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课题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课型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授课 时间时间 3 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 8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 和同学交流。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教学 难难点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第
2、一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2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 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教具 准备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导入导入 ( ) 分钟分钟 一、知诗人,解诗题。【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 1. 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 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 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 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 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 之
3、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 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 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山西省介 休市当地居民仍然对此深有记忆,但只限于思想,实际节 了解作者及写作 本篇文章的背景, 有助 于学生理解课文, 感受 真情。 日这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 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 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 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 大事。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 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 中国过往的春
4、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 翃笔下的寒食节。 (板书:寒食 唐韩翃)【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2】 2.作者简介。【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3】 韩翃,唐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 进士,后数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约卒于建 中、贞元之际。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酬赠送别 之作,寒食诗较有名。许尧佐作传奇小说柳氏传, 即写他和柳氏的恋爱故事。有韩君平诗集。 新课新课 教学教学 ( )分钟)分钟 二、明诗意,感情读。 1 自由读诗,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4】 2理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5、【出出 示课件示课件 5】 (1)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板书:春城 飞 花 东风 御柳) (2)“无处不飞花”能不能改成“处处飞花”?“飞” 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 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 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 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 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 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 这一环节是为了 教学生抓住重点语句 理解文章和体会作者 情感而设计的
6、, 这是理 解文章的一个重要方 法。 说 “落花” 而说 “飞花” , 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 “飞” 字, 蕴意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 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 就在一个“飞”字。 (3)想象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小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 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 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气,城是人间都邑, 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 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寒食东风御柳
7、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 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 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 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3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 句话描绘了怎样的一幅风俗画? 提示: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 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 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 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 这份殊荣的不多,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 途飘散的“轻烟”特别引人注意。(板书:日暮 蜡烛 轻 烟 五候) 三、悟诗情,品意境。【出示课件出
8、示课件 6】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思考: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间 有什么联系? 提示: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三、 四句则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 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 则是转 这一环节的设计 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 习探究, 自己与文本对 话,并能够与作者对 话,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 正的主人, 为以后学习 诗歌、 欣赏优美的诗歌 打下基础。 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所以 皇宫、贵近宠臣都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板书:一般风光 特殊情景)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 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
9、亲贵 族家里却灯火通明,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提示: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全国禁火,但皇宫 里却照样点灯燃蜡,灯火通明。而且,王侯贵族家里也得 到了皇上的眷顾,也点灯燃蜡。“轻烟散入五侯家”,说 不定,这些皇亲国戚、王公贵族,他们照样烹煮煎炸、花 天酒地呢。从这里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讽刺之意。(板书: 讽刺)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那句俗语来:“只许州官放 火,不许百姓点灯”。 故事说的是:宋朝田登做州官,一天,他带着师爷微 服出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走到一家店铺旁,只听得 掌柜的大声招呼:“伙计,点灯!”田登听了,认为是在 嘲弄他,就要发作,幸亏师爷极力相劝,才作罢。继续前 行,路过一户
