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高考)2020-2021 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备考卷 地 理 2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 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选择题)(选择题) 本卷共本卷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50 分。在
2、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宜宾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今年暑假组织甘孜州研学活动。 小明同学在游记中描述如下: “全程都是清一色的沥青路面, 进入甘孜州后我们的大巴车多数时间都是在盘山公路上行驶, 在公路接近山顶处多建有隧道。北京时间 12 点整我们到达稻城亚丁景区”。下图示意 此次研学活动的行程安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行程安排上,最崎岖的路段是 A宜宾康定 B康定一雅江 C雅江一理塘 D理塘一景区 2多在接近山顶处建隧道,说明该处 A浓雾锁山 B风沙强劲 C滑坡频发 D冰雪期长 3兴趣小组一到稻城亚丁景区
3、就四处拍摄风景,为了避免逆光的干扰,取景时 应尽量避开 A正南方 B正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答案】 1B 2D 3C 【解析】 1读图,通过图中各段的路程和时间可算出各段路程的行驶速度,汽车行驶的速度 越快说明该段路程线路越平直、 坡度越小, 速度越慢则说明线路越弯曲、 坡度越大。 通过推算可知四段中汽车行驶速度最慢的是康定雅江段,故地形最崎岖的选 B; 宜宾康定段、雅江理塘段、理塘景区段相对于康定雅江段汽车行驶速度较 快、坡度都较小,A、C、D 错。故选 B。 2图中山顶附近海拔为 4860 米,该地为亚热带地区,海拔高,山顶气温低,有冰 川分布,因此在最高处附近修建隧道主要是为了避免
4、通过山顶的冰雪路段,D 对; 雾容易堆积在山腰、山谷地带,山顶处大雾较山腰、山谷处少,A 错;山顶处阻力 小,风力较大,但山顶处多受上升、下沉气流控制,而山腰处受山谷风影响及特殊 的地形影响(狭管地形) ,风力也较大,因此山地和山腰处都可能受大风影响,这不 是在山顶修隧道的主要原因,B 错;滑坡与坡度、降水量相关,该公路线康定雅 江段坡度最大且该段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量大,若为防滑坡则应在康定雅江 段多修隧道,C 错。故选 D。 3为了避免阳光刺眼的干扰,他们应尽量避开面向太阳的方位,根据材料信息北京 时间 12 点整我们到达稻城一亚丁景区,此时该景区地方时约为 10:40,此时太阳位 于东
5、南方位,故应尽量避开面向东南方。故选 C。 小明利用假期来到澳大利亚鲍恩(20S,148E)参加为期一个月(从月初到月末) 的地理交流活动, 下图是他绘制的这个月该地某一旗杆杆影顶端日变化图, 其中 0 点为旗杆 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该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华北平原的小麦正值返青季节 B长江人海口处的海水盐度达到一年的最低值 C天山牧场的牧民向山麓地带转移 D从中东前往日本的游轮在途经北印度洋时顺风顺水 5在小明学习交流期间,该地区 A有两次正午时小明看不到自己的影子 B日落时刻先推迟后提前 C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 D昼长逐渐变长 6在该城市的沿海有澳大利亚著名的大堡礁景观,
6、堡礁又称“离岸礁”,指有潟湖与 陆地隔开的珊瑚礁,下列关于其形成原因正确的是 A水温升高,地壳下沉,珊瑚虫骨骼堆积 B水质变好,地壳上升,珊瑚虫骨骼堆积 C水温升高,地壳上升,珊瑚虫骨骼堆积 D水温下降,水质变好,珊瑚虫骨骼堆积 【答案】 4C 5B 6A 【解析】 4中间杆影为正午时分,从图中可以看出,月初正午杆影响朝南,月末正午杆影响 朝北,说明太阳直射点由 20 S 以北,移到 20 S 以南,应为北半球冬至日附近,为 12 月,华北平原的小麦春季返青,A 错误;长江入海口处的海水盐度达到一年的最 低值为夏季,B 错误;冬季天山牧场的牧民向山麓地带转移,C 正确;北印度洋洋 流逆时针流动
7、,从中东前往日本的游轮在途经北印度洋时逆风逆水,D 错误;故选 C。 5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有一次太阳直射,有一次正午时小明看不到自己的影子, A 错误;冬至日前,日落时刻先推迟,冬至日后提前,B 正确;太阳直射时正午太 阳高度最大,故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C 错误;昼长先变长后变短,D 错误。 故选 B。 6由于气候转暖而引起冰雪融化使海面上升,岛屿或海岸不断下沉,地壳下沉,原 来岸礁区的珊瑚礁体仍不断向上生长,珊瑚虫骨骼不断堆积,则礁体与陆地之间有 水域隔开,形成堡礁。故选 A。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卑尔根和巴黎的气候特征,正确的是 多年平均气温巴黎高于卑尔根 多年平均气温巴
