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第 1 课 总 1 课 课题课题 科学起始课科学起始课 课时课时 1 1 任课班级任课班级 执教执教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科学课学什么,对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任课老师,能对老师产生一定的好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通过小朋友们做实验的小故事,感受到科学好,并愿意为之努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常规养成。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科学书,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卡通磁贴、碘酒棉签、米饭、白纸、铁勺(分米饭) 。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教教
2、师师 活活 动动 学学 生生 活活 动动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 简单介 绍评价表 1.给表现好的小组贴笑脸磁贴, 引出评价表。 2.简单介绍奖励措施。 3.介绍分组,让相应的学生举手, 给反应快的小组奖励。 倾听 按 老 师 要 求 做 游 戏。 二、 教师自 我介绍 倾听 三、 讲小故 事 1.讲身边的同学的故事,积极尝 试简单的实验,发现问题,尝试 解决,仔细观察,关注细节,不 局限于限定材料,多次尝试,乐 于表达。 2.科学家珍妮古道尔的事迹。 倾听 四、 了解学 什么 1.植物(展示很多图片) ,提问, 这是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2.给学生演示一些简单实验(如, 米饭遇到碘酒变成了蓝
3、色等等) 。 3.学生说说他们的想 法。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 第 1 课 总 1 课 课题课题 我们知道的植物我们知道的植物 课时课时 1 1 任课班级任课班级 执教执教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尝试种植植物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
4、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 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教教 师师 活活 动动 学学 生生 活活 动动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 引入新 课 二、二、 认识书 上图中的 植物 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 许多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 约有 30 多万种。 2.那我们就一起走进植物世界 吧,并在丰富的自然环境中辨识 植物。植物有的生长在陆地上, 有的生长
5、在水里;有的高,有的 矮,多种多样的。 1.观察 P1 的图,或播放有关的视 频,问:图中哪些是植物?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回忆并交流原有的知识 (2)要描述自己知道的植物是什 么样的。比如:这棵植物会不会 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 在哪里?等。 (3)根据学生回答,及时记录全班 学生的看法,将信息汇总并保存 下来,形成班级记录表。 3.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1.倾听 2.倾听,想一想。 1.举手回答:树、草等。 2.学生小组活动、讨论。 (1)展示对植物的初始想 法。 (2)根据老师的要求,举手 回答问题。 (3)倾听、看黑板。 3.看图,辨认植物,同时发 现陆地上有植
6、物, 水中有植 物。 三、 交流课 前搜集的 资料 四、 认识校 园中的一 些植物 五、 扩展活 动 (1)图上有多少种植物? (2)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 (3)根据学生回答记录班级记录 表中。 (4)图中有一只蝴蝶,那蝴蝶是植 物吗?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4.塑料花是植物吗? (1)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 物吗?(出示植物与塑料花的实 物) (2)讨论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 是什么? (3)进一步解释植物。 1.课前同学们采集了一些植物、 搜集了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下 面在组内给同学介绍一下。 2.选择组内你们认为最新鲜最有 趣的资料或采集的植物介绍给大 家。 1.我们校园中也有各种各样
7、的植 物,看一看你们认识哪些。 2.校园里的植物,在冬天哪些是 落叶的?哪些是不落叶的? 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一种植物, 通过画图或拍照方法,记录它的 生长情况。 (1)找一找,数一数。 (2)回答:都有叶子,都是 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 (4)回答:不是。植物不会 动,蝴蝶会飞,是动物。 4.(全班、小组)交流 (1)进行对比, 在小组观察、 交流后。 (2)全班讨论。 回答:塑料花不是活的。 1.讨论交流,分组活动。 2.学生发言。 1.学生到室外活动。 2.观察后回答问题。 学生实践、观察、完成学生 活动手册的有关内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
8、教案 第 2 课 总 2 课 课题课题 观察一棵植物观察一棵植物 课时课时 1 1 任课班级任课班级 执教执教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 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怎样观察、描述植物构成。 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9、:植物、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教教 师师 活活 动动 学学 生生 活活 动动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 引 入 二、 了解植 物的构成 你家来栽培了哪些植物? 1.聚焦: (1)我们来观察一棵植物,怎样观 察? (2)出示一盆菊花,问:谁认识 它? (3)出示一张菊花开花的图片,让 学生通过观察盛开的菊花再次猜 测植物的名称,并说说在哪里见 过它? 2.探索: (1)出示图片观察:一株完整的植 物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2)那我们关注植物的整体,指认 出菊花的根、茎、叶等器官。 (3)那我们知道植物的根一般在 哪里吗? (4)观察自己
10、准备的植物,是否具 有植物的这些部分。 (5)我们还可以感受这棵菊花的 学生小组活动、 讨论 (全班、 小组)交流。 1. (1)回答,用眼睛看,还可 以用手摸、用鼻子闻等。 (2)猜一猜。 (3)回答植物的名称,说出 许多菊花的生长地点和生 长环境。 2.观察、交流。 (1)植物体由根、茎、叶、 等器官构成。 (2)认一认。 (3)举手回答:在泥土里。 (4)举手回答。 (5)举手回答。 三、拓展 高度、茎的数量,叶子的数量、 颜色等,谁来说一说? (6)通过观察活动,你知道了什 么? 3.画画这棵菊花。 (1)指导画菊花的步骤:先画地 面,再画茎,然后画根,最后画 叶。 (2)请同学们说一
11、说,你画的菊花 是什么样子的? 4.观察它的茎和叶。 (1)我们之前说的观察方法有哪 些? (2)对了,可以运用看、摸、闻三 种方法观察颜色、形状、软硬、 气味等。 (3)在观察时你就可以边观察边 修改自己活动手册中自己画的菊 花了。 (4)同学们都画好没有啊?现在 我们交流一下:你观察到的茎和 叶是什么样的? 5.研讨:说说你观察到的植物。 在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都回家种 植一棵植物,一个星期过去了, 小植物长得怎么样了,哪位同学 能展示、交流第一课的记录表? 观察一棵树,你有什么发现?你 认为这节课谁值得你学习?什么 地方值得你学习? (6)想一想,回答问题。 3. (1)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画
