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管性错构瘤 血管性错构瘤是肝间充质错构瘤的一种。 肝间充质错构瘤肝间充质错构瘤(mesenchymal hamartoma of liver)为肝内少见的良性病变,是一种;来源于肝血管间充质的良性肿瘤,又称间叶性错构瘤、囊性错构瘤和淋巴管瘤。 好发于4个月2岁的婴幼儿,男略多于女。 根据组织成份多少分为两类:起源于内胚层,多为肝实质性错构瘤和胆管错构瘤;另一类起源于中胚层,分为间叶错构瘤和血管性错构瘤血管性错构瘤。组 织 病 理 本病以肝右叶多见,具有“”的特征,边界清楚无包膜。 囊腔直径16cm,甚至达10cm以上。腔内含有类似淋巴液样的淡黄色清亮浆液或胶样物,隔以,内含间充质、畸形的胆管
2、和肝实质。临床要点 一般情况良好,有时有便秘症状。 体检多为上腹部无痛性包块,边缘光滑。 实验室检查:。CT表现,有。 囊壁光整,壁薄,。 囊内密度均匀,但因成份不同,CT值有差异。 有些错构瘤完全为囊性成份,无实质部分与多发囊肿不易鉴别。 增强扫描。MR表现,长T1长T2信号,可随囊内成分而异,分隔可为等信号。 增强扫描鉴 别 诊 断男性 10岁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实质期病理:(肝脏)送检少量组织中,部分为不成熟肝细胞排列呈缎带样或花环样,部分较成熟肝细胞透明变,符合上皮型。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 为肝脏恶性胚胎性肿瘤,占小儿肝脏恶性肿瘤的2/3,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3、右叶多发。 肝大、右上腹无痛性包块。 可有大便白陶土样改变。 80%病例血清。CT表现 平扫:,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可有低密度。50%瘤体内可见钙化钙化。 增强扫描:肿块强化不如正常肝实质,呈,可见条纹状增强分隔条纹状增强分隔,坏死区不强化, 动脉期包膜可明显强化。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实质期女性33岁病理病理:(右肝囊肿壁)寄生虫性包 囊伴坏死及异物反应。肝包虫病(hepatic echinococcosis ) 又称肝棘球蚴病,的寄生虫病。由棘球蚴绦虫的幼虫寄生于肝脏引起,多在肝右叶。 :囊性低密度灶,可见环状、结节状,增强,囊壁一般不显示,除非囊壁钙化。和为其特征性表现,可见“双边征”、“水上
4、百合征”、“飘带征”。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实质期女性64岁病理诊断:(左肝)胆管囊腺瘤伴陈旧性出血。肝脏囊腺瘤 起源于胆管,也称胆管性囊腺瘤。肿瘤边界清楚,瘤体内可见多个囊腔,囊腔内含有液体,囊腔之间的间隔由纤维基质构成,囊壁由纤维组织和上皮细胞组成,囊腔与胆管不通。 常见于。CT表现 巨大囊实性肿块,边缘清晰,以为主,可见和,其增强可强化。如肿瘤内软组织成分多,壁较厚而不规则,则恶性可能大。 摘自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9年1期 婴儿肝血管内皮瘤 90%发生于的婴儿,好发于女性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弥漫性的腹部膨大 、腹胀、腹部扪及肿块 、黄疸以及呼吸窘迫等,40%伴皮肤血管瘤。 CT表现:边界清晰的低密度肿块 ,中央可有散在钙化 ,增强,从边缘向心性充填式强化,延迟与肝脏呈等密度。