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教学设计参赛作品教学设计参赛作品 基本信息基本信息 名称平行线的性质 执教者课时1 所属教材目录沪科版八年级下册 19.2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平行线和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和深化, 是学习矩 形、菱形、正方形的必备知识,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 本课主要探究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一性质.平行四边形的 性质和判定都是必须掌握和熟悉的内容, 要熟记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与 区别。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接触过正方形、长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等概念,已 经有了比较形象的认识,对其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在上学期又深入 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知识, 均为四边形的继
2、续学习打下良好的 基础。八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心理特征趋于逐渐成熟时期,是学生由试 验几何向推理几何过渡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一种 急于尝试和运用的冲动,需要正确引导。此外八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 相互协作,逻辑思维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能够主动的探索平行四边形 性质等。我通过生动的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学 习,从而感受数学、认知数学,探索数学。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1、性质 2 以及 平行线间的距离。 2、能初步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 过程与方法 目标 1、经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探究过
3、程,发展合情推 理能力。 2、体会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演 绎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于合作交流的意识, 激发学生探索 数学的兴趣,体验探索成功后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 1、性质 2 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证明 教学策略与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设计说明 本节课涉及概念、方法、初步推理,要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以及数学方 法和数学思想进行小结,本设计采取分组的方式,互讲本节课的内容, 分享解题方法, 并找出解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教师注意渗透类比思想。 2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4、教学环节 (注明每(注明每 个环节预个环节预 设的时间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 入 (1 分钟) 老师:在四边形中,最常见,用 处最广的应该是平行四边形。请 看下列图片: 由学生从自己的 生活中举例一些 平行四边形 从身边的生活引 入,激发学生的 兴趣 二、活动引 入 (3 分钟) 活动一、老师: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 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师给出平行 四边形的符号记法) 一、其他学生注 意 观 察 他 的 画 法,回忆平行四 边形的定义及相 关性质,共同评 价 通过画图和 拼图两个小 活动调动起 学 生 的 情 绪,锻炼了 学生的动手 能力和观察
5、 能力,认识 到平行四边 形可以由两 个全等三角 形组成,因 此在解决平 行四边形的 3 AB 活动二、 用全等三角形纸片可以拼出 几种形状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 几种?从拼图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多媒体展示) 二、学生通过课 前准备的全等三 角形纸片分组活 动。 问题时,通 常可以连接 对角线转化 为两个全等 三角形进行 解题,也为 以下性质证 明做好了铺 垫。 三,性质学 习 ( 10 分 钟) 1、性质证明。 已知:如图,四边形 ABCD 中, AB/DC,AD/BC. 求证: (1)AB=DC,AD=BC; (2)DAB=DCB,B=D. 教师结合版图,给出已知,求证。 引导: 目前为
6、止证明角相等或边相等 的常用方法是什么?(全等三角形) 图形中有没有全等三角形?怎么 办?(添加辅助线)教师巡视引导。 由此得到平行四边形的下列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教师板书示范, 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 得出性质 1 和性质 2 由学生合作交流 得出: 证明:连接 AC (1) AB/DC AD/DC, BAC=DCA BCA=DAC ABC 和 CDA 中, BCA=DAC AC=CA BAC=DCA ABCCDA (2) 由(1)知 ABCCDA AB=DC,AD=BC, B=D. DAB=BAC+ DAC= DCA+ BAC=DCB 经过活动的实验 和
7、猜想,学生有 了 感 官 上 的 认 识。再通过推理 证明,让学生认 识数学的严谨、 科学的特点,从 而加强学生的推 理能力和兴趣。 D C 4 A BE C D F L1 L2 A B E 四、性质拓 展 (7 分钟) 如图, 直线 l1/直线 l2,AB,CD 是 夹直线 l1,l2之间的两条平行线段。 提问:(1) 线段 AB 与 CD 有何关系? 说说你的理由。 (夹在两条平行线之 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2)其中一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到另 一条直线的距离有何关系呢?(相 等) 。 指出: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 等。 由 学 生 分 组 交 流,教师巡视, 对个别有困难的 小组适当引导
8、。 引出定义:两条 平行线中,一条 直线上任意一点 到另一条直线的 距离叫做这两条 平行线之间的距 离。 对教材内容 作了适当调 整,使知识 点变得更为 紧凑,同时 平行线之间 的距离也是 性质 1 的应 用与体现。 五,例题教 学(12 分 钟) 例 1 已知:如图, ABCD 中,BE 平分ABC 交 AD 于点 E。 (1)如果 AE=2,求 CD 得长, (2)如果AEB=40,求C 的度 数。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适时点拨辅 导。 体会性质的基本 用法,注意角平 分线的运用,规 范解题格式,确 保每一步都有理 有据。 D C 5 A B E C D 例 2 已知: , ABCD 中,A
9、B=4, AD=5,B=45,求直线 AD 和直线 BC 之间的距离, 直线 AB 和直线 DC 之间的距离。 小结: (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平行 线之间的距离,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 勾股定理。 (2)一般情况下求平行线之间的距 离时, 总是寻求找到某一个比较特殊 的点作垂线,而不是任意的,这样会 为解题带来方便。 学生审题,在练 习本上解答,教 师巡视,观察学 生的解题情况及 书写格式,及时 做好指导。(多媒 体 展 示 解 题 规 范) 通过例题训练实 现了知识向能力 的转化,让学生 主动用所学知识 和方法需求解决 问题的策略,在 教师的引导下潜 移默化养成及时 总 结 的 学 习 习
10、惯。 六,课堂练 习 ( 10 分 钟) 教材第 78 页练习第 1-3 题。 先由小组交流互 动,请三名学生 上台分别板演。 师生共同发现问 题,评价点拨。 通过上台板演、 共 同 评 价 的 方 式,及时巩固了 知识,提高了课 堂效率,也锻炼 了学生的表达能 力和勇于挑战困 难的勇气。 5 4 6 七、课堂小 结 1 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获得了那些知识和方法? (1)平行四边形的记法和性质 1、2。 (2)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及应用。 八、布置作 业 1 分钟 教材第 84 页第 2,4 题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情景引入: 展图, 画图, 拼图 例 1课堂练习 性质证明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11、例 2小结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1,本课按照教学设计较顺利完成了课堂教学但有些方面也需要思考 和改进。 2,通过从学生的上课情况和作业反馈,本节课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 得到肯定的,要开展多元化的探究活动,要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体现和发现 新知识,就必须在有限的 45 分钟时间里尽可能挤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 由更多的动手、动口、思考和尝试与练习,在教学设计的流畅性很重要, 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要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教 学流程就能很好的掌控了。 3,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活动,教 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和交 流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课通过图片和动手操作, 先从感官和实际体会引入, 让学生避开直接推理论证的困惑点。整个设计都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 念,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能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找到很好的切入 点。 4、上完课后,总体感觉还可以,主线突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团 队交流,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自制教具、多媒体课件演示,得出并掌 握性质,效果比较好。由于引入可能时间把握不够好,偏多点,性质探索 给学生交流时间相对少了,并不能照顾到后进生的区域,在课堂练习安排 应该更有层次感。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和不断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