10、农家,又听到农家里面在喊:“小狗子,点 灯!”这一下,田登实在忍不住了,这声音,在他听来, 简直是在骂他。他忍无可忍,对着农家高喊:“住嘴,不 许喊田登!”农家莫名其妙,据理力争。师爷在一旁好一 番解释,农家这才明白过来。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说这句话呢?”农家问。 田登想了想,说:“就叫点火!”同时吩咐师爷晓喻 百姓,违令者重责。从此以后,该州的百姓都说点灯为点 火。田登心里也很是得意。 转眼已到元宵佳节,各州各府都举行放灯、观灯,以 示与民同乐,并且出了榜文。田登贴出的布告上说:“元 宵佳节,本州与民同乐,依例放火三日。” 作者运用对比的 手法, 想想这里用对比 的好处。 进而体会作者 的
11、批判之情。 借助故事来帮助 学生理解官民不平等 的现象。 从此以后,该州便流传出:“只许州官(说)放火, 不许百姓(说)点灯”的俗语来。 课堂小课堂小 结及拓结及拓 展延伸展延伸 ( ) 分钟分钟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寒食,我们看到了: 暮春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花瓣和花香,寒食节里,强劲的东 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柳树。天色已晚,皇宫里传出了点燃 蜡烛的信息,那袅袅的轻烟也散入了王侯贵族家。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并默写寒食。 背诵古诗, 有利于 提高学生的文学积累, 增加对中国诗歌的了 解和热爱。 板书板书 内容内容 寒食 唐韩翃 一般风光:春城 飞
12、花 东风 御柳 讽刺 特殊情景:日暮 蜡烛 轻烟 五候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诗歌考查。 1诗歌前两句用( )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 )点明享受特权 的对象。 2.这首诗是如何讽刺特权阶层的?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 )”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二、请尝试默写古诗寒食。 三三、小试牛刀。 1. 说说诗歌寒食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你知道寒食节是与哪位古人而有关吗? 【答案】 一、1.花柳 汉宫五侯 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 分。 3.春城无处不飞花 二、略 三、1.略 2.介子推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
13、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素、章、盈、脉”4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3.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 教教具具 准备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导入导入 ( )分钟)分钟 一、借助已学知识创设学习情境,进行导入。 1.小的时候,大家一定诵读过这样的句子: “昔我往 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诗经 中人们的浅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汉 乐府中人们的乐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取法于诗经和乐府,更有 它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 十首迢迢牵牛星。【出示课
14、件出示课件 7】(板书:迢迢牵 牛星) 2.古诗十九首简介【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8】 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 言之祖”,它就是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 约在东汉末年。是文人仿照乐府诗而创作的。最早见于 文选,为南朝梁萧统所编,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 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 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非一时一人所为,内容多 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千百年来引起读者广泛共 鸣。它的艺术成就很高,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 “五言之冠冕”。(板书:古诗十九首) 借助已学古诗,自 然导出课题。 新课新课
15、 教学教学 ( ) 分钟分钟 二、 诵读诗歌, 反复品味, 探寻诗歌语言的音韵之美。【出出 示课件示课件 9】 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纤纤擢素手 (xin) 札札弄机杼 (zh) 泣涕零如雨(q t) 盈盈一水间 (jin) 脉脉不得语 (m) 学生齐读。 三、探究诗歌内容,品味相思之情。 积累字词,感受诗 歌意蕴。 1请学生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结合故事,初步感受 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0】 东汉以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大意 是织女是天上的仙女,爱上了人间的牛郎,结为夫妻, 十分恩爱,并生有一子一女。王母娘娘察觉此事,便派 天兵天将押织女
16、回天庭受审,一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 牛郎悲痛万分,在老牛的帮助下追上天去,快追上时, 王母娘娘拔下头上金簪一划,出现了天河,牛郎、织女 被天河阻隔,只有对河而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 鹊,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 一道跨越天河的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以后, 七月初七这一天就变成了民间的一个节日,被称为“七 巧节”“乞巧节”。姑娘、媳妇们在这一天要穿针引线 乞巧向织女乞求智巧、灵巧。 提示:迢迢牵牛星写的就是织女(河汉女)思 念牛郎的故事。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之 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板书:情感:伤感 哀怨) 2带着伤感、哀怨的感情,再读诗歌,体会一下
17、,诗歌 是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呢?【出出 示课件示课件 11】 (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不成章”三字蕴含着一个“思”字,即织女的内心 动态,“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 因而神思恍惚、心不在焉,落得个终日勤劳作,终日意 悬悬,终日不成章。 “泣” 的本义是眼泪, 特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涕” 也是眼泪。“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降落、落 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 女泪。这是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塑造织女相思之苦。 纷纷织女泪尽洒,谁解其中相思味!那泪如雨下的 通过了解牛郎织 女传说,体会诗歌中蕴 含的美好情感,进一步 体会诗
18、歌的思想感情。 通过一句一句的 理解,体会诗歌中作者 寄托的感情,体会用字 用词的用心,感受字词 之间的蕴含的动作、 感 情。 神态,就是织女相思成痴最好的表达。 (2)脉脉不得语。 “脉脉”,是凝视的样子,后来形容默默用眼神表 达情意,形容含有感情,默默表露的样子。只是深情地 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 脉脉含情遥相望,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眺望也 是一种语言。 (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札札”是拟声词,是形容织布机工作时的响声。 有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而“弄”这个字,是玩弄、 摆弄、抚弄的意思。一个动词就泄漏了此时织女的心境, 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
