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doc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1092567 上传时间:2021-02-2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部部编版编版八八年级年级语文语文下册下册 古诗词古诗词 练练 习习 题题 1 01 01 关雎关雎 【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1.起兴的句子是: , 。 , 。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 。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 。 , 。 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 , 。 , 5.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 , 。 6.关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 , 。 7. 关 雎 中的 男子 由 “ , ” 引 起 “ ,

2、”的美好联想; “ ,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 , ” 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8.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 , 。 ,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 。 2.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3.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 4.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 ,通过反复写男 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 。 5.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6.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7.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

3、诗 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2 8.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9.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10.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11.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12.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1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 赏析。 14.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15.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6.下列对关雎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

4、,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 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 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17.下列对关雎的相关说法有错误的一项为( ) A.诗句多用“参差”“辗转”“窈窕”等双声叠韵词,更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 B.关雎是一首描写男子思念女子的爱情诗。 C.“赋”是这一首诗歌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D.本诗结构严谨,起伏相间,四字句贯穿全篇,节奏欢快,形式整齐,感情奔放。 3

5、18.对关雎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唱一和、相亲相爱的雎鸠鸟来起 兴,引出女主人的一片情思。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点出了这个小伙子所恋的就是那位在河边采荇菜的有着美好 姿态的姑娘。 C.诗歌采用了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如“窈窕”“参差”“辗转”,以增加诗歌音韵的和 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D.这首诗写的是小伙子对心上人思念、追求的过程,以及“求之不得”的痛苦。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芼之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友之”的“友”是“亲

6、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02 02 蒹葭蒹葭 【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 。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 ; , ; , 。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 , 。 , 。 , 。 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 。 。 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 ; ,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

7、见的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4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 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 得的惆怅。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关雎这首诗是按照“爱上姑娘追

8、求姑娘而不得幻想得到姑娘”这样的线 索展开的。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主人公那种深深的爱 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是爱情 诗,但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6.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 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

9、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7.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 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 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 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8.对蒹葭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起兴,既点出深秋季节一片萧条

10、,又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 B.“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热烈地追求, 然而可望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惆怅。 5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等意思相同,这种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加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 D.第一章的韵脚是“苍”“霜”“方”“长”“央”,即第一句入韵,其余是偶句押韵, 奇句不押韵。 9.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

11、.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03 03 式微式微 【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1.式微中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出劳动人民在露水中劳作的艰辛的句子: , ? , ? 2.式微中写出劳役者对统治者不满,天晚还在泥水中劳作的句子: , ? , ? 3.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 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是: , ? ,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2.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请具体说明。 3.“式微式微,胡

12、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4.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下列对式微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借事抒情,堪称“饥者歌其食, 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全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C.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6 D.式微诗短短 32 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 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04 04 子衿子衿 【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1.“ , ”,一句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

13、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2.“ , ”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 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3.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 “ , ?”“ ,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3.下列对子衿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 意切的真挚感情。 B.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不可遏止。爱之既深,责之必切。对于

14、他的失约,她也许想到 种种原因,但无论如何难以谅解。 C.两句“纵我不往”,以质问的语气、讨伐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指责。 D.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 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即使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 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05 0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 , 。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 声的名句是: , 。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 抒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

15、。 7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 声的名句是: , 。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 句: , 。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 。 7.表达作者劝慰友人不要为儿女之情所牵挂的诗句是: ,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 的 之情,也表现了诗人 的人生态度。 2.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3

1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 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 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对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错误错误的一项是(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8 9.下列鉴赏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 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 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 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承上作结:既非远别

18、,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 别时不应有儿女之态。 10.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儿女一般哭哭啼啼。 11.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 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饱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

19、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在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 情而富有哲理。 1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13.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

20、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14.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9 15.选出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有误的一项( ) A.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在写景

21、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 难。 B.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的友谊。 C.颈联道出了惜别之意,既宽慰友人,也安慰自己,写出彼此情谊之深。 D.尾联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 16.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 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 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

22、代 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 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06 0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 。 , 。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 , 。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 。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句子是: , 。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 ,

23、。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 是: ,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这首诗的体裁是 ,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 的诗句是: 。 2.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 3.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描写了洞庭湖 和 的 特点。 10 4.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 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 5.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 ,现在的 意思是: 。 6.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8.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

2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 9.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10.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1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12.品味“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与“撼”。 13.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 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14.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15.从诗的最后两联中,我们可以窥见诗人怎样的心曲? 16.结合诗歌的尾联(最后两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1 17.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25、请具体分析。 19.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 20.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1.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第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

26、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2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23.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 )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 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4.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 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B.

