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用交互式课件学习矩形的实践探索本节课是矩形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平行四边形,并且对矩形(长方形)已经具有一些零散的认识。本节课我将通过问题情境的导入,使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让学生总结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经过配套练习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加深学生对矩形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利用PPT自学、讨论、作实验的方法,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注重学生的体验及自主性学习的方法,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未知化已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启发学生进行探索性思维。课例呈现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展示生活中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实际应用图片(推拉门,活动衣架,篱笆、井架等),想一想:这里面应用了平
2、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2 思考: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轻轻拉动一个点,观察不管怎么拉,它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动画演示拉动过程如图)设计意图:操作课件出示问题情境演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总结矩形定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思维活跃,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独立总结、归纳出矩形的定义。利用的对比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突破难点。赋能路径:出事课题,通过101课件的互动展示问题情境,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给出矩形定义。二、 小组合作,探索新知一) 探究矩形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作出对角线),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
3、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随着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当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操作演示后,学生再操作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探究矩形性质,到归纳矩形性质,再次与平行四边形性质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这种从属关系,体会特殊与一般的思想.。通过学生讨论,积极思维,完成定理证明,突出重点,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赋能路径:101课件操作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探究矩形性质指导学生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探究矩形性质。引导学生证明、总结矩形性质。二) 探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
4、一半。操作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探究矩形性质总结矩形性质.尝试证明矩形的性质.倾听教师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后让学生尝试解答。用实物投影仪出事部分学生解答。设计意图: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探究矩形性质;证明矩形性质,呈现矩形性质。赋能路径:通过PPT交互探究矩形性质,到归纳矩形性质,再次与平行四边形性质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这种从属关系,体会特殊与一般的思想三、随堂检测,巩固提升1. 填空(1)矩形的定义中有两个条件:一是,二是 (2)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边的夹角为30,则矩形两条对角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的度数分别为(3)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10cm,两条对角
5、线的一个交角为120,则矩形的边长分别为cm,cm,cm,cm2(选择)(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D)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矩形的对角线把矩形分成的三角形中全等三角形一共有()A)2对 B)4对 C)6对 D)8对3 已知:如图,O是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AE平分BAD,AOD=120,求AEO的度数。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目标,编出达标测评题,具体检查目标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矫正。课堂观察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在以下方面做的比较到位:在课上,我能把握课标、教学内容处理上更有针对性,在
6、把握深度上也做的比较好,在这节课中,也出现了很多的亮点,用教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平行四边形到矩形的变化过程,同时,在这节课上,我也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在课堂中有的问题探究的形式比较单一,课堂容量显得不够大,评价检测还不是十分到位等。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关注差生不够。课堂单调。缺乏趣味性。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很多的困惑:1)如何能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2)如何更好的把握新课标,使之能与目前的评价与检测更好的结合3)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学习课堂容量的搭配,应适应学生的特点,习题的设置要学会循序渐进地引导,起点不应太高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多关注学生,把课堂留给学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