12、 (2)举手回答。 4. (1)回忆,回答。 (2)倾听 (3)边观察边修改自己的学 生活动手册。 (4)结合自己的图画,用语 言进一步描述植物茎和叶 的特征。 5.交流 举手回答。 思考、交流。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科 学 学科 一年级 上 册教案第 3 课 总 3 课 课题课题 观察叶观察叶 课时课时 1 1 任课班级任课班级 执教执教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 征。 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的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
13、行描述。 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 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教教 师师 活活 动动
14、 学学 生生 活活 动动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 谈话引 入 二、聚焦 三、 观察各 种各样的 叶 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 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这是 什么叶子?(说不出可直接告诉) 1.提问这些叶是什么样的?都有 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具体名称不作要求) 2.提问: 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这 样的呢?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上 见过这些部分? 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 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 2.接着出示各种叶,让学生说说 它们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 这些是什么叶。 3.知道了叶的名称后,让学生观 察、比较各类叶的不同之处。在 观察之前, 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 的指导
15、,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 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 1. 说说图上是什么叶。 1.学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 叶脉和叶柄。 2.思考问题。 1.通过图片认识叶子, 知道 它们的名称。 2.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 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 叶。 3. (1)说说怎样观察叶。 (2)观察、比较各类叶的不 同之处。 四、 观察同 一棵植物 的叶 五、 画一片 叶 (活动手 册) 六、拓展 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 之处。 4.交流过程可以围绕叶是什么 颜色的? 叶的大小如何? 叶 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进 行。 5.还可让通过比较、描述,学生发 现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 也有其他颜色。叶的
16、形状只要求 学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 6.(1)教师组织 猜叶子 的游戏。 教师或者学生描述叶的特点,让 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 (2)游戏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 我们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 的叶的形状和其他许多方面是不 同的,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 叶。 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 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 2.提出观察任务它们有哪些不 同?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 1.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 些部分。 2.画法需要教师指导,先画叶片、 再画叶柄,最后画叶片上的叶脉。 学生画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 交流, 让其他同学来猜猜画的是 哪一片叶。 做叶画。在课堂上展示几幅 叶画图片
17、, 最好是实物作品。让 学生在课后进行。作品可做展示。 4.观察之后,全班交流,对 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 5.(1)学生通过按从大到小 的顺序给叶排序来认识叶 的大小。 (2)学生通过发现叶的大小 不同,形状多种多样,从而 感受到叶的多样性。 6.(1)做猜叶子的游戏。 比如描述 这个叶的形状是 椭圆形的,轮廓像锯一样, 这是什么叶呢? 1.比一比, 判断它们是不 是同一种树叶。 2.让学生对这根枝条上不 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 1.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 部分。 2. 在老师示范时, 跟着老 师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察 边画,模仿老师,画叶子。 回家完成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18、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第 4 课 总 4 课 课题课题 这是谁的叶这是谁的叶 课时课时 1 1 任课班级任课班级 执教执教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科学态度目标: 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
19、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冬青叶、牵牛叶、法国梧桐(悬铃木)叶、松树叶、月季叶等, 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教教 师师 活活 动动 学学 生生 活活 动动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 游戏引 入(它们是 哪些植物 的叶) 二、 到校园 里去找一 找 1 猜叶的游戏。教师把课前 收集的叶分类,选出有特点的展 示在实物投影仪下,请同学们猜。 2由学
20、生出题,说出某一片叶的 特征,邀请其他同学来猜。 1.在寻找前,组织学生适当交流 并引导全班达成共识。即要到哪 里去找?怎样才算是找到了?活动 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到教室附近的树木旁寻找, 只 有手中的叶和教科书上的叶颜 色、形状、边缘等特征匹配的时 候才算是找到了。 寻找是哪种 植物的叶是本节课的主要探究 活动,建议用 15 分钟及以上的时 间。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 地提醒学生,我们是根据叶的什 1.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游戏。 2举手参加。 1 想一想,举手回答。 2到教室附近的树木旁寻 找叶子。 三、研讨 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引导学生对 手中的叶反复观察、比对。同一 片叶,往往能够找到不
