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QXX 文档编号:7913638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PPTX 页数:479 大小:4.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79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79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79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79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解读真题明考向 考情概览 真题体验 命题解析真题体验考题一 2023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9分)答友人论学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注】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林希逸回复友人论学的诗。首联主要写当时人们做学问的不良习气。首句中,“逐字笺”指逐字逐句研读经典的治学方法,“学转难”指由于经典年代久远,采用“逐字笺”的方法去研读经典是一件非常困难

2、的事;次句写时下的治学现象,即许多学者趋易避难,张口闭口都是曾参、颜回,他们不亲自研读经典,而是盲从前代学者的见解。这两句看似平铺叙事,实则流露出诗人的嘲讽之情。颔联说的是“皮毛”之下的精要思想并不存在于人们口耳流传的话语中。颈联以参禅、炼丹为例,以类比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治学观点。诗人认为,求学需要“自参”“亲炼”,亲身治学方可获得学问真谛。尾联引用魏了翁的名言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观点,桃李在卖花担上活力不再,只有亲自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它们活泼的精神状态,即研读经典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

3、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能力指向本题考查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指向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思路点拨命题选项涉及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局部理解,以及对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等方面的整体赏析。解答此题,应根据选项锁定关键词句,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还应从整体上关注选项中对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的判定。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理解有误。“逐字笺来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去研读经典是非常困难

4、的事,“逢人个个说曾颜”说的是正因为“逐字笺”的方法很难,所以时下的学者们都盲从前代学者的观点,趋易避难。诗的首联不包含选项表述中的“不畏艰难”的意思。理解有误。B.“剥落皮毛”才能见到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这些领悟是无法靠口耳相传获得的。言下之意,做学问一定要亲身治学,不能仅仅满足于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理解正确。C.颈联用参禅和炼丹来类比做学问的道理。参禅务必“自参”,从而求得“印可”,“印可”指经印证而认可;炼丹也须“亲炼”,如此才能真正得道。这一联强调要获得真知必须亲自钻研和实践的道理。理解正确。D.诗人用“禅”要“自参”、“仙”须“亲炼”等类比手法来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且全诗语言浅近明白、通

5、俗易懂。理解正确。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故选A。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_能力指向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主题。能力指向分析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思路点拨命题考查诗歌中所阐述的主题。题干要求结合诗的尾联对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进行理解。作答时,应先阐述魏了翁这句名言的意思,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卖花担上的桃李花虽然美丽,但已失去根基,只有枝头树梢上的花朵才能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活力;读书治学不能满足于道听途说,要认真

6、阅读原著,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考题二 2023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9分)湖上晚归湖上晚归林 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泛舟归来,途中所见之美景。首先点出自己乘船回家,途中景色迷人,仿佛幻境,正因为诗人“卧枕船舷归思清”,归意甚浓,所以“望中浑恐是蓬瀛”,眼前所见景色竟如蓬莱仙境。时值秋日,色彩斑斓,小桥流水、山寺云峰都在夕阳晚照之中显得非常宁静,“桥横”“寺倚”展现出景物悠然的状态,也含蓄地表明诗人并不急于回家

7、,而是很享受这种幽静和安闲的行程。颈联描写归来的飞鸟和水中的红莲。归家的小舟惊动了安静地栖息在水草边的鸟儿,小鸟振翅飞走;粉红色的荷花姿态婀娜,仿佛正在热情地欢迎诗人的归来。这两句采用拟人手法,细腻生动地展现了湖面上的动植物的情态,又一次传达出诗人此时淡淡的愉悦心情。小舟不紧不慢地在水面行驶,终于靠近目的地,诗人远远地就能听到鸡鸣、犬吠之声。诗句表现了诗人恬淡的心境。全诗由远及近、动静结合,视、听、嗅等多感官交织,衬托出诗人归家时内心的喜悦,以及对平淡、隐逸生活的喜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8、。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能力指向本题考查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指向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思路点拨命题选项涉及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局部理解,以及对表达技巧等方面的赏析。解答此题,应根据选项锁定关键词句,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然后做出判断。A.由诗题湖上晚归及诗歌的内容可知,诗人叙写自己乘船归家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相继展开,自然流畅。理解正确。B.“桥横”“寺倚”写出了静态,“翠羽湿飞”“红蕖香袅”写出了动态

