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民法典总则编司法解释逐条详细解读-2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汇报人:XXX2022年xx月xx日2022年CONTENT目录第一条 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第二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认定因素第一条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一、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一)法律条文 第四条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父母在胎儿娩出前作为法定代理人主张相应权利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一、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二)条文解读1.民事权利及民事权利能力概念 民事权利,是指由国家强制力予以保障的民事主体所享有的类型化的利益,即对此种利益辅以法律之力,由民法所确认的一种私权利。一、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在外延上,民事权利涵摄
2、的内容包括:这种类型化的私权利外观上是一种利益,这种利益享有法定的行为自由,如处分权、选择权、救济权等,这种私权利受国家法律强制力保障,赋予权利人以请求权,当该私权利被他人侵犯时,享有向司法权申请救济的权利。一、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我国民法典赋予公民人格权、身份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等广泛的民事权利,故民法典被称之为“民事权利宣言书”。一、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 民法上的民事权利能力,特指自然人享有法律确认的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一种法律上的可能性,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一、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2.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特征(1)民事权利能力的平
3、等性。民法典第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任何公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位等,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这是我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反映,依照法律,不得对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加以限制或剥夺。一、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2)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统一性。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不仅指享有民事权利的资格,同时也包含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因此民事权利能力是二者的统一体。就是说,自然人享受民事权利的资格,同时也有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一、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3)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内容的法定性。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内容是由法律预先规定的,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无关,个人意志无权予以变更
4、。一、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4)民事权利能力的人身性。由于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民事权利能力就是自然人的生存资格,是自然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转让民事权利能力,无异于抛弃自己的生命权。因此,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主体的人身是不可分离的。本人既不能转让也不能放弃,他人也无权予以限制或者剥夺。当事人自愿转让、抛弃的,法律不不会承认其效力。一、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5)民事权利能力的广泛性。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包括了自然人生存和发展的广泛的人身权、财产权的内容,因此,自然人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事务,自由从事各种民事行为,最充分地实现自己的利益。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
5、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一、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3.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 在胎儿出生前,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予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自始无效。一、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1)遗产继承:娩出前,胎儿父亲去世,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享有继承权。娩出时为活体,遗产归婴儿,由唯一的第一顺序法定监护人,婴儿的母亲监管;娩出时为死体,婴儿的民事权利自始不存在;娩出时为活体但旋即死亡,遗产按婴儿的遗产处理,归其母亲。一、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2)接受赠予:娩出前,胎儿接受赠与,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享有接受赠与的权利,成立赠与合同但未生效。娩
6、出时为活体,赠与合同成立并生效,因是无偿赠与,所以赠与人有任意撤销权。但是,公证的、公益性质的、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不得撤销。一、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娩出时为死体,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赠与合同成立但不生效;娩出时为活体但旋即死亡,赠与合同成立并生效。一、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3)第三人侵害胎儿利益(侵权行为):娩出前,第三人实施侵害行为导致胎儿利益受损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享有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娩出时为活体,法定代理人可以婴儿的名义提起侵权损害赔偿;娩出时为死体,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无需赔偿;娩出时为活体但旋即死亡,根据过错原则,第三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一、胎
7、儿的民事权利能力4.胎儿利益纠纷的诉讼主体由于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仅指依法享有权利的能力,不包括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即胎儿在出生前只是权利主体。胎儿只能为原告”,不能为被告。一、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胎儿作为民事权利主体时,因尚未出生,自应当由代理人代为行使权利,法定代理人天然地应由父母担任,应直接以父母作为诉讼主体。第二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认定因素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认定因素(一)法律条文 第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人民法院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后果,以及标的、数量、价款或者报酬等
8、方面认定。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认定因素(二)条文解读1.民事行为能力概念民事行为能力中的“行为”,是引起民事法律事实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活动,这种活动特指自然人有意识的活动,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前者基于行为人确立、变更或者终止,后者基于法律的规定。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认定因素简言之,民事行为能力是自然人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或者资格,涵摄的内容包括:这种能力必须是独立进行的,以意思能力为基础,且具有法定性。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认定因素据此,民法典将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三大类,前者是指16周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的未成年人和18
9、周岁的成年人,后者指不满8周岁或者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认定因素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第一款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认定因素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行为与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认定因素(1)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2)本人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后果;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认定因素(3)标的、数量、价款或者报酬等。需强调的是,每一因素的认定标准不是固定的,而应当个案个判,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汇报人:XXX感 谢 您 的 观 看2022年xx月xx日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