8、黎低于卑尔根 多年平均降水总量巴黎少于卑尔根 多年平均降水总量巴黎多于卑尔根 A B C D 8图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北部面积狭小且呈带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 C洋流 D海陆位置 【答案】 7D 8A 【解析】 7巴黎纬度更低,多年平均气温巴黎高于卑尔根,正确;卑尔根受北大洋暖流 影响更大,多年平均降水总量巴黎少于卑尔根,正确;故选 D。 8北部位于斯堪迪纳维亚半岛,受斯堪迪纳维亚山脉的影响,图示温带海洋性气候 区北部面积狭小且呈带状,A 正确。纬度、洋流、海陆位置的影响相差不大。故选 A。 杞麓湖位于滇中高原,为封闭型断层陷落湖盆,无明显地表径流出口。沿湖平原是当地 重要的农耕
9、区。 下图为杞麓湖某采样点部分时段沉积物平均粒径、 有机碳及碳酸盐含量的变 化曲线图。 该湖泊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与湖泊水位呈显著负相关。 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9杞麓湖为淡水湖,其原因最可能是该湖 A气温低,蒸发弱 B降水量超蒸发量 C湖中有泄水暗河 D多冰雪融水汇入 10I 时期,湖区气候相对 A冷湿 B冷干 C湿热 D干热 11研究发现,时期降水丰富,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却呈波动上升趋势,原因最 可能是 A气温显著下降 B人湖泥沙减少 C农业引湖灌溉 D径流汇入增加 【答案】 9C 10A 11C 【解析】 9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杞麓湖为封闭断层陷落湖,该湖无明显地表径流出口。可该 湖
10、又为淡水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淡水湖的性质是湖水中盐度低,要么该湖入湖水 多,补给量大,要么该湖水可以外流,虽无明显地表径流出口,但有断层存在,可 能湖中有泄水暗河,从地下汇流,C 正确;气温低蒸发弱不代表该湖就是淡水湖, 因为湖水中盐分是有一个累积的过程,青藏高原上很多湖泊气温低蒸发弱却成为了 咸水湖,A 不符;结合材料可知沿湖为重要的农耕区,如果降水量超过蒸发量,又 没有明显地表外泄出口的话,湖水水位应该呈上升状态,农耕区将不会存在了,B 不符;该湖位于滇中高原,那里没有大量冰川存在,湖水的补给方式是以降水补给 为主,多冰雪融水汇入不符合实地情况,D 不符;故选 C。 10根据材料信息可知:
11、该湖泊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与湖泊水位呈显著负 相关。从图示信息判断,可知时期湖区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偏低,因此 该时期湖泊的水位应该偏高。而气候呈现干或者热的状态时,将会出现降水少、蒸 发量大的现象,由此而造成的是湖泊水位下降变浅;如果气候呈现冷湿的特征时, 蒸发弱、降水多,此时湖泊的水位才能保持较高。湿热虽然降水可能较大,但蒸发 量较冷湿较大,所以冷湿状态下的湖水位会保持更高状态,故选项中气候有干及热 内容的均不会形成图中时期湖泊的特征,BCD 错,A 正确。故选 A。 11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如果时期降水丰富,那么湖泊水位应升高,此时碳酸 盐含量应较低,但设问中却是“沉积物中碳
12、酸盐含量却呈波动上升趋势”,所以可以 推测出,此时应该是虽然降水量大,但用水量可能大,导致湖泊水位较低,再加上 该湖周边为重要农业区,所以最有可能是农业引湖灌溉使湖泊水位下降,C 符合;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时间段从 1986 年左右开始,当前的全球气候特征是气候变暖,并 没有呈现出气温显著下降的特征,A 不符;结合周边是重要农耕区的信息,可推测 受湖泊周边人类农耕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应有所增加,入湖泥沙应呈增加趋势, B 不符;如果径流汇入增多,将会导致湖泊水位升高,这样湖水中的碳酸盐含量应 下降,D 不符;故选 C。 下图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洋流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13、与洋流等温线相符的是 A B C D 13关于图中洋流说法正确的是 A洋流可使沿岸排放的污染物质到达非洲东南部 B洋流造成秘鲁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 C洋流导致沿岸地区形成沙漠气候 D洋流附近不可能出现大规模渔场 14图示中纬度地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常年 A受东南信风影响 B受东北信风影响 C受西南季风影响 D受盛行西风影响 【答案】 12D 13B 14D 【解析】 12从图中洋流小圆圈(极圈附近)为西风漂流,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图中为顺 时针方向,为南半球,根据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洋流为马达加斯加暖流,往南 水温降低,等温线向南凸出,D 符合。故选 D。 13据上分析,
14、结合经纬度判断,洋流为巴西暖流,沿岸排放的污染物质不能到 达非洲东南部,A 错误;洋流为秘鲁寒流,造成秘鲁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 航运,B 正确;洋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明显,不易形成沙漠气候, C 错误;洋流为本格拉寒流,为上升流,附近会出现大规模渔场,D 错误。故选 B。 14 图示中纬度地区洋流为西风漂流, 受盛行西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流动,D 正确。 故选 D。 水进型三角洲是三角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指当水盆(湖和海)水面不断上升, 河流所携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并逐渐往陆地方向退积,在其有效沉积率 小于水面上升速度的条件下, 在原三角洲沿岸平原之上所形成
