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鸿门宴 司马迁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2.分析故事情节,掌握纪传体文学的写作手法。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4.分析楚汉争霸中刘邦、 项羽胜败的原因, 正确评价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 高考导航高考导航 1.文中“飨”“要” “山东” “非常” “所以” “谢” “为” “王”等文言词语一 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生要注重积累。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 运用”的能力要求。 2.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对文章故事情节的概括是高考语文的重要 考点。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要求。 3.文中人物特征尽显。通
2、过正 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是高考语 文的重要考点。 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导入、导入(略)(略) 二二、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1 1、司马迁、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 145前 90) ,字子长,西汉夏阳人,著名的史学家、文学 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少时跟从大儒董仲舒、孔安国学 习,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初任郎中,元封三年继父职, 任太史令,曾与他人一起编订太初历。太初元年,开始从事史记的编写。天 汉二年,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 要文件) ,发愤著书,在公元前
3、 91 年完成史记 。 李陵事件 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 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 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 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 的。 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 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 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 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 。 2 2、 史记体例史记体例 史记为正史二十四
4、史中的第一部,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 130 篇,包括 12 本纪、30 世家、70 列传、10 表、8 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 3000 年的历史。 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善于将人物与历史事件结合起来,人物性格鲜明, 历史事件清楚,语言生动流畅,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典范。鲁迅赞誉它为“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 叙述诸侯 (贵族王侯) 的历史。 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 记载 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 编年
5、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 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 “二十四史”均为纪传体, 史记为通史,其它为断代史。 前四史: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 国志 郑板桥评论: “ 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 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为最。 ” 3 3、故事背景故事背景 “巨鹿之战”是项羽暴兴、成为西楚霸王的起点。作者着重写他如何叱咤风
6、云、勇冠三军,摧毁秦军主力,扭转反秦局势,成为众望所归、天下注目的英雄。 “鸿门之宴”则是项羽由成功转向失败的关键。他以自己的坦率、磊落、骄 矜、粗疏,轻纵了敌手,以致坐失良机,为自己留下后患。 “垓下之围”写项羽最后败亡,慷慨别姬,勇敢突围,斩将杀敌,所向披靡, 虽无自知之明,但知愧对江东父老,不肯渡乌江,自刎而死,凄怆悲壮,撼人心 弦。 “楚河汉界”指的是中原地区今河南省荥 xng 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 沟。沟口宽约 800 米,深达 200 米,是古代的一处军事要地。 西汉初年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仅在荥阳一带就爆发了 “大战七十,小战四十” 。 因种种原因项羽“乃与汉
7、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鸿 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 现在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 4 4、 鸿门宴背景鸿门宴背景 公元前 209 年(秦二世元年)7 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 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 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 岁)也 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 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 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 “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 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 击溃秦之
8、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 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 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 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 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刘邦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 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发兵攻打刘邦。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 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 是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 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宴会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 不可调和性,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
9、。 5 5、楚汉之争楚汉之争 公元前 207 年 10 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鸿门宴后,12 月 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之会,封 18 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 王。 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直到前 203 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 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 后,在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 公元前 207 年 10 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鸿门宴后,12 月 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之会,封 18 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 王。 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