27、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 夸张的修辞手法。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张丞相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尾联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12 25.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的雄伟壮观景象和 磅礴气势。 B.颈联隐喻诗人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字里行间流露出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 C.颔联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D.全诗意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26.下列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正确的一项

28、是( )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07 07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1.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是: , 。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 ”这两句诗, 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 ”,与陆游 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美丽的山光使乌儿欢悦,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的诗 句

29、是:“ , ”,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 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 色的诗句是: , 。 6. 题破山寺后禅院 中以声衬静, 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的诗句是: , 。这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阅读理解】 (一)理解选择。(一)理解选择。 1.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 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 C.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

30、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 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 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13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 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 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 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

31、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 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3.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 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 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4.对“山光悦鸟性,

32、潭影空人心”两句点评不当的一项是( ) A.这两句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是全诗的最高境界,有此两句境界全出。 B.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自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 升华。 C.互文互义、相得益彰。 D.“悦鸟性”与“空人心”形成对比,鸟性之悦为人心之空作了铺垫。 5.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这首诗借题咏佛寺禅院,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后的愤懑抑郁之情。 B.首联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在“清晨”和“初日”之时“入古寺”,可见他对 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清寂的景色。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

33、写了诗人在后禅院的所见所感,借写鸟儿欢悦的情形 和空灵的潭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意和淡泊情怀。 (二)名句赏析。(二)名句赏析。 1.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赏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赏析“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4 (三)理解作答。(三)理解作答。 1.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3.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哪个?颔联简化为哪个成语,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4.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 5.颈联中“空”字写得极好,为什么? 08

34、08 送友人(唐李白)送友人(唐李白) 【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1.送友人点明送别地点的诗句是: , 。 2.文中运用比喻,写出了友人即将远行他乡,漂泊不定的未来生活让诗人无比担忧的诗 句是: , 。 3.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 的诗句是: , 。 4.送友人中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的诗句 是: , 。 5.送友人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 。 6.“ , ”两句写最后分别的场景,诗人没 有直抒胸意,既委婉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又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含蓄而深沉。 【阅读理解】【阅读理

35、解】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 。 2.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 诗。 3.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15 4.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5.自选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提示:从修辞、词语、思想感情、表达方式等方面分析。)(提示:从修辞、词语、思想感情、表达方式等方面分析。) 6.送友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横”字写出水之动态。 B.“绕”字写出山之静态。 C.尾联抒发难舍难分的情感。 D.通篇都在写秀丽的自然美。 09 09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 【理解型默写】

36、【理解型默写】 1.上阕描写深夜院景色的句子是: , 。 2.描写词人在月光下孤寂徘徊的句子是: , 。 3.下阕直接写词人自己孤寂的心境的句子是: , 。 4.写孤鸿道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的句子是: , 。 5.表达了作者被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的诗句是: ,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词的上阕通过描绘 、 、 等景物,渲染了 的氛围。 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一句作简要赏析。 16 3.“谁见幽人独往来”,这一反问句表达了怎样的意思?“缥缈孤鸿影”,缥缈,高远 隐约的样子。孤鸿与幽人有何关系

37、? 4.结合下片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 5.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6、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10 10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1.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 , 。 2.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坚贞不屈)的句子是: , 。 3.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诗句是: , 。 4.写梅花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寂寞开放的诗句是: , 。 5.写出梅花处境的悲凉和不断遭受风雨蹂躏的愁苦的句子是: , 。 6.表现梅

38、花志节高尚,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的句子是: ,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卜算子咏梅中“卜算子”是 , “咏梅”是 。 2.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从内容上看,上阕写 ,下阕写 。 3.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周敦颐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中所表明的一样,作者也是 。 4.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梅花的哪些遭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5.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17 6.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 7.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 8.简析这首诗的形象特点。 9.这首词虽在咏

39、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 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11 11 石壕吏(唐杜甫)石壕吏(唐杜甫) 【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1.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矛盾尖锐的句子: , 。 2.石壕吏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 , 。 3.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 , 。 4.概括全诗的句子: , 。 5.从侧面反映老妇被带走的句子: , 。 6.描写战争需要大量人力的句子: , 。 7.战争使人民生活贫困的句子: ,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 和 。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3.老妇的三

40、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 18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 目的是什么? 7.“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8.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 9.官府“捉人”为什么在夜间出动? 10.“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 12 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 怀的诗句

41、是: , 。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 是: , 。 3.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 , ”的呼喊。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 决心的那两句诗是: , !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 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 , 。 6.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 , 。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 贼。与“但愿苍生俱饱暖

42、,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 8.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 。 ! , ! 19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 。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 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 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 。他是我国唐代 伟大的 主义诗人,当时人称 。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 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 。 2.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 5 个字)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读了

43、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请对“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进行简要赏析。 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7.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 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 意境深远。 8.下列对

44、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C.“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

45、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D.“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20 1313 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唐白居易) 【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1.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 , 。 2.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 。 3.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 , 。 4.表明卖炭翁贫困的句子是: , 。 5.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 ,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 “系上牛头充炭直” 中 “直” 应为 , 是 字, 解释为 。 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3.“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这两句诗

46、运用了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4.赏析“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5.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1 附: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 01 关雎关雎 【理解性默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6.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8.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阅读理解】 1.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2.窈窕淑女,

47、君子好逑 3.窈窕淑女。 4.辗转反侧 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5.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6.关雎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 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 的起兴之妙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7.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 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

48、动的形象。 8.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 9.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10.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诗 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11.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12.(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 (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13.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首句借雎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丽贤 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说比兴也正确,兴中有比) 14.运用兴的艺术

49、手法。如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使人由 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答出比兴或重章叠句 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 15.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 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16.A 17.D 18.A 19.C 02 蒹葭蒹葭 【理解性默写】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3.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50、。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4.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阅读理解】 1.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 情,感情执着专一。 3.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 22 托得生动感人。 4.B 5.D 6.A 7.D 8.C 9.D 03 式微式微 【理解性默写】 1.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2.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doc)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