15、的一套水下沉积的、 粒度规律 的沉积体。下图为“我国内陆某湖泊水进型三角洲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据提供的图文资料推断,水进型三角洲砂体粒度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 A中间粗两端细 B下端粗上端细 C上端粗下端细 D两端粗中间细 16当图示水进型三角洲面积增大显著时,多发生在 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 17当图示沉积界线由变化时,对河流特征的影响表现为 A流速减慢 B河道多分叉 C河床增高 D含沙量减小 【答案】 15B 16C 17B 【解析】 15水进型三角洲是河流所携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形成,颗粒大的 先沉积, 颗粒小的后沉积, 砂体粒度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
16、下端粗上端细 , B 对。 A、C、D 错。故选 B。 16根据材料,水进型三角洲形成与水盆(湖和海)水面不断上升密切相关,面积增 大显著时,说明水盆的水面上升速度快,注入水量大。我国西北内陆主要是冰雪融 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水面上升速度快,多发生在夏季,C 对。 其它季节冰雪融水少,A、B、D 错。故选 C。 17当图示沉积界线由变化时,三角洲向湖水推进,且宽度范围增加,说明 河流的水量增大,河流的侵蚀作用加大,河流的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增大,在河 流的入海口,河道分汊较多,B 对。流速减慢,携带泥沙较少,三角洲宽度不会变 大,A 错。河流的侵蚀作用加大,河床降低,C 错。含
17、沙量减小,三角洲面积不会 增大,D 错。故选 B。 读我国某区域 1 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和 1 月份某日某种天气系统等压线形势图, 完成下列 问题。 18图示该区域 A地形平坦开阔 B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C太阳能资源丰富 D河川径流季节变化较大 19图中 a、b 两地 1 月气温差异明显,其原因是 Aa 地为平原,b 地为高原 Ba 地较 b 地受海洋影响大 Ca 地海拔高,b 地海拔低 Da 地较 b 地受冷空气影响小 20若图中天气系统向东南方向移动,则未来几天 b 地将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A雨过天晴,气温回升 B雨雪天气,气温下降 C阴雨连绵,形成梅雨天气 D由晴转阴,气压升高 【答案】
18、 18D 19D 20B 【解析】 18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从西往东经过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部和东部地形平坦,中部为山地地形,A 错误。30 纬线经过地区多数为亚热带地 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 错误。图示区域西部位于四川盆地,阴雨天气多,太 阳辐射量少, C 错误。 图示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川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降水季节变化大,径流季节变化大,D 正确,故选 D。 19结合图中等温线得知,a 地符合“大于大的”原则,气温较高;b 地气温“小于小 的”较 a 地低。根据经纬度定位,图示 a 位于四川盆地,b 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 对两地气温影响较小,A 错误;
19、ab 两地海拔差异较小,C 错误。四川盆地距离海洋 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B 错误。四川盆地受北侧秦岭阻挡,冬季风影响较小,地 形封闭,冬季较温和;b 地地形平坦,受冬季风影响较大,冬季较冷,D 正确。 20 根据等压线数值和弯曲判断该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 图示区域受冷锋影响较大。 若冷锋向东南移动,即 b 地受冷锋影响,b 地将会由晴转阴,气温降低,出现雨雪 天气,B 正确。雨过天晴,气温回升是暖锋过境时的天气,A 与题目不符。图示为 冬季 1 月份 0等温线分布图,梅雨天气是由准静止锋形成的,出现于 6 月,C 错 误。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压升高,D 错误,故选 B。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
