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2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3初步体会几何研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教学重【教学重难难点】点】 通过连接对角线,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观察抽象,理解概念。 1引言。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图形与几何知识,掌握了一些探索和证明图形几何性质的方法, 本节开始,我们继续研究生活中的常见图形。 观察下列图片,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 师生活动:学生积极踊跃发言,教师用
2、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吗?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形 叫做平行四边形。说明定义的两方面作用:既可以作为性质,又可以作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依 据。介绍平行四边形的表示方法。 2猜想证明,探究性质。 回忆我们的学习经历,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可能难以回答,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过程,得出研究 的一般过程: 先给出定义, 再研究性质和判定。 教师进一步指出: 性质的研究, 其实就是对边、 角等基本要素的研究。 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
3、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什 么特殊的性质呢?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度量、提出猜想。 猜想 1: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 猜想 2: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B=D。 追问 1:你能证明这些结论吗? 师生活动: 一般地, 学生会先考虑分别证明这两个结论,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对角相等, 教师引导添加辅助线,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对边相等。证后会发现用全等可以同时证明这两个 结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领悟,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通常采用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而图形 中没有三角形,只有四边形,我们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
4、角形问题来解决,突破难点,进而总结提炼出化四边形问题化三角形问题的基本思路。 追问 2:通过证明,发现上述两个猜想正确。这样得到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重要性质。你能 说出这两个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并运用这两个性质进行推理吗?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辨析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明确应用性质进行推理的基本模式: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已知) , AB=CD,AD=B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 A=C,B=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 设计意图:把性质由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如图,在 ABCD 中,DEAB,BFCD,垂足分别为 E、F。求证:AE=CF。 师生活动
5、:师生交流,要证明线段相等,我们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而全等的条件可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写出证明过程,并组织学生进行点评。本题 也可以先用定义证明四边形 DEBF 是平行四边形,得到 BE=DF,再证 AE=CF。 追问:DE=BF 吗?如图,直线 a 平行直线 b,A、D 为直线 a 上任意两点,点 A 到直线 b 的距离和点 D 到直线 b 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 师生活动:结合前面分析,可以得出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一条直线上所有点到另一条 直线的距离都相等。此时教师适时介绍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 2如图,在 ABCD 中,AE=CF。 求证:AF=CE。
6、 师生活动:师生交流,要证 AF=CE,需证ADFCBE,由于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 边形,因此有D=B,AD=BC,AB=CD,又 AE=CF,根据等式性质,可得 BE=DF。由“边 角边”可得出所需要的结论。引导学生写出证明过程。 三、开放探究,发散思维。 在 ABCD 中,AC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 (1)请你说出图中的相等的角、相等的线段; (2)对角线 AC 需添加一个什么条件,能使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四条边相等? 师生活动:学生认真读题、思考、分析、讨论,得出有关结论。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所以 AB=CD,AD=BC,DAB=BCD,B= D
7、,又因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所以DAC=BCA,DCA=BAC。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有关正确的结论。 解决第(2)个问题时,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得出:只要添加 AC 平分DAB 即可。 并说明理由:因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所以DCA=BAC,而DAC= BAC,所以DCA=DAC,所以 AD=DC,又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 AB=DC=AD=BC。 四、反思与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你觉得对一个几何图形的研究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3对于平行四边形,你觉得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什么? 【第二【第二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中心
8、对称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2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和简单的证明题。 3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教学难【教学难点】点】 1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和简单的证明题。 2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与师生互动 第一步:课堂引入 1复习提问: (1)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具有一般四边形的性质(
9、内角和是?) 。 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第二步:探究新知: 【探究】 : 请学生在纸上画两个全等的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 并连接对角线AC、 BD和EG、 HF,设它们分别交于点 O,把这两个平行四边形落在一起,在点 O 处钉一个图钉,将四边形 ABCD 绕点 O 旋转,观察它还和四边形 EFGH 重合吗?你能从子中看出前面所得到的平行四 边形的边、角关系吗?进一步,你还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吗? 【结论】 (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高:在平行四边形中,从
10、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对边画垂线,这点与垂足 间的距离(或从这点到对边垂线段的长,或者说这条边和对边的距离),叫做以这条边为底的平 行四边形的高这里所说的“底”是相对高而言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和高的积,即 Sah(其中 a 可以是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 边,h 必须是 a 边与其对边的距离,即对应的高) 。 注意:如图(1)要避免学生发生如图(2)的错误。为了区别,有时也可以把高记成 ha, 表明它们所对应的底是 a。 第二步:应用举例: 例 1(补充)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 AC、BD 相交于点 O,EF 过点 O 与 AB、CD 分别相交于点 E、F。 求证:OE
11、OF,AE=CF,BE=DF。 证明:在 ABCD 中,ABCD, 12,34。 又 OAO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AOECOF(ASA) 。 OEOF,AE=C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D(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 ABAE=CDCF,即 BE=FD。 【引申】 若例 1 中的条件都不变, 将 EF 转动到图 b 的位置, 那么例 1 的结论是否成立? 若将 EF 向两方延长与平行四边形的两对边的延长线分别相交(图 c 和图 d) ,例 1 的结论是否 成立,说明你的理由。 解略 例 2 (教材例 2) 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12、, AB10cm, AD8cm, ACBC, 求 BC、CD、AC、OA 的长以及平行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得 BC、CD 的长,在 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AC 的长。再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 分可求得 OA 的长,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底高(高为此底上的高) ,可求得 ABCD 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学学过,再 次强调“底”是对应着高说的,平行四边形中,任一边都可以作为“底” , “底”确定后,高也 就随之确定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解略(参看教材) 。 第三步:随堂练习 1在平行四边形中,周长等于 4
13、8, 已知一边长 12,求各边的长; 已知 AB=2BC,求各边的长。 已知对角线 AC、BD 交于点 O,AOD 与AOB 的周长的差是 10,求各边的长 2如图, ABCD 中,AEBD,EAD=60,AE=2cm, AC+BD=14cm,则OBC 的周长是_cm。 3判断对错 (1)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C 交 BD 于 O,则 AO=OB=OC=OD。 ( ) (2)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到一组对边的距离相等。 ( )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 ) (4)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 ( ) 4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C6、BD4,则 AB 的范围是_。 5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已知 AB、BC、CD 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x+3) , (x-4)和 16,则这个四边形的周长是 。 6公园有一片绿地,它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绿地上要修几条笔直的小路,如图,AB 15cm,AD12cm,ACBC,求小路 BC,CD,OC 的长,并算出绿地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