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语文 必修下册主讲教师:赵 强走进孔子语文 必修下册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富有政治理想,推行礼治德政,其学说核心为“仁”。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我国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孔子生平语文 必修下册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2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3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制度。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5在伦理方面,孔子主张“仁”。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
2、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8在品德上,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孔子思想语文 必修下册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语文 必修下册诗书礼易乐春秋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孔子晚年编订和整理了一些传统的文献,形成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这六经被人们公认为宝典。汉武帝即位后,实
3、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使得经学日益兴盛和发展起来。汉代经学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学者在研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思想派别,后经相互争辩、互相渗透和整合,初步实现了经学的统一。汉朝是经学发展最为繁荣和昌盛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儒生通过对经学进行阐述发展的过程,使经学的思想深深渗透到普通民众之中。语文 必修下册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仲由)(曾点)(冉求)(公西赤)知识扩展:古人有名,姓,字及号。名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称谓对方时便以称字为礼貌。语文 必修下册纠正字音论语 饥馑 曾皙 哂舞雩 铿尔 小相 沂 冠者 喟 俟 撰 比及 毋 摄 冉ln jn x shn kng xing ygu
4、n ku s zhunsh b w rny 语文 必修下册 读好文言文,要做到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语速慢,以显古诗文的雍容之风;语调悠长,以彰古诗文的典雅之气。朗读要领语文 必修下册 朗读人物语言时,不妨通过文字,在头脑中想象人物说话时的语调、情态和节奏。例如:读子路的语言时语速可稍快,语气语调中流露出直率、自信之气。读冉有和曾晳的语言时语速要平缓,语气也要稍轻一些,表现出谦逊之态。读公西华的语言时要富于节奏和音韵,语调上扬,表现出从容不迫、逍遥自在之情。朗读示例语文 必修下册译文:文言翻译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
5、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什么呢?”因为很短的时间不同“已”,停止宾前。不知吾如果有人做相当于“于”,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比”平日,平常那么,就语文 必修下册译文:文言翻译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轻率,不加考虑的样子夫子哂之。子路轻率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
6、,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义理。”孔子对他示以微笑。用、把中等国家夹于,在军队接续饥荒治理饥馑指荒年。五谷不熟曰饥,蔬菜不熟曰馑。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状语后置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语文 必修下册攻打等到微笑译文:文言翻译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要等待君子(来推行了)。”治理或者至于等待使动,使足。语文
7、必修下册宾前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译文:文言翻译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做到什么,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宗庙祭祀的事,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诸侯不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曰会;诸侯同见天子曰同。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或者这里作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礼服,名作动,戴着礼服语文 必修下册胜任,能做到事礼服,名作动,戴着礼帽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诸侯祭祀的事情,或诸侯会盟的事。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
8、先祖的场所译文:文言翻译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曾晳,你怎么样?”(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弹奏语文 必修下册胜任,能做到事停止起身,站起来和、跟动名,才能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妨,有什么关系呢拟声词,指曲子终了的琴音;也有人说“铿”地一声,指弹奏终了时的最后一声高音译文:文言翻译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通“暮”,农历三月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晳)
9、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好了。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去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晳啊!”定成年人长叹的样子名作动,吹风状语后置,乎沂浴语文 必修下册少年赞同译文:文言翻译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用。状语后置,以礼为国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晳)说:“您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笑他。”罢了名作动,落后语文 必修下册治国曰:“夫
10、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指示代词,那谦让因此,所以译文:文言翻译“唯求则非邦也与?”(曾晳说):“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孔子说):“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呢?”怎么、哪里语气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同“欤”,疑问语气词语文 必修下册国家“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译文:文言翻译“唯赤则非邦也与?”(曾晳说):“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孔子说):“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或互相见面的通称形作名,小相语文 必修下册“
11、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疑问代词,谁形作名,大相一、文章师生这次对话的主题主要围绕“志”字展开讨论,给全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2段)孔子问志第二部分(第3-13段)弟子述志第三部分(第14-21段)孔子评志志语文 必修下册文本解读1、文中孔子四个弟子的志向分别是什么?2、从志向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3、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谈话作了什么评价?语文 必修下册语文 必修下册孔子问志孔子问志志向志向性格性格孔子评价孔子评价子路冉有公西华曾晳文本解读志向志向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侧重强国)子路(仲由)性格性格
12、有抱负、自信,却较鲁莽、轻率。态度态度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不够谦虚。文本解读语文 必修下册志向志向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侧重富民)冉有(求)性格性格谨慎小心、敦厚谦虚,有分寸。态度态度孔子“叹之”。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没有评点,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文本解读语文 必修下册志向志向能在诸侯举行会盟的时候担任一个“小相”。(侧重以礼治国)公西华(赤)性格性格谦恭有礼,娴于辞令,虚心委婉
13、。态度态度孔子“惜之”。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孔子认为公西华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的能力。文本解读语文 必修下册志向志向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追求宁静高雅的生活)曾皙(点)性格性格洒脱高雅,从容淡定,豁达自得。态度态度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得到孔子的赞扬。文本解读语文 必修下册语文 必修下册孔子问志孔子问志志向志向性格性格孔子评价孔子评价子路千乘之国有勇,知方直率、粗犷(哂之)以其言不让冉有小国足民谦虚(叹之)唯求则非邦也与
14、?公西华愿为小相焉更谦虚(惜之)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曾晳暮春游乐图从容、洒脱(与之)吾与点也。文本解读文本探究1、孔子为“何哂”由?2、孔子为什么唯独“与点”?3、孔子的“志”是什么?语文 必修下册文本探究一、孔子为“何哂”由?语文 必修下册解读:针对子路的“率尔”作答,孔子哂之。“长者不及,勿谗言”这是说在长者面前,如不问及就回答,是非礼的。这种形式的主动发言,并不被孔子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文本探究二、孔子为什么唯独“与点”?语文 必修下册解读:“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士大夫潇洒适意的生活场景,难道不是
15、一个大同社会的缩影吗?对比礼记大同可以发现,孔子向往大同之世,终其一生他都在极力促成以周礼为代表的小康社会的实现。当其时也,贤能在位,百姓各得其所,上下尊卑,秩序井然,社会和谐。士大夫不必穿梭于各国之间鼓唇弄舌,他们可以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中歌咏弹唱。这是曾皙心向往之的生活美景,也是孔子追求的“无为而成”、“无为而治”的大同社会。文本探究l 曾皙的“志”具体是什么?是不管理国家只愿享乐洒脱吗?语文 必修下册这副“暮春咏归图”,实际上就是委婉展现了曾点出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由幸福。曾点描绘了一种超然的“世外桃源”,无拘无束,自由快乐,即隐士的生活景象,表现了淡泊宁静的心态。这
16、只有在太平盛世才有的景象,同时“风乎舞雩”等都表明了曾皙十分重礼。文本探究三、孔子的“志”是什么?语文 必修下册明确:孔子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他担任鲁国大司寇时,推行礼治,施以仁政。可惜鲁国国君受人离间,很快就疏远了孔子,他的政治主张“礼”、“仁”也就成了一颗划过天空的流星,转瞬即逝。“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孔子身为万世宗师,必须思考百姓的疾苦。他希望通过礼治,塑造一个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能享受真、善、美的理想的大同世界。总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问志解除顾虑启发思考孔子述志子路千乘之国(鲁莽、轻率)冉有区区小国(谦虚、谨慎)公西华愿为小相(谦虚、娴于辞令)曾皙娱情山水(盛世理想、夫子与之)孔子评志为国以礼以“志”为线性格毕现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