20、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 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 发源于昆仑山, 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 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 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A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C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22高阶地的相对高差和表面倾角与中阶地明显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 A高度不同 B年代不同 C规模不同 D速率不同 23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A冲(洪)积扇
21、B三角洲 C风积沙丘 D风蚀沟谷 【答案】 21A 22D 23A 【解析】 21由图可知,高阶地表层沉积物以沙丘沙为主,这是风力沉积物,而低阶地沉积 物既有风力沉积的沙丘,又有河流沉积的粉砂-粘粒,来源较高阶地复杂,所以沉积 物均匀程度较差,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22由图可知,高阶地落差较大,表面倾角大,说明地壳抬升较快,河流下切侵蚀 作用强烈;中阶地落差小,表面倾角小,说明地壳相对稳定,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 主,所以影响因素是地壳抬升的速率不同,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23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剖面图绘制于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流刚出山,携带的 大量砾石、泥沙等
22、在河流出山口会大量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或洪积扇,A 正确,B、 C、D 错误。故选 A。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 2017 年常住人口达 6254 8 万人, 比上年增加 59 3 万人。 20012017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 06%07%。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2005 年和 2010 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252013 年后该省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23、 【答案】 24B 25C 【解析】 24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经济欠发达,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从而导致人 口大量减少,故 B 正确,D 错误。我国招生是有计划进行的,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 幅度的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故 A、C 错误。故选 B。 25考查安徽省 2013 年以来的常住人口变化特征,容易题。2013 年后安徽省常住 人口增长率稳定在 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 0.6%0.7%”,需要 省外人口的迁入来补足两者的差距,C 选项正确,排除 A 选项。安徽省是否存在劳 动力缺口(实际上不大可能)及老龄化问题,是无法从图文信息中得到依据的,排 除
24、 B、D 选项。故选 C。 第第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本卷共 3 小题,共小题,共 50 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8 分) 材料一 南岭是我国南部的最大山脉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线, 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 水岭。但有些地段的分水岭已经十分低矮狭窄,而且出现河流切穿分水岭脊的现象。南岭南 北两侧气候有一定的差异,岭北常见霜雪,越冬作物都比较耐寒,岭南则很少有霜雪,热带 性栽培植物比较多。 材料二 早期地壳运动使南岭地区形成背斜构造, 核心为花岗岩体, 上覆岩层多为硬砂 岩和石灰岩,其中硬砂岩后来多形成尖削的峰岭。狭义的南
25、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 骑田岭、大庚岭 5 个山岭,它们均为花岗岩山体,其中骑田岭山势浑圆。 材料三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岭山脉的核心地带, 这里有超过二千种植物, 有广东 唯一的原始森林,是“生物多样性特丰之地”。 (1)说出南岭南北两侧气候的差异并简述理由。 (2)从地质作用的角度,简析骑田岭山势浑圆的形成过程。 (3)试分析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成为“生物多样性特丰之地”的成因。 【答案】 (1)岭南气温高,岭北气温低;岭南降水多,岭北降水少。南岭的阻挡使岭南 受北方寒潮和冷气流的影响小,加上纬度较低所以与岭北相比气温较高;由于南岭 阻挡作用,南侧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比北侧较多。 (2
