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2194458 上传时间:2022-03-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实验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课题22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课型精读课课时1序号内容分析一、文本地位+主要内容: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人物品质”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及黄继光4篇课文组成。本单元写的都是人物,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是本单元的重点。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体是古代诗歌。古诗三首中的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这三首古诗各具特色(一首送别诗、一首边塞诗、一首题画诗),让孩子在学习中理解体味王昌龄光明磊落、表里澄澈、坚持信念的崇高品格;领略唐时边塞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感受作者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

2、献媚的高尚情操。虽然题材不同,但是对于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人物精神却是可贵和值得传颂的。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另外,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自学(查资料,看注释)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抓住“冰心”“玉壶”等词语理解诗句。二、具体内容分析(一)识字与写字1.识字与写字:认识“芙、蓉、洛、单、遁、砚、乾、坤”。会写一类字“芙、蓉、洛、壶、雁、砚、乾、坤”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 单。(二)阅读1.有感情朗读四篇课文,其中古诗需要感情背诵并诵读,文言文需要理解意思后正确流利诵读,精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感情饱满,并

3、读好人物对话。2.明确课文思路,能用自己话简单概括课文内容,明确人物精神和品质。3.理解文本内涵,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中心思想。4.解决课后习题中的阅读题目。习作:1.学会抓住主要特点介绍自己。2.能做到雨大家分享交流,能够敞开心扉,沟通思想感情。3.语言表达要流畅得体。综合性学习:1.爱国故事知多少“手抄报比赛”。2.体会个人刻苦学习精神,举行“成语故事”大会。 三、关系建构:本单元语文要素为:1.从景物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和古诗情境。为本单元让学生深入学习描写方法做铺垫。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通过合作学习,由诗句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心情。主要通过抓住是诗

4、句的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意境和人物品质。四、资源拓展阅读主题丛书中相关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标分析(一)学段目标分析(第二学段目标)1.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会写1800个左右。(3)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2.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

5、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25篇(段)。(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3.写作(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

6、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5.综合性学习(

7、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二)学期目标分析识字写字:1.认字250个,会写250个。阅读理解:2.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感情,能复述课文大意;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口语交际:3.围绕话题发表看法,能够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习作:4.能够按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学会抓住重点内

8、容,同时表达自己的感受。综合性学习:5.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三)单元目标分析1.识字写字:通过自学、查字典、互学、默写等方式,正确读写本单元39个生字、12个词语,以及一个多音字。 2.阅读理解:通过自读、互读、默读、反复诵读、分角色度、表演读等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借助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抄写并背诵重点段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积累诗句。抓住文中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精神。3.习作训练:根据要求,让学生抓住特点,介绍自己,并能跟同学分享和修改自己的习作。4. 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国的情感。(

9、四)课时目标分析1.100%的学生会读“芙、蓉、洛”3个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3.通过自学(查资料,看注释)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抓住“冰心”“玉壶”等词语理解诗句。4.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学情分析(一)已有知识经验:1.孩子从一年级开始接触古诗,低年级主要是读读背背,到了四年级,难度提高。例如本课,要透过古诗字面意思体会作者感情,了解人物品质等,这些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2.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能在课前查找诗人的资料,简单了解古诗写作背景

10、,并能通过注释,简单了解古诗大意。(二)已有策略经验:能借助词语注释了解古诗大意,能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三)已有生活经验:这三首古诗都是通过景物描写反映出诗人的品质,学生在学习时一定会受到许多感染,能对自己今后的成长产生正面影响,学习做人的道理。(四)存在的困难与障碍: 1.古诗三首所记叙的事情离学生的生活年代较远,学生对古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和主人公的生平了解比较少,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历史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准备。2.通过景物描写来体会作者品质,难度较大,需要联系作者创作背景,还需要教师的指导。(五)改进措施 1.要想让深层体会古诗中人物的真实情感世界,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11、2.通过引读、品读古诗中关键词句,全面的了解和体会古诗深层意境,进而体会作者的可贵精神。 学习目标1.100%的学生会读“芙、蓉、洛”3个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3.通过自学(查资料,看注释)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抓住“冰心”“玉壶”等词语理解诗句。4.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通过自学(查资料,看注释)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抓住“冰心”“玉壶”等词语理解诗句。学习难点: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

