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民法典教案 - 2024 - 2025 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对民法典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我国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理解民法典在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坚定制度自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国家法治建设的情感。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在学习民法典的过程中,明白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法律规定中汲取道德滋养,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等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法治观念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阐述民法典的编纂历程、地位、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相关知识,深入
2、理解民法典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民法典知识辨别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判断行为的合法性,并掌握相应的维权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树立牢固的法治观念。健全人格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民法典的尊重和敬畏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每个人在享受民法典赋予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相应的义务。在面对违反民法典的行为时
3、,能够勇敢地站出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平正义,同时自觉遵守民法典,不做违法之事,积极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民法典的编纂历程与重要地位:详细讲解民法典从起草到颁布的漫长过程,以及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重要地位,通过与其他法律的对比,让学生明确民法典的独特价值和作用,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法典对国家法治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大意义。2.民法典的基本原则:结合具体事例,深入分析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的内涵和要求,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原则如何贯穿于民法典的各个部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使学生能够依据这些原则判断
4、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3.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分编介绍民法典各编的核心内容,如总则编的基本规定、物权编对财产权利的保护、合同编规范的交易行为、人格权编对人格尊严的维护、婚姻家庭编调整的家庭关系、继承编规定的财产继承制度、侵权责任编对侵权行为的规制等。通过典型案例剖析,让学生了解各编内容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掌握民法典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具体应用,为学生运用民法典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教学难点1.理解民法典各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民法典各编内容丰富且相互关联,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各编之间如何相互配合、共同构建起完整的民事法律体系具有一定难度。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民法典的结构,通过案例串
5、联、图表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各编之间的逻辑联系,使学生能够理解民法典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各编内容共同服务于保障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目标。2.在复杂情境中运用民法典解决实际问题:现实生活中的民事纠纷往往涉及多个法律条款和复杂的事实情况,学生在面对实际案例时,可能难以准确判断适用的法律规定并合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要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复杂性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学会从案例中提取关键信息,准确适用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民法典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追求:让学生不仅从知识
6、层面了解民法典,更要从内心深处认同民法典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并将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这需要长期的教育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感受民法典对个人权利的保障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民法典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尊重和遵守民法典。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 分钟)播放一段有关民法典颁布实施时的新闻报道视频,视频中包含国家领导人对民法典的重要讲话、各界人士对民法典的关注和热议等内容。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大家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民法典
7、的颁布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民法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讲授新课(30 分钟)民法典的编纂历程与重要地位运用多媒体展示民法典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的起草尝试,到历经多次波折,最终在 2020 年正式颁布的时间轴和相关重要事件图片。向学生介绍民法典的编纂是几代人的夙愿,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座里程碑。强调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它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涵盖了人们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百姓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
8、保护等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法典的基本原则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如买卖双方平等协商价格、商家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某人违背约定不履行合同等,分别讲解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公序良俗原则(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让学生分析这些事例中体现了哪些原则,或者违背了哪些原则,加深学生对
9、基本原则的理解,明白这些原则是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民法典的主要内容1.总则编:介绍总则编是民法典的统领性部分,规定了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像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定义和权利义务,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等内容。通过案例,如未成年人实施的一些行为是否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总则编对整个民法典的指导作用。2.物权编:展示一些关于房产、车辆等财产的图片,讲解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举例说明,如某人购买了一套房子,就对这套房子享有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用益物权;抵押房子向银行贷款,这里房子就是一种担保物权的标的物。让学
10、生明白物权编对保护公民财产权利的重要性。3.合同编:讲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合同场景,如购物合同、租赁合同、服务合同等,解释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通过一些合同纠纷案例,如商家不按时交付商品、租客损坏租赁房屋等,分析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合同应承担的责任,让学生了解合同编如何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保障交易安全。4.人格权编:结合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侵犯个人隐私、肖像权等案例,讲解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强调人格权编的独立成编体现了对人格尊严的重视,当人格权受到侵害时,受害者可以依法维权,要求侵
11、权人承担相应责任。5.婚姻家庭编:以一些家庭故事为切入点,介绍婚姻家庭编调整因婚姻家庭产生的民事关系,包括结婚、离婚的条件和程序,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父母子女之间的抚养、赡养义务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婚姻家庭中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6.继承编:通过一些遗产继承纠纷的案例,讲解继承编规定了遗产的范围、继承的方式(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等)、继承人的顺序和权利义务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在遗产继承过程中,如何依法保障继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家庭和睦。7.侵权责任编:展示一些因侵权行为导致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图片或案例,如交通事故侵权、产品质量侵权等,讲解侵权责任编规定了侵权行为的构
12、成要件、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使学生明白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据侵权责任编的规定要求侵权人承担责任,维护自身权益。课堂活动(30 分钟)小组讨论提出讨论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面会受到民法典的规范和保护?如果遇到相关的法律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民法典来解决?”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问题展开讨论,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如网购商品质量问题、邻里噪音扰民、校园内同学之间的财物纠纷等行为进行分析,从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角度探讨这些问题的性质、涉及的法律条款以及解决方法。在讨论过程中
13、,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民法典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法律思维能力。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民法典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解决实际问题。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设定一个“民法典纠纷调解”的场景。假设小明在网上购买了一部手机,收到后发现手机存在质量问题,与商家协商退款遭到拒绝,双方发生纠纷。让部分学生分别扮演小明、商家、消费者协会调解员等角色,依据民法典的合同编和侵权责任编等相关知识进行纠纷调
14、解过程的模拟表演。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感受,尝试通过协商解决纠纷,体验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民法典维护自身权益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演结束后,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分析角色扮演中各方在处理纠纷时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民法典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课堂小结(10 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民法典的编纂历程、重要地位、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通过提问、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重点知识,强
15、化学生的记忆。再次强调民法典对我们每个人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了解民法典的相关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民法典,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布置作业(5 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一个身边发生的与民法典相关的案例,可以是自己经历的、听说的或者从新闻报道中看到的,并撰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民法典具体条款、相关行为的性质、法律后果以及自己从中学到的启示和建议。通过收集和分析案例,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运用民法典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民法典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下节课上,选取部分优秀案例分析报告进行分享和交流,让学生在相互学习和讨论中共同提高对民法典的认识和理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