19、女愁肠时。 (4)迢迢牵牛星。 “迢迢”指遥远的地方。 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距离使得人内心起 相思。 迢迢万里遥,深深相思情。距离的旷远拉伸了主人 公之间的相思之情。可是,牵牛星真的离她那样遥远吗, 在诗句中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 远呢? (6)盈盈一水间。 仅仅是一水之隔。何谈遥远一说呢! “盈盈”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女子的魅 力,还可以想象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穷。 河水盈盈,泪水也盈盈。欲语难诉,深情难吐,只 好默默相视,以表相思。情景并生,哀怨动人。 四、感受语言之美。【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20、12】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间 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这样的浪 漫不仅在内容,还有它的语言形式,用“深衷浅貌,短 语长情”评价最为贴切。再次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深 深的话,浅浅的说”的语言之美。(板书:深深的话, 浅浅的说) 1.找出诗歌中的叠字,读一读,和同学交流感受。 提示:“迢迢”,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 空的光线;“纤纤”,是织女手的形态;“札札”,是 织布机的声音;“脉脉”,是织女凝望的神情。 这些叠词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 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着缠绵的情境。(板书:叠字) 2拓展延伸,加深叠字理解。 使用叠字有很多好处,如:
21、写景状物,生动形象, 细致真切。感情表达,绵密曲折,深切感人。气势连贯, 音节优美,增强节奏。说一说你知道的运用了叠字的诗 句。 提示: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3学以致用,课堂小练笔 使用叠字,尝试创作一组诗句,书写自己眼前之景 或表达内心之情。 提示:鼓励学生用叠词进行初级创作,不同形式都 可以(创作个人歌曲、顺口溜、) 例如: 赏赏花,踏踏青,高高兴兴观观景。 拍拍照,摄摄影,开开心心陶陶情。 学习、品味、体会诗 歌中的叠词的神奇作用, 感受诗歌的美妙。 知识迁移,充分运用 叠词,学以致用。
22、课堂课堂 小结小结 及拓及拓 展延展延 伸伸 ( )分)分 钟钟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 这首诗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 剧,而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 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 夫妻分别的局面,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 重痛苦。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的心 声,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 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2.作业 背诵并默写诗歌。 课堂总结使学生 又一遍回顾了诗歌美 妙的传说和其中抒发 的感情。 背诵和默写诗歌 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 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板书 内容内容 迢迢牵
23、牛星 古诗十九首 情感:伤感 哀怨 叠字:深深的话,浅浅的说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 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的神话传说, 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 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 _和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
24、,极 富艺术感染力。 【答案】 1.牛郎织女 夫妻分离 2.泣涕零如雨 3.动作 情态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试题分析:从题目中能够看出是牛郎织女的故事,表现夫妻分离的主题。 考点:本题考查诗歌理解能力。 点评:本题较简单,根据故事情节和民间传说即可知道答案。 2.试题分析:“泣涕零如雨”的原因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考点: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点评:此题首先要对诗歌的内容了解,然后根据意思找到过渡句。 3.试题分析:“札札弄机杼”“泣涕零如雨”等都是描写织女的样子。 考点: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诗歌大部分都是写织女,找出描写织女的词语即可。 第三课时
25、第三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栖、鸦”2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 和同学交流。 教教具具 准备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导入导入 ( )分钟)分钟 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离开家乡, 在异地求学生活。而一个人孤独的在热闹的中秋佳节又 会是怎样的心情? 今天,让我们走近十五夜望月,感同身受当时作者 的心情,体会诗歌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吧!【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3】 (板书:十五夜望月) 新课新课 教学教学 ( ) 分钟分
26、钟 一、走近作者,品味诗歌。 1王建,字仲初,许州人。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 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 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4】(板书:王建) 2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是一首以 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 象丰美,韵味无穷。 二、注释。【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5】 1.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2.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3.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 样。 4.栖:歇,休息。 5.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三、通过翻译诗歌,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含义。【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6】 中秋
27、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 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 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 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四、诗歌赏析。【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7】 1.体会“树栖鸦”三个字的特点。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 鸦鹊栖树的状态,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2可不可以把“落”改为“在”?为什么? 不可以。“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 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 洒落人间似的。“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初步了解作者和 写作背景,激发学生走 近作者,感受其中的特 点和情绪。 通过诗
28、歌注释的 了解,为进一步感受诗 歌,做知识的铺垫。 3本诗最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是哪一句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因为这句将诗 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提示: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 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思念人,偏说“秋思落谁家”, 表现手法委婉含蓄。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 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 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5.诗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 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