9、;“翠羽”“红蕖”写出了多姿多彩。这些景物与诗人产生了精神上的交流与互动,触发诗人心里的喜乐与欢欣。理解正确。C.“鸡犬”的“隐隐声”不仅不让人觉得喧闹,反而强化了此地的静谧清幽之感,诗人的感觉没有被破坏,心情并未发生改变。理解错误。D.全诗由远及近、动静结合,视、听、嗅等多感官交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景物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理解正确。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故选C。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 分)答:_ 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中“归思清”三个字点出归家途中诗人的内心状态,此时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静谧;心境投射出

10、仙境:受心境影响,诗人眼中的桥、寺、翠羽、红蕖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能力指向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能力指向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思路点拨题干要求分析诗歌如何印证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首先要明确诗中“我之色彩”为何,所写之“物”又如何“著我的色彩”。“归思清”的心境便是诗中“我之色彩”,在这种心境的引领下,诗人所描写的景物都带上了自己的感情色彩,日常习见的景物在诗人眼中都幻化成了蓬瀛仙境,带上了“我之色彩”。后三联的描写均围绕首联确定的这个基调展开,逐次出场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客观存在的景物,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

11、部投射。命题解析选材特点 (1)从创作的时代和作品的体裁看,更青睐于唐宋诗词。近五年整体上以诗为主,以词为辅;2023年诗词平分秋色,考试中心命制的四套题为两诗两词。诗倾向于律诗,且以七律为主;词倾向于六七十字的中调,这符合合理把控试卷阅读难度的要求。(2)从诗词作者角度看,更偏重于考查名家不出名的作品,或者一些非名家的出色作品。究其原因:一是能有效避免猜题押宝,体现公平原则;二是可以扩大考查面,让更多的优秀作品走进生活,走进考场,让考生更多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3)从题材看,送别、咏物、答赠、唱和、思乡等题材的诗词选得较多。这类题材的诗歌有特定而常见的写作对象,如亲人、师长、朋友、家乡等,

12、有利于考生更好地读懂文本,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人生感悟。(4)从内容角度看,选材旨在弘扬核心价值。2023年新课标卷中,诗人认为,亲身治学、研读经典方能获得学问真谛。2023年新课标卷中,诗人通过对归途美景的描绘,表现诗人归家时内心的喜悦,对平淡、隐逸生活的喜爱。这有助于引导考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意识,从生活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命题特点 近五年高考古代诗歌考查情况年份卷别标题体裁朝代及作者题材选择题陷阱主观题2019全国卷题许道宁画五律宋陈与义题画诗诗句内容理解错误句意、情感态度全国卷投长沙裴侍郎七律唐杜荀鹤干谒诗诗句内容理解错误情感、表达技巧全国卷插田歌(节选)古

13、体唐刘禹锡山水田园诗诗句内容理解错误语言风格对比年份卷别标题体裁朝代及作者题材选择题陷阱主观题2020全国卷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七律唐陆龟蒙寄赠诗诗句内容理解错误概括思想感情全国卷读史七律宋王安石哲理诗诗句内容理解错误阐述观点态度及启示全国卷苦笋七律宋陆游咏物诗诗句内容理解错误分析形象(人与物比较)新高考卷赠别郑炼赴襄阳五律唐杜甫送别诗诗句内容理解错误分析作者感情续表年份卷别标题体裁朝代及作者 题材选择题陷阱主观题2020新高考卷赠赵伯鱼(节选)排律宋韩驹寄赠诗诗句内容理解错误分析作者主张2021新高考卷寄江州白司马七律唐杨巨源寄赠诗诗句内容理解错误分析观点态度新高考卷示儿子七律宋陆游寄赠

14、诗诗句内容理解错误分析观点态度续表续表年份卷别标题体裁朝代及作者题材选择题陷阱主观题2021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七律宋陈师道寄赠诗诗句内容理解错误分析观点态度全国乙卷鹊桥仙赠鹭鸶词宋辛弃疾山水田园诗诗句内容理解错误分析语言风格2022新高考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词宋魏了翁山水田园诗诗句内容理解错误分析观点态度续表年份卷别标题体裁朝代及作者题材选择题陷阱主观题2022新高考卷送别古体唐李白送别诗诗句内容理解错误分析情感表达技巧全国甲卷画眉鸟画眉禽七绝宋欧阳修 宋文同咏物诗诗句内容理解错误分析形象作用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五律唐王勃送别诗诗句内容理解错误对比分析情感表达技巧续表年份卷别

