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一元一次方程认识.pptx--点击预览
- 教案50dca.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复习提问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说过:“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代数问题,一切代数问题都可以用方程解决,方程是解决一切代数问题的万能解法”。请问:(1)你知道什么是方程吗? (2)你能举出一个方程的例子吗?1、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_ _ ,所以得到等式: _ _。2x-52x-5=21列方程:等量关系: 。如果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m,则x周长了 cm,那么可得到方程 。 2、 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升高约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最后树高=初始树高+生长高度5x40+5x=100 3、甲、乙两地相距 22 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 km,因此提前 2 h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 等量关系: 。 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 x km ,可得方 程: 。原计划所用时间-现在所用时间=222/x-22/(x+1)=24、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等量关系: 。 设再使用 x月达到规定检修时间,可得方程: 。5、某长方形足球场的面积为5850平方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 等量关系: 。 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x米,可得方程: 。已使用时间+预计使用时间=24501700+150 x=2450长宽=面积x(x+25)=5850 观察所得方程:你能给上面的方程分一下类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议一议: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1.以下式子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1) -2x+53 ( ) (2) 2x-1 ( ) (3)y=3 ( ) (4)2x2-5x+10 ( ) (5)x+y8 ( ) (6) ( ) (7)2x-2(x-3)=6 ( ) (8)2x-83 ( )2、方程3xm-2 +5=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 练一练:知识探究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随堂练习2题: x = 2 是下列方程的解吗? (1)3 x + ( 10 - x ) = 20; (2)2x2+6=7x什么是方程的解?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达标练习:1.下列各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x-2y=4 B. x2 -3x=0 C.-2x-68 D.3y-1=62.x=0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 ) A.3x2=5x B.4x2+1=5 C.2x+3=2x-2 D. x2+2x-1=03.mx+1=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的取值范围 。4.a的20加上100等于x ,则可列出方程: 。5.某数的一半减去该数等于6,若设此数为x,则可列 出 。 自我提升比一比: 请联请联 系自己生活中的例子编编一道应应用题题,并列出方程 X+天赋=成功1第五章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5.5.1 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 一、学生起点分析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在小学期间已学过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知识,经历了分析简单数量的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方程、检验结果的过程。对方程已有初步认识, 但并没有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准确的理性的概念。 二、学习任务分析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节数学家笛卡尔的一句话入手,通过对五个熟悉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能得出一元一次方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本节的重点:本节的重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找到等量关系,准确列出方程,并总结所列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本节的难点:本节的难点:由特殊的几个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2、会分析实际问题,找准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四、教学过程设计 ( (一一) )复习提问复习提问法国数学家笛卡尔说过:“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代数问题,一切代数问题都可以用方程解决,方程是解决一切代数问题的万能解法”。 请问:(1)你知道什么是方程吗? (2)列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目的:目的:引用数学笛卡尔的话,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体会方程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模型。同时回顾小学对方程的认识,达到复习旧知的作用。 ( (二二) )新课探究新课探究2 知识探究知识探究 1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内容内容 1 1:与学生共同分析完成课本呈现的五个情境: (1)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 x 岁,那么“乘 2 再减 5 ”就是2 x - 5 ,所以得到方程:2 x - 5 = 21 组织活动:组织活动:教师问几个学生的年龄乘 2 再减 5 得多少,猜出学生的年龄如:我的年龄乘 2 减 5 等于 55,你知道老师多大了吗?学生算出老师 30 岁了(2)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 40 cm,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 5 cm,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 1 m?如果设 x 周后树苗长高到 1 m,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40 + 5 x = 100(3)甲、乙两地相距 22 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 km,因此提前 12 min 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 x km,可以得到方程: (4)一台计算机已使用 1700 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 150 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 2450 小时?若设经过 x 月可达到检修时间,可以得到方程 :1700+150 x=2450。(5)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 5 850,长和宽之差为 25 m,这个操场的2m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 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 x m,那么长为(x + 25) m可以得到方程:5850)25(xx 目的:目的:通过准确列五个方程,旨在通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分析,最终归结为用方程来表达其中的等量关系,突出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在这列出的方程形式多样,为下面得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做铺垫。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学生在列方程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让学生读题、审题,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2)中单位换算:1米=100厘米。等量关系为:最后树高=初始树高+生长高度;(3)等量关系为:原计划所用时间-现在所用时间=提前时间;6112222xx3内容内容2:P133 议一议(1)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与同伴进行交流共得到五个方程。其中(1)、(2)、(4)都只有一个未知数,在小学学习时常见。(2)方程 2 x - 5 = 21,40 + 5 x = 100, 1700+150 x=2450 有什么共同点? 它们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1。目的:目的:由(1)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所列的五个方程的特点:未知数的次数、位置不同;由(2)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实际效果:实际效果:逐步引发学生对方程特点的研究,由此让学生自己说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并判断上述五个方程只有三个一元一次方程。结论的得出源于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不断地综合总结,体现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 ,且未知数的,且未知数的 都是都是 1 1,这样的整式方程,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叫做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练习:练习:1 1、以下式子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1)-2x+53 ( ) (2)2x-1 ( ) (3)y=3( )(4)2x2-5x+10 ( ) (5)x+y8 ( ) (6)+12 ( )x1 (7)2x+2(3-x)=6 ( ) (8) 2x-83 ( )2、方程 3xm-2 +5=0 是一元一次方程,求 m= 。 目的:目的:巩固定义,准确判断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 效果:效果:(1)是一元一次方程。学生易出现以下错误:1、漏选(3);事实上(3)是最简洁的方程形式;2、错选(7),判断前先应化成最简形式。知识探究知识探究 2 2(方程的解)(方程的解) 方程的解: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 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完成随堂练习 2 题:x = 2 是下列方程的解吗?(1)3 x + ( 10 - x ) = 20; (2)2 + 6 = 7 x:2x4 目的:目的:了解方程的解的含义;判断是否为方程的解的方法:将解带入原方程,分别计算左和右,看是否相等。相等则为原方程的解。 实际效果:实际效果:1、学生有小学的基础,能理解方程的解的含义; 2、学生熟练将方程的解带入方程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 (三三) )达标练习达标练习1.下列各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x-2y=4 B. x2 -3x=0 C.-2x-68 D.3y-1=62.x=0 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 )A.3x2=5x B.4x2+1=5 C.2x+3=2x-2 D. x2+2x-1=03.mx+1=0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 m 的取值范围 。4、a 的 20加上 100 等于 x . 则可列出方程: .5、某数的一半减去该数等于 6,若设此数为 x,则可列出 目的:目的: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实际效果:实际效果:学生基本能很好地对随堂练习的问题给出准确的解答。(四)比一比(四)比一比你来出,我来列; 请联系生活实际的出一道应用题,并列出方程 目的:目的: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提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实际效果:实际效果:学生积极性比较高,能出更能列。 ( (五五) )小结小结 内容:内容:师生互动,梳理本节内容。 (本节课你的收获,你的疑惑)目的:目的:鼓励学生结合学习本节课本内容及课前的预习,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实际效果:实际效果:学生一方面总结出了:1.本节给出了三个知识点:方程(给出描述性定义) ,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的解(根).2.感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列方程相比小学算术法,给出的思维方式与途径更具普遍性.53.列方程的核心:实际问题“数学化” ,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 ( (六六)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习题 5.1,第 1、2 题必做,3 选作。 ( (七七)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课题1、一元一次方程定义:(1)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次数为 1(3)等式两边为整数列方程的一般步骤: (1)审:找等量关系(2)设:设未知数(3)列:列方程2、方程的解: 例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