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目标1了解吴承恩及西游记的相关文学常识。2梳理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3.体会本文大胆非凡的想象。4.欣赏文中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体会语言的准确传神、谐趣俏皮。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首家喻户晓,传唱至今的歌曲,就是86版西游记的片头曲。这首歌曲唤起了我们对那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西游世界的记忆。现在,让我们跟随这首曲子的脚步,进入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故事,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启程!二、预习检测1.走近作者【吴承恩】(约1510约1582),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他自幼聪慧过人,但科考不利,直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曾出任长
2、兴(今浙江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晚年寄情诗酒,从事文艺创作。代表作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2.写作背景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玄奘从长安出发去往天竺(古印度)游学。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长安,带回佛经600多部。此次西天取经,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辑录成大唐西域记12卷。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吴承恩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西游记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3.相关介绍评价: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
3、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内容: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文学价值: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朝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4.文体知识章回体,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馀回。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
4、性,但又承上启下。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最早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三国演义。如: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5.故事背景本故事选自西游记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前五回故事梗概为:花果山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觅得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后石猴拜菩提老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又向龙王讨得“如意金箍棒”。后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孙悟空,没有成功。于是,观音菩萨推荐小圣二郎神擒拿孙悟空。本文故事即从这里开始。6.字词积
5、累:见ppt三、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理解题意1.你从本文的标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人物+事件)预设:孙悟空乃天地精华所生,上天入地,何所不能?号为“齐天”,意为与天地齐寿同春,何其威严,何其神圣,是谓“大”圣。而镇守灌江口的杨戬,乃玉帝之妹和凡间人所生,他一半是人一半是神,号为“二郎显圣真君”,人称“小”圣。2.小圣为“小”,却能降服“大”圣,怪也不怪?预设:孙悟空曾被玉帝招安,做了个养马的芝麻官弼马温,后来知道自己上了当受了嘲弄,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自封为“齐天大圣”。“大圣”是自封的因此并不为官家认可。而杨戬的称号却是玉帝亲封,是大家公认的。由此,就不能从称号上来判定孙悟空和杨戬的神通与能力
6、孰大孰小、孰高孰低,而最终小圣降服大圣也就不足为怪了。作者借他们的称号有意造成阅读上的错位,以戏谑的口吻来演说两位神仙之间的故事。小圣施展威力降服了大圣,让人在忍俊不禁中产生阅读的渴望。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划分课文层次。单元学习要求:快速阅读(1)以段落为单位,寻找关键词语,带动整体阅读。(2)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提高阅读速度。预设:故事经过:文章写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时眼见群猴惊散,准备逃跑不战,却被堵住去路。孙悟空依次变作各种动物以及土地庙、二郎神,企图蒙混过关,二郎神则依次变作相应能克制的动物及现出原形来牵制孙
7、悟空。最后两人激战起来,胜负难分,孙悟空被天兵天将围闲。课文层次划分:第一部分(1):遭二郎真君与梅山六兄弟围困,大圣败走。第二部分(2、3):二郎真君与大圣斗法。第三部分(4、5):二郎真君与梅山六兄弟合力再次将大圣围困。第2课时目标导学二:理清情节1.在本文中大圣和小圣经过了几个回合的变化争斗?大圣分别变成了什么?小圣相应变成了什么?预设:斗法对象第一回第二回第三回第四回第五回第六回第七回大圣(孙大圣)麻雀大鹚老鱼水蛇花鸨土地庙真君小圣(二郎真君)饿鹰大海鹤鱼鹰灰鹤原身原身原身3.小圣和大圣的变化争斗经历了几次转折,依据转折,你认为可以他们的斗争分为几个阶段?预设:第一阶段变化斗决:孙悟空
8、变禽鸟、游鱼、蛇等,二郎神相应地变成其克星来应对;第二阶段智谋逃脱,孙悟空变成土地庙,被二郎神识破,悟空使了个隐身法,逃跑了;第三阶段身份模仿,孙悟空去了灌江口,变成二郎神,二郎神赶回来,二人又缠斗起来。目标导学三:形象分析1.在这次争斗中,主要刻画了“大圣”和“真君”两个人物形象,你更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讨论。提示:按要求回答,我更喜欢 (孙大圣/二郎真君)。因为第 段 (文中句子),运用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表现了 (形象特点)。大圣形象(1)第1段: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预设:运用
