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doc

上传人(卖家):李小二工作室 文档编号:736869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DOC 页数:136 大小:2.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全 册 优 质 教 案 20202020 年 9 9 月 一一 时、分、秒时、分、秒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 分、 秒,探索并发现 1 时=60 分,1 分=60 秒,学会 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之前已经初步认识钟 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考虑到秒是很小的时间单位,日常生活中的计时很少需要精确到秒, 因此这部分内容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秒”的时间短暂,了解 15 秒内不同事件的 完成程度,体会时间的宝贵。然后再安排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这 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把先

2、前的学习经验迁移到后续学习之中,又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新 知,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其主要知识点是:秒的认识;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在教学中要注意尽可能地联系生 活实际,借助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教学中要 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已有认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进而突破计算经过时间这一教学难点。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 1 分=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

3、时间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要充分运用教 材提供的生活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 摸得着的东西。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逐步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 识。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 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制关系,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 这无疑给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学时,应加强对钟表

4、的观察,特别 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以便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知识,掌 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1 秒的认识.1 课时 2 经过时间的计算. 1 课时 1 1 秒的认识秒的认识 一一 课课 时时 教学内容 秒的认识。(教材第 23 页的内容及第 4 页“做一做”上)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珍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 重点难点 重难点: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具学具 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一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5、 引出“秒”的概念。 1.出示教材第 2 页第一幅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十、 九、八、七二、一) 2.教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 间?(1 秒) 教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秒” 。 二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一个有秒针的钟表,请同学们观察,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 (我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分针,还有秒针;有 12 个数字,有 12 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 教师说明:同学们说得很正确,钟表上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

6、 2.在钟面上怎样表示 1 秒呢? (秒针走 1 小格的时间就是 1 秒) 教师用课件演示秒针走 1 小格的动作,请学生观察。 3.请学生谈一谈对 1 秒钟有什么感受。 (特别短) 4.请学生继续观察课件中的表。教师演示秒针走一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 1 小格,秒针走一圈是 60 秒,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钟。所以 1 分 =60 秒)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1 分=60 秒。 5.教师出示有秒针的钟表,和同学们共同感受 1 分钟有多长。 请学生谈感受。 (1 分钟比 1 秒钟长,但 1 分钟过得也很快) 6.出示教材第 4 页“做一做”上第 2 题,了

7、解 1 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现在给同学们 1 分钟的时间,你亲自实践一下,这段时间能做些什么。然后把你的感受告 诉同小组的同学。 三 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2.了解一下自己小组的同学 50 米跑的成绩,并记录下来。 姓名 成绩 秒 秒 秒 秒 秒 回答下面问题: (1)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由小组合作完成。 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1.分别写出下列各表所表示的时刻。 2.根据实际情况填一填。 (考查知识点:时间与时间单位;能力要求: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 类 1.填空。 (1)深呼吸 1 次用( )秒。15 秒内

8、能深呼吸( )次。 (2)从 1 数到 30 用了( )秒。 (3)1 分=( )秒 120 秒=( )分 2.绕操场跑 1 圈,王刚用 59 秒,李月用 1 分零 3 秒。谁跑得快? (考查知识点:对秒的认识;能力要求:能熟练运用秒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 时 秒 分 2. 略 课埻作业新设计 A 类 1. 3:00 1:30 10:05 2:25 2.略 B 类 1. (1)略 (2)略 (3)60 2 2.王刚跑得快。 教材习题 教材第 4 页“做一做” 1.略 2.略 板书设计 秒 的 认 识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作为比分还小的

9、时间单位,“秒”经常会出现在“倒计时”中。 2 2 经过时间的计算经过时间的计算 一一 课课 时时 教学内容 经过时间的计算。(教材第 48 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 1 时=60 分,1 分=60 秒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的换算方法。 难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学具 钟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口答: 1.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是( )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

