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目 录 01020304 定义安全法规依据典型事故案例危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 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 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 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 含量不足的空间。发生事故时救援难且易 扩大。 01 定义 定义 受限空间:受限空间指各种设备、设施内部如 工业炉窑(高炉、转炉、热风炉、锅炉、加热 炉等)、塔、球罐、气柜、槽车、料斗料仓 (槽)、管道、烟道、下水道(沟)、井(人 工挖孔桩)、池、涵洞、污水处理设施等封闭、 半封闭的场所,以及其它通风不良、容易造成 有毒有害气体聚积和缺氧的场所。 定义 定
2、义 定义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 已经2013年2月1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7 月1日起施行 GB8958 HG 23012化工企业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 02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法规标准依据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法规标准依据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 法规标准依据 03 典型事故案例及特点 在密闭空间内作业,因为密闭设备设施内的有害气体未经彻底置换和检 测,也未采取可靠的个体防护措施,导致中毒或窒息或可燃气体火灾爆 炸事故。 典型事故案例及特点 如,2010年8月28日10时左右,中国某冶建分公司一钢轧检修项目部在某钢 铁公
3、司一钢轧1#转炉西侧散料称量漏斗内汗布衬板作业时,发生氮气窒息事 故,造成3人死亡。 2011年5月4日8时30分,辽宁鞍山市,鞍钢附企公司中板带钢厂,3名除尘工 人在鞍钢生产协力中心炼铁工区更换电除尘布袋时发生氮气窒息事故,造成3 人死亡。 2011年8月14日6时50分,某钢铁公司炼钢厂制钢二部职工在北精炼VD炉罐 内清渣作业时因氩气窒息死亡4人。 典型事故案例及特点 典型事故案例及特点 典型事故案例及特点 2、在密闭空间内作业,虽然密闭设备设施内的有害气 体经置换和检测,但没有采取可靠隔断的措施,将与 之相关联的管道设备设施隔断,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渗 漏到有限空间作业区域,导致中毒或窒息等
4、事故发生。 3、在缺氧的受限空间内作业(如料斗料仓、涵洞、人 工挖孔桩井等场所)窒息死亡。 4、受限空间内有毒气体在压力状态下溶于水,外界环 境压力下降后从水中逸散出来。 如,2009年3月21日8时30分,中国某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项目部闻某等3名民工,在某 钢铁公司连铸车间水泵房除盐水池进行池壁渗漏修复作业时,因稳压罐内氮气随回流水管道 反串到除盐水池内,池内氮气含量超标,造成闻某等3人缺氧窒息死亡。 2012年8月,武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3名员工在湖南某钢铁公司水池进行池壁渗漏修复作业, 因同样原因窒息死亡 。 2010年1月18日上午8时30分左右, 河北某建设有限公司的6名检修施工人
5、员进入内丘顺达 冶炼公司2号高炉炉缸内搭设脚手架,拆除冷却壁时,因停产检修的2号高炉与生产运行的1 号高炉连通的煤气管道仅电动蝶阀关闭,未进行可靠的隔断,造成6名施工人员煤气中毒死亡。 典型事故案例及特点 典型事故案例分布行业例举 04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主要类型及危险性分析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主要类型及危险性分析 在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主要是因为含易燃易 爆易中毒危险气体的理化特性,且其聚积浓度达到或 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短时间内容许接触的最高浓度, 或工作时间内容许的加权平均浓度引起不同程度的中 毒、窒息等事故;或者聚积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火 源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如:一氧化碳的易燃易爆
6、易中 毒危险特性、甲烷(514)、乙炔(2.5% 81.0%)、氨气、丙烷(2.19.5%)等易燃易爆、 二氧化碳、氮气等易窒息气体以及如油漆稀释剂(蒸 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17.5 % )、200#溶剂 油(1.3%8.0% )等易燃液体。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主要类型及危险性分析 1、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易于燃烧,燃烧时为蓝色火焰。空气中 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0.04%0.06%时,就可使人中毒,与空气混合 达12.5%时,还可能产生爆炸。 一氧化碳造成的健康危害有急性中毒和慢性影响两种,它能在血中与血 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急性中毒表现为: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
7、 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 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 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深度中毒可致死。慢性影响表现为: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 致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主要类型及危险性分析 若一旦吸入,需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和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 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并马上就医。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2、甲烷 甲烷也称沼气,为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
8、爆炸。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使空气中氧含量 明显降低,也能导致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 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 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 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一旦吸入,需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 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 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主要类型及危险性分析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 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 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 消防防护服。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 挖坑收容
9、产生的大量废水。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主要类型及危险性分析 此外,受限空间含有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也 会导致缺氧窒息事故发生(按照国标要求,作业场所 空气中的氧含量应为19.5%23%)。建议应急处理 人员戴给自给式呼吸器,穿相应的工作服。切断气源, 通风对流,稀释扩散。而二氧化碳一旦发生吸入危险 状况,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 畅。呼吸困难时,立即输氧;若停止,则进行人工呼 吸。皮肤、眼睛与液体接触发生冻伤时,用大量水冲 洗,就医治疗。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主要类型及危险性分析 氮气危害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 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
10、最初感胸闷、 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 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 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出现 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死亡。潜水员深潜时,可发 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 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微血管 阻塞,发生“减压病”。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主要类型及危险性分析 二氧化碳危害 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 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 因素。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 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