9、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情势的紧张,变化的有趣,以及孙悟空的机敏、神通。(2)第2段: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做一个鱼儿,淬入水内。预设:“按”“入”“淬”三个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大圣的随机应变、机敏和神通广大。(3)第3段: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预设:“滚”和“伏”突出了孙悟空作为猴子动作的迅速与灵巧。“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的行为,表现了孙悟空的可爱、诙谐、有趣。(4)第5段: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
10、,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预设:语言幽默诙谐,既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又刻画出了一个机敏可爱的大圣形象。(5)第1段: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预设:用六兄弟的慌慌张张来反衬孙大圣的沉着、镇定。小圣形象(1)第2段: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做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预设:“收”“撇”“卸”“摇”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展现了二郎神的反应敏捷和从容淡定。(2)第3段:真君赶到崖下,不
11、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预设:一个“笑”字,体现了小圣对大圣的轻蔑和嘲笑,语言描写表现了二郎神善于观察、细心机警的特点。2.孙悟空变作花鸨后,二郎神却不再变化,而是现出真身,结合他们各自的身份、性格特点分析其中的原因。材料1:关于鸨,最早的文字记载来源于国语:“鸨,纯雌无雄,与它鸟合。”因此古时认为花鸨是较为低贱的鸟。材料2:“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
12、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奈他只是听调不听宣”那真君的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气。真个是“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西游记中对杨戬的描写小结:孙悟空无所顾忌,不管花鸨高贵还是低贱,一心只想戏耍杨戬,体现了他“顽童”的特征:爱闹腾、好耍赖、喜欢恶作剧
13、。心高性傲的杨戬很是注重自己作为神仙的身份地位,见孙悟空变作一只低贱的花鸨,不屑于再和他争较变化之术,于是现出真身取过弹弓射打孙悟空。3.本文塑造了大圣和小圣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请你仿照示例,以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设计一则人物宣言。示例:我是唐僧,我信念坚定,不受诱惑。预设1:我是孙大圣,我变化无穷,神通广大,本领高强,活泼顽皮,自由不羁,敢于反抗。预设2:我是二郎真君,我以变应变,法术高明,机敏心细,随机应变,自恃身份。四、拓展延伸1.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在别的作品中,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预设:作者详写每一次变化,且刻
14、画得淋漓尽致,紧张中透着诙谐。这样安排,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行文更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妙趣横生。能紧紧抓住读者,让读者沉浸在每一次紧张、有趣、生动的打斗中,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作者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的写法与本文相似。作者没有写鲁提辖一拳打死镇关西,而是详细描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2.西游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神奇瑰丽的神魔世界,想象奇特。但其中的众神仙、妖魔鬼怪莫不具备“人性”,有着现实生活的影子。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发现。预设:(1)课文开头写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因而败走,这表现了大圣顾念同类、有情有义的“人性”特点。(2
15、)在变化争斗过程中,课文呈现出孙悟空、二郎神二人面对对方变化时的内心活动,敌对双方,思索推断的过程如出一辙。神“妖”二人,同凡人一般思考,虽是神魔皆有人情,且语句整齐,用词风趣诙谐。3.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预设1:遇到困难时,要有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精神。只要坚持过,奋斗过,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无怨无悔。预设2: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为我们的作文插上神奇的翅膀。预设3: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变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五、写作手法1.人物形象刻画生动。如对大圣变做水蛇的描写,只用了“撺”“游”“钻”三个动词,就刻画出了一个机敏、神通广大、敢于反抗的英雄形
16、象。又如,写真君的“圆睁凤目观看”“急睁凤眼,仔细看之”,寥寥几字就把一个技高一筹、以变追逼的二郎神形象表现得生动传神。2故事结构完整,情节曲折。交代人物之后,先写了人物的第一次交锋,接着描述紧张的打斗经过,最后写四大天王的紧急提防。故事情节曲折,结构完整。文章情节层层推进,紧张有致,步步转折,有开有合,曲折多变。3语言鲜明,用词生动、准确。如写大圣变做鱼儿的部分,“按”“入”“淬”三个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大圣的随机应变、机敏和神通广大。再如写大圣变做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圣的变化被真君识破的原因。六、课堂小结
17、本篇课文主要记叙了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过程,其中孙悟空多般变身与二郎神随机应变的情节,写得曲折详细,充满了趣味性。这多般变化,非一般作者所为,从中也可见作者的想象之神奇,生活阅历之丰富。希望同学们也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发挥想象,创作精彩故事。七、课堂作业1.从西游记这部经典名著中,生发出许多歇后语,请同学们搜集积累这些歇后语。如:猴爬上旗杆尾无变化2.课外阅读西游记第六回完整故事内容,了解这场战斗的结局。八、板书设计小圣施威降大圣孙大圣变化无穷二郎真君以变应变教学反思可取之处本文故事性强,理解难度不大,课上注重运用朗读引导学生自主疏通文意,效果较好。另外能够结合文章内容逐段分析文中形象,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不足之处课后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反馈的机制,未能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这一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