15、标题体裁朝代及作者题材选择题陷阱主观题2023新课标卷答友人论学七律宋林希逸寄赠诗诗句内容理解错误理解诗句内容新课标卷湖上晚归七律宋林逋山水田园诗诗句内容理解错误分析观点态度全国甲卷临江仙词宋晁补之送别诗诗句内容理解错误赏析诗句全国乙卷破阵子词宋陆游寄赠诗诗句内容理解错误分析内容与情感 根据上表,可看出诗歌命题的总体趋势:(1)着意勾连教材,导向课堂教学之本。勾连教材的试题在高考中并不鲜见,如2022年全国乙卷的古代诗歌命题材料选用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试题要求考生将其与教材所选王勃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比较,分析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何不同;2022年新高考卷古代诗歌命题材料选用李白的送别,

16、要求考生判断该诗最后两句“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与教材所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表达方式是否相同。(2)反套路化命题明显,近几年试卷中较少出现直接考查表现手法、情感态度的主观题;多为综合考查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理解、赏析、评价题,且创新命题的情况越来越多。(3)考查灵活性增强,命题呈现一定的开放性。近年来,诗歌鉴赏题除了考查诗歌形象、语言、技巧、内容、情感等常规题外,还出现了不少开放题。这类题命题角度具有不确定性,考查思维的多面性,答案往往不唯一。这类题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对诗歌内容作多元解读,对作者观点作深入探讨,对诗家见解作不同阐述。(4)

17、题型和题量较为固定,一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两题共计9分。考查指向 文学作品阅读的素养指向总体目标一致,都是感受作品,理解作品的语言,把握作品的内涵,赏析作品高超的写作技巧,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发掘作品的阅读价值等。但古代诗歌阅读,因为其“古”的创作年代和“诗”的体裁特点,能力素养要求偏重于读懂诗句,理解内容,品味语言,赏析技巧,分析意象,掌握意蕴,品析优秀文化,博古融今滋养心灵;能阐释作品的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情感倾向,能对作品作出自己的评价,“在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研析学情导方法 备考方略 复习策略 方法指导复习策略 1.强化课内外延

18、伸阅读,提升迁移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题就是运用课外阅读材料考查考生对课内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我们应注重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阅读,培养和提升阅读迁移能力。一是把握句子的相关联系,如课内重要诗句与命题材料中重要诗句的相关联系;考生把握了这种联系,就实现了由点到面的打通,鉴赏能力将有所提升。二是将课内习得的知识、技能向课外诗词迁移,这是一种由点到类的思维,一旦习得该鉴赏思维,鉴赏水平将有效提高。2.注重知识储备,提升鉴赏能力 鉴赏题考查的范围涉及内容、形式,分布很广,对鉴赏者的要求较高。考生所具备的鉴赏知识、生活阅历、审美情趣等,在答题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这种能力,具体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大

19、量诵读,反复吟咏;二是积累文史知识,学会“知人论世”;三是掌握诗歌类别,了解各自特点。3.强化答题技巧训练,提升答题能力 复习备考,要在明确考点的前提下,以考点为线索展开训练,通过训练,梳理归纳各类题型的答题策略、方法和技巧。在熟悉考点及基本题型、答题规范后,还应注意“整合”“递进”训练,即从题干设置的角度,注意其相关性,对其“追问”和“组合”。初步掌握了一些鉴赏知识技能后,再进行强化训练,可以切实提升鉴赏能力。4.要准确定位“古代诗歌阅读”的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是需要考生全面夯实文学鉴赏的知识和基本能力。古代诗歌阅读分值只有9分,看似实施“全面夯实”策略的付出与收获难成正比,但

20、它对现代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阅读都有辐射作用。古代诗歌阅读重“面”的夯实,文学阅读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体裁特征选“点”突破,则会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方法指导 1.古诗分类类别内涵特点诗古体诗指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诗人的仿作,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歌”“行”“引”“曲”“吟”等皆属古体诗体裁。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在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上都有严格规定。类别内涵特点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等。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词的一段叫一阕