26、)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沿着缝隙(或断裂处)发生侵 入活动,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上覆岩层被侵蚀后,花岗岩体出露地表; 花岗岩体表层由于风化剥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浑圆山势。 (3)南岭所处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充足;南岭山脉地势起伏 较大,气候和植被的山地垂直地域差异显著;气候湿热,地势崎岖,人类活动少, 开发程度低;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对其生态环境的保护。 【解析】 此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地质作用的影响和自然环境差异性。 (1) 岭南地处 25 N 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纬度低又是阳坡和东南季风迎风坡, 气温高,降水多。冬季岭北阻挡来自西伯利亚高
27、压的西北季风,使岭南受冷空气影 响较小;岭北纬度偏高,又是阴坡,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高压的冷空气影响,温度 低。地处东南季风雨影区,受焚风效应影响,降水少。 (2)地质作用要结合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答。据材料得知,南岭地区形 成背斜构造,核心为花岗岩体。先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缝隙,花岗岩由岩浆沿着缝 隙侵入岩层冷凝形成。再受到水平运动挤压形成背斜构造。形成过程中,岩层被挤 压抬升,上覆岩层被侵蚀后,花岗岩露出地表,受外力作用风化、侵蚀影响,棱角 磨圆,形成浑圆山势。 (3)生物多样性特丰之地意为生物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说明此地自然条件优 越,自然因素差异较大。可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角度分析
28、。气候:南岭所处 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高,降水多,雨热充足;地形:山顶海拔高, 山脉地势起伏较大,随海拔增高,气温、降水差异大,水热组合变化多,山地垂直 地域差异显著。人类活动:由于此地气候湿热,地势崎岖,不适宜人类居住,受人 类活动影响少,加上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大大地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 分) 材料一 火星一直是人类深空探测的热点。 当前的火星气候寒冷干燥, 其表面平均温度 的变化范围为123至33。科学家在柴达木盆地西北角寻找类火星环境,他们把盆地 西边的老茫崖沿 315 国道往东 30 公里到碱山的这片南北跨度 160 公里的广大
29、地区命名为 “火星谷”。该区域平均海拔达 3000 米,以盐滩和雅丹为主要地貌特征;人迹罕至,成为 专家眼中“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 材料二 柴达木盆地是巨大的山间断陷盆地,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约在 2300 万年 前形成高原大湖,500 多万年前开始的干旱气候使大湖逐渐消失,15000 年前大部分地区变 成了干盐滩。今天的柴达木盆地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夏季气温变化剧烈。 材料三 图 1 为柴达木盆地示意图, 图 2 为柴达木盆地景观图, 图 3 为飞行器拍摄的火 星局部景观图。 (1)分析柴达木盆地成为专家眼中“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的原因。 (2)推测柴达木盆地从汪洋大海到干盐滩的演化过
30、程。 (3)说明柴达木盆地夏季气温日变化剧烈的原因。 【答案】 (1)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达 3000 米,海拔高气温低;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 离太阳更远,温度较低;柴达木盆地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火星质量较小, 周围大气较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差,昼夜温差大;柴达木盆地地区气 候干旱,地貌以风力作用为主;火星主要地貌为沙漠戈壁,沙丘砾石遍布;柴达木 盆地人迹罕至,人类开发利用程度低,与火星人文环境类似。 (2)在地壳运动过程中,青藏高原隆起,海水外泄;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 层断裂陷落形成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隆起后,其南部和北部的山脉阻挡了盆地与 其外部的大气交换, 而从东部过来