10、秒针走 一圈是( )分。 3. 1 时=( )分 1 分=( )秒 二 自主探究 1.学习例 1。 (1)出示例 1: (2)师问:谁知道 2 时等于多少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因为 1 时是 60 分,所以 2 时是 2 个 60 分,也就是 120 分。所以 2 时=120 分) 教师板书:2 时=120 分 (3)练习:3 分=( )秒,你是怎样想的? (1 分是 60 秒,3 分就是 60 加 60 再加 60,也就是 180 秒。所以 3 分等于 180 秒) 2.学习例 2。 (1)出示例 2: 引导学生观察钟表上所表示的时刻,小明几点离家,几点到校? (小明 7:30 离家,

11、7:45 到校) (2)提问: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样算的? 独立完成后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分针从 6 走到 9 走了 3 个大格,每个大格是 5 分钟,所以一共是 15 分钟。也可以这样想: 直接用 45-30 算出用了 15 分钟) 三 巩固练习 1. 3 时=( )分 4 分=( )秒 2.小明来到商店门前,商店还没有开门,他看到营业时间牌上写着早9:00开门,晚8:00关门, 他又看了看自己的手表,心想:“现在才 8:40,我还要等多久才开门呢?” 教师提问:你能帮助小明计算一下还要等多长时间吗? 用钟表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从 8:40 到 9:00 要经过多长时间。

12、学生回答:从 8:40 到 9:00 分针走过了 4 个大格,一共是 20 分钟,所以小明还要等 20 分钟。 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1.体育课上跑 400 米,小强用了 1 分 48 秒,小力用了 1 分 54 秒。小力比小强多用了多少 秒?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 15 分钟。 他每天早晨要在 7:35 到学校,小明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 家出发? (考查知识点:有关时间的计算;能力要求:能应用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B 类 儿童游泳队测试 100 米蛙泳成绩。小强用 2 分 28 秒,小刚用 3 分 5 秒。小强比小刚快了 多少秒? (考查知识点:有关时间的计算;能力要求:能

13、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 180 240 2.从 8:40 到 9:00 分针走了 4 个大格,一共是 20 分钟。所以小明还要等 20 分钟。 课埻作业新设计 A 类 1.1 分 54 秒-1 分 48 秒=6(秒) 2.小明应该在 7 时 20 分前从家出发。 B 类 3 分 5 秒-2 分 28 秒=37(秒) 教材习题 教材第 4 页“做一做” 1 180 100 教材第 6 页“练习一” 1. 少于 1 分钟 多于 1 分钟 2.时 秒 分 3.略 4. = 57.略 8.11:40 20 分 12:00 4:15 45 分 5:00 25 分 5

14、:25 9.在 9:40 的时候能到达。 10. 11. (1)40 分钟。 (2)眼保健操。 (3)最晚要7:30从家里出发,因为学校要求7:40到校,路上要用10分钟,那么比到校时 间提 前 10 分钟就是 7:30 从家出发。 (4)每节课都是 40 分钟,课与课之间的活动时间一般是 10 分钟,所以第四节课的时间 是 10:5511:35。 板书设计 经过时间的计算 1 时=60 分 1 分=60 秒 2 时=120 分 3 分=( )秒 二二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 100 以内),笔算几百几

15、十加、减几百几 十以及加、减法的估算。共安排了 4 个例题。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 100 以内 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 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作用。 2.口算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是前几册 100 以内的口算的延续,是在 100 以内口算和笔算基 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例如,一位数 除两位数的口算比较熟悉,就能较快地判断出余数的大小以及商是否合适。笔算几百几十加、 减几百几十是新增加的内容。是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学习这些内容不

16、仅 可以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而且还为后面学习多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做准备。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掌握了 10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学会了竖式计算的法则, 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的延伸,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 决类似的教学问题。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 100 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 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性。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

17、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如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都是两 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而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是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因此教学时,应注意相 关内容的复习。 2.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 本单元计算教学的内容呈现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时,一方面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同时也应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如教学几百几十的加、减 法时,主要以教学笔算为主,口算时作为另一种算法出现,因此对于这类计算,只要求学生掌握 笔算,对于口算不作共同要

18、求。 3.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随着计算内容的 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本单元教学应结合几百几 十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 两位数加两位数. 1 课时 2 两位数减两位数. 1 课时 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 课时 4 估算. 1 课时 5 整理和复习. 1 课时 1 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 一一 课课 时时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材第 9、第 10 页) 教学过程 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 100 的),会正确口算两位

