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级别(省、市或校级)校班级初一(4)班开课时间2024 年 3 月 8 日 星期五 下午 第2节学科语文课 题爱莲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2.了解“说”这一古代文体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课文进行创造性学习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教材分析重 点理解文意;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表现手法;难 点学习本
2、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表现手法。教学设计简介根据语文课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教学设计及评价力图在学习目标的要求和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能很好地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教案的设计上,力求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力求将传统的古文学习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教学步骤:一、欣赏图片,导入课文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3、三、初读课文,梳理文意四、研读课文,感受情怀(一)读懂莲花的高洁品格(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教学环节问题与情境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趣激发欲望自主导学合作探究寻难导疑交流展示精讲点拨答疑导思诊断矫正评价导法归纳提炼拓展导创一、欣赏图片,导入课文播放莲花图片,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描绘过它,赞美过它,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
4、么?明确:“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那么,他要表达什么志向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三、初读课文,梳理文意1.学生朗读,
5、明确字音2.听录音朗读课文,并进行朗读指导:3.在预习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4.教师指导:(1)重点文言字词分析;(2)重点文言句式讲解;(3)归纳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四、 研读课文,感受情怀(一)读懂莲花的高洁品格 1.请一位同学把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朗读出来。 2.小组合作讨论,这些语句里面,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莲花?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生长环境】:“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
6、)。【香气】:“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也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分析“菊”的正衬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他是一个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
7、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 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
8、么?(花之隐逸者也)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不是)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花之富贵者也)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根据刚才的讲解,让学生尝试揣摩语气,齐读课文 【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
9、不衰的佳作。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展示学生的成果)五、 总结课文,作业布置本文通过对莲花特征的描述,表明了作者洁身自爱的品格,抒发了他鄙弃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思想感情。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完成本课练习卷。3.摘录有关荷花的诗句或与荷花有关的片段,写在摘抄本上。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教师引导学生疏通文意小组讨论,利于分享体会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正衬和反衬师生合力,共同解析“托物言志”引导学生认识本文写作对象让学生充分了解作家作品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梳理文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情怀让学生掌握正衬和反衬的用法及作用仿写既能让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又能尝试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