21、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续表类别内涵特点曲又称词余。曲盛行于元代,故又称“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组曲,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续表 2.阅读指导 对考生而言,最大的难点在于读不懂诗句、理解不了诗句的丰富含意。古诗因为受到平仄、押韵、字数、曲调(像词、曲)等方面的限制,语言简练,言近旨远;意象之间,常有跳脱;加之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用典兴寄,现已脱离作品创作时代的生活环境和话语系统、缺乏作者那样的文学修养和情感体验的考生们,需要借助典型样本,

22、沉潜玩味,领会其中意旨,走出理解的第一步。下面就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读懂诗歌作简要指导。(1)读标题。标题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往往可以读出以下内容: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写作缘由或目的,作品的感情基调,诗歌的题材,暗含的情感,诗歌的主要内容。类型举例题目蕴含信息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等)为标题隋宫乌衣巷石头城赤壁苏武庙马嵬坡台城焚书坑西施滩江亭竹里馆黄鹤楼往往是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昔盛今衰、世事变迁、人事飘零或登临览胜、即景抒怀(壮志未酬、人生渺小、青春蹉跎)。类型举例题目蕴含信息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蝉菊早梅孤雁柳蜂云石灰吟海棠子规流莺往往是咏物诗

23、,托物言志(赞美、讽刺);或单纯写景、摹写物态。续表类型举例题目蕴含信息以人物为标题山中寡妇卖炭翁贫女蚕妇陶者伤田家西施王昭君贾生渔翁剑客如果是下层人民:同情悲悯,关注民生、底层。如果是历史名人:怀念景仰,寄予同情。如果是朋友亲属:关心挂念,勉励祝福。如果是晚辈学生:慰勉激励,寄寓希望。续表类型举例题目蕴含信息与节日有关的诗歌标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寒食寄京师诸弟邯郸冬至夜思家除夜作十五夜望月小寒食舟中作清明社日往往表现节日风俗,或表达思家念亲、羁旅漂泊、伶仃孤苦的情感。续表 (2)识作者。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经历和创作风格,把诗歌和作者、时代结合起来,知人论世,有利于我们把握诗歌内涵。遇到我

24、们比较熟悉的诗人作品,就可以借助对诗人生平际遇和思想性格的了解,以及对这首诗歌创作时代、背景的推演,揣摩出诗人的心境、情绪。诗人不同,诗风各异。王勃:劲健婉畅韩愈:古朴奇险陈子昂:古朴雄浑柳宗元:明净幽峭高适:苍凉悲壮白居易:通俗易懂岑参:雄奇瑰丽元稹:精警浅切王昌龄:自然雄浑刘禹锡:清新豪丽王之涣:清朗雄健李贺:奇诡璀璨孟浩然:自然平淡杜牧:俊爽明丽王维:恬淡优美李商隐:幽婉典丽李白:飘逸豪放温庭筠:精巧艳丽杜甫:沉郁顿挫李煜:凄婉柔丽梅尧臣:朴素平淡欧阳修:清新舒畅王安石:遒劲峭拔晏殊:闲雅婉丽柳永:伤感缠绵苏轼:豪放旷达秦观:清丽典雅黄庭坚:瘦硬新奇陆游:雄放晓畅李清照:凄婉清丽姜夔:峭

25、拔雅丽辛弃疾:悲壮沉郁 境遇不同,诗情有别。境遇感情表现作者被贬、被排挤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立志报国;对朝廷不满、愤懑;寄情山水作者常年旅居(客居,流寓)外地 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作者处于朝代末期或仕于新朝收复失地、思念故国、亡国之痛 品诗句。首先,消除文字隔阂,读懂“诗家语”。“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满足诗歌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艺术化的处理,是诗人语言智慧在诗歌上的体现。类别举例解析省略成分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李弥逊春日即事)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

26、缠头”。类别举例解析改变语序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其八)主语后置,应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宾语前置,应为“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主宾互换,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改变词性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查慎行早过大通驿)形容词“软”“轻”的使动用法,把动态的水和静态的山写得可触可托。其次,抓景、事(典故)、情,推导诗作主旨。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典故)”是表象,“情”是内核。续表类别举例解析抓景、事(典故)、情,推导

