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点热点 9大国博弈与国际格局大国博弈与国际格局 【背景材料】【背景材料】 近代以来,李鸿章提出的“千年大变局”广为人知;当今中国,习近平所论“百年大变局”,意义深远。从“千 年大变局”到“百年大变局”,呈现出中国不同外部环境和前途命运。当今世界大变局在国际层面表现为,世 界力量对比之变化,全球治理格局之变化,百年未有;在国内层面表现为,当代中国战略机遇之难得。形势任务 变化之深刻,百年未有。面对世界大变局,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推进四个大方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 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世界;深化拓展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引领全球化发展潮流;完善优化中国特色外交布局, 打造覆盖全球的“朋
2、友圈”;做好做强中国自己的事情,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备考策略】【备考策略】 1. 掌握大国崛起的基本史实和国际格局演变的基本情况。 2. 关注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英法(德)关系、美俄(苏)关系及中美关系等。 3. 充分认识 (1) 制度创新是大国的普遍经验。英国开创了君主立宪制,美国开创了民主共和制,这些都为本国的稳定 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中国开创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路而综合国力大大提升。 (2) 充分利用国际机遇期。英国充分利用了新航路开辟的机遇,却未能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这是其衰落的重要因素。美国利用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二
3、战后的有利地位,建立并强化了自己的强国地位。 (3) 经济发展是大国的基础。英国曾经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国长期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第一。 (4) 发达的科学技术是大国的重要标志。 英国曾经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头羊,美国和德国则领跑第二次 工业革命,美国和苏联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领先。 【要点突破】【要点突破】 大国崛起 1. 英国史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英西战争、17 世纪走上殖民道 路);世界工厂(工业革命、世界霸主);英国衰落(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 2. 美国史 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1787 年宪法);工业强国(19 世纪上完成工业革命、19
4、世纪末 20 世纪初成 为工业强国);世界霸主(罗斯福新政、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政策, 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3. 俄国(苏俄、苏联)史 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 年农奴制改革);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链条中 最薄弱的环节);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17 年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 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戈尔巴 乔夫的政治改革)。 4. 日本史 亚洲强国(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对外侵略(大陆政策、甲午战争、日本法西斯侵略
5、);战后发展(民主化改 革、经济腾飞、谋求政治大国)。 5. 中国史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提高和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选择和平发 展之路。 国际格局演变 1. 古代中国主导的东亚朝贡体系 (1) 概述:朝贡体系是指包括朝贡关系及其相关制度在内的一个体系。 自公元前 3 世纪开始,直到 19 世纪 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体系,常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 式之一。 它既是一种国际关系,又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政治秩序。朝贡就是朝拜和进贡的简称,是两国或两个政府 之间的一种承认尊卑地位的礼节性外交关系。以朝贡的方式换来大国对小国
6、的政治地位的承认。 (2) 作用:朝贡体系包括“儒家思想、天下观、华夷秩序 ”。通过中华朝贡体系,中国文化逐渐传播到了 周边国家,并深深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的政治体系、社会结构、世界观念,最终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2. 近代以来欧美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 演变过程 大航海时代的西欧殖民扩张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葡开启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7 世纪上半期欧洲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德意志 分裂、西班牙衰落、荷兰兴起。 17 世纪前半期荷兰人垄断全世界的贸易,占据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17 世纪后半期,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经英荷战争、英西战争、英法战争确立了海上霸权。 欧洲主导下陆权与海权交织
7、的大国关系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下的国际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霸权削弱;国际关系的重心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方转移,一方面转移到北美,另 一方面转移到苏联,这次转移既包含经济重心的转移,还包含着思想领域的变迁。欧洲本来是近代资产阶级思 想的发源地,但是战后列宁主义却成了大众的期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霸主地位由英国和平转移到美国手中;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 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新的时代。1991 年,随着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 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 单项
8、选择题 1. (2020 南师附中)下列为 1870 年和 191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的变 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国 家 年代 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其他 187032%10%23%13%22% 191314%6%38%16%26% A.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先后决定工业排名次序 B.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C. 美国在一战前已经确立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 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 (2020山东泰安一模)1918 年 1 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战后和平“十四点计划”中,提出“公海航行自由” 的原则,未得到其他列强的认