29、古诗词中, 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 和同学交流。(板书:秋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龄秋思 6诗中点明了哪些意象? 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板书: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月) 7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凄清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 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 远、想念好友的情感。(板书:望月思远、想念好友) 8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 通过对于诗歌中 的字词句
30、的思考、揣 摩,感受其中蕴含的意 蕴和情感,体会诗歌中 字词句的巧妙之处。 体 会诗歌的意蕴美、遣词 造句的小技巧等。 在不同的诗歌中, 月亮所在的情景和感 受是不同的,但是相同 的是人们寄情于月亮 的习惯源远流长,让人 喜欢。 抓住诗歌中的主 要意象,了解诗歌所描 绘的场景、所表达的感 情。 心境是怎样的?第二句中的“冷”和“无声”有何作用? 当时诗人孤独无眠, 久久地望月苦思, 心境很凄凉。 “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 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无声”表现出冷露轻盈无迹, 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 在基本了解诗歌之后,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歌中的 美,用心朗读,用心体会其中的美
31、。(可以采用分组比 赛朗读的方式,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选出班级里的“朗 读之星”。) 五、读出“望月”之情。 1.事实上,月亮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国 人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美丽的。看到月亮,有许多 美妙的感受、联想就会自然而然涌上心头。淡淡的月光, 浓浓的情愫,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它,依旧恒悬 于黑幕上,照在所有爱月之人的心上。于是,成就了一 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种乡 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就了一种惆怅叫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成就了一种伤 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成就了一种安慰叫“我寄 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
32、种祝福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寄情于月,月亮, 也就承载着人世间种种情思,如诗一样,悬挂在天空之 上,悬挂在古人与我们之间,也悬挂在你我之间。 2.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注意写出作 者及作品名。【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8】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 月 从字词句的解读到诗 歌的整体感受,把我是 个所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学习作者写诗的技 巧,同时提高学生对于 诗歌的感受欣赏的能 力。 通过月亮诗歌的 积累和搜集工作,体会 不同作者、不同诗歌 中
33、,月亮所代表的情感 的不同。仔细揣摩其中 的不同。 课堂课堂 小结小结 及拓及拓 展延展延 伸伸 ( )分)分 钟钟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 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 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 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 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 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2.布置作业。 (1)背诵并抄写十五夜望月。 (2)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并加以背诵,完成课后习 题 课堂总结使
34、学生 又一遍感受诗歌中的 美丽传说和令人向往 的故事。 抄写和背诵两道 作业题的布置是为了 让学生勤于积累,提高 语文素养。 板书板书 内容内容 十五夜望月 王建 意象: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月) 情感:秋思:望月思远、想念好友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 1.字正腔圆读古诗。(将错误的读音画去) 中庭 / 地白 / 树栖(x q)鸦(y y ), 冷(ln lng )露(l lu)无声 / 湿桂花。 今夜 / 月明 / 人尽(jn jng )望, 不知 / 秋思(sh s)/ 落谁家。 2.“十五夜”指的是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的习俗。 3.分辨孪生兄弟。(组词) 鸦( ) 庭
35、( ) 栖( ) 鸭( ) 廷( ) 晒( ) 4.诗意再现。(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走进十五夜望月。 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这些景物。“秋思” 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天的景物。 “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 等词可以看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 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 6.阅读冲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36、怎样的思想感情? 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答案】 1.画去: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二个 第一个 2.中秋 赏月吃月饼 3.乌鸦 庭院 栖息 鸭子 宫廷 晒伤 4.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 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5.庭院 月光 树木 乌鸦 露水 桂花 秋 冷 白 无声 作者王建 6.重阳节 插茱萸 登高 表达了独自外在的游子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候长安城白天满城飞花,皇家花园柳枝随风轻摇的曼妙 春色,傍晚皇宫分传蜡烛,袅袅炊
37、烟散入王侯贵戚家的情景,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独特迷 人风光。 本课的鉴赏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对诗情的多元解读。对寒食一诗,自古以来就有 两种看法。有的认为这是首讽刺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 象;有的认为这是首摹景诗,选点典型,写出了唐朝寒食节市井民情,赞颂皇恩浩荡。既 然诗的主题没有定论,教者在教学中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自己的主观理解强加给学生。只 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读诗文, 学习多元解读的方法即可鉴赏关注的第二个方面是感 受诗文中的形象。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 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因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教学