27、主旨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唐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抓住诗中出现的“莓苔”“白云”“静渚”“春草”“闲门”等重要意象,尤其是其中的形容词“静”“闲”和动词“闭”,有助于明确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就是“幽静”。再次,抓关键字词,定情感基调。抓关键字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抓“诗眼”“词眼”,因为这些字词往往直接表达诗的主旨、情感;二是抓诗歌中显示情感的语言。另外,诗歌中的细节描写常常涉及对形象的塑造、情感的抒发,阅读时切不可一晃而过。类别举例解析抓关键字词,定情感基调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万里

28、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黄公度暮春山间)其中的“空”是诗眼,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一直到老却报国无门的惆怅。其中的“悲”字就是情感语言,它表明作者客居他乡又逢秋时不尽的伤感。其中的“尽”“孤”“独”“闲”皆为情感语言,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诗中“缓步”一词,表现出诗人迈步于暮春山间时的闲适之态;“濯手闻香”这一细节更加传神地表现了诗人愉悦闲适的心境。最后,借助语境,读懂难句。要读懂难句,就要依靠上下语境,推测句意,把握主旨、情感;多注意尾联,诗人往往先写

29、景叙事,后抒情议论。类别举例解析借助语境,读懂难句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词中“花褪雨”较难读懂,花怎么会褪去雨呢?但若将它与下句“絮沾泥”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这两句的结构是一样的,可借助对“絮沾泥”的理解进而理解“花褪雨”。“絮沾泥”指柳絮沾到泥土上了,写出了暮春之景,那么“花褪雨”也应表现暮春之景,当是“花儿在雨水的浇打中凋落”的意思。(4)看注释。注释往往含有丰富的信息。当然,读懂古诗还应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因为古代诗歌也是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天文地理、礼仪民俗、气候时

30、令、人物典故、称谓官职、饮食器用、音乐娱乐等各种知识常常在古代诗歌中有所体现和反映。读诗示例 2021全国乙卷鹊桥仙鹊桥仙赠鹭鸶赠鹭鸶注注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注】辛弃疾于南归之后被迫隐居带湖、瓢泉近二十年。他一心想收复中原,却又壮志难酬。这期间,辛弃疾纵情山水,参与农业耕种,认为“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将开辟的山庄取名“稼轩”并自号“稼轩居士”,写下了大量描写农村风光、农村生活,赞美壮丽河山的山水田园词作,这首鹊桥仙赠鹭鸶便是其中之一。诗意赏析 这首词的标题为“赠鹭

31、鸶”,即送给鹭鸶。鹭鸶即白鹭,属水鸟的一种。颈细长,嘴长而尖,头顶后部有一缕白色的长羽毛,以食水中鱼虾为生。标题不仅交代了该词的写作目的,还给人一种未读词作,便已觉妙趣横生之感。写给鹭鸶,似乎鸟能解人语,这一“赠”便有拟人的艺术效果。“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词人以对话的形式,温和地劝说白鹭:“溪边的白鹭啊,到我这儿来,我告诉你,溪水里的鱼儿已是寥寥无几,不能再捉了。你要像主人怜爱、体谅你一样体谅这些鱼儿,我们之间要快活相处才对。”这是词人归隐期望达到的理想境界,也表达出了词人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

32、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词人为白鹭觅食寻到了好去处“远浦”与“别渚”,而“白”与“青”两个描写颜色的词语突出了“沙”“泥”色彩的明丽。“剩有虾跳鳅舞”,言“远浦”与“别渚”的“虾”“鳅”之多,足可美餐饱腹。“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赞赏了白鹭他处觅食归来,迎风飞翔,风拂羽冠,英姿卓绝之美。词句描绘出在达到生态平衡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颇具高情逸致。下阕承载着词人美好的愿望,应为想象之笔、虚写之境,此境之中的“跳”“舞”“飞”又化静为动,使画面极富动态感。整首词以拟人的手法、对话的形式展开,把鹭鸶当成自己的一个朋友,与之谈心,对它谆谆教导,语言清新质朴、幽默风趣,这与词人

33、通常的喜好用典、悲壮沉郁的风格迥然不同。词人既考虑到了溪中鱼儿的生活环境,又不愿意让鹭鸶挨饿,为鹭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禁让人会心一笑。词人对鱼儿生命的关切,对鹭鸶鸟的劝告表达了“物我欣然一处”的美好愿望,这和我们今天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按以下步骤把握全诗:1.读标题 (1)把握标题信息:交代了写作目的(赠鹭鸶,送给鹭鸶);表明了诗歌题材(山水田园题赠词)。(2)依据标题作出猜想:为什么写给鹭鸶?辛弃疾借写鹭鸶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情志)?2.识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