19、数加两位数。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口算。 难点: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同学为什么这么高兴吗?(课件出示:教材第 9 页主题图) 生:因为他们要去参观“世博会”啦! 师:跟小组同学说一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获得的数学信息。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把主要信息板书出来。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设计意图:借劣主题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绅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为下面提出问题

20、,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二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 1。 师:现在老师想知道,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呢?你能根据刚才获得的信息解决问题 吗?该怎样列式呢? 生:要求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只要把一年级两个班的人数相加就可以了。我们已 知一(1)班有 35 人,一(2)班有 34 人,所以算式是 35+34。 师:你会口算吗?试一试,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口算方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口算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生 1:我把 34 分成一个整十数 30 和一个一位数 4,先算出 35+30=65,然后再算 65+4=69。 生

21、2:我是把 35 和 34 都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这样 35 分成 30 和 5,34 分成 30 和 4,然后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30+30=60;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5+4=9,最后把它们的和相加 60+9=69。 对于学生的不同算法,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不必强求算法的统一。 师: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呢?谁会列式? 生:我们已经知道二(1)班有 39 人,二(2)班有 44 人,所以要买的车票张数就是这两个班的 人数和,算式是 39+44。 师:谁能很快算出结果?说一说你的算法。 生 1:我们可以先算 39+40=79,再算 79+4=83。 生 2:我们还可以先算 30+4

22、0=70,再算 9+4=13,最后算出 70+13=83。 只要学生算法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表扬鼓励。 2.教学“做一做” 。 师: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课件出示:教材第 10 页“做一做”)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说算法: 生 1:三年级一共要买的车票数就是三年级两个班的人数之和,33+36=69(张)。 口算的时候 可以先算 33+30=63,再算 63+6=69。 生 2:要算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就要把四年级两个班的人数相加,36+38=74(张)。 口算的时候可以先算 30+30

23、=60,6+8=14,再算 60+14=74。 生 3:模仿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问:五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算式是 41+42=83(张),也 就是说五年级一共要买 83 张车票。 【设计意图: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学习,变“学斱法”为主劢的构建斱 法。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丌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计算斱法】 三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75= 37+24= 81+11= 考查知识点: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能力要求: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两 位数(和在 100 以内的)

24、 B 类 一辆玩具汽车 29 元,一辆玩具坦克 47 元,如果这两样玩具都买需要多少元钱? 考查知识点: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能力要求: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口算两位数 加两位数(和在 100 以内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埻作业新设计 A 类 75 90 61 92 B 类 29+47=76(元)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一(1)班 35 人 一(2)班 34 人 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二(1)班 39 人 二(2)班 44 人 35+34=69(张)想:35+30=65 65+4=69 三(1)班 33 人 三(2)班 36 人 或 想:30+30=60 5+4

25、=9 60+9=69 四(1)班 36 人 四(2)班 38 人 五(1)班 41 人 五(2)班 42 人 六(1)班 39 人 六(2)班 43 人 2 2 两位数减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一一 课课 时时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材第 1113 页) 教学过程 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难点: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口算。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去“世博会”参观的事情吗?大家把问题解决

26、得真棒!今天我们 继续研究参观“世博会”购买车票的问题。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 11 页主题图) 生 1:我知道了普通快客的票价是 65 元,动车的票价是 54 元。 生 2:我知道了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 48 元。 师:同学们获取了这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才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大家有信心正确解答问题 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鼓励学生积极解决问题,为新课的 探究奠定基础】 二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 2。 师:今天老师还想请大家帮帮忙来解决问题!(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说说你的

27、想法。 生:我们已知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要求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 多少钱,就是计算 65 比 54 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65-54。 师:你会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算法跟大家交流一下吧。 生:我们可以先算 65-50=15,然后再算 15-4=11。 对于算法合理的学生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表扬。 (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师:你知道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 生:我们已经知道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世

28、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是48 元,要计算世博专线 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的票价便宜多少钱,用减法计算65-48。 计算的时候,可以先算65-40=25, 再算 25-8=17,所以结果是便宜了 17 元钱。 师: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提问题并解答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只要问题合理,解答正确就要给予肯定鼓励。 2.教学“做一做” 。 师:你能完成下面的习题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开展抢答比赛,汇报交流计算结果;对解答全部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

