成绩差,甚至没有什么出息的人总是缺少计划,办事拖拉,缺少责任意识,因此,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是一个人的人生奠基工程。二幼儿应养成
6、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应养成基本的自理习惯,如饭前洗手、按时作息、自理生活、做事有计划、做事专注、认真、整理玩具、不乱丢杂物、不挑食等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学会基本的与人相处等习惯,如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礼貌待人、爱护环境、遵守秩序、自制自控、耐心倾听、行为文明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合作学习、独立思考、善于钻研、制定计划、正确书写、观察比较、保护图书、细心认真等习惯。三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枯燥、单一的教育形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目的和结果。“幼儿园应
7、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全面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除了口头提醒、正面引导之外,还在环境方面下了功夫。通过环境的暗示来影响孩子,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2.教师要巧用激励机制,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物质强化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用实物以及其他象征性的符号如小红旗、小红星、红苹果等加以强化;时间的强化与机会的强化相结合,允许行为习惯好的幼儿有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提供各种游戏活动的机会,为班级服务的机会等形式。这些都形成了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教师榜样
8、法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幼儿的习惯其实就是父母与老师习惯的影子,因此教师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把自己的无形教育措施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幼儿的习惯中,幼儿对老师是非常崇拜的,经常会听到小朋友们说“:这是老师说的”“,这是老师做的”,比如老师在教育孩子们关心他人时,教师应当通过关心小朋友为别的孩子做出榜样,地上掉了碎纸,老师自己首先捡起来,这种以身作则的榜样,会逐渐变成幼儿的习惯。情景表演法情景表演具有模拟生活场景、增强幼儿体验的作用,因此可以根据教育的重点和幼儿的特点按照不同的主题设计情景,让幼儿在情景中模仿与体验。比如客人来了招呼客人的情景,同幼儿生病了关心同幼儿的情景,小朋友弄脏了小手的情景,
9、组织幼儿参与情景表演,强化幼儿的行为方式,促其养成习惯。游戏教育法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这是幼儿的心理特点,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3. 比如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时可以安排“打扮我的布娃娃的游戏,让幼儿为布娃娃穿衣服、系扣子、梳头等,在这个游戏中,他们自己也学会了穿衣、系扣子、梳头、洗脸等行为。环境教育法有人说“:人是环境的产物。”说明环境在人的行为习惯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有意识地
10、加强环境创设工作。主要创设两个环境。一是幼儿生活的物质环境,包括教室、卧室、走廊、墙面,可在相关地方喷绘习惯养成的宣传画、卡通图片,甚至可以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图片,让孩子在环境中学习和强化,在动手操作中养成习惯。二是创设促进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教育氛围,比如定期安排一个行为习惯养成的主题活动,利用电视、广播等进行宣传,强化氛围,老师的表扬和批评也是强化氛围的措施之一,孩子们喜欢受到父母或老师的赞扬,因此老师对做到某一行为给予赞扬也是对某一行为习惯的强化。4.歌谣教育法琅琅上口的童谣,简单易记,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老师可以把相关行为规范编制成歌谣,让幼儿记诵,既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又能强化幼
11、儿的行为习惯养成。尤其在开始活动前,先记诵童谣,然后开始活动,可以促使幼儿按童谣中的要求去做,便于养成习惯,比如在吃饭前,先让幼儿记诵童谣“吃饭了,快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说话,不挑食,人人夸我好宝宝。”幼儿经过这样几次训练和强化,能够较快地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家庭协作教育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模仿较强的时期,父母的作用尤其重要,因此要形成家长与幼儿园的教育合力,增强教育力度,如果做得相反,幼儿园的教育力量就有可能弱化甚至抵消。在具体工作中要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家长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认识,比如聘请幼儿教育专家给家长们举办讲座,定期举办家长学校,交流教育心得,克服家长在教育幼儿中的误区,使家长主动配合幼儿园,家长有意地给孩子们树立榜样,做孩子模仿的对象,达到家园要求一致,形成教育合力。随机提醒教育法幼儿由于年龄小,易模仿但也易忘却,因此教师在每项活动开始之前或在活动过程中要及时提醒幼儿注意行为模式,告诉他们注意事项,防止忘却,这种随机强化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便于强化,便于养成习惯。总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很重要的,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家庭、幼儿园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反复强化,才能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的人生奠基。泰州市美晨幼儿园(东风路校区)中(二)班秦晔201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