21、止一棵或 者一处的树木。这边找到了,可以 追问其他地方还有吗?给学生在 后面的交流环节提供更丰富的信 息。 围绕 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 征找到植物的? 在哪里找到 的? 两个问题进行,教师还可以 补充除了这个地方,找的过程中 还在哪里也发现了这种植物? 对手中的叶反复观察、比 对。 想一想,思考问题。 思考问题。 请学生面向全体同学 说,其他学生补充。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第 5 课 总 5 课 课题课题 植物是活的吗植物是活的吗 课时课时 1 1 任课班级任课班级 执教执教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
22、和生长。 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证明植物是活的。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的 照 片、图画等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塑料花、植物、课件等。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23、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教教 师师 活活 动动 学学 生生 活活 动动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 谈话引 入 二、聚焦 三、 收集植 物是活 的的证据 1.用课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视频, 据此提问:兔和蝴蝶是活的 吗?请学生说说理由。 1此时教师可以呈现一盆植物, 提问:这盆植物不会动,它是活 的吗? 2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将 学生的回答记录在教科书第15页 所示的班级记录表 中。 1.活动一:先让学生再次观察植 物,回顾1个月中植物发生了哪些 变化,自己是怎么照顾它的,然后 让学生组内交流哪些现象说明植 物是活的。接下来让各小组 展示自己的植物并交流。最后,教 师小结,把绿色 有茎等不 能作为证据
24、的理由划掉。 1.会从兔和蝴蝶会动、 会吃 等动物具有的活动能力方 面进行解释。 1回答问题。 2学生提出的理由可能会 有:有叶、有根、有茎,会开 花、会结果、会长大、会生 病、会枯萎、会死亡,长在 土里,需要阳光、 水,要施肥 等。 1学生把自己在第 1 课种 养的植物带到课堂上,结合 自己 1 个月左右的观察记 录找一找它是活的的证 据。 三、研讨 2.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教师可以 准备带叶的枯枝或非绿叶植物, 问学生: 这棵植物是 活 的吗? 它有叶吗?它是绿色的吗?通过 这样有针对性的活动,把绿色 长在泥土里 有叶等划去, 帮助学生认识到会长大 要喝 水等说明植物是活的。 3.活动二:出
25、示春、夏、秋、冬 四季樱花的变化的图片,指导学 生按顺序依次观察图中的樱花, 说说同一棵樱花在不同的季节分 别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把四 张图片联系在一起,认识这棵樱 花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 程。 1.塑料花不是活的,让学生 说说理由。 2.我们为自己种的植物做了什 么? 2 思考,举手回答。 3 观察图片 让学生说一说,下一年 中这棵樱花又会发生怎样 的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 帮助学生认识到植物会生 长变化,这说明它是活 的。 1.举手回答。 2.举手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第 6 课 总 6 课 课题课题 校园里的植物校园里的植
26、物 课时课时 1 1 任课班级任课班级 执教执教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植物可以美化人
27、类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教教 师师 活活 动动 学学 生生 活活 动动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 谈话引 入 二、聚焦 三、 观察校 园里的植 物 1.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 片,问: 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 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在哪里见 过它? 2.适时介绍植物名称,帮助学生 梳理植物各个部分的特征。 1.出示学生种植的植物的照片或 植物实物,请学生观察和描述。
28、2.(1)根据回答初步形成班级记 录表。记录内容。 (2)他们知道的植物生长的地点, 1.引导学生讨论应做的准备和注 意事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 师要引导学生达成共识:注意安 全,不能边走边画, 安全保管铅 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提出 要求: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 1.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2.倾听。 1.观察和描述图片。 2.举手回答问题。 (1)叶、开花、有果实等 (2) 墙角、 墙上、 池塘里等, 以及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等。 1.倾听老师说的话, 按照老 师要求来完成科学活动。 三、研讨 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 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 来; 注意不拔起、采摘或伤害植物。 2.首先把
29、他们带领到事先确定的 一棵植物前,教师要随时注意学 生的安全,并巡回指导,答疑解 惑。 1.交流我们观察的植物观察、记 录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 有序回到教室。在学生分享观察 和记录结果时,邀请学生上台展 示。 2.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能会在语 言表达上有所不足,教师需要不 断追问、引导:这棵植物长在哪 里?这棵植物长了些什么?叶有什 么特征?这棵植物开花了,以后会 怎样变化呢?教师要及时记录学 生的回答,并补充在班级记录表 中。 3.最后教师设疑:在观察和记录 的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什么新的 问题?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 的兴趣。 2. 组织学生围在一起进行 观察,再次明确观察和记录 方法;
30、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 由开展观察、记录活动。 1.举手上台展示,描述自己 画下来的植物的特征,说一 说这棵植物的名称以及在 哪里找到的植物,还有哪些 新的发现。 2.举手上台展示。 3.思考问题。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第 1 课 总 8 课 课题课题 在观察中比较在观察中比较 课时课时 1 1 任课班级任课班级 执教执教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 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
31、流。 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组四只恐龙模型 (要求:长短不 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最好是 缩放 比例相同的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教教 师师 活活 动动 学学 生生 活活 动动 二次备