34、与苏轼合称“苏辛”,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屡被弹劾落职,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追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收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诩,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3.品诗句 (1)“堪数”,不堪一数,言溪里鱼儿已寥寥无几。“物我”,物与我,即白鹭和词人(或它的主人)、白鹭和鱼儿。“一缕”,指白鹭头顶后部的白色羽毛。(

35、2)“白沙远浦,青泥别渚”,用“白”“青”两个描写颜色的词语描绘河滩和小洲,色彩明丽,用词质朴,显出自然本色。“虾跳鳅舞”,“跳”“舞”两个动词的使用,使画面极富动态感,展现出远渚的虾鳅舞动的生机。词人描绘了溪水流、白鹭飞、鱼儿游、虾鳅跳、白沙浦、青泥渚等景象,画面清新,意境优美。(3)整首词以拟人的手法、对话的形式展开,词人将鹭鸶当成自己的一个朋友,和它进行了协商式的对话,流露出美好的生活情趣。“虾跳鳅舞”,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出远渚的虾鳅舞动的生机,且与“溪里鱼儿堪数”形成对比。词人将笔下的山水湖泊、鱼鳅虾草、青天白鹭、人鸟私语融合,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表达了“物我欣然

36、一处”的美好愿望。4.看注释 注释提到了辛弃疾一生中一段特殊的生活经历,交代了写作背景,借助它能更好地把握这首词的思想感情。考教融合点迷津 考点突破 必备知识 解题指津 答题示例 即学即练突破点一 鉴赏古诗的语言 请先自主学习本书附录中“知识十一 古代诗歌”的“三、古代诗歌语言风格”等相关知识以及如下的一些知识梳理。必备知识 1.常考“炼字”的词类 常考词类表达作用典例动词使诗歌有动态之美、力量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取得生动传神的效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形容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

37、烟直,长河落日圆。”数量词在渲染气氛、描景状物、表情达意、说事明理等方面作用突出。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常考词类表达作用典例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表现物象的特征,增强感情的表达效果。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能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续表常考词类表达作用典例拟声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特点,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色彩词增强描写对象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姜夔扬

38、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续表 2.确定“诗眼”的“四角度”角度解说内容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词)直接揭示情感和“凉”“冷”“孤”这类字(词)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修辞 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词性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少的词汇表达最多的思想内容的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结构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诗歌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3.鉴赏“炼句”的“三指向”指向解说首句开篇点题,统

39、领全诗;领起下文的描写;渲染某种气氛,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开篇设问,引出后文。中间句承接前文,引出后文;借景抒情,表达情感。尾句总结全诗,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表达情感;以景衬情,用景衬情;以景结情,使人沉浸在某种意境中。考向1 赏析“炼字”“诗眼(词眼)”“炼句”解题指津命题分析 “炼字”设问方式:某一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说明理由。有人觉得某词用得极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诗眼(词眼)”设问方式:读全诗,找诗眼,思考回答: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情?诗歌的某词点出了词人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请分析其作用。“炼句”设问方式:前人曾评价某一联(某一句)如何精妙,请赏析其传神达情的艺

40、术特色。某一联(某一句)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赏析“炼字”“诗眼(词眼)”“炼句”,在高考选择题中频频亮相。但作为简答题,“炼字”“诗眼(词眼)”过去常考,现在基本淡出;命题人更青睐综合性更强的“炼句”题。答题指导 (1)回归教材。教材诗歌鉴赏类型鉴赏解读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炼字。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颔联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最传神?“坼”,分裂;“浮”,荡漾漂浮。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了两块,这气势何等磅礴

41、;而日月星辰倒映水中,仿佛都漂浮在这湖水上面。一“坼”一“浮”两个动词的运用,将洞庭湖水浩瀚无边的宏阔画面一笔勾出,可谓点石成金,富于神韵。教材诗歌鉴赏类型鉴赏解读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词眼。读全词,找词眼,思考回答:词人为什么产生“黍离之悲”?词眼是“空”字,上片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和下片中的“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二十四桥仍

