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鹅池边的三折石桥,绕过土阜,便到了 小兰亭。亭内有石碑一块,上刻“兰亭”二 字,为清康熙帝的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者 抚摸而稍平,因此这碑被称为“君民碑”。,文 革中,兰亭遭到了破坏,此碑被砸成三截。虽 经修补,仍可见破损痕迹,其中“兰”字缺 尾, “亭”字缺头,但古韵犹存。,君民碑,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在书 写“鹅池”两字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 旨送到,他只好搁笔去跪接圣旨,他儿子王献 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这两 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 名的“父子碑”。,父子碑,右军祠后面是“御碑亭”。御碑亭为八角 双重,原为木结构建筑,五十年代
2、倒塌, 1983年重建,亭高125米。亭内御碑高68 米,宽26米,碑厚20公分,为我国最大的 古碑之一。,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 集序,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一 首七律兰亭即事。祖孙两位皇帝的作品刻 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这在国内绝无 仅有,说它是国宝并不为过。,祖孙碑,“君民碑” “父子碑” “祖孙碑” 人称“兰亭三绝”。,五十一岁的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兴乐而书,完成一篇“兴于诗叙”的妙文。手稿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写得既遒媚,又飘逸,各个字势纵横变化,如花乱飞,但转左侧右,无一处相抵触,好比以线穿珠,大小参差,而不失其重心,特别是之字,写了二十多个不同的样子,达到艺术的多样与统一。,关于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兰亭集序书法帖,赏 析,点画:精到而多变,寓刚健于优美; 结构:生动而多变,同一字形绝不重复; 章法:疏密有致,自然天成; 行笔:不激不厉,挥洒自如; 气度:从容不迫,潇洒俊逸。,评 价,1、“高雅、清新、 华美、蕴藉。” 2、“清风出袖, 明月入怀。” 3、“飘若浮云, 游若惊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