29、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究 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三 总结提升总结提升 师:在今天的课上你有什么收获呢?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交流汇报。 四四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97-43= 52+16= 34+56= 25+36= 44-19= 82-48= (考查知识点:两位数减两位数;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B 类 小红的爸爸体重是 65 千克,小红的体重是 36 千克,爸爸比小红重多少千克? (考查知识点:两位数减两位数;能力要求:能运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埻作业新设计

30、A 类 54 68 90 61 25 34 B 类 65-36=29(千克) 教材习题 教材第 11 页“做一做” 88 32 83 9 45 49 教材第 12 页“练习二” 1. 47 59 66 78 54 40 72 78 2. 82 99 77 87 90 89 58 51 3. 83 4. 61 5. 略 6. 47 19 52 10 7. 15 24 8. 8 84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答: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 11 元钱。 3 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一一 课课 时时 教学内容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材第 14 页) 教学目标 1.学习几

31、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计算并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在众多方法中择优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难点: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和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退位减。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终于进入了世博园,同学们想不想进纪念品商店逛一逛呢? 【设计意图:借劣轻松的谈话调劢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参不课埻学习的注意力】 二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 3。 师: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 14 页例 3) 生:知道了世博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上午卖出 380 个

32、 “海宝” ,下午卖出 550 个 “海宝” 。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说: 生: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 师:谁能尝试解答这个问题呢?先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算法跟大家分享? 生 1:求这一天卖出多少个“海宝”,就是计算上午与下午卖出“海宝”个数的和,用加法 计算,算式是 380+550。 计算的时候,我是这样想的:因为 380 可以看作是 38 个十,550 可以看作 是 55 个十,这样 38+55=93,所以 380+550=930。 生 2:在计算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竖式笔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

33、个位加起,满十就要向 前一位进 1,这样就是 给予解答正确的学生肯定表扬。 生: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 师:会解答这个问题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呢? 生 1: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其实就是计算上午与下午卖出的“海宝”相 差多少个,用减法计算,550-380=170(个)。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 2:因为 550 可以看作 55 个十,380 可以看作 38 个十,我们可以先计算 55-38=17,所以 550-380=170。 生 3:我们也可以借助竖式进行笔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当哪一位不

34、够减时, 向前一位借 1,就是这样算: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百位上是 1 呢? 生:因为十位上的 5 减 8 不够减,向百位上借走了 1,这样百位上还剩 4,再减 3 就得 1。 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 2.教学“做一做” 。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出下面各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 14 页“做一做”) 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展示竖式计算方法及结果,给予解答正确的学生以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整个课埻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劣点拨”为主,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不学 习的机会,处理好课埻上可能生成的问题】 三三 总结提升总结提升 师:笔算

35、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满十进 1;减法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 1) 四四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把下列算式按得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50+170 740-210 290+310 (考查知识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B 类 解决实际问题。 (1)妈妈准备买一部电话和一个电饭煲,共需要多少钱? (2)一个电饭煲比一台电风扇贵多少钱? (3)爸爸有 700 元钱,买一台电风扇和一个电饭煲够吗? (考查知识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参考答案 课埻作业新设计

36、 A 类 290+310740-210350+170 B 类 (1)180+310=490(元) (2)310-290=20(元) (3)290+310=600(元) 600 元220,239230,220+230=450,223+239 一定大于 450,所以坐不下。 生 5:223 接近 220,239 接近 240,这样 220+240=460,所以坐不下。 生 6:在计算 223+239 时,我们可以从 223 中拿出 1,这样就可以看作 222;把刚才拿出的 1 放在 239 中就成了 240,这样 222+240=462,说明六个年级是 462 人,比座位总数 441 多,所以坐

37、不下这么多同学。 只要学生讲解估算方法合乎情理就要给予肯定。 师: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生 1:首先要计算出这两个旅行团的总人数,算式是 196+226。估算的时候,可以把 196 看 作 200,这样 200+226=426,应该是能坐下。 生 2:可以把 196 看作 200,把 226 看作 230,这样 200+230=430,比 441 小,所以坐得下。 只要学生解答合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 三三 总结提升总结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感觉到估算给我们的计算带来了很多方便,并且我学会了多种多样的