31、的暖湿气流在到达柴达木盆地之前已被消耗殆尽, 导致该地区气候逐渐变干, 蒸发旺盛, 咸水湖泊逐渐萎缩至消失, 而盐分逐渐沉淀, 形成干盐滩。 (3)气候干旱,晴天多,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 失;地表植被稀少且干燥,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强,导致白天气温迅速升高;由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导致夜晚气温低,因此夏季气温日变化剧烈。 【解析】 本题考查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特征及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 (1)“该区域平均海拔达 3000 米”,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达 3000 米,海拔高气 温低;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远,温度较低;柴达木盆地降水少,晴天多,
32、昼夜温差大,火星质量较小,周围大气较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差,昼 夜温差大,“表面平均温度的变化范围为123至33”。柴达木盆地多风力作用 形成的沙丘、砾石,火星昼夜温差大且干旱,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据材料可知柴 达木盆地人迹罕至,人类开发利用程度低,对原始地貌改造较小,与火星人文环境 类似。 (2) 据材料可知, “柴达木盆地是巨大的山间断陷盆地, 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在地壳运动过程中, 青藏高原隆起, 海水外泄, “大约在 2300 万年前形成高原大湖”; 在强大的板块运动的挤压作用下, 岩层断裂陷落形成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隆起后, 导致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其南部和北部的山脉阻
33、挡了盆地与其外部的大气交换,而 从东部过来的暖湿气流在到达柴达木盆地之前已被消耗殆尽,导致该地区气候逐渐 变干,蒸发旺盛,“500 多万年前开始的干旱气候使大湖逐渐消失”,说明咸水湖泊 逐渐萎缩至消失,而盐分逐渐沉淀,“15000 年前大部分地区变成了干盐滩”,形成 干盐滩。 (3)柴达木盆地夏季气温日变化剧烈即日温差大的原因,可以从大气、地形、 植被等方面回答。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强,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多;盆地地形,四面环山,热量不易散失;地表植被稀少且干燥,升温快, 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强,地面辐射强,导致白天气温迅速升高;位于青藏高原,由 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
34、温作用弱,导致夜晚气温低。故气温日变化剧烈。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6 分) 材料一 大同附近地区自古位于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处, 大同附近长城始建于春 秋战国时期,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调查发现,明长城位置较春秋战国时期偏南。 材料二 悬空寺位于 山西省衡山金龙峡谷,巧妙地利用了中国传统的榫卯梁架组合, 是典型木结构高空摩崖建筑,因选址巧妙而“日晒不着、雨淋不着、石砸不着、风吹不着、 水淹不着、千年不倒”。 材料三 下图为悬空寺及其附近区域示意图。 (1)推测大同附近长城位置变化的自然原因。 (2)读图分析悬空寺所在位置“风多且小”的原因,及其对建筑保护的意义。 (3)说明悬空寺
35、“日晒不着,雨淋不着”的原因。 (4) 悬空寺建成时, 距离谷底有 90 余米, 到上世纪初高差减少为 50 余米。 1960 年,当地在悬空寺上游建成恒山水库后,高差增加到 60 余米,分析其原因。 【答案】 (1)明代时期气候较春秋战国时期寒冷,农牧分界线位置南移。 (2)原因:悬空寺地处峡谷,常年多风;位于峡谷开阔地区,风速较小。 意义:常年多风,空气干燥,建筑木质结构不易被腐蚀;风速较小,侵蚀作用 弱,有利于建筑保护。 (3)悬空寺地处陡峭狭窄山谷,年光照时间短,日光照时间也短;悬空寺修建 于悬崖凹处,使古寺免于雨水冲刷。 (4)水库建成前,河流泥沙淤积,河床不断升高;水库建成后,可拦
36、截泥沙, 河床上升趋势减缓甚至下降。 【解析】 本题考查悬空寺的建筑特点,重点考查对地形图的判读,难度一般。 (1)从材料可知,此处为农耕与游牧的分界,明代时期气候较春秋战国时期寒 冷,热量下降,农耕区向南移,导致农牧分界线位置南移。 (2)原因:从图上看,悬空寺位于峡谷地带,常年多风;由于峡谷相对开阔, 风速较小。意义:常年多风,空气干燥,木质结构为主的建筑物不易被腐蚀;风速 较小,风力侵蚀作用弱,对建筑物的破坏小,有利于建筑保护。 (3)悬空寺地处陡峭狭窄山谷,两边陡壁的遮挡作用,使年光照时间短,日光 照时间也短;悬空寺修建于悬崖凹处,雨水难以淋涮。 (4)本题考查河流和沉积作用。水库建成前,河流泥沙淤积,河床不断升高, 使悬空寺与河谷底部的距离缩小;水库建成后,可拦截泥沙,河床上升趋势减缓甚 至下降,距离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