9、同。1918 年 10 月,威尔逊总统批准了一项扩军计划,目标是到 1920 年美国海军 规模追平甚至超过英国海军。这反映了美国() A. 维护世界和平的理想 B. 与英国同盟关系的破裂 C. 称霸世界和控制国际事务的企图 D. 总统行政权力的扩张 3. (2020金中、海中、南外考前模拟)学者时殷弘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学者王玮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 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对材料中有关“冷战”原因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 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的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
10、 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 C. “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 D. 美苏“冷战”孕育于二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 4. (2020南京、盐城二模)1982 年,在联合国第二届裁军大会上,中国就裁军问题提出了基本原则,包括反对军 备竞赛;各国均有权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讨论和解决裁军问题,而不应由少数大国包办垄断;制止侵略,公正合 理地解决地区冲突等。1985 年 6 月和 1997 年 9 月,中国主动宣布单方面裁减 100 万和 50 万军队员额。此举 表明,中国() A. 打破美国遏制所形成外交僵局 B. 外交主导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 倡导建
11、立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 D. 将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5. (2020山东 5 月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词汇和成语已经渗透到了西欧的语言里。在联邦德国,文 化的美国化进行得更快。正如一位电影导演所说:“美国人使德国人的潜意识殖民地化了。”这种现象的产 生主要由于() A. 美国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 美国在西欧拥有强大军事和经济优势 C. 二战冲击了西欧各国的文化传统 D. “冷战”对峙改变了西欧各国的文化意识 二、 非选择题 6. (2020苏锡常镇一模)近代英国崛起的动力之一毋庸置疑是其各领域的制度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主要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
12、解决农村问题,重点解决消除封建土地所 有制和确立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问题;第二步是解决城市问题,即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通过这两 个步骤一方面摧毁了城乡封建主义经济体制,另一方面在摧毁的基础上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英国经 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不是盲目进行的,是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英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思 想家、 政治经济学理论家的学说便指导了资产阶级进行社会制度改革。例如培根、爱尔顿、霍布斯和洛克 的社会契约学说与国家理论指导了君主立宪制及其自我完善化的改革。 摘编自张天论英国社会制度近代化 材料二近代英国的“主权在议会”体制引起政治领域其他方面的进一步变革,例如现代文官
13、制度的出现、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司法制度的改革和选举制度的改革等。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变革形成了对本国产权、经 济活动、信仰自由以及个人自由的政治制度保护,进而推动了近代英国经济制度变革。政治制度的变革促进 了经济制度的变革,经济制度的变革又促进了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这些新的安排产生了一个强国,它足以 在一种前所未有程度上以有效的方式获取资源。并且,促进了英格兰在国际关系中的强势地位、一个世界性 大帝国的产生以及最终形成无人匹敌的格局。” 摘编自张旭东从制度变革角度看近代英国的崛起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两步走的措施及其启蒙运动时期指导英国经济、
14、 政 治体制变革的理论。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起近代英国“政治领域其他方面进一步变革”的政治制度,并概括其政 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变革所呈现的关系。 (3) 有人认为“近代英国制度的变革决定了英国的崛起”。综合上述材料,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1. B【解析】 由材料可知“1870 年和 1913 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英法的比重降低,美德比 重上升,结合课本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故 B 项正确;工业发展排名与工业革命开展 先后无关,只是美德更多地运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推动了其经济的迅速发展,故 A 项错误;美国世界霸 主地位的确
15、立是在二战后,不是在一战前,故 B 项错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故 D 项错误。 2. 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提出“公海航行自由”原则和批准扩建海军计划的 目的是打破英国的海上优势,使经济强大的美国得以称霸世界和控制国际事务,因此 C 项正确;这些行为都是 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并非维护世界和平,A 项错误;此时期美英并未建立同盟关系,B 项错误;威尔逊的 行为并未超过其职权范围,不能体现行政权力的扩张,D 项错误。故选 C。 3. C【解析】 “学者时殷弘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 系之中”,这是因为十月革命后
16、,苏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产生冲突,这是意识 形态方面的对立。而学者王玮提及的门户开放原则与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对立属于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 之争。故 C 项正确。 4. C 【解析】 中国反对进行军备竞赛,要求各国要有平等的讨论权,并率先做出了裁军的表率,反映出中国倡 导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故选 C 项;中国重返联合国打破美国遏制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排除 A 项;中国外交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没有起到主导作用,排除 B 项;中国反对进行军备竞赛,要求各国要有平等的讨论 权,并率先做出了裁军的表率,反映出中国倡导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没有涉及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
17、动,排 除 D 项。 5. B【解析】 美国词汇渗透到欧洲的社会生活之中,这是二战后美国军事与经济实力的体现,比如通过马歇 尔计划对西欧进行的经济援助,达到控制西欧的目的,故 B 项符合题意;美国的对外政策只是表现之一,并不是 主要原因,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美国文化的渗透,而不是二战对西欧文化的影响,排除 C 项;“冷战”会对西欧产 生影响,但并不会改变西欧的文化,排除 D 项。 6. (1) 措施:第一步,圈地运动;第二步,工业革命(建立机器大工业体制)。理论:经济体制变革;自由主义理论;政 治体制变革;社会契约论(国家理论、理性主义)。 (2)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度、责任内阁制、政党制度。关系:相互促进。 (3) 不赞成。 近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英国进行政治、 经济等方面制度的变革,最终导致英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