12、之情。突破措施: 借助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相关资料的补充可以考虑两种方式,一是教师适当提供,帮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诗句的含义。二是引导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不理解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我们老师要引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例如提供方向,提出注意事项,注意发挥资料对深入理解古诗的价值和意义。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学课件学 习 过 程环节与目标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评价活动指导与补救一、解题导入,介绍作者。1.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预设: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

13、陵等。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板书课题,齐读。(板书:芙蓉楼送辛渐)3.解题: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4.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14、。5.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学生说出自己所学过的送别诗。交流课前预习的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问题预设:可能有极个别的学生对送别诗的概念不清楚。解决措施:教师简单解释“送别诗”。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目标一)1.自读古诗,读准确,读流利。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芙 蓉 洛 壶(1)读准字音注意读准翘舌音“蓉”,边音“洛”。(2)指导书写“芙 蓉 壶”都是上窄下宽的字,“洛”左窄右宽。“壶”注意有三部分组成:士、冖、业。2.借助注释想想诗句

15、的大体意思。3.多种形式朗读。1.按要求读写生字。2. 说出诗句的大体意思。3.朗读。问题预设:1.读音不准确。2. 书写不准确解决措施:同桌或者小组内互相检查纠正。教师范读范写。补救措施:仍不过关的,课下小组长帮助学会。三、自主交流,理解诗意。(目标三)1.自主理解字义:寒雨:寒冷的雨。连江:满江。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平明:清晨。客:指辛渐。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孤:独自,孤单一人。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2.交流诗句之意:昨夜,秋雨绵绵洒满吴地江天。清

16、晨送走友人只留下孤独的楚山。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1. 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交流里面的词语的词义。2. 说一说比较具体的诗意。问题预设:1.对于难懂的词语不能自主理解。2.可能有极少数同学交流时没办法说出。解决措施:1.教师在学生们回答后要出示几个预设难懂的词义。2.先小组内互助解决,如果解决不了,课后教师单独辅导补救:教师课后单独辅导。 四、品读诗文,赏析感悟。(目标二、四)1.品读前两句诗 (1)请大家默读前两句,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诗中还暗含着两

17、个人物) (2)“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表现一种怎样的气氛?(“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暗淡气氛。)“楚山孤”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的强烈的凄冷孤寂感。)(板书:凄冷、孤寂感) (3)前两句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诗)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句。师:王昌龄才华横溢,官

18、至县蔚,后来因事被贬谪岭南,在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蔚,龙标镇非常偏僻,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此地。他一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2.品读后两句诗(1)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的感受。(诗人还在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吗?诗人笔锋一转,从凄冷孤寂中振作起来,表明自己的信念。)(2)抓字眼:诗人没有再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而是借辛渐向远在洛阳的亲友表明自己的信念。那么,诗人是想表明自己的什么呢?(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即高洁清廉。)哪些字词告诉了你诗人的信念?冰心:从字面可以解释为什么?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玉壶: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

19、?(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3.归纳主题: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表明诗人永葆高洁清廉品质的崇高气节。(板书:高洁清廉)4.表达手法: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5.指导背诵。1.根据老师提问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2.交流感受,明确古诗表达的感情。5.背诵古诗问题预设:抓关键字词理解诗句,学生对于古诗中显示出意境的字词的理解可能比较含糊,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补救措施:不能过分抠字眼,孩子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即可。问题预设:不能背诵。补救措施:课后要抽时间背诵并检查巩固。五、拓展总结。(目标四

20、)1.人生自古重离别,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课外的? 预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总结:古诗中送别诗很多,表达离别的不舍,同时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珍惜友谊,所以才伤离别。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谁知道短暂的离别不是下一次重逢的开始呢?说出自己记住的送别诗的具体诗句。六、当堂检测。(目标一、三)一、形近字组词。芙( ) 蓉( ) 洛( ) 络( )扶( ) 榕( ) 2、 说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句诗的意思。独自完成后,小组长带领订正。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体指导,订正。作业内容作业类型对应目标作业时间七、作业布置练习册练习题巩固性作业目标110分钟阅读主题丛书上的相关古诗拓展性作业目标35分钟板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凄冷、孤寂感高洁清廉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四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案.doc)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