42、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都密切地照应“空”字。词人通过这个“空”字表现了金人南侵给扬州造成的毁灭性破坏的后果,抒发了词人感时伤世的忧郁情怀,表达了对金人的谴责和对扬州人民的同情。续表教材诗歌鉴赏类型鉴赏解读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炼句。前人曾评颔联道:“意境天开,则实能辟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岩所学集)请赏析其传神达情的艺术特色。在表现手法上,这两句有动静映照、开合变化的特点。“落木”句写山上落叶萧萧而下,富于动感;“澄江”句写江水澄澈、月色分明,

43、又颇显静态。“落木”句是放眼眺望所见,境界显得开阔辽远,这是“开”;“澄江”句是居高临下所见,是视线收回的结果,这又是“合”。如此写景,颇有变化之妙。续表 (2)方法归纳。角度一:炼字 三步析“炼字”。步骤解说第一步:判断词性,调动积累动词主要表现对象的动态变化,形容词主要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副词主要揭示动作的程度范围。确定词性,再调动知识积累,明确答题方向。第二步:明确对象,解读诗意把要求赏析的字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找出其描写的对象,解读整句话的诗意。第三步:分析手法,品味妙处炼字与表现手法密不可分,答题时要考虑所炼字的语法特点及句子使用的艺术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三步组“答案”。角度二:诗

44、眼(词眼)找“诗眼(词眼)”。常见古代诗歌“诗眼(词眼)”的标志点如下:标志点示例分析情感的凝聚点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深”是诗眼,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与李白之间真挚纯洁的深情。标志点示例分析结构的总起点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其一)“好”字统领全篇,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词人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内容的精妙点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

45、张丞相)“蒸”写出湖面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突出了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续表要点解说释含义找出诗眼(词眼),并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绘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明作用点明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赏“诗眼(词眼)”。角度三:炼句 赏析“炼句”答题模式为:答题示例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劳劳 停停 驿驿注注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诗意

46、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首联为舟行之时(白昼),颔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颈联中“荒”“瘦”二字用字传神: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大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尾联

47、写劳停驿站传递信息的万分艰难。全诗写的孤静寂寥,忧然恻然,充满旅途的忧虑和烦闷。答:_ “荒”“瘦”二字,有地僻、田瘦之意。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能力指向 本题考查鉴赏“炼字”。能力指向赏析诗歌的语言。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应首先理解字的本义,明确所写内容特征;然后结合所描写对象,通过想象再现

48、诗句所描绘的情景;最后分析表达效果。“荒”,有“荒凉冷落”之意;“瘦”,有“贫瘠”之意。在暮色笼罩之下,几户人家的数缕荒烟升起,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可见居民生活之清苦。从艺术角度分析,这两个字的运用自然而工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抒情角度分析,句中蕴含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望望 湘湘 人人贺铸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棹舣,白苹洲畔。尽目临皋

49、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注】余薰余香。剩眼因身体消瘦腰中革带空出的孔眼。泪竹相传尧有娥皇、女英二女,为舜妃。舜死后,二女洒泪于竹形成斑纹,称斑竹。云和乐器名。青翰指船。因有鸟形刻饰,涂以青色,故名。舣停船靠岸。诗意赏析 宣和年间,词人隐居苏州,春日里目睹种种景象,想起了亡故的恋人,为表达自己的怀人之思与物是人非之感,故作此词悼念逝者。开篇三句写春日的清晨,黄莺鸣叫,春花绽放,微风吹过,香气弥漫,这本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象,可是词人正处在伤春怀人的心境当中,无法排解忧愁,便以酒来麻痹自己,将愁绪消解在“醉魂”之中,希望以沉睡来逃避现实。“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三句,

50、含蓄而细腻地刻画出词人怀念旧人的真挚情感。“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化用了“湘妃泪竹”和“屈原佩兰”两个典故。暮春时节,湘妃竹的点点泪痕犹在,屈原所佩戴的兰花香草已经老旧了,天气已进入“浓暖”时分,说明春天将逝,行将入夏。眼前的景物是那样熟悉,词人的脑海里很自然地浮现出昔日欢会的场面:小江之畔,风月佳时,自己曾经不止一次地与恋人聚首。这两句因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和渲染,故字字都给人以痛心疾首之感。“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词人借弦断比喻自己与恋人的分离,然而心中残存着再续前缘的希望;接着化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句意,使这一丝希望顿时破灭。“认罗袜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QXX)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