32、课二次备课 一、 情景导 入 播放视频,创设侏罗纪公园 情境。 即时表达所见所闻。 二、二、 聚焦问 题 1.在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 后,教师提问: 图中的恐龙,哪只 大、哪只小? 2.并追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3.揭示课题:在观察中比较 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2.举手回答问题。 三、 探索比 较恐龙模 型的大小 1.让学生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 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 序。 2.提出探究要求:四人小组,分工 合作;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每人 都要及时记录比较结果。 3.(1)引导学生比较恐龙模型的 大小: (2)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 (3)将学生比较结果中有代表性 1.比一比,给恐龙
33、排序。 2.按老师要求完成。 3.(1)进行观察比较。 (2)把结果记录在学生 活动手册中。 的内容记录到黑板上。 4.有几种比较结果?关于恐龙的 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 都认可的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 确? 4.在小组内思考和讨 论。 四、研讨 2.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用了哪些 方法比较恐龙的大小? 我们该怎 样描述比较结果? 3.总结: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 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比 较方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比 如长短和高矮,所以结果不同。 1.汇报:展示并介绍自 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同 时说出比较结果。 2.(1)个别学生发言:自 己是如何比较恐龙的大 小的? (2) 全 班学
34、生 交流讨 论,找出不同的方法。 五、 指导学 生完成活 动手册 完成 P8 页比较的表格 给恐龙模型排队: 从高到矮:1 2 3 4 从长到短:1 2 3 4 从胖到瘦:2 4 3 1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第 2 课 总 9 课 课题课题 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 课时课时 1 1 任课班级任课班级 执教执教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发
35、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学习用纸带测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教教 师师 活活 动动 学学
36、生生 活活 动动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 游戏导 入 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 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 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游 戏。 二、二、 问题聚 焦 1.提问: 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 呢? 2.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 线和落脚线。 3.揭示课题:起点和终点。 1.举手回答问题。 2.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 脚线。 三、 活动探 索: 纸蛙跳 远比赛 1.体验纸蛙跳远。 (1)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 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 纸蛙跳跃一段距离。 (2)提问: 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 远? (3)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 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
37、 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 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1)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 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 1. (1)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 方法。 (2)思考问题。 2. (1)先倾听,然后按照老师 要求完成。 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 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 录纸蛙跳远的距离, 然后剪下来和别 人的进行比较。 (2)老师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 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 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 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 3.纸蛙跳远比赛。 (1)发材料。 (2)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
38、 线的确定提醒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 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4.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3)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较终点。 (4)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 比较 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评出全 班跳得最远的纸蛙。 (2)全班要统一标准。 (1) 分小组活动。 (2) 自己练习。 4.(1)比较自己纸蛙三次跳 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 作为自己纸蛙的跳远距离。 (2)比较小组成员的纸蛙, 确定哪只纸蛙跳得最远 。 四、研讨 1.提问: 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 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基于 实验的关键步骤。 2.提问: 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 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 息? 你的
39、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 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还有其他 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 3.教师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对齐 起点确定终点。 1.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 论。 2.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3.倾听。 五、 贴纸带 与展示 用同样大小的纸折一个飞机,看看谁 的飞机飞得远。 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 动手册上。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第 3 课 总 10 课 课题课题 用手来测量用手来测量 课时课时 1 1 任课班级任课班级 执教执教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知道 拃是张开的拇指