38、中指导学生抓 住诗中典型形象,可以使学生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鉴赏关注的第三点是佳词妙句,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对佳词妙句的品评中提升对语言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通过课堂展示 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课后慢慢想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课堂 教学中把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 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变了教师的教学 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课件方式。以学“答”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学“悟”为主的教学方式, 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现出来的观念不同,课堂效率也不同。以往课堂多体现教师、学生 一问一答,学生围着教师转
39、,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 我始终以学“悟”为主。 通过学生自学、 质疑、 生生合作、 师生合作的学“悟” 为主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任务。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共进的互动氛 围。本节课中,我改变过去自己高高在上,统帅课堂的作风,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学习、 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如在研读的过程中,我俯下身子,走近学生,和他们一块 读,一块讨论,帮助他们,使他们在教师的半扶半放中顺利达标。课堂上尊重学生、赏识 学生。 俗话说“十个人中,有九个爱听好的”,作为孩子,那就更不例外。本节课中,我恰 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
40、,我立刻说:“你真是个爱 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我赞赏她:“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置身于诗中,心中 无比轻松愉悦。”通过这一句句发自发腑的赏识、激励,学生们在课堂的表现更自信,并 不断地追求成功,学得更主动了。虽然有令人欣喜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 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明显。主要表现在研读课文时自学提示的难易程度适于中上等学生,对 于学困生,学习困难较大。虽然说在研读过程中自己也俯下身子为部分学生点拨,但仍有 个别学生学得吃力。 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今后在教学中首先增强时控掌握能力。 教学设计中明确时控, 在课堂中,教师精讲、少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去解疑,并
41、时时注 意学生解疑后方法的总结。其次,多研究每一个学生认识接受能力,并在教学设计时依据 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分层要求、训练,使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饱”。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堂课的设 计,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兴。 备课素材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 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 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 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
42、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 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 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 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 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 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 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十五夜望月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出处: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十 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是
43、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 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作者介绍】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附近)人。宝十三年(754) 进士。先为淄青节度使侯 希逸的幕僚,后又在汴宋节度使田神玉和汴州刺史李思臣、李勉幕中任职。最后内迁为驾部 郎中、中书舍人。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写了大量的送行赠别诗歌,也有个别富有现实主 义的诗作,语言精工,意味深长。有韩君平集。 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 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
44、尤其凄凉。 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 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此诗是诗人十 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 【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 春节诗春节诗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
45、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元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元宵节诗元宵节诗 。 上元夜 (唐
46、)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 默写诗歌。 1 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汉宫传蜡烛, 。 2 ,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 终日不成章,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 3.中庭地白树栖鸦, 。今夜月明人尽望, 。 阅读能力大提升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 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2“盈盈一水
47、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4 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 。 5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 写一写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7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8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9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思维创新大拓展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 2、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美 酒。 在此情景中,你想到的诗句是: , 。 这首诗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写的 ,描写了他在这一天看到的有趣的 风俗,如: 、 和 。 答案答案 一、一、1 1寒食东风御柳斜 轻烟散入五侯家 2. 迢迢牵牛星 札扎弄机杼 泣涕零如雨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3. 冷露无声湿桂花 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2“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