38、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丌是都需要精确计算的,这个时候估算给我们 带来的好处就是斱便而且接近真实情况。所以在课埻上就要模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多 种多样的估算斱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不用计算,把苹果准确地放到筐里。 (考查知识点:估算;能力要求:掌握估算方法,能进行合理的估算) B 类 育红小学有学生 723 人,八五小学有学生 606 人,估算这两所小学的学生数大约相差多少 人。 (考查知识点:估算;能力要求:掌握估算方法,能进行合理的估算) 参考答案 课埻作业新设计 A 类 比 400 小的:525-239

39、比 500 大的:106+438 349+226 720-112 419+201 864-243 B 类 把 723 看作 700,把 606 看作 600,这样 700-600=100,所以这两所小学的学生数大约相差 100 人。 教材习题 教材第 16 页“练习三” 1. 770 500 360 80 600 810 190 60 2. 850-780=70(千克) 3. 850 690 970 520 4. 300-150=150(度) 5. (1)接近 100 的: 123 114 接近 200 的:203 195 215 接近 300 的:285 308 (2)接近 440 的:43

40、6 441 接近 450 的:452 447 接近 460 的:458 459 463 6. 7. 700-218500(元) 8. 把 245 看作 240,把 187 看作 190,240+190=430(元) 430 元400 元 不够。 9. 640 990 500 220 530 50 10. 320 11. 100 12. 280+350=630(米) 或 350-280=70(米) 13. 610 大约还剩多少瓶饮料? 528-184350(瓶) 板书设计 估 算 223+239 想法:220+230=450,450441 坐不下。 220+240=460,460441 坐不下。

41、 5 5 整理和复习整理和复习 一一 课课 时时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教材第 1920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题目,学生能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掌握 本单元内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及估算策略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对第一单元的学习就要结束了,我们一起来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你有 信心做好吗?首先来说说你的收获吧。 学生可

42、能会说: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我学会了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我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啊!值得表扬,希望大家能再接再厉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实践活劢中学会归纳整理阶段性知识】 二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知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所以要相同数位对齐。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举例说一说。 生: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其实质就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如 650-340,其实就是 65 个十减 34 个十。 师

43、: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教材第 19 页第 1 题) 学生尝试完成口算练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奖励解答全部正确的学生一面小红旗。 师:你能自己笔算下面各题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 19 页第 2 题)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笔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竖式计算的结果,对于解答完全正确的学生给予奖励。 师: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 19 页第 3 题) 生 1:可以把 441 看作 440,把 632 看作 630,这样 630-440=190(个),所以中国科技馆的巨幕 影院比上海科技馆的大约多

44、 190 个座位。 生 2:可以把 441 看作 400,把 632 看作 600,这样 600-400=200(个),所以中国科技馆的巨幕 影院比上海科技馆的大约多 200 个座位。 只要学生估算合理就要给予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题目,帮劣学生总结归纳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斱法和要注意 的问题,迚一步掌握本单元内容,从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掌握估算的策略】 三三 总结提升总结提升 师:经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各自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既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以及时总结收获,帮 劣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

45、的劢力】 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50+230= 740-460= 530+380= 540-130= 490+150= 440-350= 230+170= 340-180= (考查知识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力要求:能正确完成相关计算) B 类 认真审题,解决问题。 (考查知识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力要求: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 课埻作业新设计 A 类 980 280 910 410 640 90 400 160 B 类 197+201400(个) 能坐下。 教材习题 教材第 19 页“整理和复习” 1. 87 52 80 56 92 4

46、4 44 50 2. 990 850 640 820 280 210 290 360 3. 632-441190(个) 教材第 20 页“练习四” 1. 略 2. 9. 2 米=200 厘米 2004=50(厘米) 10*. 422=1(分米) 思考题:10 厘米 板书设计 3 3 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 一一 课课 时时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教材第 26 页) 教学目标 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体验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人教版(2024) > 三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doc)为本站会员(李小二工作室)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