40、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 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意识到细致的一 一 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知道 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向每位学生
41、提供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 教师准备:课件。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教教 师师 活活 动动 学学 生生 活活 动动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 问题引 入 1.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较, 有时还需要测量。测量有许多工具, 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2.追问: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 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的? 1.倾听。 2.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 回答。 二、二、 聚焦主 题 1.可以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 的最大距离作为 一拃来测量长度 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 2.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 测量桌子的高度。 1.看课件
42、,倾听。 2.倾听。 三、 探索活 动: 测量桌 子的高度 1.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 2.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 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 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 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 号。 3.匹配一条测量纸带。向学生说明为 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 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注意提醒学 1.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 手指一拃的长度,最后做出 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的 预测。 2.(1)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 方法。 (2)谈谈测量的体会。 生确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 致。 4.先讲解探究步骤,发材料。当学生测 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 操
43、作,提醒学生注意:用相同的手指 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 必须紧紧相连;在纸带上写上姓名、 日期。 5.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 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 板的红线 (代表地面)粘贴好。 3.倾听。 4.按照老师的要求测量纸 带的长度。 5.举手上台展示。 四、研讨 2.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你 是如何知道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 测量 结果不一样的呢? 比较纸带 上的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3.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 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4.小结:人手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一 般都是以拃作为测量单位。但由于人 为的原因,存在一定的误差。 1.先
44、观察一会儿纸带。 2.思考问题。 3.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 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 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 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 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 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 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 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 指短。 五、 拓展与 思考 1.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 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用脚测量自己家 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 长度。 2.完成 P10 页活动手册的拓 展活动。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第 4 课 总 11 课 课题课题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课时课时 1 1 任课班级任
45、课班级 执教执教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 交流。 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 科学探究目标: 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 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
46、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 表。 教师准备:课件等。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教教 师师 活活 动动 学学 生生 活活 动动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 复习导 入 1.教师需要指出用手测量时,每人的 一 长度不同,导致我们的结果不同,无 法真实 反映桌子的高度。 2.继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我们还 可以用什么来测量? 1.回忆上节课用手测量桌 子高度的过程和 结果。 2.思考问题,举手回答。 二、 聚焦任 务 1.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小结,生 活中的许多物体都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