11、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 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慢性影响: 经常接触较高浓 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主要类型及危险性分析 氧气危害 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 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 合征。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 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
12、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 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管理措施 作业许可制度及要求 作业前,作业单位应针对作业内容及危险源辨识,制 定相应的作业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含应急措施)。 作业方案中必须明确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和现场安 全监护人员及其职责。对受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案、安 全技术措施(含应急措施)需进行审查和审批。现场 确认与安全警示等。 05 有害空间作业危险控制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审批申请单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警示标志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技术交底 作业负责人应向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内容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13、,并指派作业监护人。作业人员和作业监 护人必须清楚可能存在的危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等。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前、作业中,作业负 责人和监护人应进行检查、确认并签字,落实相应安全措施。在受限空间实施作业时,严禁同时进行 各类与该受限空间有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 另外,同一项目未施工完,但中断施工30分钟及以上,再次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必须重新进行安 全检查,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准进入。 技术措施 作业前,必须对有限空间实施隔断(隔离)、置换通风、检测监测化验等措施,将受限空间与其联结 管道或其它空间进行安全隔离(如堵盲板或拆除一段管线),不得以关闭阀门代替安装盲板,而所用 盲板压力等级应和系统压力
14、相匹配。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在进入有限空间前30分钟必须取样分析,取样应按照有关规定具有代表性,特别是置换通风后 的气体。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烟气以及蒸汽、氧气的含量要符合相关 的标准和要求(如氧含量19.523.5为合格,有毒有害物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 气中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合格后才允许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受限空间内温度应 适宜作业人员进行作业。 作业过程中应对受限空间采取机械强制通风措施,确保受限空间内空气流通良好
15、。施工单位应 该根据作业环境特点,合理安排进入受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适时轮换作业或休息。如进入受限 空间内作业时间较长,至少每1小时检测分析一次有害气体、氧气含量;如检测结果有明显变化, 则应加大检测频率;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进入有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等气体受限空间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佩戴适用的个体防 护用品、器具。同时,作业人员必须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应放置在 作业人员能看见和听到报警的合理位置,禁止放在工作服口袋内。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 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作业人员可佩戴长管式面具、空气呼吸器等
16、,佩戴长管面具时,应仔细检查 其气密性,同时防止通气长管被挤压,吸气口应置于新鲜空气的上风处。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进入受限空间使用电器,必须确保绝缘良好并配置相应的漏电保护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进入有坍塌危险的受限空间内作业时,应预先清除有坍塌危险的物品或采取预防措施(如设置保护棚、 应急通道与提升工具);进入有淹溺危险的受限空间内作业时,应设置防水挡墙(门)、紧急通道与 提升工具,穿戴潜水服。 动火作业要严格按照公司动火管理规定办理有关许可手续;同时伴有高处作业时,应采取防止坠落的 安全措施(包括在行走表面、工作平台、脚手架、
17、梯子上采取防止人员坠落的措施)。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禁止与作业无关的人员和物品工具进入 受限空间。此外,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所 用照明应使用安全电压小于24V的安全行灯,金属设备内或特别潮湿作业场所作业,其安全行灯电压 应为12V且绝缘性能良好。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应有漏电保护装置。若受限空间原来盛装爆炸性液体、 气体等介质的,则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压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灯,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 使用防爆工具、机具。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作业过程安全 1、作业负责人应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
18、设备、个人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备,符合要 求后,方可安排作业者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作业者应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用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装备,并与监护者进行有效 的信息沟通。 3、进入高风险有限空间中作业,应对作业面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安全监护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外部监护人与内部作业人员必须设置可靠的信号联系(如配置对讲机、彩灯、电 铃等,并保持有效联系),并给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系(挂)安全拉绳等,以便及时施救。作业监 护人必须始终掌握内部作业情况及作业人员的情况,并防止其他人员进入。作业人员未离开受限空间, 安全监护人不得擅
19、自离开;监护人员不得同时干与监护无关的活,必须与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人员时 刻保持有效联系。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作业后清理 1、作业完成后,作业者应将全部作业设备和工具带离有限空间。 2、监护者应清点人员及设备数量,确保有限空间内无人员和设备遗留后,关闭出入口。 3、清理现场后解除作业区域封闭措施,撤离现场。 应急管理 包括作业单位在作业前应当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或措施),配置相应的应急器材(包括消防器 材),并进行相应的应急培训、演练;每次作业前应对所有应急器材进行检查确认;当出现人员 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器具进入受限空间施救,并有专人在外部 负责联络,严禁不具备条件的盲目施救。 作业完工后,经作业人员、监护人与作业负责人共同检查受限空间内部,确认无人员和工具及杂 物后,方可封闭离开。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