10、,直到前 203 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 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 后,在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 6 6、鸿门宴旧址鸿门宴旧址 鸿门宴遗址位于秦兵马俑博物馆北 2.5 千米的临潼区新丰镇东南的鸿宴堡 村西。公元前 207 年楚汉相争,著名的历史事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 “鸿门宴”就发生在这里。 今在“鸿门宴”遗址立有群雕像一组,设有“项庄舞剑” 、 “ 樊哙闯账” 、 “沛 公逃席” 、 “ 范 增 长叹”等场面 。再现了鸿门宴中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 三三、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 1、字音、
11、字音(详见详见 PPTPPT) 2 2、层次:、层次: 宴会前交(1、2) (代鸿门宴的由来)宴会中(3、4) (写鸿门宴上的斗 争)宴会后(5、6、7) (述宴后余事) 3 3、主要人物关系:、主要人物关系: 阵营阵营主帅主帅谋士谋士武士武士内奸内奸 刘营刘营刘邦张良樊哙曹无伤 项营项营项羽范增项庄项伯 四四、文本研读、文本研读 (一)第一部分(1、2)宴会前故事的开端、发展 曹无伤告密范增定计项伯夜访(张良)张良献策(刘项) 约为婚姻项伯归劝(项羽) 1 1、第一段、第一段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沛公军霸上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 欲王关中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活
12、用为名词,小的方面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 沛公居山东时古:函谷关以东。今:山东省 文言句式文言句式 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于项羽言曰 贪于财货 于财货贪 省略句:省略句:沛公军(于)霸上为(我)击破沛公军 判断句:此天子气也 本段文字交待了刘项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表明项羽一方占有绝对优势,掌 握着战争的主动权。此时双方本应“戮力攻秦”,但曹无伤告密拉开了刘项斗争 的序幕。 【思考 1】第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事? 【明确】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 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矛盾挑开,故事“开 端” 。 亚父劝羽范增
13、是项羽的主要谋土,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 用心了如指掌, “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 节迅速发展。 【思考 2】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为何“大怒”? 【明确】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 “王”只有一个。 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 ,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 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爆性子 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 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 ,项羽岂能容忍? 2、第二段 引导:1、项羽身边的叛臣是谁?2、其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3、对局势造 成了什么影响? 【思考 1】第二段主要描
14、写了什么事? 【明确】项伯访良、张良献策 【合作探究 1】刘邦何以打动项伯? 【明确】化敌为亲,拉近距离;摆事实,反驳曹无伤之言;动之以情, 为项羽服务。 【合作探究 2】项伯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对局势造成了什么影响? 【明确】项伯对于刘邦的贡献:a 告知军事机密 b 替刘邦美言,取得项羽 的许诺。使事态骤然缓和,事件出现了转机。 (二)第二部分(3、4)宴会上故事发展的高潮 刘邦谢罪范增举珏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沛公樊哙闯帐 怒怼项羽 1、第三段 字词翻译详见 PPT 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向南,臣下面向北。 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面 向东,幼者面向西。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面向东,主面向西。宴
15、席的四面座位, 以面向东最尊,次为面向南;再次为面向北,面向西侍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尊位) 亚父南向坐(次位) 沛公北向坐(再次位) 张良西向侍(最卑位) 【合作探究】鸿门宴上,项羽是否有杀刘邦之心? 【明确】没有杀刘邦之心。 有许诺在先; 听信刘邦之言; 对范增默然不应; 刘邦能顺利脱身。 【思考】第三段主要描写了什么事? 【明确】刘邦谢罪项羽留饮;范增示意项羽不应;项庄舞剑项 伯翼蔽 2、第四段 【思考 1】第四段主要描写了什么事? 【明确】张良召哙樊哙闯帐;义责项羽羽无以应 【思考 2】 “樊哙闯帐” 是故事的高潮。 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 【明确】语言描写: “此迫矣!臣
16、请入,与之同命” 。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 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动作描写: “带剑拥盾入军门” , “侧其盾以撞, 卫士仆地” “立而饮之” , “拔剑切而啖之” ,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神态描写: “瞋目视项王”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 (三)第三部分(5-7)刘邦离席后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刘邦离席脱身独去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怒骂诛杀 曹无伤 【思考】第五、六、七段主要描写了什么事? 【明确】沛公脱险;张良留谢;刘邦除奸 五、文本研读 (一)探究人物性格:刘邦与项羽 所谓“性格决定成败” ,透过鸿门宴 ,我们看到了项羽、刘邦二人的争斗 与较
17、量,你觉得刘邦胜在哪里?而项羽又败在何处? 1、探究人物性格:刘邦 刘邦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他是如何应付的? 求救张良,拉拢项伯 刘邦在宴会时,对项羽说了什么话?他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 谦虚恭敬,唯恐不周 刘邦逃离敌营时,对张良说: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既然是辞谢,为何不立 刻让张良去? 周密部署,成功脱险 从刘邦对项伯、鲰生、曹无伤的态度来看,你觉得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 拉拢利用;为隐瞒自己的错误而嫁祸;对背叛者毫不手软 【刘邦】项伯夜访惊慌质疑,屈尊项伯 鸿门谢罪隐忍退让,诱出告密 樊哙闯帐静观局势,择机而退 归至军中诛杀叛徒,消除后患 刘邦性格:能屈能伸,慎言慎行,任用贤才,坚决
18、果断刘邦性格:能屈能伸,慎言慎行,任用贤才,坚决果断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 。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 高祖本纪 2、探究人物性格:项羽 当初下令杀刘邦的是谁的主意,最后放走不杀刘邦的又是谁?从“大怒”到坦 然接受刘邦的礼物,为何有这样的转变? 因胜利果实被夺,尊严受损而怒;因刘邦刻意奉迎,尊严得维护而放过敌人 在宴席上项伯护刘,樊哙闯帐,刘邦逃走,项羽的反应如何? 熟视无睹;大为褒奖;无动于衷 项羽为何不面南而坐?对范增示意有何反应?对主动告密的曹无伤的态度又 如何? 自大轻敌;默然对待劝谏;不重视誓死效命者 【项羽】 无伤告密狂妄自大,盲目冲动 项伯归劝刚愎自用,毫无城府 项庄舞剑优柔寡断,坐失良机 樊哙闯帐拙于应变,少智寡谋 项羽性格:狂妄自大,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缺乏远谋项羽性格:狂妄自大,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缺乏远谋 3、对比中写人物 刘邦集团 张良善于谋断,知己知彼,随机应变 樊哙粗中有细,智勇双全 曹无伤是非不明,目光短浅 项羽集团 范增自视过高,方式欠妥,考虑不周 项庄贻误战机,有勇无谋 项伯太重义气,敌我不分 五、文言归纳(详见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